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决策支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3-02-13 12:59

决策支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其进行生产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川,它们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等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更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本文着重探讨设备维修管理决策和设备故障诊断决策两类核心决策问题。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 决策支持系统 故障诊断

该系统中包含多个决策模块,按其功能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决策问题: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决策、设备维修管理决策、设备故障诊断决策、备件优化库存决策。该系统可以辅助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进行泵站设备的维修决策。一般一个DSS的核心是模型库系统,其作用是管理各种决策方法、模型,设备维修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包含了多种决策模型,如线性规划、模糊决策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等。这些模型及其组合可分别在几个功能模块子系统中得到应用,如设备技术状态等级决策中用到模糊综合评判法,设备维修管理决策中用到了逻辑综合决断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设备故障诊断决策中使用了模糊诊断理论、专家系统等。以下将着重探讨设备维修管理决策和设备故障诊断决策两类核心决策问题。

1.设备维修管理决策

对设备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补偿方式有维修和更新。维修可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三种方式。这里的更新概念是指以全部的设备来代替旧设备。因此设备维修管理决策问题可分为:设备更新决策、设备维修方式决策、设备状态维修决策和设备维修周期决策等。以下主要讨论设备更新决策、设备维修方式决策。

1.1设备更新决策

设备更新是修理以外的另一种设备综合磨损的补偿方式,设备更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相同的设备去更换有形磨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旧设备;这种更新只是解决设备的损坏问题,不具有更新技术的性质,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另一种是用较经济和较完善的新设备,即用技术更先进、结构更完善、效率更高、性能更好、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更少的新型设备,来更换那些技术上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设备。这种更新不仅能解决设备的损坏问题,而且能解决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在当今技术进步很快的条件下,设备更新应该主要采用后一种。

对设备实行更新,不仅要考虑促进技术进步,同时也要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一台具体设备来说,应该不应该更新、应在什么时间更新、应选用什么样的设备来更新,主要取决于更新的经济效果。设备更新的时机,一般取决于设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有些设备在其整个使用期内并不过时,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还没有更先进的设备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避免不了有形磨损的作用,结果将引起维修费用(特别是大修费用)以及其他运行费用的不断增加。这时,即使进行设备原型替换,在经济上往往也是合算的,这就是原型更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设备的经济寿命进行更新决策。

设备原型更新的模型可按其费用函数分为低劣化模型、最小年费用模型等。这两种模型都是以追求设备寿命期内的费用最低为目标,当设备的费用最低时的年数也就是设备的设备维修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决策研究最佳更新期。

(1)低劣化模型①

t=t=

其中,t:设备的经济寿命;

B:设备原值;

q:设备的低劣化数值(即每年增加的使用维护费)。

实际分析时,考虑到资金利息,会进行适当的修正。当使用年限超过设备的经济寿命时,一般考虑更新,而不再考虑维修。

(2)最小年费用模型②

如果设备的低劣化值每年变化率并不相同则可采用最小年费用模型计算设备的最佳更新期。

Ct=

式中,ct表示某一确定年份的年平均费用(元); cp表示某年设备的`使用成本(元);k0表示设备原值; kc表示设备残值;t表示某一确定年数。ct最小时的年数就是设备更新的年限。

1.2设备维修方式决策 毕业论文酷

设备可划分为重点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并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态,确定最适宜、最经济的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或状态维修。因此维修方式决策的目标是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转的基础上,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益最高,具体来说,就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和运行成本。

维修方式决策的总原则为:对于故障有发展过程且可监测、维修成本高的重要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故障属于寿命型但不易检测的设备采用定期预防维修,此时需要优化维修内容和间隔期;而对故障危害性较小、故障率恒定且故障不易检测的设备实施事后维修;并针对具体情况见缝插针的实施同步维修和改进维修。

设备维修方式决策的适用对象可以是整机,也可以是某一个子系统,甚至是子系统的某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维修方式的决策对象可以是所有的泵站系统、子系统,也可以是其中一种设备,甚至是主机的某一个零部件。不论是哪一级的维修对象,使用的决策模型都一样,以下介绍两种决策模型,分别是逻辑综合决断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l)逻辑综合决断法

“逻辑综合决断法”首先把设备分类,然后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就设备性能指标提出一系列逻辑问题,最后根据答案决定建议实施的维修方式。“逻辑综合决断法”主要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其分析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企业实施不同维修方式的比例。由于设备、检测能力和维修人员素质等的差异,不同企业实施状态维修、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的比例是不同的;

