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砺石商业评论发篇文章多钱

发布时间:2023-02-11 18:23

砺石商业评论发篇文章多钱

发表一篇论文要花费500-3000元,省级期刊如果是代发的话价格一般是一千左右。也有的刊物只需要几百块。国家级的期刊价格一般在一千块以上,也有的特别好的期刊价格是几千块。如果是核心期刊的话,价格最起码是好几万。

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能一味的图便宜,因为有可能那个便宜的期刊根本没用,不能为你的事业做出任何贡献,还会浪费钱。

论文的发表流程如下:

1、写好文章发给杂志社: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找到靠谱的期刊杂志社进行投稿。

2、接下来就是杂志社的工作了,等待杂志社对论文的审稿。

3、如果审核通过杂志社则会给你下用稿。

4、如果杂志社给你打电话查稿核实,仔细听清杂志社的问题以及发表论文的稿费等等一系列问题。

5、支付费用之后,坐等发表。

因为发表的期刊专业不同,在投稿之前要选择和论文相对应的期刊杂志社,以及该期刊的格式和字数等要求,在开始进行撰写。

选择投稿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1、自己投稿,那么在论文的写作之余,还要腾出时间了解投稿的相关信息和流程。

2、选择代理机构进行投稿,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在论文的写作上,这样可以让论文的质量提高很多。

便利店行业:全时出局,便利蜂高亮,不同境遇只因这点

​5月11日,一则来自便利店的通知引起了不少讨论:全时便利店公众号发布称,全时便利店北京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结束运营。尽管这份通知被迅速删除,但公众对街头巷尾那些便利店的关注就此开启了。

在全时便利店因为资金链危机“再次等待接盘”之时,便利店新贵——便利蜂迎来了新的高亮时刻——有消息称,便利蜂在新一轮融资之后已经累计募集资金达15亿美元。

据悉,便利蜂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出了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包含北京的500多家、天津200多家、华东几城数百家。2020年2月,便利蜂还于深圳开出华南首店。这距离它在北京中关村开出第一批门店还不到三年。与中国门店最多便利店全家做对比,全家开出2500家门店花了整整16年时间。

经营便利店事无巨细,新冠疫情也让大量门店歇业,便利店品牌承受极大损失,行业竞争与不利条件下,为何便利蜂能够迎来高亮?

今天DataHunter数猎哥就来说说便利店行业背后之事,成就了便利蜂的推动力是否能帮助其他便利店实现业绩攀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能起到的4大作用。

一、国内便利店行业的现状

1.国内便利店渗透率较低,增长潜力大

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便利店就可以进入发展高峰期。按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历程,在大型超市充分发展之后,会迎来现代连锁便利店发展的高潮。

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便利店,也是7-11的第一家日本店是1974年才开张的。而我国当前的人均GDP已接近一万美元。如果横向对比,中国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具备了1970年代日本社会的购买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型超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的衰退期。

可是,从单店辐射人数来看,国内目前便利店的渗透率尚低。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国内26个重点城市单个便利店辐射人数为1.2万人,同期日本和台湾这一数值约为2500人。行业发展优先的城市如广东、上海,两地便利店密度达到了白热化竞争阶段,此外其他城市便利店市场普遍处在起步和初期成长阶段。

中国、日本、台湾单个便利店辐射的人口数量

2.本土便利店融资不断,正慢慢崛起

这几年,相比急剧衰退的百货店、大卖场,本土便利店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资本的热情也被点燃。据不完全统计,阿里、腾讯、高瓴、红杉、今日资本、源码资本等产业资本和VC/PE机构纷纷出手,本土系便利店正在崛起。

不仅如此,视便利店为香饽饽的还有互联网巨头与地产企业,京东与苏宁都在用自建的方式做自己的京东便利店和苏宁小店;保利旗下有若比邻,绿城则收购了好邻居便利店.....便利店这条路上,玩家众多。

3.竞争,与“关门潮”

便利店作为一个独立业态,是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终于得到认可,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也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同时便随着激烈的竞争,行业也引来了大量的关门潮。

2018年,邻家便利店股东爆雷致资金链断裂,一夜间168家门店全部关停;同年9月,131便利店因资金周转问题,公司员工遣散,创始人失联;全时便利店自前年11月关闭90多家门店之后,去年2月也迎来倒闭拆分……这些纷纷关闭门店的便利店品牌均开业仅仅几年,都曾在资本簇拥下兴起,如今在资金断裂后黯然落幕。

二、为什么便利店经营如此困难?

