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方志系统后半篇文章总结

发布时间:2023-02-13 11:40

地方志系统后半篇文章总结

地方志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上半年以来,建邺区地志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为载体,服从、服务于全区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作用,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启动《建邺年鉴(20XX)》组稿、编纂工作

年鉴编纂是地志办一项常规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为使《建邺年鉴(20XX)》能够客观真实地记载好建邺区20XX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所做的重要工作,充分展示建邺的特色和亮点,我办今年早启动、大投入,于2月中旬拟定编纂计划、确定相关负责人员,并通过区政府协同办公网向全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发布《关于<建邺年鉴(20xx)>组稿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建邺年鉴(20XX)》编纂工作。

在编纂过程中,我办一是向区政府申请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继续采用全彩全色印刷,加大年鉴彩页篇幅,充分利用《建邺年鉴》这个载体和平台,向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展示河西新城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各条战线杰出人物的风采。二是面向性组稿和针对性约稿相结合,通过转发文件、电话通知等方式,向各组稿单位组稿,同时根据编写需要,向个别单位、个人另行约稿,保证年鉴内容的全面性。区地志办人员还主动到组稿单位催稿,并及时与各组稿单位就年鉴撰写工作进度、年鉴条目设置、条目撰写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撰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商榷,使年鉴撰稿人员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要求,加快撰写进度,确保年鉴的时效性。三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打造精品年鉴。区地志办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年鉴稿件的要求和特点,认真把握各单位报送的第一手资料,严格把好第一关。同时,制定稿件上报规章制度,完备组稿建立相关手续,上报的'年鉴稿件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阅,确保年鉴稿件的真实、全面。四是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在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上下功夫,在特色栏目上求创新。为体现特色、增加亮点,《建邺年鉴(20XX)》在往年条目框架的基础上,暂定新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三个类目,力求做到门类齐全、分类科学、信息密集、资料详实、编排有序,切实提高依法编鉴水平,充分发挥年鉴的资治资政这一重要作用。

今年4月初,《建邺年鉴(20XX)》组稿工作顺利完成。截至5月底,年鉴一稿编撰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完成建邺区《江苏省志·市县概况》初稿编写及修改工作

根据市志办《关于做好<江苏省志·市县概况>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于20XX年下半年组建编纂班子,制定编写方案,指定撰写人,并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为使《建邺区概况》既能够全面地反映区情区况,同时又能体现建邺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我办相关人员在广泛阅读区情史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并主动联系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料。区地志办主任亲自把关,对稿件内容进行修改和审核。

《建邺区概况》初稿于今年2月初完成。3月,我办安排编写人员参加市地志办组织召开的市、区县概况编写情况交流会,并根据会议要求和意见,进一步明确编撰体例,对初稿进行修改。截至3月底,《建邺区概况》初稿修改工作已完成,并上报市地志办。《建邺区概况》修改稿字数控制在5000字,资料基本来源于《建邺区志》、《建邺年鉴》、建邺区政府网站,以及区地志办保存的其他文史资料书籍,如《建邺风物选粹》、《回眸三十年——那一个个瞬间》等。在总体布局上,设七大类,大类下分小条目;在时间节点上,一般记录1978年和20XX年的史实、数据,中间选择几个时间节点加以对比,个别在1978年没有数据记载的情况,则将起始时间略作调整;在具体内容上,设“现代服务业”、“特色旅游业”、“河西新城区”等条目,力求体现建邺区特色。

(三)推进部门志、街道志编纂工作

编纂街道志、部门志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项系统工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资政、存史、育人”以及为中心工作、大局工作、民生工作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区地志办于20XX年2月先后启动区建设局、区文化局、区档案局、江心洲街道等四家单位的部门志、街道志编纂工作,这在建邺地方志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办多次召开部门志、街道志推进会,对编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结合部门、街道实际情况,帮助确定编纂大纲,并讨论志书修改情况,商议出版事宜。截至5月底,《建设志》、《文化志》、《档案志》、《江心洲志》四本志书已基本完成初稿。

(四)做好资料长编编写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市志办《关于做好地方志书资料长编编写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办认真开展相关工作,为新一轮地方志书编纂做好资料准备:一是充分认识做好资料长编编写工作的意义。资料长编既是志书编纂的基础、考证的依据,又是比志书更具原始性和资料性的资料汇辑,对志书编纂和志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保障人员、经费到位。20XX年10月,组建编纂班子,成立由区政府副区长戴航任组长的资料长编编写领导小组。三是制定方案,保证编写工作按序时进行。建邺区资料长编主要搜集、撰写我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时间上限原则为1999年(即上一轮志书的下限),下限为20XX年,编写工作拟在20XX年上半年完成。四是加强学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市地志办举办的资料长编编纂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

