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康学院学术期刊认定目录

发布时间:2023-02-15 00:09

安康学院学术期刊认定目录

安康学院学报是省级刊物。

安康学院学报是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安康学院。

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该刊的主要栏目有:

1、编辑。

2、西部大开发论坛。

3、人文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教育教学研究。

职称评审会议纪要

职称评审会议纪要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多的事务会去使用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不同,会议记录只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材料。会议纪要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职称评审会议纪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议时间:年1月6日下午

会议地点:二楼会议室(220室)

参加人员:xxxx

会议主持:xxxx

会议议定内容:

1、学院教授会议和学院职称委员会全面综合评审了四位申报人教学、育人、科研、学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情况,认为xxx符合正教授的条件;进符合副教授的条件。

2、根据学校职称聘任的.有关政策和名额,学院职称委员会决定报送杨德进参加学校的职称评审。

20xx年10月22日下午,校党委书记、职改领导小组组长杨涛教授主持召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我校20xx年职称评审工作。党委委员、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文谦传达了《关于20xx年度教师、工程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陕人社函[20xx]834号),汇报了去年职改领导小组会议纪要落实情况和今年职称申报情况。与会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并形成以下决定:

一、由于王兴林校长因病休假,陈刚副校长担任我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负责评审工作。

二、今年校内职称评审的淘汰率继续维持在20xx年水平,不再提高。教授的淘汰率为15%,副教授的淘汰率为30%,讲师的淘汰率为35%。非教师系列淘汰率为:正高职称30%,副高职称45%,中级职称50%。副教授和讲师评审仍实行文科理科分开,其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暂不分文理科。

今年教师系列:申报教授6人,分配指标5个;申报副教授(文科)5人,分配指标4个;申报副教授(理科)6人,分配指标4个;申报讲师(文科)21人,分配指标14个;申报讲师(理科)10人,分配指标7个。

今年非教师系列:申报正高3人,分配指标2个;申报副高5人,分配指标3个;申报中级1人,分配指标1个。

三、会议要求,人事处、教务处和科研处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校职称评审制度特别是实施细则,报职改领导小组研究,作为以后职称评审的依据。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加强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加快学校转型发展。

参加会议人员:xxx

请假人员:xxx

安康学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20xx年11月23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职改领导小组组长王国良教授主持召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听取了学校职改办关于20xx年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情况汇报,专题研究了我校20xx年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相关问题并形成以下纪要:

一、考核优秀问题

1.20xx年副教授评审权已下放至学校,学校副教授评审考核优秀的要求仍然按照《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陕人社发〔20xx〕86号)规定执行;

2.今年教授评审需委托其他高校评审,今年仍严格执行近5年考核优秀规定。若明年教授评审权下放,教授评审考核优秀的要求也按照陕人社发〔20xx〕86号文件规定执行;

3.其他系列职称考核优秀的要求按照其主管厅局的规定执行。

二、淘汰率问题

今年校内评审各级别淘汰率不再调整,维持20xx年10月17日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xx年第2号)淘汰率标准:教授15%、副教授25%、讲师30%。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问题

1.个人签署承诺书,承诺所有填入《评审表》的教科研成果及社会服务业绩真实有效。材料有谎报、剽窃和弄虚作假等问题,评委会前查实的,取消本人当年职称申报资格;评委会后查实的,取消本人职称评审结果,并按照陕人社发〔20xx〕86号和校发〔20xx〕195号文件进行组织处理;

2.申报成果中,参与计算积分的论文,由科研处对其真实性进行核查。对于真实性有争议的论文,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研究审定。

四、核心期刊目录认定问题

今年核心期刊目录及认定办法暂不变动,维持现行规定。

五、今年是副教授评审权下放学校的第一年。在申报、评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透明、择优”原则,严格遵循陕人社发〔20xx〕86号和校党发〔20xx〕24号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副教授评审和教授推荐评审工作。

六、学校评委会评审中,在坚持量化计分排序为导向的基础上,要尊重不同学科特点的差异,适当兼顾各个学科高职称人才的均衡发展。

七、今年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要按照省厅政策变化,随时跟进,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修订我校职称评审实施办法,为20xx年职称评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加会议人员:xxx

安康学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代章)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安康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实施特色发展,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是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616.69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0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茶叶、魔芋、生猪养殖、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秦巴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汉江水资源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现有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4人,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20余名教师被聘为市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人才。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79项,科研经费4731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69部;发表学术论文5896篇;取得国家专利133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8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8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0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0个、省部级奖399个;学生发表论文82篇,发表作品78篇,获得专利2项。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 等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等,已有多名师生通过我校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13个国家的8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气象、新作为,学校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主要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学院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9485.01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2.0825万册、电子图书88.8527万册、中外文报刊753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742.02万元。

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252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771人,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93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2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7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44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

学校建有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6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

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13项,科研经费4242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43部;发表学术论文5724篇;取得国家专利112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教学成果奖等403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上一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下一篇:业余党校结业论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