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3-02-15 22:19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任编辑

(一)主持的教研项目2001-2004年主持华中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教研论文王雅鹏.农业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4)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4)王雅鹏.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5)夏春萍、王雅鹏.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87-88。(三)教研奖励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的教改课题“农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2005年10月获湖北省教育厅三等奖2004-2008年王雅鹏参加的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现已结题并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主编教材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雷海章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一)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28,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农业部软课题(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AA403B03,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等科研课题13项,科研经费达70余万元。其科研成果: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级别 项目经费 承担任务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承担角色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 国家 350万 十二五期间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协调机制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8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价与政府管理研究 国家博士点基金 国家 5万 工作 20072009主持人武汉市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支持体系研究 武汉市科技局 市级 3万 工作 20062007主持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展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14 万 工作 20042006主持人有效促进武汉市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研究 武汉市科委 市级 1万 工作 2004 2004主持人湖北农村发展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国家 1.5 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土地整理融资 国土资源部国地中心项目 国家 4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软课题 国家 5.5万 工作 2003 2003主持人湖北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省财政厅 省级 30万 工作 2003 2005主持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2005主持人湖北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小康社会协调发展 省科技攻关项目 省级 1.5万 工作 2003 2004主持人不同自然经济类型区粮食安全保护模式研究 农业部项目 国家 2万元 工作 2002 2003主持人结构调整中的粮食安全与保护 校创新基金 校级 1万 工作 2000 2001主持人(二)出版专著书名 出版日期 出版单位 承担角色中国生物质能原源开发利用探索性研究 2010年7月 科学出版社 第一作者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年度报告系列共四部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城镇化加速期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研究 2008年4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5年7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一作者湖北三农问题探索 2004年6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永续利用问题研究 2003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作者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3年1月 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一作者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2002年1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三作者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 2000年11月 人民日报出版社 第二作者(五)奖励与荣誉奖项名称 获奖时间 授奖部门 奖励等级 奖项等级 排名粮食安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9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二等奖1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 2004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一等奖1新世纪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02湖北省科技厅 省级 三等奖 3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1陕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跨世纪战略研究 陕西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陕西省人民政府 省级 三等奖 2新的历史阶段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级 二等奖 4生物技术发展与湖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 2002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等奖 2指导学生获得2002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3年3月 湖北省 省级 三等奖 1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获得荣誉

中国农业出版社建社以来,为社会奉献的图书品种累计近2万种,总印数达4亿多册,共有200余种优秀图书获得省、部级和全国优秀图书奖,1997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25卷31册)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近两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农村书库》(110种)、《九亿农民致富丛书》(160种)等大型套书和各类农业实用科技图书,以其实用、通俗、价廉的特点爱到广大农村读者的欢迎,成为九亿农民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良师益友。中国农业出版社赵立山同志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07年7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将在全行业开展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活动。并成立了由柳斌杰任组长的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奖的组织领导工作。评奖范围包括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人物。设立出版物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和优秀出版人物奖,共6个子项奖,奖励名额共计200个。其中出版物奖为100个,包括图书奖6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奖20个,印刷复制奖10个,装帧设计奖10个。先进出版单位奖50个。优秀出版人物奖50个。评审委员按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规定的程序,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获奖出版物、单位、人物。中国农业出版社赵立山同志荣获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农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科技类图书提名奖评审委员按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规定的程序,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获奖出版物、单位、人物。我社出版的《中国农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责任编辑张洪光)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责任编辑王琦王容)两本书荣获科技类图书提名奖。两种图书入围“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为确保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评审工作的权威性,新闻出版总署组成了以署长龙新民为主任、副署长邬书林和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任副主任的“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评审委员会,邀请30多名专家、学者于3月下旬对初审入围图书进行终审。终审从出版和推荐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三个一百”原创图书评审细则,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确保这个品牌的权威性。依据这个原则和达成的共识,专家们对初审入围的369种图书和59种选题进行了审读和评议,最终确定了254种原创图书,其中科技类96种,人文社科类87种,文艺和少儿类71种。中国农业出版社有2种图书入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技术类)、《科技馆里的奥秘1、2、3、4》(文艺少儿类)。

