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9 23:30

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原标题:年中观察:2022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

受到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多重因素叠加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进入2022 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恢复经济发展,并在中长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2022 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从公布的2022 年宏济数据和2022 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面。

一方面,2022 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 年随着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得以逐季改善,全年达到2.3个百分点的正增长,经济增长水平逐步恢复常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 年我国GDP总量超过百万亿,占世界的17%;人均GDP达到72447元,上升到世界第59位;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超过30%。

另一方面,2022 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2 年公布的数据可知:

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2 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从增长结构来看,2022 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19.1%,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00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四是从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同时,从服务贸易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5%;其中服务出口增长22.8%;进口下降13.5%,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4.7%。1—5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7%;出口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8.3%;进口下降7.5%,两年平均下降14.8%,逆差下降67.3%。

“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2022 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2 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也预测我国2022 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2 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2022 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一是投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恢复。尽管2022 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投资水平仍达到增长2.9个百分点,但是和2022 年增长5.4个百分点、2022 年增长5.9个百分点相比,分别下降2.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4个百分点,尚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投资水平增长不快。从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5.4%,与2022 年的投资水平相比仅上涨1个百分点,比2022 年的4.7%和2022 年的8.7%下降了3.7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占比下降。如果进一步考察投资结构,资本的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是持续下降的,从2022 年的64个百分点下降到2022 年55.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也仅仅为57.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一是2022 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2022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消费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与2022 年的8%与2022 年的9%相比,下降近12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2022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速为4.4%;但是从单月来看,6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比2022 年的8个百分点,2022 年的9个百分点都低。

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宏观层面的消费率来看,2022 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但是我国宏观层面的居民消费率还只有38.8个百分点,比美国同水平的60.5、日本的53.9和的51.8都低;从微观层面的居民消费率(人均消费占人均收入之比)来看,我国2022 年的居民消费率为67.4%,低于美国同期的87%、日本的79.2%。2022 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65%。特别值得 的是,从2013年到2022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71%下降到65.8%,今年上半年下降到65%,城镇居民的消费率是从69.85%下降到61.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到60.4%。

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受到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服务消费下降,2022 年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9037元,比上年下降8.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6%。恩格尔系数在疫情后出现上升,2022 年一季度上升到33.22%,其中城镇32%,农村35.9%。其次,消费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和城乡差距。同时,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始终是农村居民的2倍以上。最后,虽然我国进出口旺盛,但是我国高端制造业供给还存在一定不足,较依赖进口。2022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22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原因

我国内需存在的问题和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内生动力不足,除肺炎疫情影响外,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综合考虑。

之一,投资水平中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不快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今年的投资提出了挑战。

一是我国出现投资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民营投资水平增长不快,而且资本在投资中的占比下降。今年上半年投资虽然同比增长15.4个百分点,但是和2022 年同期比较是下降的。进一步考察资本的投资占比,今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也仅为57.8%。投资动力不足仍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重要因素。

二是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今年的投资水平产生了不确定影响。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今年开始的工业生产者出产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过快也对投资的增长产生了抑用。今年上半年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6月份PPI同比上涨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的上涨过快,对企业成本推升造成企业投资下降。

第二,我国消费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的问题。这包括收入占GDP比重不高、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居民收入结构存在问题以及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一是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而且近几年还出现了下降。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是居民收入水平,2022 年我国GDP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72447元,但是我国GDP中居民的收入份额并不高,一直徘徊在40%—50%左右,2003年占比达47%左右,到2011年反而下降到41%,党的以来这个比重慢慢回升,到2022 年达到44.6%。特别值得 的是从2022 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份额不是上升,而是下降的趋势,从2022 年的44.6%,下降到2022 年的43.4%,2022 年的43.4%,2022 年有所上升但是也仅为44.4%。这个占比和发达比较仍然存在巨大差异:例如美国2008年总量GDP是14.39万亿美元,而可支配收入为10.64万亿美元,占比超过70%,事实上美国1990—2008年期间的收入占GDP的比率平均达到84%。