便利店虽然小,却是所有零售业态中最复杂的一个形态。要做好一家便利店,后台供应链、顾客的运营、产品研发、仓储等方面,都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经营者必须还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所在的城市消费习惯、人口结构、政策法规等,都要有深刻的洞察。便利店经营之难,整体来说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1.所需资金较大,但净利润却低

对便利店的经营来说,资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便利店的生产成本是零售业中最高的,通常来说店铺面积越大,租金、电费、装潢等经费就越高,开店越多所需资金就越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其中房租成本上升18%,水电成本上升6.9%,人工成本上升12%。

Today便利店创始人宋迎春曾感慨,“便利店就是弯腰捡钢镚的幸福”,尽管便利店的平均价格比传统超市高15%、毛利率多在20%~30%,但净利率却难超5%,投资回报周期长,实际是门苦生意,赚的辛苦钱。

2.店铺难以标准化

不同区域的单店铺是否能盈利所受影响因素较多,比如选址、产品售卖、店铺装修,因此店铺难以标准化。比如,7-11和罗森在日本都有非常标准的店型模板:100平米左右,四方的标准size。店型应该怎么选、货架应该如何陈列、如何施工,都有现成的标准。

但是,这一招在中国就很难适用。因为中国的店铺建造是没有标准化的,每一家商铺的施工材料、结构都有可能不同。在中国,如果没有标准模板,每家店就需要设计出十几张图纸,成本很高。基于这样的情况,由于不同门店货架的摆放不一致,那么能够做到多少营业额,就需要重新动态计算。

3.规模化以后管理成本过高

在中国,零售行业要发展就需要规模化,而规模化是通过直营或者加盟来解决的,但是这中间就会导致管理成本过高。直营就不用说了,对于加盟也是一样,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要统一品牌商跟加盟主的利益关系,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加盟模式的重要底层逻辑是激发加盟主主动经营的意识。但是在食品行业,这个主动经营获得最大利润的意识,有可能变成违反食品卫生、破坏品牌的行为。比如过期食品不废弃,偷偷换标签……其次,中国加盟主相对来讲人均素质和日本不一样,学历没有这么高,自我优化经营的能力没有那么强。

4.单店模式不成立,就不能追求规模

便利店是单店模型,通常来说,一个城市至少要有商圈店、社区店、校园店、交通枢纽店四种模型,但是不同城市还有不同变化,比如深圳还需要有工厂店。不同的单店模型盈利能力必然不同。所以只有培养出成熟的单店模型,再去规划化复制,才能通过在某一区域密集开店,从而让物流、供应链和运营成本降到最低,也是很多便利店品牌在地方很成功,而无法在全国却实现规模化的原因。

三、便利蜂做了哪些事赢得高亮时刻?

按照行业规律,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的营运周期,但便利蜂却只用三年就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实属难得。归结原因可能在于3点:

1.提前布局供应链

虽然顶着“互联网标签”,但便利蜂是忠实的日系便利店信徒。在日系便利店中,鲜食和自有品牌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也是相比本土便利店最大的优势。

在华北和华东,便利蜂投资了多家鲜食工厂,并在一开始就投资了北京7-ELEVEn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今年2月,便利蜂还在天津成功摘得3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鲜食供应基地。自有品牌上,便利蜂在2年时间做到了近200个SKU,去年11月,便利蜂推出自有商品品牌——“蜂质选”。根据官方说法,现在便利蜂的鲜食和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基本与三大日系便利店持平。 

2.算法推荐

“算法推荐”则是便利蜂与传统便利店之间最大的不同,为此便利蜂不惜花重金投入到中央系统的计算能力、数据采集和算法的迭代上。在发展的初期,便利蜂甚至还推出了共享单车和无人货柜业务,据悉这也是为了获取用户动线数据,以指导便利蜂选址开店问题。

比如便利蜂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个最有经验的7-ELEVEn店长,拿着所有数据工作一周,把一个店铺的商品减少10%的 SKU;结果显示,销量隔日跌了5%。复原让计算机选择,同样减少10%SKU,销量隔日只下降 了0.7%。

3.数字化管理

便利蜂几乎其所有的决策都由数据和算法确定,中央大脑形成的各种业务决策,作为相关人员行动的依据,业务链条上的所有人员,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的策略执行。这就意味着,在运营中人的负担被大大减小,而经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种极致量化管理自然有它的好处。首先,大量缩短了员工培训的周期,便利店行业培训一个店长需要2-3年,便利蜂只需要45天到6个月,因为传统便利店模式下需要由店长做的决策,大部分被算法取代,变成自动化管理。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按照传统培训周期,根本跟不上便利蜂的开店速度。

另一方面,对生产、配送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控,实现标准化;基于销售数据选配每个门店售卖的商品,成功率也远高于人工选品。

四、便利店经营,数据能起到什么作用?

