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会计前沿专题论文3500字

发布时间:2023-02-17 14:49

会计前沿专题论文3500字

提供代写,原创制作,

急需会计类的论文5000字左右 谢谢

会计类的论文(5000字左右)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21世纪的今天,企业管理进人了信息时代,电算化会计软件也由简单的
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
段。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软件系统进行财会的电算化管理。但
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阶段,仅仅以机算代替人算而已,
在使用财务软件的过程中更是麻烦不断。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落后于
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的过程不够规范,不够严谨
1.前期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在电算化系统正式运行之前,一般要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还会有一个试运行阶段。但是有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准备
工作,在系统运行之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够深人细致,不能使操作人员从
整体上掌握系统功能、把握业务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员在考虑问题时,只是
局限于自己的业务范围,不能从大局出发,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有
些公司仓库人员将一批原料的数量在入库时弄错了,本来应该在采购系统中调
整,他却在库存系统中做了红字出库单,这样,虽然将原料的数量调整为库存
数量,但是人库数量就会和供方单位开具的发票数量不符,从而使得这张发票
不能人账。
2.系统初始化工作不到位。有些科目的设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些功
能的设置不够全面。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人员在科目设置和部门设置等一些初
始化工作中不够谨慎,或者操之过急,给系统的运行留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由
于软件本身的限制,如科目的级别不够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使得软
件使用者不能按照本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3.系统的保密与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由于突然断电,病毒侵袭,
错误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财会数据丢失,系统瘫痪,于是财会人员不得不加班
加点重新从原始单据做起。现在不少软件只设置一个密码,关卡少,容易被破
解,而且许多单位内控制度有缺陷或者执行不严格,同事之间不能很好地保守
口令密码,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人兼任等等,这些都为个别人员窃取财务秘密提、、
供了机会。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
极大的挑战,电脑黑客、病毒隐蔽性强、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不仅能对会
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还会破坏电脑硬件。
(二)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许多企业
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计算机知识很欠
缺,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一点小问题都要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
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配
合。大多数财会人员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
和分析,满足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财务软件本身存在间题,也给企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
不便
1.不少财务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往往是许多
人共同开发,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理念都不尽相
同,使得软件中的不同模块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样。例如,某一软件系统物流模
块中的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这两个模块都提供了单据的查询功能,操作人员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但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模块的过滤条件
却不能修改。在采购模块中查询账表时,如采购明细表,系统显示的字段相当
多,并且许多都不为操作人员所需,而系统却没有提供删去这些字段的功能,
导致在设置过滤条件时比较麻烦,又易出错。而在库存模块中查询格关的账表
时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增删过滤字段。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
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
子系统之间也只能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内外子系统之间数据
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
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
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
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
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
为下个子系统的键盘输人。
(一)
利运行
解决电算化管理中出现问厄的对策
充分做好电算化前的准备工作和使用中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姗
1.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电算化工作的实施。企业电算化不只是财务部门
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外部及内部许多部门。根据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经验,
这项工作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应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
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协助日常业务人
员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确保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顺利实施。在系统初始化过程
中,项目小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科目设置、编码档
案设置等基础工作。
2.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加强
对操作人员的系统培训,让他们明白系统的流程整体运行规律。例如制造企业
的物流流程:企业先是从供应商购人原料,而原料的人库是先经过采购模块人
库,再从库存模块由使用部门领用,产品生产出来人库,又回到库存模块,最
后再通过销售模块售出。这其中又会将数据传递到其他诸如应收、应付以及总
账等系统模块,最终生成报表。只有对操作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让他们明
白系统的流程,自己所要处理数据的来源去向。操作过程一旦发生错误,就知
道该怎么处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系统中随意填制一张单据,使下一流
程的操作人员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破坏系统的流程。
3.大系统的保密和安全力度。为了防止数据泄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
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检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
设置等限制手段,同时,采用硬件加密等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
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大安全力度。数据是CAIS的核心,在加强保密的同时,
它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是软件自动在硬盘上另作
备份,并有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制,定时更新。二是计算机中心管理人员定期手
动备份,并将完整有效的数据及时转储。三是严格机房管理,杜绝无关人员使
用机器和外来未经检查的磁盘。四是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安装防病毒卡和软
件,定期检测并清除电脑病毒。五是严格制订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禁止不相
容职务一人兼任,提高财会人员的保密意识。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会计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人机
系统,它需要同时精通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少企业在电算化工作上,是
心有余而“人”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l)分批培训现有
财会人员,系统地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财会人员操作计
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2)在工作中培养电算化管理人才,根据需要为他们提
供机会进行培训,也可以在计算机专业人员中通过学习财会知识来培养复合型
高级管理人才。(3)目前各大专院校财会专业都有会计电算化这个培养方向,
毕业生同时具备电脑和财会知识,企业应不失时机引人这类人才。
(三)推进会计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及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
财务会计软件向管理方面发展,这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纵向延伸,也是发
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应将财会电算化工作纳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
体范畴,做到资源共享。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经济活动中,主要表
现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要有效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
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人软件管理
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软件必须从
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资源共
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
一体化。
企业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高一层次,其中,智能财务分析系
统是把专家的经验融进了软件,能回答企业普遍关心的经营间题,让专家的智
慧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快速回答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发现间题
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说智能型通用财务管理软件已经是
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财务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
来。网络财务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
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和事
中动态会计核算,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网
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算化会计的又一发展趋势。企业进行网
络化建设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充性、可发展性及兼容性,网络技术的采
用要有超前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包括财力、应用范围等,选择适合自身的
网络模式;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规范。在网络环境下,系统的原始录人数据必
须代码化,以便集中处理,并且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一致,与网络
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一致。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企业应该加速推
进网络财务发展,以应对电子商务时代的挑战。
(四)企业应与软件提供商签订后续支持合同,为软件适应新的工作流程
增加功能时提供有效技术保眯
许多公司在软件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考虑全面,在正式运行后,才发现
软件系统的种种不足和缺陷,这时就需要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需要得到
软件提供商的帮助,使软件不断改进和升级,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管理。
1] 石峰, 刘非. 浅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 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C], 2004
[2] 刘荣光. 水利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拙见[A]. 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 [C], 2006
[3] 宋绪东. 浅谈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应注意的问题[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 [C], 2002
[4] 沈爱玲. 浅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A]. 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 [C], 2002
[5] 张爱萍. 论会计电算化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A].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4
[6] 罗美生. 内部控制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A]. 福建省会计学会论文集(2001年本) [C], 2001
[7] 黄玉英. 会计信息化浅探[A]. 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 [C], 2006
[8] 李广琪. 浅议实行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A]. 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 [C], 2003
[9] 付红娟. 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C], 2003
[10] 付红娟. 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A]. 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 [C], 2003
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