1、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继续深入各部门和街道,加大对《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宣传力度。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一纳入、五到位”,真正做到依法修志。

2、完成《建邺年鉴(20XX)》编纂、出版、发行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年鉴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请教有关专家,加强与年鉴供稿者和年鉴使用者的联系与沟通,切实提高年鉴资料服务领导、服务社会和存史的价值。

3、提升修志用志主动服务中心的能力。与相关街道和社区联系,开设讲坛、故事会及征集民间传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地方志走进百姓、走进社区,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做到修志为用。

4、加大资料征集力度。依据《南京市地方志资料征集办法》,采取捐赠、复制、交换等方法,积极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征集包括历代旧志、新编志鉴以及见证历史变迁的图照、实物等地方志资料,为充实区地方志库及地情研究打好基础。

5、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在做好修志编鉴的同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大力加强地方志网站、地情数据库和方志馆的开发建设工作。通过方志资源开发成果的数据化,建立地情数据库,不断提高地方志公益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6、启动资料长编编写工作。根据《办法》“每5年组织编写地方志书资料长编”的规定,在组建编纂班子的基础上,完善资料收集、整理,制定目标有序推进。

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1、坚定执着追理想。

就是要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尤其要在增强“文化自信”上做出成绩,用工作实绩体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工作定位,体现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执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

2、实事求是闯新路。

就是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理念,做好志书“资政、育人”后半篇文章,认真思考互联网时代新背景下,如何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有效扩大地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找到让地方志事业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途径。

让地方志书不再“藏在深闺无人识”,曲高和寡,而是染上“烟火气”,飞入百姓家。

3、艰苦奋斗攻难关。

就是要坚持质量至上,把“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这一要求切实体现到资料收集、篇目审定、内容编纂、出版印刷各个环节,静得下心神,守得住寂寞,放得开功利,担得起使命,把好志书“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坚持进度服从质量。

4、依靠群众求胜利。

就是要把“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众手成志编纂模式的优越性发挥到最大,把地方志系统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能发挥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争取各部门支持,认真总结第一、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思考如何做好第三轮修志谋划。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加强地方志工作更加凸显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听了大家的汇报和这两天的实地调研,我首先谈一下我的感受。之前通过到新疆开展信息化专题调研,以及与廖运建书记在不同场合的沟通交流,对新疆地方志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次陪同伟光组长再次来新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大家在汇报中介绍了许多成绩、 经验 和做法,使我对新疆地方志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新疆地方志工作在廖运建书记的领导下,在人员少,但又承担多项任务的形势下,主动作为,谋划有方,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成绩突出,信息化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可谓难能可贵。

  下面,我就廖运建、胡国强两位同志提出的几个建议,简要做个回应。第一,关于19省市援疆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中指组有一个明确的指示,中指办按照中指组的要求,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援疆援藏工作方案。在这期间,一直与廖运建同志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第二,关于专业人才匮乏,希望加大培训力度。20xx年11月,伟光组长在福建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提出要把20xx年确定为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培训年以来,中指办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xx年年初至今,已举办13次包括志、鉴、方志馆等方面的全国性培训班,新疆都派人员参加了培训。8月16日还要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举办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班,新疆也派人员参加培训。除此之外,中指办还协调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地区地方志人才的培训,比如8月20日山东省将要举办的全省精品志书编修培训班,通过沟通协调,在人才培训上给予新疆较大的支持。第三,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经费方面的支持问题。20xx年,伟光组长就这个问题在兰州召开的甘青宁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中指办为落实伟光组长的指示,启动了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财政部每年以项目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也从出版项目经费中给予一定的支持。新疆、西藏等地区,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中指办制定的方案逐级进行申报。除了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下半年中指办还要启动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年鉴出版资助工程。刚才胡国强同志介绍说,和田地区有两部年鉴已经编纂出来,但没有经费出版,你们可以提出申请,中指办将按照方案的要求给予一定的支持。总之,下一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将在顶层设计、经费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新疆大力支持,为新疆到2020年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目标提供有力指导。

  最后,就新疆下一步地方志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当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且进入高位运行的态势。从新疆自身来看,近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相继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并召开全疆地方志工作会议,形势一片大好。因此,新疆地方志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切实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明确目标,突出中心。《规划纲要》提出的志鉴编修、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化建设等11项任务,即是近五年的工作目标,而中心任务即是志鉴的“两全”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找准方向,只有突出中心才能抓住关键。

