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什么叫论文中的问题性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11 23:40

什么叫论文中的问题性意识

(1)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
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
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
(3)选题要新意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是指什么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写论文怎样抓问题呢?

在学术论文写作时,具有问题意识是很重要的一点,问题意识就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要写的内容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去发现核心问题,避免茫然无知或“跟着感觉走”。
我们所说的问题就是值得探究的那个思维“节点”,通过研究努力把它认识清楚,在论文中写明白。问题是推进理论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才能一步步把思路推向深入。有的论文写了很长篇幅,却看不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样的论文就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
那么,怎样发现问题呢?大前提就是读书、调查、思考。不读书,不调查,望着天花板,是想不出问题来的。那发现问题有哪些途径呢?
一是关注,就是对一个学术话题,连续盯着它的动态发展,凡是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材料、观点、思想,都注意搜集、积累、体会,关注多了,就容易发现问题,找到自己说话的空间。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比较,把不同的问题进行对照、对比,往往会发现联系和差异,思维会有新的突破。第三是综合,把分散的问题合在一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合起来说就会发现新问题。第四是质疑,就是古人说的“对着说”,看到一个研究结果,对它的观点、材料或论证方法,我有不同意见,就可以找它的破绽,发表自己的观点与之商榷,或者推翻它。
写文章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照着说”,它是学术观点的重复阐释,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创新性不大。第二种是“接着说”,在已有的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生发、拓展,这是有创造价值的。第三种是“对着说”,可以与别人商榷,或者完全颠覆它,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学术功底。如果一篇文章都是“照着说”,创新的意义就不大。研究生论文,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很强调创新,在抓问题方面更需要增强自觉性。第五是直觉,文学艺术创作经常讲到直觉,其实学术研究中也有直觉的产生。直觉是学术经验长期的积累而在刹那间爆发,这时候产生的思想是最本真的,没有任何人强迫你。直觉往往是灵光一闪的片段想法,不能作为主要内容支撑起一篇论文,但有些直觉是一个很好的萌芽,可以作为思维的起点,放弃了也很可惜,最好及时记下来,然后围绕“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去读书,去思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成为一篇文章的内容。当然,有的直觉也许不能构成一篇文章,那就放弃算了。

再进一步看,学术研究要抓什么样的问题?有学者把教育学领域的问题概括为四类。
第一类问题,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有需求,对社会来说是真问题,但具体到研究者本人,却没有探索的欲望和热情,那么对于研究者来说就是个假问题,这就属于异己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自己没兴趣,可以不研究。第二类问题,社会暂时没有需求,但研究者本人有兴趣有动力,对于自己而言,是个真问题,这属于“私己的问题”,这类问题,如果你认为有价值,可以坚持下去。第三类问题,社会有需求,自己也有兴趣,这当然最好,是社会和自我互通的问题,从哪方面看都是真问题。第四类问题,对促进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没有价值,自己也缺乏兴趣,但为了某种外在目的,可能要去围绕它做“研究”,这就是“炮制的问题”。从学术真正的意义上说,“炮制的问题”不可取。再进一步看,抓问题,是抓大的好还是小的好?硕士、博士论文开题时,看到的题目通常都比较大。大题目好写,但不容易写好。这里说的“好写”是容易写够规定的字数,但面面俱到,往往是“宽度一公里,深度一公分”。朱光潜先生是著名美学家,也是文章大家,他在比较中西方文章时说过:中国文章喜欢横扫,占的是“面”,西方文章是直冲,占的是“线”。“占线”的文章有层层深入,剥茧抽丝的优势。说理文章应当注意纵向深入,而不要满足于平面横展。学术论文应该像打井,而不要像翻地,一口井挖下去,“占面”不大,但有深度。翻地“占面”很大,但每个方面都是浅尝辄止。退一步说,即使做不到“打井”,至少也要努力“挖坑”,挖出点深度,见到一些水。这样看,一般论文选题不要贪大,学位论文可以范围大点。但选题太小了也不行,小题大做是做文章的理想境界,但没有相当的功力无法展开。对于研究生而言,比较可行的是选择中偏小的题目。一篇论文研究的问题是大是小,分析一下关键词就大致可以知道。

问题意识是什么

这一般是做论文之前应该抱有的一种态度,一种像日语中说的“觉悟”。这也是我们在写论文中会被要求的所谓先行研究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或者书籍,或者通过在学习或者与人交往中发现你的困惑,你所不明白的地方,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你就会去问“为什么”。然后你抱着想弄清楚“为什么”的态度去做研究,去查阅资料,最后写成论文。前面的“为什么”和想去解决“为什么”的想法,就是问题意识。

上一篇:高中生阅读的比较好的杂志

下一篇:个人出书大约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