二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存在问题。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从最近几年来看:2022 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5.8%,没有达到GDP增长6.1%的速度;2022 年我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低于2022 年实际GDP的增长速度;2022 年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13.7%,低于GDP的增长,如果按照两年平均计算,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也低于GDP增长。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2022 年一季度增长12.3%,低于GDP增长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也低于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快是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重要原因。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一直占重要部分,2022 年占比56%,但是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居民收入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在2022 年名义GDP增长10%左右,名义收入增长8.9%,而工资增长8.6%。2022 年,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占比达到60%。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居民收入和名义GDP的增长要低。在2022 年名义GDP增长7.8%左右,名义收入增长8.9%,而城镇工资增长7.5%,这也是近几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根本原因。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中工资收入增长12.41%,低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增长10%,比居民收入增长更低。

三是我国居民收入存在结构性问题,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更低。在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一直不高,2022 年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比2022 年下降12.9%,财产性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也只有8.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仅是2.3%,2022 年有所提高,也仅为2.4%左右,2022 年上半年也只有2.88个百分点。与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不快,不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同步。

四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在近几年出现加剧,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GINI系数,从2003年的0.479上升到2009年0.490,之后从2009年开始下降,到2022 年下降到0.462,但是近几年又开始上升,2022 年上升到0.474。近几年的居民收入数据中,中位数收入增长低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这不仅不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扩大,也不利于消费的持续扩大。2022 年居民中位数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低于居民平均增长4.7个百分点。在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收入数据中,中位数的收入增长11.6%,低于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三,我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下降过快。从2012年至2022 年,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从45.4%下降至37.8%,就业人口比例从30%下降到28%,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去工业化”的迹象。一方面,我国“去工业化”显得过早。经验表明,发达开始“去工业化”时,其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万美元左右(按1990年价格计算),而2012年我国已进入“去工业化”时人均GDP折合仅6100美元。另一方面,我国“去工业化”显得过快。近年来第二产业在GDP占比平均每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对比美国近四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平均每年下降不超过0.5%,我国“去工业化”下降较快。2022 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到37.15%,今年上半年有所增长38.9%,而我国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比在0.8左右(2022 年是0.76)。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经济需要采取的对策建议

之一,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很重要。

一是“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期间经济增长要在合适区间。2022 年我国人均GDP为72447元,约合1.05万美元,是美国的17%左右,总量GDP是美国的70%。如果按照较低水平的现代化,2035年人均GDP是美国25%,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2.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高水平的现代化,2035年人均达到美国的37%,每年增长要比美国快5.2个百分点,这样2035年达到美国的1.5倍。因此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二是持续RD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贯彻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之一动力。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我国的基础科研水平占比一直不高,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科研的投入,才能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三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合理规模。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虽然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仍是未来趋势,但要注重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合理规模,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我业结构的优势,不断挖掘我业结构的潜力。一方面,发挥我业结构完整的优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任务。

四是发挥我国已有的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不仅可以解决疫情常态化下经济恢复的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推进我业转型升级。5G、人工智能新一代 技术是促进我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利用新一代 技术可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促进5G、人工智能新一代 技术发展,可以吸引广大的民营企业参与,解决我国投资增长不快的问题。

第二,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而根本解决我国消费增长问题。一是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指标。党的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是这一任务的真正实现也不是很容易的。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GDP的增长速度低。

二是从层面提出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发达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提出了收入增长计划,还提出了收入增长要比GDP增长快,甚至是GDP两倍的收入倍增计划。如美国在1990年到2008年期间,GDP增长了2.8%,居民收入增长达到5.35%,收入增长基本达到GDP的两倍。

三是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提升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占比,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我国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保证居民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力鼓励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居民配置财富资产。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我国财富管理远远没有达到居民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让农民通过农用地、宅以及各类农产品的流动收入。

第三,财政完善税收体系,大力落实减税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一是财政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赤字率的合适规模,同时地方专项债的规模来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一方面,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与落实。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我国财政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税收收入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远高于GDP的增长,也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降税降费的力度。另一方面,要保证地方财力,加大地方专项债规模,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二是完善税收体系,落实减税措施是保证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企业相关税收,提高企业利润,从而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财政数据中,企业所得税27515亿元,同比增长17.7%,35240亿元,同比增长22.5%,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减度。个人所得税是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的重要措施。今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7222亿元,同比增长24.9%,是所有税收中增长最快的,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层级较多,更高税率达到45%,建议进行调整。