1.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

对供应链来说,数据可以帮助从生产源头到物流配送再到门店销售,全程强监控、数据化、在线化,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控,实现标准化。

比如以食品安全为例,为确保加工好的食材安全配送至门店,可以利用冷链物流车上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在后台实时监控车内温度,发现异常实现自动报警。其次,还可以利用数据来监测商品是否过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人工疏漏,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通过数据解决选址问题

所有实体店成败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选址。未来的选址一定是基于大数据。比如美团、饿了么就有非常好的数据,可以随时开发出这样的产品,直接告诉你城市的哪些位置的消费需求、年化投资回报率多少等等。所以选址一定是基于依据靠谱的商业数据决策来进行。

3.利用数据实现商品的数字化管理

便利店的选品,需要综合多重因素,例如营业额占比和毛利占比的分配,综合考虑起订量、消费者惯性品牌、本地上货红利、社交网络流行要素,人无我有、人有我有、人有我比,货品轮替,不同阶段的集采优势或者单品牌采购或者补贴,这取决于实时综合计算和内部指标的设计。

譬如便利店日商可以拆分为:日商=流动客日商+固定客日商=(集客店人口+流动客流)*转化率*客单价,则对于不同人客单价、订单结构、不同品类转化率的数据,都是需要区分并且长期计算和维护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便利店很容易出现“好卖的sku出现扑空”的情况,而基于数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销售预测和实际情况的拟合度有机会做到更高,最终会减少货损。

4.洞察与管理用户的需求

比如可以通过门店的智能摄像头来识别门店客户的用户画像,并对通过用户购买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标签化,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的洞察。

与此同时,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也能反向推动店铺的商品与管理运营。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分层管理,提升客单价,最终提高店铺的运营效率,实现盈利。

五、小结

在未来我国便利店行业发展速度将继续扩大,国内便利店数量数量也将会激增,而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将成为接下来的比拼的关键。

而在中国,除了效仿日系便利店成熟的模式外,更要结合中国特殊的消费市场环境来做好门店的运营,比如国内电商比国外发达;消费分级使得同一城市的消费层次也更加多元和复杂,而零售渠道供给总体又是过剩状态;还有二三线城市社区文化与一线城市商圈文化的不同等。

但总的来说只有依靠数字化能力来保证前端、后端运营,渠道和控店相结合,并提高决策与管理效率,最终才能实现“千店千面”的终极模式,并不断带动经营模式的迭代与升级。

*参考资料:

【1】《便利店将迎来终局?还早》董洁 36氪

【2】《便利店,终归是个小卖部生意 | 砺石》 刘戈 砺石商业评论

【3】《便利蜂庄辰超:人的效率低下,我们用算法大规模扩张》 庄辰超 笔记侠

【4】《疫情考验便利店内功,便利蜂如何逆势上扬》 申商 深响

【5】《别人在裁员,为什么便利蜂却能涨薪》 倪叔 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关于 DataHunter

DataHunter是一家专业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商业智能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大屏展示工具,同时提供配套的敏捷BI数据运营技术服务。目前有探索式数据分析平台 Data Analytics、数据可视化大屏展示工具Data MAX、数据中台Data Formula等多款核心产品。

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旨在帮助企业提供从内外部数据源整合、数据治理到探索式分析,以及最终实现智能化决策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助力企业构建数据生态系统,帮助企业降本增收和实现数据资产的变现。

火爆全球的李子柒是怎么挣钱的?



写完《 李佳琦 》和《 薇娅 》的商业模式分析之后,评价还不错,于是有朋友希望我们写一下李子柒。想想也是,现在最具商业价值的三大网红,写了两个,怎么都要把李子柒写了。

李子柒我们之前了解比较少,就去找她的资料,去看她拍的视频。这不看还好,每次都能把我们看饿,真的有毒!把食物搞得这么色香味俱全,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流口水。

另一方面,虽然网上关于李子柒的报道铺天盖地,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互相抄袭的重复信息。有价值的很少很少。由于调查分析方法所限,我们只能从海量资讯里面去甄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因此工作量十分巨大。一度想要放弃。

但对我们容易的事情对别人也容易,我们就是喜欢挑战困难。于是决定继续完成这篇文章。

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议,也欢迎随时联系我们。祝大家阅读愉快!

大家开始阅读之前,先思考一下:李子柒是怎么挣钱的?

