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华网时评文章2021最新

发布时间:2023-02-19 13:07

新华网时评文章2021最新

1月16日,一个自称是河南省济源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妻子的尚娟在网上发文实名公开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尚娟在此次的实名举报信中,具体地阐述了此次局实名举报的原因。2020年11月11日早晨,翟某在与其他市领导在机关餐厅的角落里吃早餐的时候,济源市委书记张战站伟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走进了餐厅。翟某起身向张某点头示意之后,张某突然用手指向翟某并大声说“你是谁呀?谁让你来这吃早饭?”,那时候张某又问“你是副市长吗?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吃饭?”,随后指挥服务员把翟某赶出餐厅。惶恐的翟某走到了张某的旁边,想继续向张某解释,谁知张某突然举起右手,狠狠地打了翟某一记响亮的耳光。

尚娟在举报信用中说被打了耳光后的翟某顿时双而耳鸣,随后诱发心脏病。1月13日,在家休养的翟某突然诱发了心绞痛,被禁送入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两周后,翟某的情况不见好转,又转入郑州曲阜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治疗。在出院后,翟某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治疗。尚娟在举报信中说,此后翟某的工作,不再像以往那样平静,纪委的人经常找他,要求他配合调查,这让翟某很苦恼。2021年1月19日,根据网上有关媒体的报道,关于网上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有关问题,河南省有关部门展开了调查。

掌掴事件,不管究竟为何而发生,掌掴事件这件事情在党内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作为当事人应该在事发后积极地化解不良影响,但是在之后,纪委却对受害人进行调查。而在打人后张战伟还大谈党的领导,则说明当事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反而作为一把手继续维护自己的权利。网友们在网上针对市委书记张国呃秘书长的事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网友们对有权力又任性的高官感到痛恨。作为那些有权力的高官以及中国共产党员,应该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为为人民群众做表率,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华时评)“脱钩”是徒劳的,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题:“脱钩”是徒劳的,互利共赢才是正道

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美中两国在贸易领域尚未发生也不太可能发生“脱钩”。报道援引多位美国工商界人士观点表示,当前美中经济关系仍在加深,单方面与中国“脱钩”或使美国失去产业优势。

当前,摆在美国民众面前的高通胀问题,无疑将是11月美国中期选举的重要议题。美国前驻新加坡大使戴维·阿德尔曼日前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说,取消特朗普时期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将有助于缓解美国通胀压力。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越来越多美国各界人士认为,这场贸易战和“脱钩”在经济上是徒劳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虽然重创全球经济,但中美贸易额却逆势上扬。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202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今年前5个月,中美贸易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中国美国商会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的首选市场,83%的企业表示没有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出中国的打算。会员企业认为,中美经济“脱钩”不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

新华社怒发十问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新华社2021年10月24日播发重磅文章《十问中国经济》,面对十大社会关切、海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作出回应。

最新时评文章 800字 (3篇)

“话题奥运”呈现多元中国

  对于中国,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
  伦敦,北京,8小时时差,跨越洲海的距离。然而,地球日益平坦,一切都如在场,时间、空间,都压不住奥运会在中国舆论场入水时掀起的波澜。
  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
  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从雅典、北京到伦敦,面对刘翔的荣耀、落寞与悲怆,如何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找到平衡?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引来拷问,规则与原则之间的罅隙如何填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对冲?
  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打量世界。陈一冰“以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叶诗文夺冠引来外媒“兴奋剂选择性猜想”,从民族情感、爱国情绪到“受害者心态”,如何认识中国军团崛起中会遭遇的阻碍与焦虑?
  种种讨论背后是思考。规则、利益、道德,竞技体育不过是以极端的视角,再现了这些政治生活、社会矛盾中的关键词。崛起与遏制、融合与排斥、双输与共赢,奥运赛场也不过是用软性的方式,重启了这些贸易争端、国际关系中的潜台词。对于中国,这些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
  不过,无论抱持哪种观点、争论如何激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本身就意味深长。观念的日渐多元、思维的日渐活跃、舆论的日渐丰富,让奥运会成为四年一点的时间坐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前行。
  信息的充分披露、逻辑的差异进路、思考的不同侧面,让奥运话题有极大开放性,在深化思考中促成观念启蒙。有人从精神角度辨析,有人从规则角度考察,有人从利益角度阐释。全面的探讨,加深了对于规则、对于体育、对于公平的理解,无异“让人们参与了一堂复杂的伦理课”,让人以更广视野、更多角度认识问题。在屡屡为极端情绪所裹挟、为站队问题而纠结的中国社会,这或许能涵养出最需要的开放心态。
  我们不能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观点一致。不过,正因多元,更需在讨论中确定基础、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多元中形成主流。可以争议运动员培养机制,但个人的努力却值得赞美;可以质疑规则的漏洞,但公平竞争、更快更强的底线理应坚守。说到底,观念的交锋,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舌尖上的奥运”,触动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全球化时代体育的“乡愁”。或许,试图“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也会因为在中国引发的种种讨论,激励我们这个奋进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道路中持续生长。

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

  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
  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
  一面是无房可居的低收入者,一面是大量空置的廉租房;一面是符合条件的人住不进去,一面是不该享受廉租房的人享受了待遇……近年来,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大量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是为中低收入者量身打造的安居工程。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不低于7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一共要开工3600万套。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今天,为什么保障房屡屡出现大量空置、分配不公等问题?
  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这些先天不足,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而审核不严格、信息公开不够,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
  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保障房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任务重、时间短、资金紧、经验不足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管理。
  这些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我们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住房普查;没有编制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绝大多数地方对本地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并不清楚,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和政策还在“拍脑袋”;多数地方花重金建设的保障房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电子登记表”的初级阶段;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迟迟无法联网,已实现联网的城市上传的信息仍然不足;保障房建设搞了多年,但住房保障法却至今没有问世……
  对保障房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破解之法。比如陕西对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重庆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不设收入和户籍门槛,厦门出台了保障房地方法规严惩骗取保障房者……这些成功做法都值得尽快总结与推广。当然,住房体系改革更需抓紧推进,通过制度保障来预防问题。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保障房的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我们希望,相关的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分享保障房的阳光,让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

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

  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我们的健康福祉将成为空谈
  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平稳,但农村环境却令人揪心。这不啻是一个提醒:当全社会的“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浓、一个PM2.5就可以在全国引发一场“城市环境风暴”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
  农村环境何以失守?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
  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居民一样,广大农村群众也有权利获得质优的环境公共产品。这是保障数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从更大的视野看,农村环境并不只是农民的环境权益问题。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而各级政府承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也难免沦为一句空谈。
  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也才可能有全国的“天天天蓝”。

上一篇:关于小康社会的论文1500

下一篇:化工环保概论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