三是加大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建设、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2022 年在卫生健康领域、保障和就业领域投入增长分别是15.2%与10.9%,明显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但是在城乡社区支出中同比下降20%。2022 年社区在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大城乡社区的建设投入。

四是完善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包括健康产业升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多层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从到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完整的基础设施,可通过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投入,解决投资增长缓慢的问题。2022 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仅有0.9%,如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剧拉动投资增长。

第四,货币要 新技术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新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是要 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引入会影响传统经济学的规律,如按照传统的奥肯法则, 就业和 经济增长是一致的,但是人工智能的引入会改变这个规则,因此未来货币的目标要更加 失业。否则,一方面会影响收入分配,另一方面会影响“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也会影响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第五,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补全我国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短板。我国营商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2 》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第31位,与2022 年相比有明显提升,但是我国GDP的总量排名,与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ODI在世界的排名还不相适应,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我国营商环境的地区差异还很大,根据21世纪研究报告,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较前的深圳、上海、和广州是排名较低地区评分的2倍多。因此,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仍然是提升投资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六,要充分认识对外的重要性,持续扩大,探讨更加积极、多元化的化战略。一方面,构建更高水平的格局。经过以来40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逐渐嵌入产业链分工体系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为我国经济带来市场的同时也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中国对外企业涉及约2亿人的就业,约相当于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虽然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保护叠加,但是要坚持更加积极的战略,拓展多元化的市场。要逐步对传统循环的依赖,“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通过与沿线或地区的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贸易往来、产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加快自贸区和贸易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 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加速形成新型的循环。

第七,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更加 系统性风险。一是资本市场要持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应资本控制措施来应对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市场波动。二是的不确定性造成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经济造成影响,2022 年汇率升值6.47%,今年汇率已经升值2.4%,建议资本控制措施来防范热钱的流动。三是金融市场要切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的成果,防范金融风险扩散到我国,同时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四是要防范债务风险。近年来,财政支出中债务利息支出占比不断加大,对地方财政产生压力。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4008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4.5%),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财政支出,利息占支出4.24个百分点,而且这个占比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

(龚六堂, 为大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铉

以上就是与2022 年的经济形势会怎样相关内容,是关于居民收入的分享。看完展望2022 形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的经济一直面临非常差的现状,钱是非常难赚的。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实体的店铺因此纷纷倒闭。疫情来临时很多人只能够在家里面躲避风头,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做赌注。有关部门会在每个小区门口设置一些管理人员出入都是要进行报备的,实体店的人数可能会在疫情当前人越来越多。关门之后不仅要交昂贵的房租,还要想一想滞留的货物。如此一来只能够赔本甩卖,便赚不到一定的钱。

不管是做什么行业,技术进步前是肯定赚不到多少的。农村当中撒农药的时候人工会非常的累,无人机撒农药则十分方便。当一个人的时间逐渐的被机器代替时,所要花费的成本便越来越高。用更多的钱去种出更多的作物,投资和收获往往是对等的。不仅能够实现效率,而且自己也能够达到想要的丰收。

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最不容易达到的,企业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稀缺性。因为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每一个人的需求都跟之前不一样。必须要坚持品质和服务,才能够逐步的提高对消费者的满足。行业里面不是比谁能够挣到钱,而是在行业当中具有稀缺性。一旦发生新奇的事物,便会引起消费者的热爱。面对不一样的情况考验,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会更高一些。

总的来说经济下滑之后,自身也不要觉得十分痛苦。必须要经得起繁荣和萧条,才能够让自己有逐渐承担困难的勇气。生意好和生意不好,往往都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形态。只有努力向上拼搏,才可以让自己的店努力生存下来。不管如何考验,必须要在激烈的竞争下做一颗拼搏的小厂。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1.4%。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1.1%。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3.5%一3.75%,高于2月份的预测(2.5—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2.5%和3.5%,现在下调到2.2%和2.6%。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1.75%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13.6%,2002年第1季又下降6.2%。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4%(2000年4%,2001年为2.5%),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1982年增长1.2%,“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0.1%。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1.5%左右,2003年可达2.9%,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1.2%。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0.9%,明年可达2.4%。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0.5%。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1.7%,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1.0%和0.8%。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5.2%。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1.3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4.7%,2003年为5.6%。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7%,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5.4%,2003年更将高达6.4%,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16.3%,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0.8%和1.7%。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1.5%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3.2%,对菲律宾比索下降2.5%。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1.5%、0.7%和1.7%,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0.1% 、2.9%、2.8%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82.7%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5.6%。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6.5%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2022 全球经济展望(1)