  三是要立足本地,抓住特色。新疆地方志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就。下一步要从新疆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干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地方志事业。

  四是要上下联动,协调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联系沟通,积极参与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实施的“十大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推动新疆地方志事业跨越发展。

  谢谢大家!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篇2
  这次到新疆调研地方志工作,很高兴和同志们见面并召开座谈会。

  刚才听取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廖运建与和田地委委员、纪委书记胡国强两位同志对新疆、和田地方志工作的汇报,对新疆、和田的地方志工作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向新疆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们、和田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先后成立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20xx年12月,第五届中指组成立,根据中央的安排,由我担任组长。我担任组长以来,已到19个省份开展工作调研,了解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情况,收获很大。这次到新疆调研,想进一步了解新疆地方志工作情况。刚才听了同志们的汇报,对新疆地方志、和田地方志的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很好的成绩感到非常满意。

  听了廖运建同志的汇报,我认为新疆地方志工作有几点很有特色:一是按《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规矩办志,依法治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20xx年5月,国务院出台《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我们依法修志提供了基本依据,标志着全国地方志工作走上依法修志的轨道;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一步将“坚持依法治志”明确为地方志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围绕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划纲要》,新疆分别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依法治志,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二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推进,任务完成得好。三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大编委会的作用。这项工作做得很不错,其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四是坚持质量第一,抓好质量建设。地方志编修出版后,不仅要给今人看,还要给后人看,保证质量很重要。质量不高,就会误导工作,贻误后人。五是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地方志工作的良好氛围。最近几年,新疆地方志每年都开展主题 教育 活动,坚决治理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懒、散、庸、拖、贪”五种机关病,这一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六是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七是加快推进地情网站和地情资料库建设,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刚才听了胡国强同志的汇报,我觉得和田地方志工作与新疆全疆地方志工作一样,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大体上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得好。刚才胡国强同志介绍了和田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编制情况,这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一纳入、八到位”中的两个“到位”,和田的机构、编制落实很到位。二是《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落实得好。三是志书编写任务完成得好。四是年鉴编纂进度好。五是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成效好。

  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新疆地方志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指组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各项部署。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他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亲自出席地方志工作会议并讲话,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时候亲自指导白沙村的地方志编纂,在上海担任市委书记的时候也是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担任后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同志也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他两年多来连续对地方志工作作出三次重要批示,特别是提出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论断。“修志问道”指明了修志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刘延东同志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去年年底在表彰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时又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融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切实把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变成地方志工作的实际行动。此外,我们还要继续贯彻落实好《条例》和《规划纲要》、学习贯彻好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和中指组颁发的一系列文件要求。

  二是要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担任中指组组长后到各地调研,感觉到地方志工作在前几届中指组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发现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地方志工作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正如大家所说,地方志工作机构是冷部门、是边缘单位,一些地方还存在无房子、无经费、无编制、无机构的情况,特别是有些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更是如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地方志工作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我们做好地方志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八到位”中的第一个要到位的,认识要到位,必须提高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认识提高了,重视了,工作才能抓上去。我希望,同志们继续提高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5月17日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特就特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志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修志编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 来指导修志编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修志编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修志编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来收集和分析资料,编修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志鉴成果。我希望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用于指导修志编鉴。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在修志编鉴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四是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要加强党对地方志的领导。在“七一”讲话中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提出来,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讲话中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也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提出来,因此,我们在地方志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党的领导。怎么体现?就是要把党中央的指示、要求真正吃透,树立看齐意识,切实抓好落实。要主动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主动向地方党委汇报地方志工作,按照地方党委的要求做好地方志工作。第二,要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从20xx年开始,中指组就把培训地方志人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地有条件的也要组织培训。

  五是要增强精品意识,进一步提高志鉴编纂质量。地方志工作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树立精品意识,把质量为先贯穿于志书编纂出版的全过程,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名志佳鉴,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把好政治关。就是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首要地位,不要出政治错误,不要违犯四项基本原则,不要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不要把错误的东西写到志书里。第二,要把好史实关。修志不是编 故事 ,不能像电视剧那样搞什么戏说,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遵照志书的要求来编写。第三,要把好文字关。文字上一定要过硬,不要有错别字,这是最低要求。

