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网络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22:09

网络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如何实现办公信息化建设

  摘要: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三农”,切实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问题,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此方案。

  关键词:办公信息化,方案,信息建设,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充分发挥信息的先导作用,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突出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农村获取信息难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村信息化实用型、互动型数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成立各级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信息化设备拥有率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信息技术培训机制。
  (二)具体任务:
  1、组织建立市、县(市)区、乡(镇)和村四级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市级要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县(市)区有信息中心、乡镇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室,设立标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强化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和发布信息。2006年市级要丰富完善平台内容和数据库,县(市)区、乡(镇)要抓好试点建设,有条件的村也要设立信息室。明年宽带网络覆盖村要在828个村的基础上达到1200个,两年内基本实现联网。2007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要实现全部入网,逐步形成一个队伍健全、手段先进、制度规范的集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2、组织实施网络入村入企工程。为切实解决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依托通讯公司现有的网络建立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完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设立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价格、多媒体互动、农村党建等栏目,利用市农业信息网、当地学校和村委会现有的信息资源,采取微机入网、手机短信入网、IPTV网络电视入网等多种形式,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终端向村级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村种类专业协会等延伸。明年全市入网的乡(镇)要达到85%、村要达到60%,三年内基本实现村村入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的信息入网工作,明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要实现全部入网。
  3、发挥网络优势,提供信息服务。以现有的三级网络为依托,以“佳木斯市三江农业信息服务网”为龙头,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做好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时发布各种农民所需信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努力提高信息质量,提高信息有效性和权威性,逐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农业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户提供信息资源,采取会员制方式建立网络信息市场。进行农业价格行情分析、市场预测等信息交流互动,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建立农业信息化试点。今年要在全市各县以一个乡五个村为单位建立信息化试点,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新技术、新经验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开展与农民互动式信息服务。力争三年内100%的乡镇和85%的村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技术应用信息化。
  5、加快信息员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养,解除专业人才缺乏局面。对农产品、销售、贮存、加工动态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建设一支过硬的信息员队伍,保证我市上传信息、发布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组织机构,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监督管理“三到位”。
  (二)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制定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总体要求和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方案,与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方案相衔接,明确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培训,提高信息员的素质和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建立一套长期、科学、规范的培训、认证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和增强全市农业信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服务能力。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现场教学和市县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信息采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逐步建立一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把建设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涉农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村集体、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介入。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多条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共同筹措信息化所需资金,逐步形成共同支撑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要积极争取项目落实,用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建设。
  (五)制定安全保障制度。为保障农村信息网络正常运转,各县(市)乡(镇)必须作好网络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和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要采取内外网隔离、设立防火墙、及时杀毒、软件升级等方式,确保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无阻。

帮忙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论文~ 3000字左右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2001.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1.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0.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06.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5.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 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0.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9.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316.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06.

急求一篇毕业论文,(浅析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3000多字,完整的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

  [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
  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
  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
  5.做好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
  [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
  [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
  [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网络建设论文

网络作为人类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网络的建设也是网络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网络建设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网络伦理建设管窥

【摘要】 当计算机将一切种类的信息数字化、当传载信息的网络将世界联结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在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为了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对网络伦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的刚柔相济的网络伦理体系。

【关键词】 网络社会 道德危机 道德化 法律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产物的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一个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信息革命。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乘上了知识经济的快车,来到了信息时代,当计算机将一切种类的信息数字化、当传载信息的网络将世界联结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在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但当我们畅游其中时,才发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伦理道德难题。为了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对网络伦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否则,我们将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再次落伍。

一、信息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

世界正迈向新的文明,“网络”作为信息化的特殊代名词,某种意义上说已是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开放性。网络是应军事的需要而产生的,当科学家们在设计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时,为了防止核打击的破坏,军方就要求这个网络必须是完全开放没有中心的。于是便被设计成了不需要控制中心就可以工作的样式,网上也没有可以对传送的信息进行监控、审查和封锁的中心阻塞点。这样做的理由是,不管网络上的哪一个特定的点受到攻击,它的其他部分都能够正常工作。这样Internet就成了一大片相互联接在一起的网络,没有哪片网络统治哪片网络,也没有哪片网络是主要的。信息可以在网络间无国家、无地域地传播,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交往,于是,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冲撞与融合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2.自由性。当我们畅游在完全开放的,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时,发现“无政府”、“个人至上”、“绝对自由”等口号充斥其中。因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不必面对面(face to face)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传统“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自在地冲浪,选择信息,上载、发布信息,也没有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和核查系统。网络使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间难免泥沙俱下、玉石俱存。