第二步,按照下图所示的流程回答问题,确定设备的维修方式;

第三步,根据步骤一确定的比例关系,调整设备的维修方式,同时考虑其它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水电部门对某些设备实施维修方式的限制,最终确定设备的维修方式。

可以看出,逻辑综合决断法简单易行,能在时间短、开支少的情况下,对设备分类,还可充分吸收专家和使用人员的意见,逐步完善分析过程。

(2)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法决策的基本原理是认为设备特征参数与维修方式之间存在模糊关系:B=A。R ,其中A为设备特征参数模糊集,B为维修方式模糊集,R为识别矩阵,“。”为模糊算子,根据设备特征参数的隶属函数和识别权矩阵可以得到设备的评价集,然后依据一定的决策原则就可以进行设备维修方式决策“。”③

决策好维修方式是实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的基础,以上两种决策模型各有优缺点,逻辑综合决断法比较简单,但只能利用设备的定性信息;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某种程设备维修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决策研究度上能够反映问题的本质,但自学习能力要差一些。对泵站设备而言,维修方式的决策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有时因不能量化,忽略了某些因素,得到的决策结果不准确,失去辅助决策的意义,因此本系统偏重于采用逻辑综合决断法。

2.模糊理论在设备故障诊断决策中的应用④

作为一门崭新的数学学科,模糊数学的出现与发展,对许多领域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这些领域不断出现新的成果,从而加速了这些领域的发展.设备维修管理就属于这样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有些设备的故障原因和现象是明确的、清晰的和肯定的,即模式是明确的、清晰的和肯定的,而大量的诊断对象的模式带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属模糊式的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的问题。

模糊数学为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设备不断复杂化。根据模糊数学创始人Zadeh提出的“不相容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时,精确而有效地描述系统行为的能力就减少,当达到某一闽值时,精确性和有效性变得相互排斥,因此,设备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系统的模糊性也就越强。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处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中遇到的模糊信息,将为设备的维修管理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总之,设备维修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将减轻设备维护过程中决策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设备运行率及可靠性,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②方淑芬、吕文元.设备维修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1(12):53-59

③张曾科.模糊数学在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④石涛.模糊数学在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造船,1998(6):17-18

毕业论文酷

本站的论文范文数量很多,可参考使用,所以希望大家多做研究了解,以便在职称的道路快速前行!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 樊华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煤田地质2003(06)

  [2] 李明侠.关于强化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3] 张翼.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与企业理财的合理性协调[J]山东:煤炭科技2004(02)

  [4] 孙雷平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0(01)

  [5] 李政 采购过程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6)

  [6] 刘红霞 企业成本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中国工商 2011(09)

  [7] 李蕊爱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0(05)

  [8] 王桦宇 企业用工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03)

  [9] 樊行健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大连出版社 2010(01)

  [10] 刘丽敏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04)

  [11] 黄雄明 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方法 与实践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03)

  [12] 赵振智 油田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 石油工业 2009 (11)

  [13] 蒋义 企业成本控制手册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9 (08)

  [14]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赢在成本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06)

  [15] 王德敏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09)

  [16] 周云 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08)

  [17] 王淑敏 工厂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8)
  成本管理论文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摘 要]从战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 管理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 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日本与欧美的企业管理 实践证明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成本管理

  1 开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做到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 企业战略 地位的途径。即企业要变传统的“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为“成本预防”,通过企业策划,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发生,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应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作为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基础,企业至关重要的不是某一项产品是否赢利,而是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结果如何。

  1.2 有助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衡量成本管理 工作好坏的标志是看成本指标是否降低以及降低幅度,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换一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 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因而一项决策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但却是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那么这项决策就是必要的、有益的。

  1.3 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点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掌握对手的相对成本,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研究中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时,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协作实现“双赢”。由此,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做到当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1.4 有助于建立与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成本管理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新扩展: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由纯经济型转向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管理手段也由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操作等。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的方式相应地从战术管理转向战略管理,这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2 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我国一些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是适用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成本的观念,即使是运用了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也并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理念的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2.1 实施主体不完整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企业财务人员,企业高层管理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活动。财务人员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但并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决策;而高层管理者也只是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决策,也并没有参与成本管理过程。这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孤立化,不能从全局角度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2.2 缺乏成本效益观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依然持有单纯的成本节约观念,其所运用的成本考核指标也仍然是传统产品成本额的绝对降低。片面地追求产品成本额的降低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如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额采购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高,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使其销售价格或销售量下降。因此,从成本效益观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的降低,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3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 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本管理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环境的分析也比较少,更没有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一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也没有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等产业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就无法准确地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