虽然网上关于李子柒的报道铺天盖地,但考虑万一,有朋友可能对李子柒不了解,我们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子柒。

一、李子柒其人其事

李子柒1990年出生于四川绵阳,自小父母离异,继母对她百般虐待。据李子柒自述,继母曾拽着她的头发往水沟里按,把她打得半死不活。6岁时,父亲去世,李子柒处境更加艰难。后爷爷奶奶心疼李子柒,便把她接回了老家。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或者说中国民间,隐藏着一批具有各种技能的“高手”,他们在集体聚会(如红白喜事等)时,各自分工,构成了一种类似“阿米巴”+“雇佣兵”结合体的自组织结构。

比如,农村地区有人结婚,以前很少去酒店,就在家里举办宴会,那么就需要有人负责全部事务统筹,有人要负责采购,有人要负责财务,有人负责放鞭炮,有人负责洗碗,有人负责演奏音乐,有人负责煮东西,等等。这些人平常务农或务工,一有需要便自发投入到集体分工中去。其中,负责煮东西的在四川绵阳地区被称为乡厨。

李子柒的爷爷就是这样一位乡厨。李子柒在爷爷给大家做饭的时候,就在旁边帮忙烧火、递盘子、洗菜等。同时,李子柒的爷爷善于农活,还会编制竹器。通过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李子柒渐渐掌握了务农、制作生活用品、做菜等基本功。

这也许是李子柒童年少有的快乐时光了。

只可惜,当李子柒长大后在节目上用云南鸡枞菌和上方火腿做出那道她和爷爷最喜爱的上方鸡枞时,爷爷再也吃不到了。

在李子柒读上学五年级时,爷爷过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永远是心中最大的遗憾。

爷爷去世后,李子柒跟奶奶相依为命,生活难以为继,最后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

2003年到2007年,因为年纪太小,技能不全,李子柒没有固定的工作。这期间,她睡过公园的长椅,连啃了两个月馒头,当过餐厅服务员。一个月收入大概几百块钱。

2006年,李子柒拜了一个师傅,开始学习音乐。

2007年开始在酒吧打碟、驻唱,也算是慢慢稳定下来,直到2013年。

这段时间,李子柒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2012年,奶奶生病了,需要人照顾。李子柒不想失去唯一的亲人,于是决定回家陪奶奶。

2013年,李子柒回到家乡,开始在淘宝开店卖衣服,偶尔有时间也会去酒吧打一下碟。

这期间,李子柒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2015年,由于淘宝店生意一直不大好,于是李子柒开始尝试拍视频为店铺引流。

2016年3月,李子柒在美拍上的《桃花酒》;11月,爆款视频《兰州牛肉面》发布,全网播放量5000万,点赞60万。

渐渐地,人们记住了李子柒。

因为在网上开始小有名气,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找到李子柒。双方具体谈判交流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2017年,双方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专业化运营。

后面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李子柒在全球爆红。

我们画出这段时间李子柒的商业模式。

下面,我们就来逐项分析李子柒的商业模式。

二、李子柒商业模式分析

所谓商业模式,简单讲就是公司赚钱的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就是长期能赚很多钱且能持续,有自己的差异化和护城河。(差异化是产品能满足用户的某个或某些别人满足不了的需求,能够长期维持的差异化就是护城河。)

分析和展示商业模式有很多种形式和方法。我们本次将选用商业模式画布这一工具:一是我们认为商业模式画布是目前世界上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分析和展示工具;二是之前我们分析李佳琦和薇娅的商业模式也是用商业模式画布这一工具,可以便于大家比较分析。

图:商业模式画布简介

商业模式画布(The Business Model Canvas)是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博士和比利时伊夫·皮尼厄博士主创的一直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可视化工具。能帮助人们理解、设计、再造和实施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分为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及成本结构九大模块。

(一)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就是如何解决客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我们认为,从现在的世界看,所有价值主张最根本的需求,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做内容、做产品、或者做服务。

从这个维度,我们构建了一个二维矩阵。

从内容制作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两个维度基本可以把定位或者差异化涵盖进来。我们一一来分析举例。内容“美好”程度这个坐标中美好一词之所以用引号,是因为美好二字涵盖的内容很多。比如画面精致程度、内容细致程度、给人的愉悦程度等等,总体是正能量的、积极的。

内容“美好”程度高,与生活相关程度低。我认为,这一项最典型的代表是BBC的自然记录片,内容极其精致,让人震撼。但似乎又远离人类,画面中没有人类,对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没有什么相关性。

内容“美好”程度低,与生活相关程度低。这里面也可以继续细分,一类如贝爷,野外求生,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内容很用心,但精致还谈不上。另一类,就是粗制滥造,比如国产抗日神剧,又不美好,也严重脱离实际。

内容“美好”程度低,与生活相关程度高。这一项,我们认为典型代表是抖音和快手,它们记录的是国人的点点滴滴,可以说就是记录了我们的生活。也因为人人都能表达,内容质量肯定参差不齐,所以大部分都可以归于这类。

到这里,我相信内容“美好”程度高,与生活相关程度高这一选项大家都知道是留给李子柒的了。对内容“美好”程度高大家可能没有什么疑义。与生活相关程度高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李子柒明明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千年一遇的奇女子,跟生活完全不搭边嘛。