3.非人性化。网络虽然为人们的交往与沟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隔着网络这种非人性化的交往中介,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他们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成了数码化的存在。网络社会的非人性化特征彻底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

4.虚拟性。 所谓虚拟就是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自然和人类生活进行人工仿制和再造,即以0和1组合的bit数据对人类现实社会的数字化再现。在虚拟化的网络社会中,那些备受关注的传统特征,诸如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得到隐匿和篡改,于是,人们的行为因“非实体化”而变得“绝对自由”。

二、信息网络时代的道德危机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主要靠法律和道德来调节,信息网络社会也不例外。但由于网络是个新兴事物,其发展速度是以秒在计算,所以,在我们尚未作好充分准备时,网络就好像从原始社会突然进入了制度化时代,没有一点过渡,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传统的法律应接不暇自不必言,就连渗透性极强、适应性极广的传统道德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一)信息网络发展对道德意识的影响

1.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开放的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而价值多元化从逻辑上讲必然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道德相对主义者承认道德的存在,认为个人有个人的道德,社会也有社会的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这种观点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结合,就迅速找到了它最适宜生长繁衍的领域。

2.无政府主义泛滥

当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特征充分展现于信息时代时,在平面媒体上起作用的信息的外在过滤功能也逐渐失效,信息越来越呈现出“原始化”的趋势。所以,在信息时代要控制网上言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他自己的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正如洛杉矶加州大学网络教授比格尔所说,网络本质上是一个“无政府式的建筑”,它有着极强的抗拒政府调控的性质。

(二)信息网络发展对道德规范的影响

1.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

尽管有一些网络道德规范,但都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而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又使得网民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不易被察觉和监督,不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同时来维持。因此建立在网上的道德规范约束力就明显减弱了。

2.网络道德规范逐步向法制化转变

网络道德规范在量上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发生质变,向法律法规转化。针对网络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道德规范已经显得软弱无力了,因此国际社会及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一些网络法律规范,力求规范团体和个人在网上的行为。例如联合国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WTO通过的《全球基础电信协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工商界全球商务行动计划》、欧盟发表的《欧盟隐私保护指令》以及美国的《信息净化法》、《总统反恐怖法》、《隐私权保护法》,加拿大的《统一电子商务法》,法国的《信息技术法》,菲律宾与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法》等。

我国为了促进Internet的健康发展,也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97刑法,第一次增加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程序罪等;1999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了《电子交易法令》;2000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互联网内容服务管理办法》。目前《电子商务法》也正在审议中,这表明我国计算机法制管理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并开始和世界接轨。

(三)信息网络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1.不规范行为与日俱增

杜尔凯将失范注释为“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成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在网络发展初期,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钩,引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失规范的行为。建立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形同虚设。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的制约,又无新法可依的“真空”状态。例如:某个人通过某个ISP或BBS传播了侵权或违法的信息,那么ISP业者或BBS站长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如是过错责任,在什么情况下才算有过错呢?对此,法律上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2)网络犯罪。网络的四大特征加速了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但也暴露了自身安全性差的弱点。因为网络是一个跨时空、跨地域,完全开放的无主控的虚拟世界,所以,网络上时常会非法潜入一些“黑客”甚至“骇客”。就连美国国家标准局号称固若金汤的DES加密算法也曾两次被人破译。可以说:一台计算机只要一进入网络就绝无安全性可言,网络成了犯罪分子开拓的新领域,网络犯罪由此产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信息网络社会的公害。

当然立法的滞后也是网络犯罪现象俱增的一个客观原因。例如,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链接淫秽站点尤其是国外的淫秽站点的行为,算不算犯罪?如果算犯罪,究竞是应当适用刑法第363条第1款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第364条第1款传播淫秽物品罪还是第152条走私淫秽物品罪?目前的法律尚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罪刑法定”基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又将如何贯彻?!

