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发表英语退出高考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3-02-14 23:14

发表英语退出高考的看法

随着考试的越来越变了,其实我们将面临许多的考试之前引起人们热议的事。你觉得英语会退出高考吗?为什么在我看来英语并不会退出高考?以下是我的几点观点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但英语退出高考在我看待,我连想都不敢想,因为高考涉及我们的人生大事。面对英语,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对我们的未来和现实生活中都有许多帮助,有许多人学不通英语,但其实在我看来,英语并没有那么难,就像学汉语一样,只要你认真,没有什么是学不成的,所以英语并不会退出高考。

其次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即使我们现在用不到,也不代表我们将来用不到。如果哪一天,我们出国后,同时与外国人交谈时,如果不会英语,那我们将如何继续与别人的交流?英语及实用的外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谈时,心中便有了一份保障。后面学会英语并不会与别人存在代沟,其实我们英语没有那么流畅,我们也能听懂别人说什么,当别人在。告诉我们一些事情是,我们也够回应他,防止减少别人说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造成的尴尬,所以说英语也并不会退出。高考英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英语不会退出高考。

最重要的是,英语不但不仅代表着我们的一种理念,还代表着我们对外国文化的一种赞同。文化影响我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我们的实际性,对外交流,文化影响,我们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他看似没有什么用,但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对我们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看来,英语并不会退出,报告饭还会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所以说英语并不会退出高考。

如何看待有人建议取消高考英语,英语真的可以被取消吗?

英语不可以被取消。就像汉语一样,因为毕竟这是一个走向世界的语言工具,但是高考分数并不需要那么高。我个人认为60-100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基础科学,物理和化学,并应该增加一些权重。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科学技术文献、成果、发明和原始设计理论都是英文的,世界上所有权威的科学期刊都必须用英文发表,世界上所有的国际组织和机构都是用英文,英文是世界上科学和文化交流中最常用的语言。

英语是所有语音语言中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虽然我们的汉语古老而美丽,但它是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表意语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开放、文明、强大的国家,就必须学好英语,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不同意取消英语高考,本身,我英语学得不错,大学六级,毕业后也没有不停地学习英语,看英语材料很方便,辅导孩子也很轻松,孩子也挺佩服我,孩子学得也不错,他也希望英语分,所以我不赞成取消英语高考。

不要走极端。在英语中说它很重要对某些群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某些群体来说,说它不重要也是不重要的。在我看来,英语可以作为高考的选修科目。例如,如果你申请外国语学院、中国外交学院、普通高校外语系,甚至是985大学的所有专业和211大学的部分专业,英语应该按主要科目计入总分。

其他学校和专业不计入总分。有人说语文数学也没用,是的,考文科、数学分值和难度应该降低; 考科学,语文分数和难度也应该降低。有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中小学英语可以自由选择。世界上最好的学术著作现在首先以英文出版; 即使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程序员,你也必须整天处理只有英文的代码。没有英语基础,我们能在现代社会生存吗?任何想在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的人不是愚蠢就是糟糕。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似乎属于后者——他的公司裕华教育集团经营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双语学校。

如何看待郑强教授建议:“把英语踢出高考”评论区一片叫好?

郑强教授建议“把英语踢出高考”,之所以在评论区人们会一片叫好,主要是许多人认为学英语是没有用处的,许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最后却没有派上用场,学英语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更是有许多人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或者是学成的中式英语,考试能得高分,但是却不会听,不会说,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英语是没有用的,浪费时间的;下面小匠老师就跟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何有的人支持把英语踢出高考。

之所以有人会支持把英语踢出高考,一个原因是认为学习英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学英语,只知道背单词,死记语法点,在学习英语上浪费了许多时间,而忽视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的人认为相对比英语,其实物理、化学等学科更为重要,而且实用性更大,因此学生们应该多花些时间在其他的科目上,而并非在英语这一门科目上。

其实我们都知道,许多人从小学到大学,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到大学毕业之后却没有真正用到英语,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就是为了让自己考出好成绩,考上好的学校,在应试英语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学习英语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最后发现学英语是没有用的。

在应试英语教育的体系下,许多学生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虽然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高分,但是自己却不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许多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知道死记硬背,在英语考试当中考得高分就沾沾自喜,但想要真能学会英语,不仅仅是考试的高分,更是要在英语口语上以及听力水平上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英语。

英语并非是我们的母语,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学英语是崇洋媚外”,我们应该重视学汉语,而并非是英语,只有努力学习汉语才能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但如果让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英语,则不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但是从客观的因素上来分析,要想把英语踢出高考的舞台其实并不现实,毕竟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学会英语,学生们的人生发展或许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而且我们只有学会了英语才能与国际接轨,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因此对于学生们来说,学英语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你们是否支持把英语踢出高考舞台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当中留言交流。

怎么看待高考取消英语这一呼声?

支持态度。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高考改革探索之路有足够的了解,探寻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掌握相关政策的主要动因,如此才能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一、信义路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内容

(一)国家政策文件的依据

2010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列为本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并明确指出要“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将“有的科目”的提法具体到英语科目,明确指出要“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更详细的行动方针,要求“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文件同时指出要“开展改革试点”,并明确要求“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

(二)地方性政策文件对比

2014年9月19日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发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细化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要求。2017年起,上海市将执行新的高考方案,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除6月外另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

文件还特别指出,“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

二、影响高考英语科目指定的核心因素

影响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环境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大力发展英语教育的举措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1年达到顶峰。当年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必修课程。这一举措背后有着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动因。当时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

之后,学习外语的热情逐渐淡化,大力推广英语教育的需求也开始减弱。以往“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学习英语”的提法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自信”、“文化复兴”、“中国梦”等强调中国文化本体性的新话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参与越来越广泛。中国崛起直接激发了国际上的汉语热潮,各国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增加。1991年,汉语水平考试(HSK)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设置考点。

(二)对汉语言文化纯洁性的担忧

与“英语危害汉语论”相应的,是“国学热”的兴起。近年来“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就可见一斑。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制定了完整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思想和实施细则。《纲要》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

(三)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动因

虽然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否能够在实施中取得预期效果还要看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2001年教育部规定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设英语必修课。这一政策的制定,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以外,一个重要动因是决策者认为越早开始学习外语越能学得好。

(四)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教育政策出现教育政策领域的“国际模型”(Guthrie&Pierce1990),国际教育政策趋同的一个原因是“政策转移”,把曾经用于一时一地的政策、规章、制度等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另一时或另一地的政策制定中。然而,政策转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转移而来的政策似乎难以发挥其原始效果,且许多政策转移从根本上就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换言之,真正得到转移的并非政策本身,而是政策话语。决策者把政策从外国介绍到本国,大多数时候并非期待外国政策在本国开花结果,而是利用外国政策话语来解释他们原本就计划在本国实施的政策的合法性。

总之,新一轮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具有历史延续性,最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实施社会化考试,以推动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新一轮高考改革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整体状况和国际地位的改变、对汉语纯粹性和中国文化身份危机的担忧、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政策转移和国际政策网络的影响等。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反映了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要求,既有创新性,又有延续性,体现出决策者在外语教育、国家文化身份等问题上的立场。高考英语政策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其政策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应在政策实施后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上一篇:健康饮食的杂志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英语语言学方面的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