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服饰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3-02-16 11:52

中国服饰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急求论文参考文献

  哪方面的?我有《广告创意训练》课程及相关学科参考文献。。

  《广告创意训练》课程及相关学科参考文献目录

  本课程使用教材: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 郭肖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第一版

  本课程辅助教材: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 张 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本课程及相关课程参考文献目录:

  一、《广告创意训练》参考文献
  1、《广告创意与表现》 饶德江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广告策划》 饶德江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广告创意——个案与理论》 卢泰宏,李世丁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4、《广告策划创意学》 余明阳,陈先红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广告心理战》 王玉成,韩天雷编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6、《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 何家讯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7、《广告制作》 樊志育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现代广告学》 何修猛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9、《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 张金海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0、《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 张金海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1、《当代广告学》
  [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译 华夏出版社,2001
  12、《定位:头脑争夺战》
  [美]里斯,屈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3、《广告文稿策略-策划、创意与表现》
  [日]直条则夫著,俞纯鳞,俞振伟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4、《贩卖创意》 [美]肯罗曼•珍曼斯著,庄淑芬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5、《奥美的观点》 奥美公司著,庄淑芬等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6、《广告媒体研究》 [美]吉•苏尔马尼克著,刘毅志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17、《怎样创作广告》 [美]汤•狄龙著,刘毅志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18、《品牌经营法则》
  [美]大卫•爱格著,夏慧言,马洪,张键青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二、《广告文案创意》参考文献
  1、《广告创意训练》 张勇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广告策划》 徐智明 高志宏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
  3、《广告文案写作》 徐智明 高志宏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7、1
  4、《实用广告写作》 王春泉著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6、4
  5、《广告写作》 程爱学等主编 珠海出版社 2000、10
  6、《现代广告写作》 方蔚林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6
  7、《广告创意研究》 崔银河著 远方出版社 1999、5
  8、《广告精点》 倪宁 陈绚著 中国建材出版社 1996、3
  9、《广告策划与广告文案创作》 马中红编著 苏州建材出版社 1998
  10、《广告文稿策略》
  ——策划、创意与表现 植条则夫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4
  11、《广告文案写作》 李也丁 周运辉 编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8

  三、《广告策划》参考文献
  1、《广告策划》 徐智明 高志红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
  2、《广告策划与撰写》 路华等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3、《广告策划》 罗维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4、《广告策划与创意学》 余明阳 陈光红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5、《转身看策划》 叶茂中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6、《大卫奥格威自传》 海南出版社
  7、《广告策划的艺术》 (英国)乔恩•斯蒂尔著 中国三联出版社
  8、《广告与品牌策划》 机械工业出版社
  9、《广告大师说广告》 河南人民出版社

  四、《市场营销》参考文献
  1、《市场营销学》 吴健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市场营销案例》 赵华 丁春玲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现代市场营销管理》 江林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4、《市场营销学》 吕一林 李蕾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高效营销作业文案与表格》 枫岛兰德 广东经济出版社

  五、《民俗学》参考文献
  1、《中国民俗学》 乌丙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2、《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高丙中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中国宗教礼俗》, 高寿仙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5、《汉族民间衣食住行风俗》 莫高、吴华著 教育出版社,1994
  6、《中国民间禁忌》 任骋著 作家出版社,1991
  7、《饮食与中国文化》 万建中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8、《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王献忠著 中国书店,1991
  9、《中国居住建筑简史》 刘致平著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1
  10《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丁世良、赵放著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11、《巫与民间信仰》 宋兆麟著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12、《神灵与祭祀》 詹鄞鑫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13、《中国服饰文化》 张志春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4、《中国民间美术与巫文化》 陈瑞林著 新华出版社,1991
  15、《民俗学手册》 查•博尔尼著 程德祺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六、《广告设计》参考文献
  《当代设计广告学》 威廉•F•阿伦斯[美]
  翻译: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 华夏出版社 2000出版
  《中国广告实用手册》 邓白云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4
  《广告设计学》 翟治平 樊志育 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广告学教程》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广告设计》 王国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广告设计》 毛德宝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招贴设计》 汤义勇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广告经典故事——超级名牌的广告战略》 李巍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七、电脑辅助设计参考文献
  1、《矢量绘图大师CorelDRAW11完全实战》
  张弢 陈海波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1版
  2、《中文CorelDRAW 11标准教程》 广林 杨莹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5月 第1版
  3、《CorelRAW 12短期培训教程》 周静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4、《中文CorelDRAW 11基础培训教程》 周建国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二版
  5、《CorelDRAW 11经典效果100例》
  钟彦 刘春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一版
  6、《CorelDRAW 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卢正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7、《Photoshop 7.0中文版经典实例解析》 冯启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年4月
  8、《Photoshop 7标准教程》 王亚芬 海洋出版社 2002年8月
  9、《图像处理Photoshop 7.0入门与提高》 宋雪岩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年8月
  10、《Photoshop7.0滤镜艺术创意设计》
  陈有卿 柳芸 石兰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年6月
  11、《Photoshop7.0创意设计时尚创作百例》 网冠科技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5月
  12、《PageMaker6.5C/7.0中文版标准教程》 曹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年 9 月
  13、《PageMaker 广告设计与桌面排版》
  腾龙视觉设计工作室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
  14、《PageMaker 基础教程》 北京亚述视觉文化发展中心 2005 年 2 月
  15、《电脑平面设计速培教程PageMaker 6.5c 》 甘登岱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年10月