全球危机改变了决策者的优先事项,巩固了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嵌入式创新。这应该是一个好主意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增长要比我们在20世纪10年代看到的更为强劲。

现在紧急情况已经结束,财政支持的目标是新的目标美国拜登的物质和人力基础设施法案计划在基础设施支出、高速互联网系统和清洁能源方面拨款数万亿美元,并为儿童保育和医疗保健等其他优先事项提供资金。 拉丁美洲在几乎耗尽财政空间以应对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通常处于财政紧缩模式。在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在收紧。

欧洲、中东和非洲欧盟恢复法案和绿色法案侧重于研究和创新、数字化、现代化和恢复,并制定积极的标准来解决和应对气候问题。 亚洲亚洲各国的财政支持各不相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拥有财政空间,而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重大的财政宽松。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增长动力,XX似乎正在收紧政策,以实现经济与房地产的再平衡。

随着财政刺激可能超过峰值,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的长期支出建议现在成为焦点。

数据截至2021年10月1日。基于JPMC位置的区域。

在许多方面,2019冠状病毒疾病更像是一场战争或自然灾害,而非经济衰退,决策者们有力地回应。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后的支出承诺总额接近20万亿美元,是二战以来财政支出相对于GDP的最高水平。

美国
在美国,国会和白宫已经花费了超过4万亿美元来应对这一流行病,现在政客们正在讨论在未来10年内再花费2万亿美元。乔·拜登总统雄心勃勃的议程如果得到部分实施,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后果。正如本文所写,拜登的“重建更好”议程将刺激实体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如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支出,补贴国内半导体制造业,支持清洁技术的发展。其他针对教育、儿童保育和供应链的措施可以带来一些积极的长期经济效益。

更高的税收将支付这些政策的部分成本。高收入家庭的个人税率可能会上升,这使得资产结构和规划更加关键。虽然法定公司税率可能保持不变,但全球无形所得税和公司最低税率的变化可能会拖累收入。然而,公司税的变化可能不足以抵消我们预期的销售和经营杠杆带来的收益增长。我们也不期望更高的税收会减少商业投资。

为了应对未来10年的流感大流行,国会将而白宫辩论开支问题的人又花了一大笔钱4美元2美元万亿欧洲仍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相信财政刺激会起到作用 与20世纪10年代初形成鲜明对比,当财政紧缩损害本已疲弱的经济时。

全球金融危机后,实际产出从未恢复到潜在水平(理论上的长期国内生产总值)。现在,欧盟已经同意在2027年之前花费超过2万亿欧元用于大流行后的重建。欧盟的重点领域包括数字创新、研究、以气候为重点的支出和流行病防备计划。抵消成本:拟议的金融交易税、数字征税和公司“财务贡献”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支出将对经济和市场产生净积极影响。

欧洲严格的财政规则已经暂停两年,而且似乎有可能发生永久性的变化。当借贷成本为负时,似乎没有什么经济理由维持预算平衡。然而,欧洲央行的持续支持似乎对帮助外围国家维持可控的借贷成本至关重要。尽管与货币联盟相关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但这场大流行导致欧洲大陆更加一体化,财政政策立场也更加市场化。¹ 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的百分比(衡量对经济的财政支持)仍比全球金融危机高峰期更大,尽管这一次增长反弹要快得多。尽管财政赤字将减少,但这表明财政状况比以前更加有利。

这两大央行的转变应该会支持2022年及以后的市场。

在其他地方,央行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挪威、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的发达市场央行都已采取措施收紧货币政策。虽然不同的政策路径可能导致跨地区和货币市场的战术机会,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以及XX人民银行)可能对全球风险资产最为重要。

在新兴市场,政策立场显然不太支持投资者。

XX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努力重新平衡增长动力,调整经济结构。他们的努力包括重新收紧房地产行业,迅速改变互联网监管,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目标,以及关于不平等和家庭价值观的新的社会运动。追求长期改革和优先事项的决策者一直愿意以牺牲短期增长为代价。从中期来看,投资者可能不得不接受XX结构性增长放缓的影响。这种状态可能更具可持续性,但这种过渡会带来短期风险。

