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菌根真菌一般发什么期刊

发布时间:2023-02-14 00:01

菌根真菌一般发什么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食用菌,食用菌等等都可以。

发现一个酵母新种发哪个期刊比较好

《菌物学报》(Mycosystema)的前身为《真菌学报》,1982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领域的专门学术期刊,报道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具创造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和简报。

微生物学报》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

目前,可能单纯的发酵母新种可能比较难咯,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才行!

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取什么东西?

在自然界,一些真菌靠寄生在植物身上来获取营养,求得温饱。它们之间可能是互利共生的,也可能相爱相杀,如病原真菌的寄生。它们像是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只不过不是细菌,而是真菌。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糖,尤其是葡萄糖,是植物供给这些真菌的主要营养物质。这已经被写进了教科书。但教科书将被改写。最新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的这一认知。研究人员证明植物提供给真菌的主要的含碳营养物质是脂肪酸,而非糖。

调查显示,超过80%的植物根部都共生有真菌,比如,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这些真菌被称为菌根真菌。植物每年把大约50亿吨光合作用后代谢的产物传递给菌根真菌,供其生长,并留存在土壤中。而菌根真菌回馈给植物氮、磷等物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

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上。研究人员提出证据,证明植物提供给真菌的主要的含碳营养物质是脂肪酸,而非糖。

拓展资料:

土壤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菌根真菌产生的有机酸等物质,使土壤不板结。当它们存在时,植物的茁壮程度更胜一筹。此外,有观点认为,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真菌在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这一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有害真菌可以侵袭植物,造成病害,比如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真菌病害。

目前最全的丛枝菌根真菌基因组(8个菌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在系统发育上属于球囊霉亚门(Glomeromycotina),能与陆地上超过80%的植物物种(约20万种)的根系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 。这种极其古老(> 4.5亿年)且共进化的关系被认为是早期植物在陆地上定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已经被大量证实一般对共生双方都是有利的。通过AMF庞大的菌丝网络,宿主植物能够获取根际范围之外的水分和养分,尤其是土壤中难以移动的磷元素。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AMF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宿主植物对干旱、盐碱、重金属、低有效态养分、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酸性土壤(低pH)、铝毒和污染物(砷污染和多环芳烃)等的耐受力。AMF提高宿主植物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耐受力的潜在机制包括增强宿主的养分吸收、水分利用的优化、光合作用增强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活性增强等。鉴于AMF极为广泛的宿主范围和多样化的生理生态功能,因此在众多有益土壤微生物中地位突出。

到目前为止,仅有 334个AMF菌种 被有效鉴定出来,它们隶属于球囊霉亚门(Glomeromycotina)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的球囊霉目(Glomerales)、多样孢囊霉目(Diversisporales)、类球囊霉目(Paraglomerales)和原囊霉目(Archaeosporales)中的12个科的36个属(,2020年2月17日)。尽管已知的AMF物种数量有限,但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有着极强的生态适应性。除了农业土壤和森林土壤外,在各种恶劣的自然陆地环境和人为导致的极端陆地环境中都发现了AMF的分布,例如,沙漠、盐碱地、沿海滩涂、极地冰原、珊瑚礁以及工业污染区和尾矿区。

网站链接:

随着高通量测序成本的降低和测序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已经被全基因组测序,有些物种还被全基因组重测序。这些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物种进行更深一步的基因层面研究。近些年,关于AMF基因组的文章也陆续发表,趁着五一假期的空闲归纳整理了目前已经发表基因组的AMF物种。

1.  异形根孢囊霉( Rhizophagus irregularis  DAOM197198 )

在较早的文献中, Rhizophagus irregularis 也被称为 Glomus intraradices 。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前者的中文译名为异形根孢囊霉,而后者则为 根内根孢囊霉(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 ) 。关于这个区别,王幼珊和刘润进两位老师已经在2017年发表的 《球囊菌门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系统菌种名录》 做了系统性地校正和说明。 Rhizophagus irregularis  DAOM197198也就是 Rhizophagus irregularis  DAOM 181602,毫无疑问是国内外AMF研究中出镜率最高的菌种/株,因此该物种的基因组备受关注,而且也有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基因组网站。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

原文链接:

2.  明根孢囊霉( Rhizophagus clarus  HR1 )

Rhizophagus clarus  HR1分离于日本爱知县,是日本菌根界较为常用的一个模式菌种/株。目前, 该菌种/株已实现高效的非共生产孢 。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

3.  地表多样孢囊霉( Diversispora epigaea  IT104 )

Diversispora epigaea 以前被称为 Glomus versiforme 。但是根据 《球囊菌门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系统菌种名录》 , Diversispora epigaea 中文种名译为地表多样孢囊霉,而 Glomus versiforme 中文种名译为变形球囊霉,这里我们使用“地表多样孢囊霉”。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

4.  Rhizophagusdiaphanous MUCL43196

暂时未找到这个菌种的中文译名。

文章链接:

网站链接:

5.  脑状球囊霉( Rhizophagus cerebriforme  DAOM227022 )

文章链接:

网站链接:

6. 玫瑰红巨孢囊霉( Gigaspora rosea  DAOM194757 )

文章链接:

网站链接:

7.  梨形地管囊霉( Geosiphon pyriformis )

原文链接:

8. 球状巨孢 囊霉( Gigaspora margarita  BEG34 )

球状巨孢囊霉,也被称为珠状巨孢囊霉。 Gigaspora margarita BEG34这个菌种/株频繁出现在近20年的菌根研究中,也是一个较为知名的菌种/株。该基因组测序是由意大利都灵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的Paola Bonfante教授团队完成。

原文链接:

网站链接:genome/?term=txid4874[Organism:noexp]

编辑 ∣ 冯曾威

审核 ∣ 姚青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组 -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土壤微生物组联合团队

上一篇:学生最容易投稿的文学杂志

下一篇:河南清风杂志工作人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