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仔细一想,就不难发现,表面上看李子柒的内容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她之所以会火,因为她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为什么共鸣?就是因为李子柒所表达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从内容上看:李子柒每一段视频主要是说食物或生活用品的制作。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接触的东西,可能平常有些人会外出就餐,但总是要吃。从内容来说,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

从情感上来看:视频的主线就是李子柒和奶奶的日常生活,这其实讲述的是亲情。而亲情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再加上之前李子柒的个人经历,我们更加能对这份亲情产生共鸣。

从日常来看:她过的生活就是我小时候过的生活,包括插秧、收割、晒谷子,等等,都是我们小时候的必修课,也是现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我想可能也是在城里的很多人小时候的经历。之所以很多人觉得遥远,大概是由于人类生活形态的多样性,每个人以为日常的生活,也许是完全陌生的生活。所以,在视频里或者视频外,李子柒讲述的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

所以,总的来看,李子柒所传递的价值主张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她才能引起全球人民的共鸣,才能引发各大官方媒体的报道。具体来说,李子柒传递的价值主张主要有三点:

主要通过视频,分享美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人们获得视觉与心灵的小确幸。

帮助平台获取流量及用户粘性。

精选优质商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二)客户细分

从李子柒的价值主张出发,我们不难细分出目标客户。

“主要通过视频,分享美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使人们获得视觉与心灵的小确幸。”这一价值主张对应的是“观看网络视频的全球互联网用户”。这群人观看视频的目的各种各样,消费能量也千差万别。这群人大多数本身不购买李子柒的产品,他们主要通过在平台进行其它消费。他们主要价值在于给李子柒提供流量,让李子柒更好服务“各大视频互联网平台”。

“帮助平台获取流量及用户粘性”这一价值主张对应的是“各大视频互联网平台”。平台主要是通过吸引优质内容生产者入驻,积聚人气和流量,然后谋求变现。比如卖广告,卖会员等等。

“精选优质商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价值主张对应的是“使用网络购物的用户”,这一部分与“观看网络视频的全球互联网用户”在很大程度是重合的。很多人最开始是看李子柒的视频,看着看着,发现李子柒在2018年开发了自有品牌产品,于是后面就购买了。

据《李子柒的口碑营销研究》一文的调查数据,关注李子柒动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发达城市,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使得李子柒这样传递慢生活节奏理念的视频受到青睐。从年龄来看主要集中在20-40岁,这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们正处于事业起步以及上升期,更容易患得患失,心情焦虑。而李子柒的视频能够帮助他们短暂的远离现实,进入理想的、愉快的意境之中。

(三)渠道通路

前面分析了李子柒的价值主张和客户细分,那么李子柒怎么去找到这些客户呢?

很简单,在微博、YouTube、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大互联网平台全渠道推送内容。2016年3月,李子柒开始在微博发布自己的短视频;2017年10月建立微信公众号;2017年12月建立抖音账号;2018年初建立YouTube账号;2018年8月建立淘宝账号。

目前,李子柒在YouTube上有近千万粉丝,在微博上有两千多万粉丝,在抖音上有三千多万粉丝。

通过这些影响力,反过来,又推动媒体去报道李子柒,进一步传播了李子柒的影响力。

媒体评价李子柒:

“致敬每一名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致敬每一名兢兢业业不负时光的少年。祖国因你的勤奋而自豪,奔跑吧。#骄傲的少年#”(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评)

“李子柒凭借品质过硬的视频作品、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正能量的自媒体之光,不断扩大影响力。”(新浪娱乐评)

“这些美食均还原古法工序,应用古朴炊具,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独特的视角配以悠扬婉转的古调,凸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让人过目难忘”(凤凰资讯评)

“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环球网评)

“仿若一幅自如闲适的山水画,激发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带有明显的李子柒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中国日报评)

(四)客户关系

李子柒比较特殊的一点,用户在看她视频的过程中,本身就在与她发生关系。她的视频没有字幕,没有翻译,偶尔的对白也是四川方言,但丝毫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当然,李子柒也组织过线下粉丝见面会,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最主要的,李子柒主要通过助理与粉丝进行互动。但这种互动与其它网红比起来,是极度克制的。她几乎不在微博正文发布广告或链接。所有的抽奖、推介、链接、互动都是通过助理在评论区实现。这最大程度上既销售了产品,同时又维护了李子柒专注内容的正面形象。

同时,李子柒还会不定期在平台进行抽奖,发放用户礼品,维持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五)收入来源

李子柒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大块,平台广告分成和自有品牌的销售,当然还有广告代言和其它合作收入。