在拉丁美洲,向民粹主义的潜在转变可能对该地区产生严重的负面经济影响。

到目前为止,最近的选举结果喜忧参半,因为社会对政府处理流感大流行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不满日益加剧。智利等一些国家投票反对民粹主义替代方案,而秘鲁等其他国家则投票赞成。

在定于2022年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地区权力机构举行的关键总统选举之前,左翼候选人在初步民调中领先。人们越来越担心选举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健康的企业和消费者 家庭净资产处于历史高点,偿债能力处于历史低点,消费者信心有恢复的空间。在整个发达国家,家庭储蓄都在增加。美国消费者节省了近2美元。比大流行前的趋势高出5万亿。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房价下跌和股价下跌损害了家庭财富。

健康的企业 收入最高的四分之一收入最高的20%的人的净资产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情况最好。从2019年12月到2021年年中,17万亿美元。尽管如此中产阶级在财富和收入方面也要富裕得多。

第20-80百分位收入的净财富增加了6万亿美元以上,负债与资产的比率处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健康的企业和消费者就业机会充足,雇主正在支付额外费用来吸引工人。

美国的退出率处于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表明劳动力需求强劲。(人们通常在自信找到另一份工作时辞职。)总体而言,工资同比增长4-5%,这是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最强劲的增长速度,也是有记录以来计划提高薪酬的小企业比例最高的一次。重要的是,最低收入水平的工资增长最快。

这似乎是一种全球趋势。例如,在英国,目前每个填补职位的职位空缺比率同样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总而言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人拥有最大的劳动力定价权。尽管有理由相信当前的工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它可能会以比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健康的速度运行。

工资上涨了4–5%, 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最强劲的速度  健康的企业和消费者 鉴于这一起点,我们预计发达国家消费者将在明年及以后推动需求和经济增长。

在金融危机复苏过程中落后的行业,如住房和汽车,可能在当前周期中处于领先地位。今天的美国住房存量无法满足需求。房价上涨了,但低抵押贷款利率和收入增长使人们能够负担得起住房。²向更灵活的工作计划的转变应该允许人们从城市和附近的郊区搬到相对便宜的郊区和远郊。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创新,包括电气化和辅助驾驶,可能导致美国和全球的升级周期延长。

根据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住房负担能力指数(根据收入中值和未偿还抵押贷款利率进行调整),自住住房的负担能力比2000年至201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高。

健康的企业和消费者在企业方面,起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收益和利润率处于历史高点,投资级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点,需求强劲。在发达国家,金融部门似乎很稳健,愿意放贷。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将全球经济增长6%,销售增长15%,利润增长2021。这种经营杠杆让投资者大吃一惊,并导致该指数价格上涨约25%。

欧洲的盈利结果甚至更为显著(尽管基数较低)。10%的销售额增长带来了该地区64%的收益增长,欧洲股市自2018年以来首次以本币计算与美国股市保持同步。虽然我们预计2022年会出现一些减速,但收益仍有意外上升的空间。

持续创新全球经济变得更加数字化。 医疗创新以惊人的速度提供了强大的疫苗。决策者和企业仍然致力于投资于缓解气候变化。

我们认为这些趋势将继续推动研发、投资和价值创造。

近年来,电子商务、科技硬件和云计算领域出现了创新。电子商务支出比大流行前高出20%,全球对云计算的安全支出在2021年间增长了40%。所有人都受益于人们花更多时间上网这一事实。³ 在未来几年中,我们预计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将继续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服务业的自动化程度可能会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短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继续支持语音助理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

另一个例子:半导体短缺的真正原因是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激增。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半导体!数字的在汽车行业,在许多方面,全球车队的电气化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数据点告诉我们:电动汽车的半导体含量至少是传统内燃机汽车的4倍。

除了汽车,数字转型在金融(支付和区块链)、零售(增强现实)、娱乐(偏好算法)和医疗(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医学)等领域越来越普遍。metaverse可以让大多数生活数字化,无论是好是坏。

