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数学中文版投稿须知
中国科学数学中文版投稿须知
月刊,就是每月一期。
中国科学 数学 (中国科学A辑)
月刊 1950年创刊
ISSN 1674-7216
CN 11-5836/O1
邮发代号:80-200
主 编:袁亚湘
《中国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in China》(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
《中国科学》中文版创刊于1950年8月,刊期为季刊,次年12月停刊.1952年10月《中国科学》英文版创刊,刊期为季刊,至1966年9月停刊.1973年1月,《中国科学》复刊,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出版,为季刊;1974年改为双月刊;1979年1月改为月刊.1982年《中国科学》中、英文版同时分成A,B两辑出版,A辑为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技术科学;B辑为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球科学,均为月刊.1996年《中国科学》中、英文版同时分为A, B, C, D, E五辑出版,A辑为数学、物理学、天文学;B辑为化学;C辑为生命科学,含生物、农学、医学;D辑为地球科学;E辑为技术科学.上述五辑除A辑为月刊外,其余均为双月刊.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创办了《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英文版,为双月刊;同年,《中国科学》D辑中、英文版均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 在2003年将《中国科学》A辑分为A和G两辑,A辑为数学,G辑为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均为双月刊.2005年A辑中、英文版均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
《中国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in China》(英文版)各有A~G辑,共14辑:A辑为数学;B辑为化学;C辑为生命科学;D辑为地球科学;E辑为技术科学;F辑为信息科学;G辑为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 从2008年起,均为月刊.
从2006年起,《中国科学》A~G辑英文版全部将由Springer独家代理海外发行,并纳入SpringerLink网络平台.
《中国科学 A辑: 数学》(中文版)和《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英文版)主要报道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统计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中、英文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
2010年起,刊名变更为《中国科学 数学》和《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中文版:每月20 日出版.
英文版:每月5日出版.
被各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中文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等.
英文版:科学引文索引(SciSearch和SCI CDE),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 Search),科学文摘(INSPEC), 化学文摘(CA), 数学评论(MR)航空航天文摘(Aerospace Database), MathSci, EI等.
栏目设置:设有 3 个栏目:
评述: 综述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进展 , 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论文: 报道数学各领域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
快报: 简明扼要地报道数学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 本栏目文章将优先发表.
投稿时请使用在线投稿的方式: 访问中国科学杂志社网站 , 点击“投稿 审稿”,登录到“ 学术期刊管理系统 ”, 注册一个“ 作者账户”, 按照提示与引导将稿件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
中国科学数学 接受之后多久见刊
各个期刊规定不同,一般四个月以上。
《中国科学:数学》创刊于1950年,主要报道数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数学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现为月刊,网络版每月1日出版,印刷版每月20日出版。
中国工程科学的投稿须知
1.要求来稿论文条理清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每篇文章须给出中、英文摘要及3-6条关键词,中文摘要二三百字即可,英文摘要须更充实和详细;表格一律用三线表,插图(切勿过大,要求小图长不得大于75mm,大图长小于160mm)须精心设计并用绘图纸绘制,线条要匀,墨色要黑,不得使用复印图;照片要清晰、反差适中和无污迹、折痕;须同时给出中、英文的图名和表名;文章贵精,字数(包括图表、摘要、参考文献)不得超过8000字。2.涉及科技期刊编排的国家标准和法令,我们均必须共同遵守和贯彻执行,现简要概括如下:(1)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量符号标准,如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名称及符号分别为米(m)、千克或公斤(kg)、秒(s);不得使用非法定单位和已废弃的单位名称和量名称,如市斤、两、亩、千克力(kgf)、卡(Cal)、摩尔数、克当量、比重、比热、电流强度等。(2)文中的外文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位置高低须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在第1次出现时,请用铅笔注明(标明是希文、德文、俄文等)。关于外文正斜体的使用规则是:所有计量单位、词头、量纲符号,有固定定义的函数、常数、化学元素、粒子、射线符号、仪器、元件、机具等的型号或代号,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字母等均为正体;量符号及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与坐标轴的下标符号,数学中的变数及一般函数,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坐标系符号等均为斜体。凡处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括个位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倍、1min(1分钟),10多倍等。(3)参考文献的引录。参考文献也是论文的组成部分。一般除文件、资料和动态信息外均应有参考文献。但参考文献只须列最主要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请勿引录,但可作脚注处理。参考文献要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顺序编码制标引,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上角标(或视具体情况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为期刊,其引录顺序是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出前3名,后加“等”或etal).文章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图书的标引顺序是作(编、译)者.书名[M].版次(第1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专利标引顺序为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上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000字摘要
下一篇: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审稿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