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
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
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

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答案补充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

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3]裘益政. 对现行成本会计系统的思考[J]. 财会月刊, 2001,(02) .
[4]赵爱月.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 财会研究, 2004,(08) .答案补充[5]弓锋伟. 我国成本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现代企业, 2003,(04) .
[6]党晓莉. 新管理思想下的成本会计——论质量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8) .
[7]赵迅舟. 浅谈我国成本会计发展的新思路[J]. 东方企业文化, 2007,(05) .
[8]唐刚. 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2) .
[9]谢鹭湘.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之我见[J]. 会计之友, 2003,(05) .
[10]陈云晓. 浅析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3,(05) .

会计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业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能力的人才。   四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获益匪浅。我从坎坷曲折中一步步走过,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专业功底更加扎实。   专业:掌握了大量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使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素质: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一年有余的计算机岗位见习工作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比如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应用,全方位协助团队开发新产品,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以及主要配合的协作观念等。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一、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200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所有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我国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减值作为其资产的减项列示。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别就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八项资产项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2.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期末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单独披露。披露内容包括:各减值准备的年初金额、本期增减变动金额及年末金额。

(二)国际上对资产减值核算的观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1号准则公告《长期资产减值和待处置的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在评估长期资产和某些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可收回性时,如果使用该项资产以及最终处置可产生的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和低于其账面值,就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计量应建立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在评估可收回价值时,FASB采用的是未折现的预期现金流量,而在确认资产减值时则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IAS 25《投资会计》规定,长期投资的账面金额因非暂时性的下跌而发生的减少数,应计入损益表,除非它们能与以前的重估价相抵销。当投资的价值升高或跌价的理由不复存在时,已经减少的账面金额可以转回。

1998年发布的IAS 36《资产减值》准则规范了企业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程序,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与此同时,IAS 39中也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确认作了具体规定。

国际上规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信息:导致资产减值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对资产服务能力的影响,估计可收回价值的方法,资产的可收回价值,确认的减值损失及其列示,资产减值冲回的原因及金额和在报表中的列示。

(三)国际惯例与我国制度对资产减值核算的差异分析。

1.资产减值的确认。

(1)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不同国家对于确认标准的选择有所不同。美国等一些国家使用可能性标准,其主要特点是,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未贴现值,计量时使用公允价值,这样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英国等一些国家采用永久性标准,它强调只有在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时,才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IAS 36等广泛采用经济性标准,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来看,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基本倾向于经济性标准。

(2)关于资产减值的恢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已形成了共识。然而FASB 121不允许资产减值的冲回。

2.资产减值的计量。

(1)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资产的净售价与在用价值孰高确定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美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使用和持有的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或利得。英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可变现净值与在用价值孰高为基础进行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则按照不同的资产对其计量属性作了具体的规定,仅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由此可见,我国的会计处理更为充分地体现了稳健原则。

(2)可收回价值的确定。对于可收回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美国FASB采用的是未折现的现金流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其规定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IAS 36中也有类似规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资产的使用价值或其销售净价。虽然各国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而且都有着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了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测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我国通常以单项资产或资产类别为基础测定,这在操作中有局限性。IAS 36中规定,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而“现金产出单元”评估的方法正好弥补了我国测定中的不足。

3.资产减值的披露。国际上要求对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更为详实,不仅包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要求披露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导致确认或转回减值损失的事件和环境等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一步杜绝人为操作利润的可能。

二、进一步完善和利用我国资产减值核算信息的建议

(一)将资产减值核算的评价纳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督范围。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存在大量银行信贷资产,这些资产大都转化成了物化的资产。当企业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时,转化后的物化资产也逐渐被消耗掉,成为空壳,银行损失将无法计算。那么怎样才能让银行损失减少甚至不发生?笔者认为,对银行贷款资产组合中的不良资产计提减值损失,让银行记录贷款的经济减值。

鉴于考虑信贷资产转化为物化资产后,企业可能会出于粉饰报表业绩的动机,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期盈余,或者改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核销的时间,调高当期的利润。这样给银行制造假象,误认为企业仍有还贷能力,不能觉察到贷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要杜绝企业虚报资产、操纵利润的现象,笔者认为,让企业会计人员与银行委派人员共同组成一个专门小组,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对企业中的信贷资产转化后的物化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并对这些资产可能发生的经济减值进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

上一篇:关于德育的论文2000字

下一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初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