云计算继续加速。在大流行之前,20%-30%的工作是在云端完成的。高管们认为,这一比例需要10年才能增长到80%。现在,只需要三个。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加密资产在更大的基于目标的投资组合中可能是一个有趣的长期机会。

医疗创新 在医疗领域,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强大疫苗背后的mRNA技术是否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随着医疗创新的加速,我们认为该行业可能会变得更加个性化,更加注重预防性护理和数字化。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基因编辑是其他值得注意的投资机会领域。

持续性来自美国、欧洲和XX的政策支持,以及更频繁、更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正在引起人们对可持续投资需求的关注。

一些估计表明,本十年全球经济脱碳每年需要4-6万亿美元。为了实现拜登总统到2035年实现电网脱碳的目标,美国每年需要在新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上投资900亿美元。尽管进行了全面评估,但我们看到了碳捕获、电池储存、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等清洁技术的机遇。循环经济和农业技术也是重点领域。碳抵消市场也可能为战术投资者提供机会。

关键问题 监测交叉电流。

尽管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具活力的经济周期的明显潜力,但环境也充满了交叉流。

我们有信心,经济扩张将持续到2022年,但其强度可能取决于未来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反应,XX的相对成功政策制定者在重新平衡其经济以及从流行病向地方病过渡的速度方面所做的努力。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现在市场表明,明年中旬将有升空,到年底,短期利率将接近1%。

防止通货膨胀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进入2022年,你可以建立一个投资组合,承认并缓解通胀风险。

在加息问题上,我们预计会有稍微多一点耐心。温和的通胀背景(我们的基本案例观点)应该给美联储留出一些余地,等待劳动力市场向大流行前的趋势更彻底地复苏。

2021,美国的高核心通胀(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是由商品需求激增推动的。供应链受到了压力。近年来,他们适应了长期不温不火的经济活动、低迷的需求以及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

然而,今天,商品的实际支出比前一个时期高出15%。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中断,尤其是考虑到严格的COVID-19遏制政策的中断,XX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进口量激增,但供应量与需求不符。这也导致了半导体的短缺,加剧了汽车行业的价格飙升。事实上,在2021,美国消费品价格上涨的30%是由汽车驱动的,尽管这个部门只占消费者消费篮子的7%。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我们预计商品价格上涨将是暂时的。 随着疫情消退,消费者应该将支出从商品转向服务。供应链压力应该得到缓解,尽管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崩溃,但贸易和投资组合流动表明,20年来一直控制商品通胀的全球化长期力量不太可能完全逆转。

然而,有迹象表明,价格上涨的幅度正在扩大。例如,住房通胀这一重要而棘手的组成部分正在上升。此外,工资增长已经很强劲,应该由劳动力市场朝着最大就业方向的持续进步来支撑。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但劳动力市场一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战略家的困惑。

美国经济仍然缺少550万工人,失业率超过4.5%。这些数据表明,劳动力供应充足。然而,调查数据和其他指标表明,企业在招聘员工方面非常困难,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很快就失去了活力。

尽管通胀压力正在全球经济中蔓延,但就业动态并非美国独有。在许多发达市场,职位空缺增加,特别是在高接触休闲和酒店行业。例如,在英国,休闲和酒店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可能性是其他行业的两倍多。在越南等发展XX家2019冠状病毒疾病爆发导致大城市劳动力短缺。全球大流行正在影响全球市场的劳动力动态。

尽管存在人口压力(在流感大流行期间,美国约有150万工人提前退休),但我们预计,随着健康风险的降低,美国劳动力供应将增加。此外,大约270万名领取额外失业救济金的工人比工作的工人更富裕,他们也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寻找工作。强劲的工资增长应该会吸引约200万退出劳动力大军的工作年龄人群中的一些人重新加入。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劳动力短缺”更恰当地描述为现有工作、他们支付的工资以及兼职工人接受这些工作的意愿和能力之间的错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动态应该会恢复平衡。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在欧元区,虽然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但短期工作的大量使用意味着劳动力的总体下降程度没有美国严重。因此,工资增长缓慢,这一动态应有助于保持欧洲央行的耐心。从中期来看,随着劳动力市场复苏的继续,我们预计欧洲工资增长将以健康的速度进行。