  2.4 信息有效不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和处理的信息量剧增。它所运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也使传统的手工操作变得难以适应。如作业成本需要根据大量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分配工作。因此,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科学先进的信息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实际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在特殊条件下的有机结合,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征。因而,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3.1 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变革。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无法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3.2 调动全员参与,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是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宣传和讲解使不同 组织和成员了解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有效地维护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到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下的单纯成本节约观,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重塑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多地定位于企业外在的因素,如竞争基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获得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3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重价值链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设法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将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价值链有机结合,从战略高度上分析上、下游价值活动以降低成本。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即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中。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并进一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3.4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取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各不相同。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重新整理,以便与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已耗、未耗或预计将要消耗的资源。另外,企业还必须拓展信息来源 渠道 ,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客户与同行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如各企业产品发展、产品成本定价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较广,需要信息的数量较大,并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起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

  3.5 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须有激励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发挥才能成功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体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有效的评价机制应突出各部门综合价值的最优,给各部门提供广阔的创造价值的空间。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应根据各成本中心的特点确定重点考评指标,同时建立专项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成为“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的纽带。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实施的系统工具,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较好地解决“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衔接问题。

  (3)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周期。在评价考核时不仅要考虑部门本年度的业绩,还要滚动追溯前几年的业绩,不仅能进行横向对比,还要能进行纵向对比,以弥补绩效衡量的不足,使评价激励体系更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仪铮,赵东辉,尹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____,迟铮.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应用问题初探[J].东北 财经 大学学报,2001(1).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采购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管理化毕业论文

搜了2篇供仁兄参考:
[题名]:决策科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TiMing]:JueCeKeXueZaiGaoXiaoJiaoXueGuanLiZhongDeYingYongYanJiu

[Author]:张志清[ZuoZhe]:ZhangZhiQing

[Major]:管理科学与工程[ZhuanYe]:GuanLiKeXueYuGongCheng

[学位]:硕士[XueWei]:ShuoShi

[导师]:钱继良[DaoShi]:QianJiLiang

[单位]: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Dangwei]:WuHanYeJinKeJiDaXue

[Keywords]:教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支持

[Keywords]:JiaoXueGuanLi;JueCeZhiChiXiTong;GaoXiaoJiaoXueGuanLiJueCeZhiChi

[DateTime]:19990401[Page Num]:62页[Hits Count]:20042[Catalog]:G647;TP392[Language]:中文文摘

[From]: 毕业论文

[文摘]:该文以教学管理中经常性工作之一的"教学评优"为决策背景,以层次分析法(AHP)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作为决策工具,提出了"教学评优层次分析模型",并设计出了"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UEMDSS),该系统具备数据库管理、模型库管理和方法库管理等多种功能,该系统的设计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积极的支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题名]:试论政府决策科学化
[TiMing]:ShiLunZhengFuJueCeKeXueHua

[Author]:胡明[ZuoZhe]:HuMing

[Major]: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ZhuanYe]:MaKeSiZhuYiLiLunYuSiXiangZhengZhiGongZuo

[学位]:硕士[XueWei]:ShuoShi

[导师]:汪前元[DaoShi]:WangQianYuan

[单位]:湖北大学

[Dangwei]:HuBeiDaXue

[Keywords]:行政管理;政府决策;政府行为;决策科学化

[Keywords]:XingZhengGuanLi;ZhengFuJueCe;ZhengFuXingWei;JueCeKeXueHua

[DateTime]:20020528[Page Num]:38页[Hits Count]:20041[Catalog]:D630[Language]:中文文摘

[From]: 毕业论文

[文摘]:政府决策作为一种高度综合而又极为复杂的政府行为,其科学与否,关系中国政府工作能否更好地适应当前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现代化的形势发展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该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政府决策科学化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关于政府决策科学化的理论分析,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界定其基本内涵,即价值取向的特定性、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决策方式的民主化、决策方法的多样化、决策活动的制度化、决策技术的现代化.二是关于中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实证分析,在简要地介绍中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进程的基础上,从决策意识、决策体制、决策机制、决策执行以及主体素质等方面深入分析中国各级政府在推进决策科学化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关于推进中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对策分析,结合中国国情和政府工作实际,提出了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的现实举措,即更新观念、明确定位、健全体制、完善程序、适度分离、加强民主、注重结合、强化素质.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上一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排名

下一篇:个人经历出书的网红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