  关于廖运建、胡国强两位同志提出的建议,我认为比较合理,要尽快研究解决。一是要尽快形成援疆援藏的意见,召开19省市对口援疆援藏会议。二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人才的培养,可以专门举办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培训班,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时间可以长一些,让大家多学一些。在这方面,中指办可以制定一个专门的培训计划。三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经费方面的支持。刚才大家谈到,希望中指组在志鉴编纂出版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目前,中指组及其办公室推出的民族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初步解决了一些问题,今后还要重点研究有没有可能对有些经费特别困难的地方多给予一些支持。

  谢谢大家!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王伟光组长对辽宁省全体地方志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对辽宁省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特别是在辽宁省当前经济运行困难、财政紧张的大形势下,在省直部门专项经费总量压缩70%的情况下,辽宁省志编修专项经费不减反增,殊为不易。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xx年12月组建后,按照王伟光组长的要求,为履行国务院交给的职责,我们要在任期内走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查指导地方志工作,推动地方志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辽宁是我们调研的第30个省份。之所以没有早点来,主要是考虑辽宁现在经济上确实出现一些困难,我们也担心这时候来会给地方增加一些负担。这次借到长春参加会议之机,顺道过来进行调研,也是想尽早与辽宁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同志们见面,看望和慰问大家,同时也深入了解基层的工作情况。为召开这次座谈会,占用了大家的周末休息时间,在此也表示特别感谢。

  我对辽宁省的情况有些了解,对这里也很有感情。在1996年、1997年前后,辽宁省在推进国有企业大规模减人增效改革的时候,我在这里搞了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见证了那个时候的悲壮。后来,李铁映同志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时,辽宁省领导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请求支持,希望帮助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进行转型。我当时带了调查组,到抚顺、本溪、朝阳、阜新等城市做大规模的调研,去研究这些城市到底怎么转型。国际上有很多传统工业城市,像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汉堡、美国的底特律,实现转型都超过了30年,有的甚至历时半个世纪,都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辽宁省要转到技术创新和以新兴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人才结构、资源配置、机构调整等各方面都要经过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所以,对辽宁现在面对的这些困难,我也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但辽宁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要对产业结构的浴火重生充满信心并坚定不移地实施转型。

  党的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多次进行强调。我自己这样理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文化建设,就是说我国在国际上要称得起是一个大国,仅仅是经济上强大远远不够,文化上也必须强大起来,掌握话语权。所以,就传承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建设,提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三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等;刘延东副作出两次重要批示,还两次参加地方志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采取有效 措施 ,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密集地强调这个问题,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党中央、国务院还给予地方志工作一些特殊的支持,比如说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务院是在严格控制发文的情况下对地方志工作给予了特殊的支持,非常不容易;今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还首次写入“加强修史修志”,实现了“一纳入、八到位”的“一纳入”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层面的重大突破,对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希望,辽宁省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

  一、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两全”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礼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这就是“两全”目标。关于第一个“全”,工作重点是县一级,难点也是县一级。全国有2000多个县(市、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每个县(市、区)同时都有志还从来没有过,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如西藏,至今大概三分之一的县还没有地方志工作机构,而且留下来的藏文资料也很少,这些地方怎样来修志?再如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三分之一的人员都被抽调进村去维护稳定和安全,这种情况下地方志工作如何保证?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要强调“两全”目标是刚性指标,必须落实。为此,我们也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对西藏、新疆地方志工作进行对口支援等。另外,如三沙市,刚成立不久,没有多少历史记载,但《三沙市志》必须编出来,不然全国省、市、县三级志书中唯独缺少《三沙市志》,就可能被理解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到维护国家主权。现在,我们不但要把《三沙市志》编写出来,还要配合国家南海战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统筹下,集中力量编写《南海志》。刚才,听了樊文忠主任的汇报,感觉辽宁省在市、县两级志书方面问题不是太大,省志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关于省级志书的规划数,各省份的情况不太一致,少的有50—60部,多的如上海有200多部。但各地都遇到过对规划进行调整的情况,即随着机构改革调整和行业发展变化,原先列入规划的一些志书很难找到承编单位,完成任务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对规划进行调整。第二轮辽宁省志规划84部,下一步要认真研究这个规划数是否需要调整,如需调整就及时进行,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并尽快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政府备案。备案通过后,就按照新的规划扎实推进。