平台广告分成应该主要来自YouTube,它的分成机制最成熟:如果你有超过1000名订阅者,并在过去12个月内,视频累计观看时长超过4000小时,就可以在视频中插播广告,YouTube再根据广告的有效播放量分成。其它平台也类似。据说光这一项,李子柒的收入就达4000万一年。

自有品牌的销售主要依托于淘宝店,2018年8月开业,当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2019年双十一,当天总成交金额突破8000万。

广告代言目前似乎只代言过高档化妆品品牌羽西,金额不详。

其它合作收入。李子柒与其它品牌如故宫等推出过联名产品,销量也很可观。

(六)关键业务

为了实现价值主张,为了服务客户,为了赚钱,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李子柒要学习、制作各类美食及生活用品。这点除了李子柒小时候的积累,更多是自己后天的执着和毅力,愿意花时间让自己成为长期主义者。据说,李子柒为了学习兰州牛肉面,曾苦求师傅很久。

其次,拍摄记录制作各类美食及生活用品的过程。最开始是李子柒一个人全部做完。买单反,买镜头,买三脚架,然后反复拍摄。后面有了团队,李子柒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可以专注出品,但视频剪辑还是她自己把控。

接着,分发视频。这个在渠道通路版块讲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言。

再接着,品牌运营。这块在用户关系里也有讲述。这里我发现一点,李子柒的人设或经历或品牌故事是符合麦肯锡SCQOR故事框架的。

设定状况:品牌创始人原本生活安逸或者和大部分人一样

发现问题:但是突然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些意外,让自己获得了一个目标

设定课题:主人公去为目标付出努力,但是发现还有其他具体的问题阻碍了他

克服障碍:尝试各种解决办法,这部分主要描述经历,也是故事的主体部分

解决收尾:最后终于获得解决,推出了某品牌或某产品

这当然是巧合,或者说这个故事框架总结的很好。用真情实感去做运营,必定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最后,变现。这块在收入来源讲述。

(七)核心资源

有些资源是一开始有的,有些资源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培育起来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制作了优质的内容,培育了很多粉丝,粉丝基数就变成了你新的核心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又做得更大更强。

通过了解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他们都是从小地方、从最基层、从最艰苦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也许,吃苦耐劳,不认命,敢拼,才是他们最大的核心资源。

这与很多娱乐明星的成长路径刚好相反,目前中国的娱乐明星基本来自大城市,或者海外归来,或者艺术学院科班毕业,除了王宝强、赵丽颖,好像很少听说谁来自农村。

娱乐明星来自城市尤其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这不奇怪,因为现在从小到大培养一个小孩的艺术能力真的太花钱了,老师都是按小时收费,好一点的老师、有资源的老师,价格更是高的离谱。更别说什么器材比赛等等花费。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反观现在的直播行业,倒有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娱乐圈的感觉,刘德华、刘嘉玲、张学友等等都是从最基层最普通的家庭一步步成长为明星。那个时候,狮子山精神流淌在每个香港人的血液之中。

那时候娱乐明星也是不被太看得起的职业,就像几年前的电商直播。也许,普通阶层要实现阶层的跨越,只能从一个刚开始萌芽的行业,在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的时候,拼尽全力去永争上游,才有实现人生逆袭的可能。

据说在2018年,明星都拒绝与网红一起走红毯,孰能想到,只一两年时间,娱乐圈、影视圈各种问题,加上疫情影响,是否网红和明星可以一起走红毯了呢?

几十年来,大陆的富豪排行榜换了一批又一批,钢铁、食品、地产、互联网,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可能诞生中国的首富。而香港富豪榜,永远就是那几大家族,整个社会开始板结,优秀的年轻人只能扎堆往律师、医生这些行业。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注脚,随着这个时代发展或倒退。这一点,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坚信时代会向前发展,并一直为此努力奋斗着。

(八)重要合作

李子柒要构建这么大一个体系,当然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各类美食及生活用品制作大师、供应商、物流商、各大内容分发平台、第三方支付,这些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我们就不细说了。我们重点来讲述一下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它成立于2013年,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家MCN机构。股权层层穿透后,湖南卫视、光线传媒等文娱届大佬都现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末资本市场最为耀眼的上市公司星期六,因为间接投资了李子柒,星期六股价曾在25个交易日内大涨330.6%。

说到这,必须要简单介绍一下MCN机构,以帮助大家理解。

MCN,全称“Multi-ChannelNetwork”,即网红经纪公司。MCN类似于中介,发掘、培养出网红后,依托网红带来的流量来链接品牌、平台。

根据《砺石商业评论》的报道,MCN最早出现在2009年的美国,以LisaDonovan和DannyZappin为代表的一批YouTube频道主,宣布组成内容联盟the station,旨在相互引流,扩大频道的影响。短短三年就吸引了上千频道加入,并更名为“makerstudio”,这就是最早的一批MCN。2014年,迪士尼以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kersstudio。