2.“触黄”已经成为网民必过的一道“坎”

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网络色情进行的调查,他们考察了约97万种相关的照片、描述、短篇小说和影片剪辑,发现那些储有数字化数据的用户网专题网页上,83.5%的图片都是色情的。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监测出23万个色情网站,而且,网络中的色情网站,还正以每日300至500个的数量增长。这充分显示出“性”是网上文化的第一大洪流。在国内,个人网站已成为当今的一大时尚,在这一时尚的后面,有一股“黄潮”也在蠢蠢欲动,色情内容在一些个人主页也有增多的倾向。许多人做个人网站,除了自己追逐时尚、玩一回外,多少都有一个将来把网站出手赚钱的梦想,而最终决定成交价格的就是这个网站的访问量。为了提高访问量,相当多的网站走的是美女路线,结果是网上“美眉”满天飞,一些网站的“美眉”照片越穿越少,走上了“蜕化变质”的色情路线。对此,有人谈网色变。笔者以为,信息时代离不开网络,网络离不开网民,网民又以年轻人为先,所以,“触黄”仅仅是年轻的网民猎奇时必过的一道“坎”,过去后必然海阔天空!关键看我们如何引导。

计算机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又可以无情地损害人类。当然网络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不可能一夜之间形成,所以在评价它的影响时,我们既要有一种超前意识,又要有一种现实的态度,更要立足于现实,对网络伦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三、积极推进网络立法的道德化和网络伦理的法律化进程

1.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走出网络化阴影的理论前提

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调整的范畴各不相同。也有部分同志认为,今天是法律万能的时代,一切终断于法。所以在当今时代道德的弱化是必然趋势。这种把法律与道德对立化的观念是依法治国的理论障碍,也是引领我们步入网络化陷阱的理论前提。

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二者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可以“自由裁量”或“意思自治”。而法律则具有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典型的非人格化权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所以,法律与道德在“规范”的层面上是相通的。可以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2.网络伦理的法律化是网络发展的客观要求

计算机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的虚拟空间,在网络世界里,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人们必须自己确定自己的行为,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可见,网络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的伦理观念、道德行为有很高的自律性。但由于网络技术的超常规发展,在我们尚未作好充分准备时,已经被网络快车送入了信息时代。Internet在带给人们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如黑客入侵、色情网站、病毒泛滥、安全性差、侵权诈骗等,使一些人谈网色变。

的确,在网络世界里,小则发布虚假信息,大则利用网络犯罪,如黄色信息、恶意的政治信息、文化霸权主义、行为主体的匿名性等。这些都极大地加剧了电子空间中国家、地区之间道德和文化的冲突,增大了维持国家观念、民族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难度。匿名性所体现的许多观念很难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谎言、偷窃的责任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传统意义的社会直接接触,责任者之外的他人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出道德反应并采取道德措施。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如果自律性尚不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行的话,就必须引入刚性的法律!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解器,信息网络对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影响必然对传统法律产生巨大的冲击。而法律的发展又总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原有的传统法律面对新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制定新的法律规范,调整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经营和应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网络建设、经营与应用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所谓网络伦理的法律化就是立法者将网络社会自发形成的或约定俗成的网络道德理念、网络伦理规范或网络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更是网络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从1990年9月通过的《著作权法》首次将“计算机软件”列入了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起,就开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立法的探讨,尽管其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并不高,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计算机信息网络立法的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用信息网络法和其它一些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对于信息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信息网络法很难直接归属某一个法律部门,所以在标榜不懂计算机的人将是21世纪新文盲的今天,信息网络法应当也必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3.网络立法的道德化是规范网络行为的根本途径