  关于第二个“全”,同样是一个难点。过去,很多县(市、区)没有“鉴”,现在要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确非常困难。从比较实际的角度说,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有一本“鉴”,能做到这一点,就算统一达标、实现第二个“全”的刚性目标了。但这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来落实。现在,辽宁省有些县(市、区)财政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这项工作,要认真加以研究,也需要向主管领导汇报一下。我认为,最主要的困难可能还是在基层。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克服困难,到2020年实现“两全”目标。届时,我们要郑重对外宣布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做到了全国县级以上每个行政区域都有志有鉴,这是全国地方志系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上的一份大礼。

  二、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工作中心,加强地情 报告 工作

  大家从事地方志工作,非常辛苦。我们秉笔直书,字斟句酌,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把志鉴成果编纂出来。但是,辛辛苦苦编纂完成,使用得却太少,可能就是举行个仪式,领导出来照张相,很少有哪个领导能把一本志书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老百姓能去看的恐怕就更少了。志鉴编纂完成之后,好像就成为一个非常珍贵的东西放在一边保存起来,到必要的时候再去查阅。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志方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路子。我们总是说坐“冷板凳”,感觉地方志工作是个边缘性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好像距离比较远。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前面已经提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对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对地方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刚才,大家在汇报中围绕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介绍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比如编纂简志。现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新领导到任都想先通过志书来了解地方情况,这时候拿一大厚本志书过去,他们会望而生畏,不得其门而入。对此,中指办也可以进行研究,考虑如何规范编纂《简志》,比如在内容、格式、字数等方面提出一些规范性要求。

  我们还可以编写地情报告,有的地方称其为简本大事记。这个地情报告,是对上一年度本地地情作非常准确的记述,大概万字左右,可以在每年本地“两会”之前拿出来,提供给“两会”代表,使他们对本地上一年度总体概况有个了解。事实上,因为地方志工作者重在客观记述,存真求实,很多部门很多人还是很相信我们编写的报告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个条件,有没有这个能力,编写出一个涵盖本地各方面地情的综合性报告。中指办可以作进一步研究,看如何能让各级政府的相关人员读后对这个报告感兴趣。大连市刚才提到的《数字看大连》(年刊)让我很受启发。目前,很多地方志工作机构都在做类似的工作,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统计部门虽会推出《统计摘要》,但《统计摘要》往往就是一些表格、数字,一般人看不太懂。地方志工作者可在《统计摘要》基础上撰写一些叙述、解说、解读,并创新发布手段,如使用微信公众号发布。这样,有关领导在介绍工作时,在手机上一点击,相关地情信息内容就可以全部呈现出来!今后,我们要围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提供服务进行深入探讨,强化这种服务意识。我们要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工作中心服务当作今后工作的重点。只强调地方志工作就是记录历史,是远远不够的。

  三、推动“互联网+地方志”建设,服务群众、服务生活

  这里谈到的,还是属于用志范畴,但我们提到用志,不能只是服务政府、服务领导,还要服务群众、服务生活。我们编修出这么多优秀的志鉴成果,要认真考虑怎么样把它们充分运用起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互联网+地方志”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老百姓经常翻看厚重的志书是不现实的,他们也没有时间去看。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是用手机进行阅读和获取信息,也同样不太可能到图书馆去翻看厚重的志书。但是,志书里蕴藏的知识又非常宝贵,如何把这些宝贵的知识挖掘出来并提供给群众,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去年底中指办建成开通了中国地情网、中国方志网。目前,中国地情网只完成了第一期建设,实现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情网的链接,在信息检索等方面还不够深入。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投入经费用以支持中国地情网二期建设。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地情信息并提供便捷检索服务的中国地情网,让它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有关地情信息的最佳平台。无论需要什么地情信息,如地理、天气、人口、旅游、交通、PM2.5等,通过检索都能得到满足。地方志为一地之 百科 全书,横陈百科,包罗万象,依托我们掌握的地情资料优势,地方志工作机构完全具备提供这种服务的条件。简单地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群众获取相关地情信息变得非常容易。而且,这在技术上也不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紧紧抓住“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地方志中蕴藏的宝贵知识开发出来,努力使地方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得到便捷服务,实现文化知识共享。这也是地方志工作向群众、向基层的延伸,通过为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共享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

  下一步,有一项工作希望得到辽宁省的支持。党中央很重视抗日战争史研究,但是截至目前在资料建设上还很不完备。为了加强抗日战争史研究,有关部门制定了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长期规划,其中就包括基于国家层面的资料数据库计划。根据党中央的要求,中指办正在筹划建立抗日战争史料库,辽宁省在这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希望给予积极的支持。

  谢谢大家。

上一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是杂志吗

下一篇:哪些医学核心期刊容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