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工资上涨的速度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我们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率下降。我们的前景面临的风险是,核心商品通胀仍然居高不下,或者就业人口比永远无法完全恢复。这意味着经济确实已经走出了萧条,这可能导致美联储在2022年做出积极的反应。这可能会对经济和风险资产造成严重损害。

现在,增长正在显著放缓。

在政策制定者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行为并打击数字化消费部门后,XX的GDP同比增长率首次降至5%以下。作为名义增长放缓的交换,政策制定者预计,中产阶级消费和高附加值制造业将推动经济更加可持续。同时追求广泛的宏观和产业政策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并给增长和市场带来下行风险。

XX的经济平衡法这一转变已经对经济和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受压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债券的交易价格为20-30美分,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已经缩水一半。仅阿里巴巴一家的估值就从峰值水平下降了4000多亿美元。营利性教育部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XX的经济疲软主要通过贸易影响全球经济。XX房地产业是全球工业商品需求的最大来源之一。显然,这一放缓对世界各地的大宗商品生产商产生了影响。

XX的经济刺激措施很弱,目的是控制过剩的净新增信贷,如GDP的% 6个月净新增信贷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都在争论XX是否可以投资。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如果潜在回报被认为是值得冒风险的,那么任何东西都可以以合适的价格进行投资。

机会可以被发现,但投资者需要考虑全方位的XX资产和相关风险。也请记住,尽管大多数央行要么在加息,要么在讨论何时加息,但XX决策者可能更接近于放松。这一动态可能带来XX债券有趣的多样化收益,特别是考虑到发达国家固定收益前景的挑战性。

离岸和陆上指数的不同特征至关重要。离岸股票指数(MSCIXX)主要由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组成,主要由外国投资者持有。在岸股票指数(CSI300)在各行业中的分布更为平均,且主要由国内投资者持有。

在这一点上,后者似乎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在短期内,当前和未来监管对利润率和收益增长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离岸股票造成压力,因为投资者正在努力为这些公司估值。然而,在岸市场包括许多清洁能源、电动汽车(EV)和半导体公司,它们可以从政府政策支持中受益。

尽管冠状病毒的传播路径已经证明很难预测,但投资者现在可以从容应对不确定性。

坏消息是COVID-19似乎可能成为一种地方性疾病;人类将不得不继续适应它。好消息是,疫苗接种、从先前感染中获得的免疫力以及新的治疗方法都降低了与疾病传播相关的风险。

目前,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完成,42%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分发疫苗。大多数估计表明,世界上65%以上的地区都有某种形式的病毒防护措施,无论是预防接种还是事先接触。

然而,更多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爆发,可能是由于新的变异。为了了解市场可能如何反应,我们看看美国在三角洲浪潮中的经验:意外上涨的案例打击了与流动性(如航空公司)和油价相关的公司的股票。逻辑:CVID-19的传播越广,旅行的可能性越小,所以石油需求下降。

从大流行到地方病对投资者来说,更复杂的考虑因素是某些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奉行“零新冠病毒”政策。

他们这样做的时间越长,对制造业产出和全球供应链的潜在破坏就越大。在第三季度,耐克(Nike)和丰田(Toyota)等公司表示,由于越南等地的封锁,供应出现问题。有一次,该国多达50%的服装和鞋类制造商倒闭。XX的港口关闭进一步扰乱了全球航运。

更广泛地说,由于全球供应链的中断,病毒病例的增加加剧了供应链的中断,第三季度美国年化GDP的经济增长预测在整个季度从6%暴跌至2%。东亚(特别是XX、澳大利亚和越南)的商业状况进一步恶化。

从大流行到地方病债券收益率下降,直到Delta波明显超过美国的峰值。在股票市场,市场中以数字为导向的大市值领域表现优于那些与经济产出关系更密切的行业。

但最终,三角洲浪潮实际上对美国或欧洲股市都没有什么影响: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28个新高,欧洲斯托克600指数紧随其后。最近,疫苗普及率的提高使河内等地的生产运营有了显著改善,有初步迹象表明全球供应链问题开始缓解。

28标准普尔500指数在三角洲波动期间创下新高   我们展望的核心是,全球经济在本次经济周期将比上一次更具活力。

持有现金用于短期支出,并作为抵御波动的心理安全网。但作为战略投资的战略现金是我们最不喜欢的资产类别。

美国、欧洲和XX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收入范围内更持久、更高质量的增长,即使各地区的相对成功机会各不相同。美国和欧洲的家庭和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对其商品、服务和劳动力的需求强劲。创新正在推动各行业的结构变化,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生产率更高。