中国有句古语“徒法不足于自行”,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虽然人们的行为主要依靠严密的法律来规范,但是,法总是要人去制定、去遵守、去执行的。如果人的网络伦理素质不高,网络伦理观念不强,就会缺乏遵守信息网络法规的内在要求,缺乏弃恶从善、抑恶扬善的自觉信念和“慎独”精神,从而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去遵守法纪;就会有法不依,甚至知法犯法;就会挖空心思地投机钻营,钻法律的空子,甚至利用网络法制的某些不完备去做损人利己、图利害人之事。进而信息网络法律、法规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市场经济就会变形而不能正常运行;网络犯罪就会屡禁而不止,社会风气也就不可能净化。可见,道德是法律的“助手”,稳定社会离不开法律,也离不开道德。

所谓网络立法的道德化是指法律主体(如信息网络时代的网民)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假如没有这种道德义务,那么服从法律就仅仅是暴力下的被迫服从,当法律由人“不得不”而不是“自觉”遵守的时候,法律终将成为纸上的文字游戏,守法精神蜕化为避法精神,建立法治国家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信息时代、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和网络伦理素质,使其在网络世界遨游、追逐网络利益的同时,把信息时代的外在行为准则要求变为其内在的道德律令,由外在的社会立法,变成其内在的心灵立法,由他律变为自律,在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情与法、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中驱人为善,避人为恶,形成良好的网络社会风尚。这是走出网络伦理教育怪圈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伦理体系的根本途径。

浅议网络文明建设

【摘要】从90年代初,互联网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技术的不断成熟,速度的不断提升,在学习、生活、管理、金融、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可是互联网在带给人类方面和快捷的同时,其在中国的各种负面影响也不断的呈现在大众眼前。在国家倡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网络文明的建设也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文明;建设;伦理;法律

网络作为人类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它的诞生无疑提升了全球人类生活品质。网络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网络虚拟的空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大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昼夜之间,人类生活的地方仿佛只是一个村——“地球村”。网络让人类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生活更加快乐和丰富。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负面的影响愈来愈突出,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例如黄毒,暴力,非法网站,网络游戏仿佛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因此,网络又仿佛一个战斗的阵地,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去占领,就会被那些精神垃圾占领。

一、网络虚拟性与共享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我国网络技术落后于西方等发达国家

中国的网络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当时的西方国家,网络及其相关管理已经基本健全,无论在网络基础设施还是相关技巧方面我国都有着较大差距,而这一差距也成为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短板所在。

(二)网络的自身特征导致网络文明建设难度的增加

互联网自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人们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中时,现实社会的法律和道德无法起到约束其行为的作用,而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又无法有效的抵制网络犯罪的发生,从而使得网络垃圾文化和负面影响无法进行有效过滤和抵御,从而使网络成为国家想管却又无法可管的死角。

(三)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起步的初期

阶段

无法行之有效的对网络不文明、违法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最近几年,虽然由于各种网络犯罪的频繁发生,使国家开始逐渐重视互联网法制和文明的建设,但是多以规章、通知、措施、文件的形式发布,不具有法律效应,无法真正达到抵制和改善的效果。

(四)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互联网上的作用有限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民族传统思想对人们的行为起到限制和束缚的作用的无形束缚,使人们压制住人性的阴暗面;但是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空间特性,使得人性中被现实社会中法律、道德等被压抑的阴暗面失去了束缚,使得自制力不强的,尤其是喜欢新鲜和刺激的青少年群体将阴暗面释放出来。因此,网络上的道德伦理问题一直屡见不鲜,又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快速、无地域性,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西方思想的冲级和腐蚀,加之网民自身道德修养普遍不高,很容易受到其不良影响。

(五)西方等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渗透等手段严

重阻碍了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步伐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有将近一半以上都设置在西方国家,其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使得西方文化在互联网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播和意识的交流。西方诸国利用其网络优势不断向我国释放其资产主义的不良思想和文化垃圾,由因为之前提到过的,我国设备和技术实力的落后,导致我国无法进行有效抵御,这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若干建议

现阶段,网络文明建设的重点是采取一系列复合我国现有情况,从而提出可行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抵制和降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网络实名制建设就成为推进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必要步骤以及实施以下建议的基础构架。

