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年文章量

发布时间:2023-02-15 02:25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年文章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自1987年创刊以来,至今已历时26年,已经连续出版26卷,超百期。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要刊登有关干旱区形成、演变及环境特征、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整治途径等方面的论文。特别是干旱地区绿洲建设与绿洲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干旱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理论与研究方面的成果及论文。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所发论文大多质量较高,在自然与社会科学界、期刊编辑、出版界有很大影响。

干旱区的生态环境

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西北干旱区和世界其他干旱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径流稀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我国内陆河下游地区和绿洲边缘地区是主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在人为因素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绿洲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中危害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潜力的衰退与破坏,最终导致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干旱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主要表现为风沙、干旱与盐碱。据联合国的资料,全世界约有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1/3以上的土地和1/5的人口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化的发展速度达每年约6×104km2。我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约有168.9×104km2,占国土面积的17.6%。特别是近20年来,沙漠化土地面积以平均每年2460km2的速度在扩展。每年我国因沙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可达540亿元。

表8.4 甘肃省河西地区沙漠化土地发生程度(1994~1996年)(单位:104hm2)

甘肃省是我国沙漠化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河西地区是甘肃省境内受沙漠化危害的重点地区,沙漠化土地占全省面积的95%以上。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结果列于表8.4和表8.5。除表中所列的情况外,时常发生的特大沙尘暴也是河西荒漠化危害的重要特征。河西走廊由于其地形、沙漠分布和风的特征,使其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区之一。其特点是沙尘暴发生频率高,沙尘暴强度大。

表8.5 河西地区受沙漠化危害状况

由于水资源补给时空分布的不均一性,加之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性,干旱地区已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变。例如在新疆奎屯河一带泉水流量在1972年为1.24×108m3/a,到1985年仅余0.06×108m3/a,削减了95.16%。呼图壁泉流量以7%的速率递减,玛纳斯附近地下水位以0.3~1.2m/a的速率下降等。在埃及,全国96%的土地为沙漠或半沙漠,95%的居民集中在尼罗河畔,这种状况严重抑制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一种表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投稿信息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卢远的主要学术论文

卢远, 苏文静, 华璀. 左江上游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热带地理, 2010,(5)   卢远, 鄢燕, 刘淑珍. 藏北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安徽农业科学,2010,第16期.  卢远, 王娟, 陆赛.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能值评价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2):482-487.  卢远, 莫建飞, 韦亮英. 生态约束性城市扩展模型构建与应用分析--以南宁市为例.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10(6):710-715.  韦亮英, 卢远, 莫建飞. 南宁市城市扩展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3-5.  卢远, 韦燕飞, 等. 岩溶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J]. 水土地保持学报, 2006, 20(4): 166~169.   卢远, 华璀, 周兴. 基于GIS的广西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年, 14(1): 89-93.   卢远, 华璀, 王娟. 东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年, 16(2): 58~63.  卢远, 曾令锋, 等. 梧州市区防洪减灾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 130(4): 9~11.   卢远, 华璀, 王娟.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动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19(7): 12~17.   卢远, 华璀.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预测―以广西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 2005, 4: 47-51.   卢远, 林年丰, 汤洁, 等.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退化的遥感动态监测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2): 24~27.  卢远, 林年丰. 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遥感动态监测方法[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1): 94~98.  卢远, 华璀. 广西1990~2002 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3: 49~53.  卢远, 林年丰. 基于MODIS 数据的松辽平原土地退化宏观评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3): 22~25.  卢远, 华 璀, 邓兴礼. 丘陵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评价[J]. 山地学报. 2004, 5: 533~537.

地球上干旱地区的分布

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5%(图8.1)。北半球的亚非干旱带西起北非撒哈拉沙漠,向东伸展到西南亚及印度塔尔沙漠后,在青藏高原西南侧先折向北,继而再折向东,分别形成了中亚和中蒙干旱区,我国华北半干旱区是该干旱带的东延。南半球的干旱区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还有约1/4的陆地面积正在干旱荒漠化。干旱荒漠化也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47%,高于全球的比例,主要干旱、半干旱区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图8.2)。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面积约350×104km2)远离海洋,深居亚洲内陆,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形成了大面积年降水量低于200mm的荒漠戈壁滩,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严酷的干旱区之一(表8.1)。

表8.1 我国西北干旱区各流域主要气象站点干旱指数

(据曲纬,2005)

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145mm(全国648mm),降水量的84.0%集中在山区,山区年平均降水量270mm,其中有97mm形成径流,由出山口进入平原或盆地。干旱区水资源总量为1052×108m3,约占西北水资源总量1635×108m3的64.0%。总径流量按平原面积折合深度不足81mm,加上平原平均年降水量43mm,平原地区总水量深度为124mm。对干旱地区而言,维持植被正常成长的水量必须在250~300mm以上。显然,实际情况与此相差甚远。因此,在西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只是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沿河河岸狭小空间里孕育生长,那里的人类正是依靠这些荒漠中的绿洲生存和发展的。

上一篇:实证论文和非实证的区别

下一篇:酒店职业健康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