同年,MCN这一词汇被YouTube正式定名。

MCN主要以PGC(全称: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方式生产内容,然后分发到各个平台。与之相对应的,是UGC(全称: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生产内容)方式生产内容,比如知乎、豆瓣、朋友圈、网易云音乐评论等等,所有内容都是自己生产发布。本质上,对于平台来说,MCN机构上传的内容也是一种UGC。

这么说可能太复杂,简单的说,MCN机构就是游戏里的战队,组织专业选手在玩游戏;UGC就像游戏里的个人玩家,自娱自乐一下,玩得好也可以成为大神或者签约战队。李子柒就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打游戏打出了战队的感觉,所以微念这个战队找到李子柒说,加入我们吧。

根据《商业评论》杂志的研究,MCN机构大致运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找到有潜力的网红并与其签约;

第二步,结合网红的个性与特点,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建立人设。

第三步,为网红提供运营建议和帮助,包括创意、内容形式、制作方法等等

第四步,将网红产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各个平台投放,使网红得到充分的曝光

第五步,当网红的粉丝量达到一定量级后,MCN机构就会为他们提供广告、电商、商业活动等变现方式。

MCN比较有意思,分析起来也很长,因为篇幅关系,以后有时间再单独成文。

(九)成本结构

为了做这些事情,李子柒要付出很多东西,比如时间、网络平台费、流量费(获客成本)。我认为,这其中付出最多的是时间和精力。这其中要有极大的热爱才能做下去。但是一旦做好,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就是一件边际成本很低的事情了,可以延伸的很长。

商业模式画布的九大模块基本分析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爆红之后,很多人对李子柒有很多质疑。我们向来不对不清楚的事情进行评论,我们只是试图从公开的信息中探寻商业的本质,发现世界的精彩。再次,我们对这些质疑或支持都不做评价。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李子柒的手,确实是一双农人的手。

最后,我想用李子柒接受《中国青年》采访时的一段对话来结束本文。

《中国青年》:请跟关心子柒的年轻人,和你一样在努力的年轻人,说句心里话吧。

李子柒:“别怕路长梦远,总有星河照耀”,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像我的生命也曾被别人照亮过一样,相信你们也会遇到那样的光照着你们前行,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卖车不挣钱?“4S店之王”资不抵债,千亿巨头巨亏68亿

2020年,庞大集团在“鬼门关”前历经盘桓。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4S店大佬庞庆华近二年来为庞大集团的续命、为了扭转财务困局而多方奔走、殚精竭虑之中,但是,和公司名称一样,ST庞大即便是破产重整这个事情也变得又“庞”又“大”,似乎都不容易!

辉煌了近半个世纪的庞大集团,就这样要完了吗?

它曾是全国第一的 汽车 经销商、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中国 汽车 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缔造了庞大集团的庞庆华也是叱咤中国 汽车 经销商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9年夏天戛然而止。这家命悬一线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经由业务的调整规划,正让一线曙光缓缓落进停滞深渊的业绩谷底。

迫于市场压力, 汽车 经销商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9年,整个 汽车 行业都十分浮躁,新车销量持续下滑,部分车企被边缘化,上下游供应商产业链受到牵连,就连4S店也开始叫苦抱怨不赚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帝国崩塌”、“濒临破产”等一系列负面词汇,把这家汽贸领域龙头企业,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昔日国内十大经销商集团之一的庞大汽贸集团,突然陷入破产重组以及债务危机的现状中,不得不试图通过破产重整计划,重获最后一线生机。

被誉为“4S店之王”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如此之快步入黄昏引人错愕。

要知道, 2018年庞大营收维持在420亿元的较高基数;2017年,凭借705亿的业绩,庞大还曾位居《财富》中国500强第115名。

2019年12月10日晚间,ST庞大()发布公告称,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了《庞大集团重整计划》。

按照法院的公布的评估材料,庞大集团本部账面资产总额为302.07亿元,按照市场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97.66亿元;按照清算价值法进行评估,评估价值总额为50.17亿元。但是,按照法院的最终统计,其债务合计272.8亿元,庞大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

与破产不同,重整的目的恰恰就是避免企业走向破产清算。而为了实现重整,原控股股东庞庆华及其关联自然人无偿让渡其所持的210624.17万股股票(占庞大集团总股本的32.21%)给投资人。

而 原董事长庞庆华则净身出户,与庞大再无关联。据启信宝数据显示,庞大集团法人、董事长已由庞庆华变更为元维资产董事长马骧。

难道庞庆华真的要离开自己一手缔造并苦心经营长达16年之久的庞大集团吗?