2600字以上的论文,和传统文化有关的

《声音的意义》
徐健顺 教授

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引进西方理论,研究、阐释、传承汉诗文,取得了很多新见解新成果,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太正确的研究定势,比如,不重视声音的意义。因为西方理论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印欧语系基本上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没重音。语言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西方理论在解释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方面苍白无力,所以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形成了忽略、回避、放弃声音研究的习惯。实际上,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离开了声音的阐释,对汉诗文的理解是很难准确、深入的。本文即在作者多年采录研究吟诵的基础上,希望对汉诗文的声音的意义,做一次初步的研究探索。

一、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

1931年2月20日,鲁迅悲愤于 “左联”五青年被害,在上海租界逃避追捕的夜里,写下了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即是鲁迅的名作七律《无题》。第三联“觅小诗”,就是要作诗的意思。如果是寻觅一首前人的诗,那又何必“写”呢?所以,鲁迅是说,他因朋辈之死而愤怒,要作诗了。那么鲁迅是怎么作诗的呢?——“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是先“吟”后“录”的!先在院子里徘徊、吟咏,创作、修改,等到感觉满意了,才去找纸笔记录下来。这就是“积习”!这不是鲁迅一个人的“积习”,而是自先秦以来,所有文人们的“积习”。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黛玉教香菱作诗,那一回的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为什么呢?因为诗是吟成的。
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第十八回)
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
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第四十回)
很明显,“吟”就是“作”,“作”就是“吟”。诗吟成以后,才“提笔写出”。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第三十七回)
还记得咱们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吟诗做东道,那时候何等热闹?(第八十一回)
“吟诗”,是整个诗歌创作过程的代称。“海棠社”是创作诗歌的社团,不是诵读诗歌的社团,所以“吟诗”就是指创作诗歌,“吟社”就是创作诗歌的社团。这个涵义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还有引申义,比如诗人也叫“吟家”,称呼别的诗人为“吟友”等等。
类似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俯拾即是。汉诗,基本上都是先吟后录的。以前有所谓“口占”,指随口吟出,不加修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诗都是“口占”而不是“笔占”的。只不过很多诗还要修改,而修改也是吟的,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诗句)啊。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声音。“登高而赋”、“赋诗言志”,诗歌本来就是声音的创作。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永明体诗歌追求的就是声音之美。这种美并不是在纸面上看字和字应该怎么组合,而是用吟咏的声音尝试出来的,所以魏晋以降,吟咏之风大盛。
唐诗是吟出来的!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吟”与“作”互文。杜甫:“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是指自己作诗;“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则说的更清楚。白居易:“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此处明确说《长恨歌》是“歌咏” ,又说张籍作诗“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崔涂:“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杜荀鹤: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许棠:“万事不关心,终朝但苦吟。”徐铉:“年少支离奈命何?悲秋怀旧苦吟多。”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这些都是说用吟诵来创作。
至于诗既作成之后,又复吟咏,或吟咏前人诗作,在文献中更是俯拾即是。此处不多赘述了。总之诗是吟出来的,是声音的创作。
汉文的创作,似乎“吟”的比重要小一些,但是也是声音优先的。《文心雕龙·神思》: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创作之前,先要构思。这个构思的过程,就是思动而形于吟咏的过程。又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谋篇要“寻声律而定墨”,声律在先。声律之寻也要靠吟咏。其“情采篇”又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这里也很明确地说“文”是“吟咏”出来的。
汉诗文,基本上是先吟后录的!所以古代基本上见不到“写诗”这个词,古人一直说“作诗”。文也一样,不说“写文”,而说“作文”,直至今日。
如果还不相信,可以看看更早的文献: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尚书·帝典》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
这里都说的是诗歌的创作过程,诗就是心之声,从头到尾,就是从心志到吟咏的过程,都是声音的创作,哪里有文字的参与?
所以说,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作完成的时候,还完全停留在口头上。文字只是用来记录下来而已。少数的时候,声音和文字是共同参与创作的,这就是边写边作的情况。这种情况,古代有些专门的词:援笔立成、一挥而就、文不加点等等,都是形容天才啊。只有天才才能做到上来就写,凡人岂能如此?凡人都是先吟咏,反复修改,满意之后,才付之笔墨的。还有个词叫“出口成章”,形容吟咏创作时速度很快。这么快的速度就可以“援笔立成”了,可见当声音和文字同时参与创作时,还是声音在前、文字在后的。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只有“作诗”、“作文”、“作歌”之称,并无“写诗”、“写文”、“写歌”的说法,因为诗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声音“作”出来的。
汉诗文的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汉诗文的意义产生机制。今天,我们的创作已经变成了上来就写,涂涂改改,或者上来就敲键盘,删除回车。汉诗文创作不再是声音的创作,而纯粹是文字的创作,这恐怕是白话诗文在形式上最大的软肋。对于古代文学研究来说,把古诗文仅仅当成是文字的作品,恐怕也是在形式研究上最大的误区。

上一篇: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好投吗

下一篇:国际会议论文知网能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