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华民居杂志2018目录

发布时间:2023-02-14 16:58

中华民居杂志2018目录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北京卓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卓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结合自身优势,于文化领域涉足广泛,从事文化艺术项目的开发建设、文化传媒及艺术品交易几大业务板块,是综合性的文化产业运营机构。项目开发板块:卓正先后策划并投资了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天雅古玩城、北京古玩书画城(现北京古玩城B座)、古京师画院,投资建设2003年成立的百雅轩798艺术中心等文化艺术项目;  报刊杂志板块:中华民居杂志创刊于2008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31-2015/T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3954);致力于宣传、推广、传承及保护中华民居建筑文化和人文精神;  艺术品拍卖板块:2006年11月成立北京国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卓正文化旗下的子公司。
法定代表人:包德志
成立时间:2000-06-27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30200141607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园四区8号楼8层[806.807.808.809.810]

建筑方面职称论文发表,什么期刊比较好?我是2014年用

建筑方面的论文发表的话安排国家级期刊《中华民居》《建筑设计管理》就可以,期刊都是CN,issn刊号,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询,出刊后网上检索,换需要什么?我可以给你详细介绍一下

五马街有什么传统文化?

五马街,中国著名商业街,古称五马坊,五马坊,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始名于东晋,因王羲之出任永嘉太守时而得名,现为温州旧城古街道之一,东起解放街与公园路相接,西至蝉街与府前街相交,街长四百米,宽十二米,街两侧拥有十四条小巷。