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车。

搞了40多年 汽车 的庞庆华,他自言自己是汽贸行业一块“活化石”,见证了中国 汽车 发展史,多次踏准中国 汽车 流通的发展脉搏,曾带领企业站上了全球汽贸的山巅。

庞庆华,生于1955年8月,祖籍河北滦县。

了解过庞庆华的人其实都知道,他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过往,16岁离开校园,干过修理工,开过理发店、饭店,为了谋生尝试各种有可能发展的岗位。

借助当时国家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再加上庞庆华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一路摸爬滚打,从最初的河北唐山滦县物资局的机电设备公司,到改制后的冀东物贸,到改名后的庞大汽贸集团,再到跻身2011胡润中国富豪榜,庞庆华的人生就和庞大集团一样,直冲云霄。

千禧年后,中国 汽车 市场开启了第一个黄金十年,年度产销由最初200万辆,迅速跃升至2010年的1800万辆。

庞庆华抓住这波大机遇,一边迅速扩张 汽车 品牌代理权,一边尝试 汽车 消费信贷业务,伴随4S店等销售网点的遍地开花,庞大的业绩曲线急速飙升。

那时,创始人庞庆华春风得意、风光无二,更被视为中国 汽车 经销行业无出其右的领军人物。

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后,庞大迎来了高光时刻,并创造了三个行业第一:首家IPO登陆A股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集团,当年上市单笔融资额最高的民营企业。

上市当年,庞庆华名利双收,在胡润富豪榜上身家涨至100亿元。庞大集团市值曾一度超过630亿元,就此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 汽车 经销商。

让庞庆华始料未及的是,黄金十年后, 汽车 行业消费增速趋缓;而且在此之后,庞大膨胀了,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拿地扩张,渐渐地,钱不够用了,就开始发债募资。

2011年,庞大554.55亿元营收同比仅增3%,6.5亿元净利已是近年峰值;倘若着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表现,2012至2018年,庞大数值仅2016年为正。

财报显示, 2012年至2018年庞大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9.85亿、603.15亿、563.75亿、660.09亿、704.85亿、420.43亿,扣非净利润-0.44亿、-2.73亿、-3063.61万、1.95亿、-2.09亿、-68.41亿。

也就是说,上市之后,除2016年外,庞大的主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越亏越大。

高速列车般加码行驶让庞大停不下来,进而开始铤而走险,连续多次违法操作。2012年,庞大卷入“欺诈门”的漩涡,被大量卡车车主围堵股东大会。

据统计, 在过去7年里,庞大先后6次被曝涉嫌违法违规,违法占地、变相销售、内幕交易等等。

另据天眼查显示,关于庞大集团的法律诉讼共计1115条,追偿权纠纷最多,共761条,其他如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土地纠纷、劳动纠纷也不少。

上市八年间,庞大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逐渐消失,快速扩张使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日益紧张的资金链使其从云端坠落,并长期处于求“钱”若渴的状态。

光阴太瘦,指缝过宽,仅八年光景,深陷债务危机、资金链紧张的庞大集团于2019年从云端坠落,一地鸡毛,一年多以来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对于庞庆华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其如此突兀境地令人唏嘘!

最终,这家曾经的千亿 汽车 销售帝国,不得不走上重整的自救之路。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重整,庞大集团的改革已经初见收益。 据ST庞大2019年度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扣非净利为亏损39亿元,较2018年的亏损61.6亿元大幅增长。

回顾除2019年外前3年的财务表现,不可否认的是,从绝处逢生至重获新生,庞大在爬脱经营谷底的路上,依然阻力重重。昨日的“4S店之王”要王者归来了吗?

然而好景不长,近日,拟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又遭交易所问询。

5月14日《证券日报》消息, 近日,ST庞大推出股权回购计划,因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亿元和-2.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和-1.7亿元,均发生大额亏损。而ST庞大在此背景下拟支付5亿元至1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计划一事,引起交易所问询。

此外,上交所对于ST庞大重整投资人能否完成业绩承诺也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庞大集团遭受困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 汽车 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2018年,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2235万辆,同比降幅5.8%。这是1990年以来,数据红线的首次跌落。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车企与经销商之间的固有“矛盾”迅速激化。

现如今, 汽车 经销商早已经告别了以前高利润的时代,再加上经营成本和获客成本的日益增加,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各行各业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汽车 行业也颇为艰难。但只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与魄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参考资料:

砺石商业评论《庞大集团败在哪儿?》、

道哥说车《庞大集团前十股东:庞庆华持股第二,让渡股份成空谈》、

一波说《卖车不挣钱?巨亏39亿,ST庞大有能力5~10亿股权回购?》、

华商韬略《千亿巨头庞大集团“自己告自己”,是“真破产”还是“苦肉计”?》

上一篇:阜阳师范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下一篇:永州个人出书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