罗涵先的人物经历

原国立十六中(现铜陵市第一中学)学生。 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3年上海法学院学习,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在重庆“特园”召开的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罗涵先与史良等一起被增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45年,民盟重庆市支部成立时,当选为第一届支部委员。1944年后,任《工商新闻》编辑部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干事,《展望》编委,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民主报》社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46年重入上海法学院读书。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室专门研究委员,《中国金融》编辑部主任,财政经济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农业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中国农业年鉴》主编,民盟中央副秘书长。1982年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落实政策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及经济贸易系兼职教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顾问,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社会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黄金海岸年鉴》主编,《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主编。2002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走访民盟中央机关,同民盟中央领导人丁石孙、罗涵先等座谈,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陪同走访的有贾庆林、曾庆红、王刚、刘延东等领导同志。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1998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办,罗涵先担任主编。1999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罗主席在北京医院高干病房住院,空闲时,经常关心年鉴发展。罗公指出,编辑年鉴的关键环节是制定一个好的大纲。2008年,罗公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的复刊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年鉴工作方面,罗副主席秘书兼年鉴张晓东表示,能够接任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2011年12月3日,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2000-2011发布,名誉主编罗涵先。2013年4月,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2012发布。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成立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是依托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品牌和专家资源,2011年发起筹备,于2012年依法注册登记的国际型社会团体,宗旨是为企业立言、办事、办会。2013年4月,第二届中国非国有经济发展年会召开,会上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揭牌。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服务三农

2005年3月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编辑们又一次来到江西赣州,农业出版社带着他们编辑出版的《沼气用户手册》来赣州,为农民送书上门,仅这一本书,在赣州就销了6万册。这样的情形,在农业出版社可谓司空见惯。作为国家级“农”字号出版单位,他们多年来把全部精力倾注于“三农”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上,一套套优质图书的出版,一次次送书下乡活动,记载着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服务三农”的不懈努力和踏踏实实的步履。贴心——想广大农民之所想很长时间以来,农业图书因发行难、效益差而不被出版界看好,以致农民群众“想奔富路缺技术,想找市场缺信息,想学知识缺图书”的现象日益凸现。中国农业出版社迎难而上,以社会效益为先,以满足农民需要为重,主动把一道道“精神大餐”送到农家门口。为配合湖北襄樊市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他们于2003年、2004年连续送去价值200多万元的实用科技图书,充实“文化中心户”的图书资源。出版社还组织编辑深入到河北香河,与农民朋友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为他们送去《养鸭技术》、《鸭病防治技术》等图书。“编辑人员下乡后,切身体会了农村的贫困。在工作中,他们都不辞辛苦,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表现出极大的爱心。”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江凡对此体会很深。2004年伊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农民们惶惶不安。农业出版社立即动员一切力量,在短短10天内出版了两本防治禽流感的小册子和一个挂图、一张VCD,内容包括科普知识、防治措施和政策等。为让农民们尽快看到这些资料,出版社全体人员日夜奋战。有的编辑一边输液一边看稿子;有的腿坐肿了,就把腿架在椅子上工作。正月十五,库房人员工作到凌晨3时,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各地送去160万册防治禽流感图书及挂图,还免费向各地提供版权,租型印制480多万册。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说:“拿到这些书就像吃了颗定心丸。”春节过后,农业出版社又在大批农民工返城之际,集中精力出版《农民进城务工指导手册》,销售、赠送共65万册。在湖南长沙、永州等地,他们向每个县赠送1万多册,当地农民交口称赞:“你们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创新——急新形势下“三农”发展之所需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农业出版社努力在图书出版的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创新。这种切实的努力,博得了农民的信任,同时也打开了农村图书市场的入口。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农业出版社2004年重点推出了一套160个品种的《农民增收口袋书》丛书,分为种植篇、养殖篇、进城务工与文化生活篇三个板块,介绍高产、质优技术,提供最新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进城务工信息。在满足农民增收致富需要的同时,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农民维护自身权益。针对农村、农民的需求和阅读特点,丛书定位于小册子、低定价、单品种。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一次重大创新,也是他们为更好地服务“三农”的新尝试。这些小册子丛书,装帧开本只有巴掌大小,携带十分方便,一上市就赢得了农民读者的喜爱。口袋书定价低廉,每本不超过5元,平均只要3元。在北京农展馆展出时,一位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拿着小册子爱不释手:“这书便宜、好带、实用,俺们愿意买。”的确,丛书的内容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而且每一内容都单独成书。“小本书介绍的全是‘干货’,内容都是我急于了解的问题。”福建龙海市农村青年王海平说出了很多农民的“读后感”。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使丛书真正成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图书,投放市场后第一次印刷的2.2万套很快就被订购一空,目前已有67个品种重印,总发行量近500万册。农民读者的评价是:书中的政策法规明明白白,增收措施实实在在,关键技术清清楚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责任心——立足“三农”开拓“双赢”前景农业出版社的实践证明,农民并非不读书,他们对致富科技图书有着迫切的需求;农村市场并非没有购买力,而是适合农村市场的科技图书存在巨大的出版和发行缺口。切实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出版界的任务很重。为了提高全体职工自觉服务“三农”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农业出版社专门成立了“三农”读物出版发行领导小组,制订年度出版计划和中长期出版计划,调整选题结构和图书结构,充实“三农”读物品种,加大“三农”读物比例;开展多种形式的送书下乡和区域“三农”图书订货活动,培育“三农”图书市场。“只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感去克服各种困难,把服务‘三农’变成自觉行动,就一定会为农民、为出版社和书店带来三赢的好局面。”这是农业出版社在总编辑傅玉祥的倡议下践行的理念,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印证的经验之谈。2004年,农业出版社销售收入达1.33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33%。“农业图书薄本微利,发行途径也不畅通,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陈江凡说,“这不仅是数字的简单增加,更是农民朋友对出版社工作的肯定,是图书迈向农村市场坚实步伐的回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的新打算是,不但要多出小册子、低定价图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还要抓住重点书和专著的出版。“前者是对农民的深切感情,后者则是出版者的社会责任。”傅玉祥说,“农业专著书发行量不大,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新的科技成果,没有大部头也就没有小册子。”他们将继续迈着自觉、全面服务“三农”的步伐前行。