宋代诗人杨蟠写过一首《五马坊》,

相传有五马,

曾此立踟躇。

人爱使君好,

换鹅非俗书。
五马街在温州人的心目中,一直是“温州第一街”。这条历经千年文明孕育的繁华老街,还有着“浙南第一街”的美誉。五马街上保留的近现代建筑,不论是从历史的视角或是现代的构建规模,均有其丰富的内涵。从温州走出去的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五马街上走一圈,因为,五马街是温州的魂和文化发源地。 在中华民居杂志社举办的“中华民居展评活动”中,温州市五马街被评为“中华民居开发与保护示范街”。2016年4月18日,中华民居展评活动组委会、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高度肯定了五马街的历史建筑保存情况和商业街活化情况,对五马街“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现状给予赞赏,并希望其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擦亮地区名片。 韩健徽: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商旅文产业联盟主任、中华民居展评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商业街专家,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商业街区行业、商旅文化产业、中华民居开发与保护科学、有序、创新地发展。 五马街主街区现存的147幢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群,以巴洛克式和装饰艺术派为主,如此大规模且特色鲜明、保留完好的欧式建筑群,在全国都较为罕见。开发与保护的有机结合,让年轻人到这里感到非常时尚,老年人到这里感到非常怀旧;外地人到这里感到“非常温州”,外国人到这里感到“非常中国”。 ——韩健徽 千年文化街 行走在五马街上,像是回到了民国时代。街道两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像是标牌,无言提示着来往的行人,五马街至少已经繁华富庶了数百年。而散布于街区各处的中式古建筑,点缀其间,有着说不出的韵味,正如高雅华美乐章中古典悠扬的插曲。幽深的谯楼,布满苍苔的青砖路,青砖黛瓦的名人故居…… 在五马街心位置,矗立着一座五匹骏马拉着车帷的“五马奔腾”铜雕,造型生动,古意盎然。这是五马街的标志雕塑,也是街道名称的由来。 五马坊与王羲之 五马街地名由来一说与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相传,王羲之出任永嘉(今温州)郡守时,经常乘坐五匹马拉的马车从街上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河东集》中写道:“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则控之,故今有五马坊。”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作诗《百里芳》:“时清游骑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开。民喜出行迎五马,全家知是使君来。”诗歌写的就是此事。现存北宋真宗年间(1008—1016年)古籍《祥符图经》中,温州五十七坊中五马坊已然在列;明代神宗年间(1078—1085年),这条街正式被称为五马街。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 五马街名称由来的另一说法与东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有关。相传,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经常随身带着五匹马出游。也许正是因为不能确定五马出行的主人是王羲之还是谢灵运,所以至今五马街雕塑的车座上还是空着的,留下一个悬而未揭的谜底给后人。 五马石传说 而关于五马街的民间传说也瑰丽多彩。清代孙同元、徐希勉所著的《永嘉闻见录补遗》中,记有五马街有五马石一事。相传,东晋时期,这条街上的居民夜里经常听到马蹄音,但开门不见马的踪影。街上住着一位打草鞋的老人,屋外放着一块石头。他每天打草鞋时,就在石头上将草捶软,日子一久,石头被捶得光闪闪。有个过路人看到石头后,想出钱买下来,但老人舍不得卖。老人担心石头被偷走,就将石头搬进屋里。三天后,过路人又来买石头。他一看石头不见了,急忙问老人,老人答道:“我把石头搬进屋里了。”“几天了?”“三天三夜了。”过路人一听,惋惜地对老人说:“你这块石头上面有五匹马,石头放在屋外马天天有露水喝,又有你捶的草吃,所以长得油光健壮,如今你把石头搬进屋里,马没水喝,一定渴死了。”采宝客说罢,与老人进屋把石头翻过来,果然有五匹马的影子,只是僵立不动了。 正是王羲之、谢灵运等人的风采和逸事给五马街留下了一抹千年未曾消散的文化香气。 繁华富庶之街 文化是五马街的根,商业则是五马街的魂。自唐宋时期,到明代改“坊”为“街”,五马街一直是温州的闹市区和城市商业中心。在此经商的不仅有本地商贾,还有“闽邦”“赣邦”“广邦”及本省“兰(溪)邦”“宁(波)邦”和“吴(兴)邦”商人。自清朝末年温州开埠,辟温州为通商口岸。五马街因为地理位置靠近“南市”,得地利之便,又是传统的商业街,最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陆续出现了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公司、商行。街道两旁店铺排列,商品琳琅满目,绸布庄、百货店、铜锡器皿行、中西药店、钱庄等鳞次栉比。街面从早到晚熙熙攘攘,人气旺盛,商业氛围异常浓厚。 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地区大都沦陷,温州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吐纳口岸,外来轮船进出比任何时候都频繁,内外客商都在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点,地处温州中心发展的五马街自然成为首选。前所未有的温州经济的畸形发展,促进了五马街的进一步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如果说,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的话,那么五马街算得上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缩影。 中西合璧的巴洛克建筑 徜徉在五马街上,深刻体会到“建筑是时代的烙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街道两侧的商业建筑群主要为民国时期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其主体风格为欧洲巴洛克风格,造型富丽堂皇,极具动感。而在建筑细节方面,又非常接地气地揉入了很多典型的中国元素,高大气派的石拱门前卧着两只精雕细刻的石狮子,拱形门楣与松鹤延年的精雅砖雕相配合,虽然风格绝然不同,但彼此却相得益彰,无比熨帖。 这大概缘于温州很早就形成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在温州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有着“东方犹太人”的美称。他们在世界各地辛苦打拼,叶落归根之后带回来大笔财富,也带回了西方的审美观和异域风情。他们雇佣能工巧匠,仿照欧美流行的建筑风格建造新居。同时,他们对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民居也念念不忘,愿取其精华融入新居。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尤其是1876年,温州开埠,西方近代物质文明传入温州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温州最早出现的欧式高层建筑始于19世纪末。1919年,名闻遐迩的温州百货业巨擘许漱玉在五马街建造了一座极具特色的洋楼。当时,他买下五马街的矮屋10余间,拆建成两座毗连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即今大众电影院及市第一百货商店位置),总面积7042平方米,规模宏大,是昔日五马街口西式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大楼。 其后,五马街陆续出现了一批欧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形成了一片相对集中的欧式风格建筑群景观。如此规模的特色鲜明保留完好的欧式建筑群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五马街主街现存147幢近代商业建筑,形式主要为巴洛克式和装饰艺术派。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在五马街区出现的“老字号”共有303家,其中包括闻名遐迩的“金三益”“老香山”等“老字号”,这些商铺至今仍沿用这种风格。 悠悠古谯楼 温州有西式洋气的一面,也有古老厚重的一面。古谯楼就是温州古老厚重的印章,千百年来稳稳钤在老城中心。 古时,有城多有谯楼,史载“世人铸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温州,存留下来一座千年谯楼。谯楼高大雄伟,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如威武的将军,雄踞在城南口,镇守着一方的太平。谯楼面阔五间,楼高两层,重檐歇山顶,条石叠筑城门,青砖砌成拱顶,花岗岩雕就护栏,楼高11.1米,通面宽19.5米,进深9.5米,飞檐雕梁,青瓦红柱,颇显雄伟壮丽。楼南北门楣上分别写着四个篆书大字——“东瓯名镇”“民具尔瞻”,古朴庄严。 千年谯偻,曾经历几多变幻。谯楼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吴越国的都城设在杭州,吴越王钱镠命令其子钱元瓘加固温州郡城,并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四处城门上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楼,南为谯楼,西为西楼,北为临圃楼。 南宋时期,金兵渡过黄河,大举伐宋。高宗赵构曾逃往温州跸于此31天,于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乘御舟离温奔杭州,正式定都临安。至今,谯楼内还有高宗在温州停留的壁画和“建炎驻跸”四个大字。 此后的元清年代,谯楼经历了多次修缮、兵祸毁圮、几度修复。最终如同一位老者,悠然立在五马街中央位置,站成了一本温州城历史书。 名人故馆情怀 在温州深厚的文化家底中,五马街上的名人旧居有着不能忽略的精彩。郑振铎、朱自清、胡炘……这些名人如同星星一样闪耀在五马街的上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郑振铎纪念馆 两层古雅的民国建筑,中西结合,开阔的天井中似乎充溢着书卷气,一座宅院也有着自己的气质。这座宅院的气质属于郑振铎。 郑振铎故居位于温州市沧河巷,坐北朝南,临街而建,由门屋、厢房、正屋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如今,已作为郑振铎纪念馆对外开放,设置了“书生报国数十载”、“心怀温州故乡情”、“一代才华万古传”、“鞠躬尽瘁为文物”等展览内容,分别介绍了郑振铎的生平、交友、著作、对文物考古事业的贡献等情况。 朱自清故居 四营堂巷22号,高楼大厦包围着的朱自清旧居,在现代都市的霓虹幻影中吟诵着林花春红庭院深深;让步履匆匆的人们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轻轻地放慢自己的脚步——那古旧的青砖黛瓦、斗拱雕梁筑就了闹市中的一方静地。 抬梁穿斗梁架、硬山屋顶、砖雕门台、灰塑照壁……这座五间三进合院木构建筑,占地602平方米、房屋整体结构和风貌保留了晚清民国时期温州民居的风格,颇具江南建筑特色。 七枫巷胡宅 与隔壁喧闹的朔门街相比,曲径通幽的七枫巷显得较为寂寞,不过,小巷的沧桑历史,照样能透过粉饰过的墙壁显露出斑驳的影迹。 在七枫巷60号,有一座名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叫胡炘的国民党官僚的父辈拥有了这座静庐。胡宅坐北朝南,为三间两层楼房,一个由大片青砖铺成的院子,院子里有大树,苍翠蔽日。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通面阔15.5米,进深15.8米,设有前后廊,主次间贯通。建筑面料相当讲究、墙面清灰和砖红相间,没用涂料,直接以砖的本色表现色彩的变化,使得这幢宅子历经秋霜冬雪,色彩如故。胡宅为巴洛克式建筑,夹带哥特式和中式装饰风格,华丽而不失大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追求自由的内涵。 温州老建筑中的每一种外来风格,都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和一段历史经历。