这些力量具有重要的投资影响,特别是对长期投资者而言,他们可能仍处于2010年代末经济萎靡的境地。

2022年,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进一步步入中期周期,我们预计将出现强劲的增长环境,其特点是通胀高于投资者在上一个周期看到的水平。虽然周期的阶段可能因地区而异,但这些条件对全球股市来说是个好兆头,尤其是相对于核心固定收益而言。随着股票和固定收益的波动性可能继续升高,动态积极管理可能会增加价值。经通胀调整后,现金的预期回报仍为负;它仍然是我们最不喜欢的资产类别。

股票 不,股票没有被低估。对大多数主要市场而言,它们充其量只能得到充分估值,但投资者正为出色的收益增长和自由现金流创造而支付溢价。

在我们报道的大部分地区,我们对明年的盈利增长持比普遍看法更为乐观的看法,但XX除外。与新兴市场相比,我们更青睐发达市场,但我们更关心潜在业务驱动因素和收入来源的质量,而不是管辖权。一些投资者担心利润率会恶化。我们认为,价格上涨和生产率提高将抵消不断上升的投入和劳动力成本。

事实上,我们认为我们确实处于市场周期的“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收益增长推动了股市回报,选股者可以赚取利润。

重要的是,我们预计回报将更加平均地分布在各个部门和公司之间,而不仅仅集中在具有最强长期顺风的最大参与者身上。考虑到前一个周期的动态,投资组合中可能累积了失衡。具有持续重要性的将是以“合理”价格交易的长期长期增长公司与受益于实体经济短期实力的公司之间的平衡。因此,技术和金融部门是我们最喜欢的两个领域。它们是投资组合的分散者,因为它们对利率变化的反应方向相反,这两个部门都应该受到强劲收益增长的推动。随着我们进一步进入中期,积极的经理人应该能够为股票投资组合增值。

私人投资对许多投资者来说,私人市场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机会集。

对于与我们已经确定的大趋势(数字转型、医疗创新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投资而言,非公开市场可能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猎场。例如,在10万多家全球软件公司中,97%是私营公司。小型私营生物技术公司正日益成为大型制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来自大型制药公司的顶级上市药物中,只有30%是由内部开发的。我们预计,相对于公共市场,私人市场将获得更高的回报,部分原因是可以获得这些增长动力。

纽带 鉴于历史上的低收益率可能会继续上升,而通胀仍在上升,核心固定收益面临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前景。

投资者面临着双重挑战:找到收益率和防范潜在的股票波动,同时超越通胀。

核心债券仍然是投资组合构建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利率的低水平消除了在经济衰退时可能出现的一些资本增值,但资产类别仍然提供了防止负增长结果的保护。然而,今年以来,我们提倡使用灵活的主动经理人(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跨资产类别),他们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帮助补充核心固定收益。这是2021的一个策略,2022的投资组合应该继续增加。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今年对核心固定收益的积极程度比去年有所提高。尽管利率较低,但在过去一年中,利率大幅上升,逐渐接近债券相对于股票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风险调整回报的水平。对于美国投资者,特别是那些高税收州的投资者来说,鉴于收益率的上升,市政债券现在可能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在短期内,对美联储加息的日益增长的预期正在给投资者一个机会,让他们摆脱现金,转而购买短期债券。

高收益债券估值并不令人信服(收益率相对较低,利差较小),但有充分的理由: 2021的高收益率是有记录以来最低的。

然而,我们建议依赖于扩展信贷的其他部分,如杠杆贷款、混合证券和私人信贷,以新资本增加收入。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银行优先股,因为美国有强大的资本缓冲和优惠的税收待遇。

对于寻求通胀保护的投资者来说,我们不认为财政部通胀保护证券或黄金是目前的好选择。相反,我们喜欢依赖现金流与通胀挂钩的资产,如具有定价权的股票、直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

大体上,多元化投资组合仍然可以实现投资者的目标,但它们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和精心管理。

上一篇:微店时尚书吧的杂志是正品吗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