郭松义的个人作品

著作: 1.《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与何龄修等(本人承担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9月2.《中国古代史料学》,与陈高华等,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再版3.《清代全史》10卷,任第3卷分卷主编(本人写17万字);担任第二、三、四卷写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再版4.《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主编(撰写5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再版5.《海上丝绸之路》,与陈高华等,海洋出版社,1991年6.《中国屯垦史》下册,与王毓铨等(本人承担10万字),农业出版社,1991年7.《清朝典制》,与李新达等(负责通稿,本人承担16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8.《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与李中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中国史稿》第七册,合著(与何龄修共同负责通稿,本人承担17万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康熙帝本传》,与杨珍(29万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1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清代卷》,主编并参与写作,本人承担8万字,齐鲁书社,1996年11月1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编》,与李新达等(负责通稿,本人承担30万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修订重印13.《中国航运史》,与张泽咸(20万字),文津出版社,1997年14.《中国屯垦史》,与张泽咸(20万字),文津出版社,1997年15.《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45万字),商务印书馆,2000年16.《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史》,参加农业编第二、三章写作(14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再版17.《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40万字),与李中清等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8.《水利史话》(11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再版19.《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35万字),与定宜庄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20.《清代民间婚书研究》(28万字),与定宜庄,人民出版社,2005年21.《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45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7月22.《中国妇女通史·清代卷》(71万字),杭州出版社,2010年11月论文:1.《江南地主阶级与清初中央集权的矛盾及其发展和变化》,《清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79年2.《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与张泽咸、王曾瑜,《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3.《清初封建国家垦荒政策分析》,《清史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80年4.《论“摊丁入地”》,《清史论丛》第3辑,中华书局,1982年5.《清初人口统计中的一些问题》,《清史研究集》第2辑,中华书局,1982年6.《清代国内的海运贸易》,《清史论丛》第4辑,中华书局,1982年7.《从辽饷九厘银的重新征收论清初的三饷蠲免》,《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8.《康乾盛世》,《文史知识》,1983年第3期9.《明末的三饷加派》,《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清代田土计量种种》,《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第1期11.《清代地方志的纂修》,《中国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2期12.《清代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流迁》,《清史论丛》第5辑,中华书局,1984年13.《郑成功和施琅》,与何龄修,《台湾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4.《怎样学习清史》,《书林》丛书《怎样学习中国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5.《清代的量器和量法》,《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1期16.《清朝的会典和则例》,《清史研究通讯》,1985年第4期17.《清前期天津的海上交通》,《天津史志》,1985年第3期18.《清代的粮食贸易》,《平准学刊》第1辑,1985年19.《川剧“拉郎配”史实考》,《学林漫录》第11辑,中华书局,1985年20.《简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1986年第1期21.《从宗谱资料看清代的人口迁徙》,《清史研究通讯》,1986年第2期22.《古籍所载有关玉米别称的几点辩证》,《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23.《番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24.《清朝政府对明军屯田的处置和屯地的民地化》,《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4期25.《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清史论丛》第7辑,中华书局,1986年26.《清代的亩制和流行于民间的田土计量法》,《平准学刊》第3辑,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27.《珍贵的资料、丰富的收藏——介绍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所藏我国台湾家谱资料》,《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28.《清代牛租剥削初探》,《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29.《清代人口问题与婚姻状况的考察》,《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30.《犹他家谱学会和它收藏的中国资料》,《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4期31.《曲阜孔府与明清贵族地主》,《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8年32.《清初四川外来移民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33.《康熙朝官员的“捐助”活动》,《历史档案》,1989年第1期34.《述康熙整饬吏治》,《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4期35.《康熙禁航南洋和雍正重开南洋贸易》,《平准学刊》第4辑(下),1989年36.《花生别称小考等二篇》,《平准学刊》第5辑(上),1989年37.《康熙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国外来船等三篇》,《平准学刊》第5辑(下),1989年38.《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39.《孔姓家谱和孔氏家族组织——介绍曲阜孔府所藏家谱资料》,《谱牒学研究》第1辑,1990年40.《清代人口流动与边疆开发》,《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41.《明清两代诏选“淑女”引起的动乱》,《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1期42.《清代的贵州古州屯田》,《清史研究》,1991年第1期43.《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44.《清初的更名田》,《清史论丛》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45.《清代蠲免政策中有关减免佃户地租规定的探讨》,与李新达,《清史论丛》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46.《康熙帝玄烨》,《清代皇帝传略》,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47.《清代湘西苗区屯田》,《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48.