有哪些杂志? 全部!你知道的

《时代》《新闻周刊》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远东经济评论》

  《福布斯》

  《财富》

  《读者文摘》

  《旗帜周刊》

  《国家地理》

  《Wired》

  《花花公子》

  《科学美国人》

  《发现》

  《科学》 《纽约客》
《知音漫客》

  《中国-东盟博览》

  《我们爱科学》

  《应用写作》

  《中国国家地理》

  《新发现》

  《求是》

  《南风窗》

  《新民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新周刊》 《时代邮刊》

  《中国企业家》

  《城市画报》

  《新闻周刊》

  《瞭望东方》

  《中国青年》

  《凤凰周刊》

  《意林》

  《读者》

  《萌芽》

  《青年文摘》《米老鼠》

  《科幻世界》

  《漫友》

  《看电影》

  《艺术与设计

  《时尚》

  《瑞丽》

  《意林·轻小说》

  《意林·作文素材》

  《意林·原创》

  《意林热词时文》

  《意林·小小姐》

  《教师》

  《最小说》

  《最漫画》

  《文艺风象》

  《文艺风赏》

  《放课后》

  《中华民居·重庆》

《亚洲周刊》

  《一本便利》

  《壹周刊》

《新新闻》

  《商业周刊》

  《天下杂志》

  《Yes杂志》

上一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小木虫

下一篇:期刊要求的字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