(一)大力提倡正确的上网理念

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出发,以中国现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利用舆论、传媒等传播方式建立并引导网民正确、健康的绿色上网理念,从根本上培养网民自身思想和道德意识,主动抵制网络垃圾信息,为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打下基础。

(二)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单靠引导网民从自身修养出发,主动抵制网络负面影响,营造和谐上网环境是不够的。在引导的同时更应该加紧完善互联网的法制体系,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督、管理、追责机制,将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使网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以后的严重后果和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或极大的打击各种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由于现在网络的法律体系还处在摸索和实践阶段,但这更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快速、准确的对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网络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和颁布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有效限制,而不是敷衍了事,确保落实实处,最终目的是从点到面,逐步完善我国互联网的法律体系。

(三)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加强网络监控和打击力度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网络技术平台,要对其实施管理和有效监控,为打击网络不文明、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这就需要对应的技术实力和硬件水平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只有技术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加强,才能真正实现对互联网的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抵制互联网不文明信息的传播和西方不良思想对我国网民的腐蚀,才能真正的让在网络上进行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只有我国自身技术和能力达到相应的水准,我国构建网络文明建设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四)利用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文化、伦理资源

互联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那么就不能忽略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的筛选中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因该充分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通过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有目的、有步骤的通过互联网将其传递给民众,通过优良的传统文化抵制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将祖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建立成现代网络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三、总结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带来各种便捷的同时,其危害在我国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显现,控制其危害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依然有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而没有产生应有的警惕心理。光靠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只能治标,根本还是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其危害,并从自身素质、思想品德培养着手,主动抵制网络垃圾文化的侵蚀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共同携手参与到网络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才能真正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精神文明家园。

参 考 文 献

[1]张波,闫建芳.道德主体教导与网络文明建设[J].大连科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2(22):32

[2]盛湘卾.略论网络伦理教导[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7):169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难点与对策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中重大的考验,伴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企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大大提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的力量,进行企业内部全方位的革新和改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可以有小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俨然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高,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境;解决策略

当今社会,在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内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企业集团在网络化的今天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的运行,必须要精细的对信息配置进行检查和分析,由此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准备。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仍不完善,因为这些漏洞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亟待解决。

1、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瓶颈

1.1对信息化缺乏认识理解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中小企业有其发展的弊端,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简单地用几台电脑办理一些相关业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造成在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上问题频出。

1.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要想实现信息化建设,就要对信息技术充分了解掌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深入了解,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力等方面不够健全,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投入有点,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无法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1.3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是家族内成员,不像现在的大型企业,人员聘用方面要经过层层筛选,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掌控市场动态。因此导致目前急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容易进入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薪酬低,待遇差,无法提供信息化人才所需要的发展平台,无法留住适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

2、加快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2.1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中小企业通常会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进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为媒介,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从中获取利益,为保证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还需要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提供以下帮助:财务记录、资金支持和风险预警。想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在各个环节上资金都要覆盖到位,并且加强内部对其的监控,为推进信息模板的完善,中小可以在ERP系统、商业银行和网络系统上获得技术支持,如果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将会具有多种功能,如实现线上审批、网上结算、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权限管理等,可以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信息化平台,不仅让总部可以实现高效、全面的监管,还使它们可以用低成本实现高收益,实现业务和资金的统一,这样就算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平台了。

2.2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去世的带动下,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多的倾向于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当然,运用网络技术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所以,在企业网络管理工作中,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统一发展。如此,在大数据的引领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的采集和归类,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轻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与外部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真正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

2.3关于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管理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而信息管理人员就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这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检验,使其在信息化管理中更加专业,比如对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提出方案更加专业化,能够清晰、明确的解决所出现的故障,这样能够减小故障所造成的波及程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且安全、可靠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4重视信息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档案大多过于庞大繁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结合以上情况,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因为网络信息管理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水平,保证内部信息管理的安全与稳定,正因如此,需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采用正确方式解决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情报探索,2008,(12).

[2]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3]吴京慧.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当代财经,2013(2).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中级职称论文

下一篇:高中历史小论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