《清代江南大侠甘凤池》,《文史知识》,1992年第11期49.《清初四川“招民垦荒”和经济发展》,《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50.《明代的内河航运》,《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1.《清代山东粮食亩产的估算》,《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52.《清代农村伙种关系试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53.《刷新政治、改革经济的清世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海南出版社,1993年54.《小农经济运作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55.《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56.《清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分类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2期57.《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的估测》,《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58.《清宗室的等级结构及经济地位》,《清代皇族人口行为和社会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9.《近世商业观念的转变》,(台湾)《历史月刊》第81期,1994年60.《漫谈清代的人口政策》,(台湾)《历史月刊》第81期,1994年61.《清前期内河航运考略》,《清史论丛》,1994年62.《读〈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8期63.《三藩事件后清朝的军制改革》,《商鸿逵教授逝世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4.《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65.《清代的皇族》,《文史知识》,1995年第12期66.《清代绅衿阶层婚姻状况的考察》,《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67.《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日)《中国史学》第6卷,1996年68.《清代的纳妾制度》,《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4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6年69.《清宗室的等级和特权》,(台湾)《历史月刊》第109期,1997年2月70.《清代的劳动力状况和各从业人数的大体估测》,《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1.《清代的童养媳——55例刑事案例抽样分析》,(韩)《东洋学研究》,1998年4月72.《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台湾)文教基金会,1998年2月73.《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74.《清代男女的初婚年龄》,《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年75.《清代婚姻关系的变化与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2期76.《清代403宗民刑案例中的私通行为考察》,《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77.《补阙拾遗 以小见大——读〈清代科举制度考辩〉》,《史学集刊》,2000年第3期78.《嘉庆间图钦图敏信奉天主教论处案——兼及宗室苏努获罪被纠史实拾遗》,《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79.《介绍辽宁省档案馆典藏的明清档案和曲阜孔府档案》,(台湾)《近代中国》第139期,2000年80.《清代人口流动和婚姻地域圈的关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81.《清代的寡妇转房》,《清史论丛》1999年号,2001年82.《寻找真正的活历史:人口统计、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结合的新尝试》,与定宜庄,《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3.《清代妇女的守节和再嫁》,《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84.《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85.《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死亡情况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86.《从赘婿地位看入赘婚的家庭关系——以清代为例》,《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87.《开展性别史研究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88.《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清史论集:庆祝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89.《读〈清代科举家族〉》,《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90.《情理法的矛盾:清乾隆朝妇女奔逃案件中的情欲因素》,《情欲明清·达情篇》,(台)麦田出版社,2004年91.《曲阜“孔府档案”中记载的乾隆南巡和东巡》,《明清史论丛——孙文良教授诞辰七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92.《清代男女生育行为的考察》,《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93.《清代小农家庭规模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4.《清代的妇德教育》,《清史论丛》2007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95.《自杀与社会:以清代北京为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7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96.《清代社会变动和妇女的思想行为》,《纪念许大龄教授诞辰85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7.《清代的灾害和农业:兼及农业外延式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98.《清代的山西商人:根据136宗个人样本所作的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1期(《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Higher Education Press,Volume4-Number2-June2009)99. 《清代的任官回避制度》、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清代的“农转非”》《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1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100.《清代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营的新概念》,《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2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01. 《清代的自耕农和自耕农经济》,《清史论丛》2009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02. 《政策与效应:清中叶的农业生产形势和国家政策投入》,《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03.《清代北京的山东移民》,《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104.《农民进城和我国早期城市化:历史的追溯和思考》,《浙江学刊》,2011年3期史料整理:1.《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二编(明代档案史料)》,合作项目选编,齐鲁书社,1980年2.《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清代档案史料)》,合作项目选编,齐鲁书社,1980年——1985年3.《古代中越关系史料选编》(清代部分),与陈智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4.《有关玉米、番薯在我国传播的资料》,与邓自燊,《清史资料》第7辑,中华书局,1990年

上一篇:发表一篇核心论文需要多久

下一篇:幸福生活指南期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