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2023-02-11 10:20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作者简介

荣誉奖励(1) 工作获奖1975年 参加实战演习训练荣立个人三等一次1976年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78年 评为三台县民兵先进个人1981年 川北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员2011年 西南交通大艺术与传播学院优秀党员1992年 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生及光华奖学金一等奖1993年 评为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光华奖学金二等奖2010年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 获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 科研获奖1986年 《郝疏尔雅及声训初探》获西南师大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1990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获楚雄师专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 《银雀山汉墓竹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1995年 《论政府公共关系》获四川省政治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1995年 《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获中国文化语言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5年 《电影与人生》获四川省电影评论学会二等奖1996年 《图书市场调查初探》获四川省新闻出版科研三等奖1998年 《版权三论》四川省版权局优秀论文奖1999年 《选题二谈》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科研一等奖1999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最佳图书奖2000年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推十书·已刊稿》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出版通论》 西南交大第七届优秀本科教材三等奖2012年《考据学论稿》 四川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编辑工作获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三国志校笺》(策划组稿)全国版权贸易优秀成果奖《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组稿、责编)四川省最佳图书《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史》(组稿)《中国教育史要略》(责编)四川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先秦两汉齐语研究》(作者、组稿)《中论校注》(责编)《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研究》(组稿)《道教斋醮符咒仪式》(组稿)《楚辞文化研究》(组稿)省优秀图书奖:《宋词精华》(责编)《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责编)《文化视野中的诗歌》(组稿、责编)《贾岛诗集笺注》(组稿)《三国志校笺》(组稿)《甲骨文动词语法研究》(组稿)优秀川版书《怎样做个好公民》(组稿)《文化力论》(组稿)科学研究1、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上古蜀语考论(2)主持全国高校古委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考据学研究(4)主持教育部、四川省共建重点科研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华阳国志系年考校(5)主持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郭沫若文字学方法论稿 主持(已结)(6)主持四川省文化厅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文官管理研究(7)主持西南交大研究生创新教材项目:中国语言学史(8)主持西南交大本科教材编写项目:古代汉语2、参加科研项目(1)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民族文学的传播模式研究(2)主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 (已结)(3)主研教育部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 (已结)(4)主研四川省重大委托项目:四川文化产业走廊论证报告论文成果一. 论文(一)CSSCI来源、中文核心及重要学术期刊1、《周礼·考工记》齐语拾补——《考工记》为齐人所作再证 古汉语研究 1992.42、“东夷非夷新诂”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论文集 2012.53、黄色·黄帝崇拜与道教起源 宗教学研究 1992.1-24、汉代的图书和图书馆 文史知识 1992.125、目录学史二题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92.36、扬雄《方言》中的“东齐”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  1993.37、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香港) 《中国语文通讯》 1992.78、《管子》诸家韵读献疑  管子学刊  1994.29、古合韵评议 汉语史研究集刊 1998.710、陈宋淮楚歌寒对转考补订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0.111、“齐东野人”之语 文史知识 2000.8.12、千种典籍惠学林 出版发行研究 2003.813、高扬学术出版大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8.414、选题策划已进入定位 出版发行研究 2006.315、从信息到选题到资本的飞跃 编辑之友 2006.316、版权的贸易属性探论 中国版权 2006.317、《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 周易研究 2007.118、《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 周易研究 2007.219、东夷非夷证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720、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思想述学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7.1021、周易参同契作者地望的文献学初探 宗教学研究 2008.122、“蜀语”名义阐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123、开辟比较宗教学的新视野 宗教学研究 2009.124、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 周易研究 2009.225、黄侃方言学思想表微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626、辞书之钤键在大众化精品 辞书研究 2008.227、中上蜀语研究三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628、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光明日报 2010.2.1129、中国语言学·文献方言学的研究与思考 商务印书馆 2010.830、中国音韵学·郝疏尔雅转语研究述论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631、二重证据法不始于王国维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9辑 2010.1032、大众化精品辞编纂出版简论,《中华字典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3、考据学:辞书编纂的津梁,《中华字典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4、“蜀左言”新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2.435、“《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商兑” 台湾大学经学与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2.3(二). 学术论文(普通期刊)A.文献与语言研究1、郝疏《尔雅》及其声训初探  楚雄师专学报  1986.32、“远”非“还”之讹(二则)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87.13、《六书音韵表·四》合韵字研究  楚雄师院学报 1987.24、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通假字分析  楚雄师院学报 1988.35、试论章太炎的右文观  楚雄师院学报 1989.16、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上) 楚雄师院学报 1989.27、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楚雄师院学报 1989.48、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楚雄师院学报 1990.19、汉民族文化学的滥觞  楚雄社科论坛 1990.210、古汉语中的“以为”  语文教学阵地 1990.411、“救时宰相”杨廷和 巴蜀史志  1992.312、章太炎“假借引申说”述略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2.313、嘉惠后学的好书:评《音韵学纲要》    太行学刊  1992.314、临沂汉简《孙膑兵法》韵例 曲靖师院学报   1992.415、《研究生论丛·临沂汉简<孙膑兵法>用韵研究》川大出版社 1994.316、先哲精神·章太炎的转注理论述评 杭州出版社 1996.1217、读《先秦两汉医学用语》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2000.1018、小话古籍出版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2000.1219、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信史 巴蜀史志   2000.120、开拓汉语史研究新领域的力作 新书报 2000.11.321、眠眩同源词谱 楚雄师院学报 2002.522、古籍出版:机遇大于挑战 新书报 2003.6.2023、《中国图书年鉴(1997) 名家名著导读丛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4、《中国图书年鉴(1999) 汉语史研究集刊(1)》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5、《中国图书年鉴(2001) 汉语史研究集刊(2)》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1026、近十年四川方言市县话研究综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727、近十年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828、近十年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29、中上古时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文史杂志 2008.530、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009.631、再说蜀茶与古蜀语 文史杂志 2010.232、《推十书导读·刘咸炘论辨伪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33、赵少咸和他的《广韵疏证》 中华书局《书品》 2011.134、“和谐”释义考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43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736、赵少咸《广韵疏证》简介 台湾《声韵学会通讯》20辑 2011.637、中上古蜀语诸家论述纂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238、活字典笺译《论语》:博而返约 中华书局《书品》 2012.439、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版本考据学条例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B.传播学研究1、当代公关的大趋势1、―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上) 四川财贸经济 1995.42、―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中) 四川财贸经济 1995.53、―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透视(下) 四川财贸经济 1995.64、谈天说地话广告:广告特点面面观 四川财贸经济 1995.85、广告的形形色色 厂长经理日报 1995.9.236、一条短新闻的价值 厂长经理日报 1995.9.11.7、“鸽子事件”与制造新闻 厂长经理日报 1995.5.158、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厂长经理日报 1995.8.189、拒绝欺骗:公关广告的制作要求 四川财贸经济 1995.1110、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公关广告的策略 四川财贸经济 1995.1211、广告的形形色色:形象广告和产品广告 四川财贸经济 1996.912、CI策划与公关策划形相似,实不同 四川财贸经济 1997.413、茶+酒=广告人 广告大观(综合版) 1998.114、人品与文品 蜀报 1998.7.3115、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图书市场调查初探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8.816、版权三论 新书报 1999.1.817、论政府公共关系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1999.218、策划不能没有是非 市场与消费报 1999.1.2119、策划不能愚弄公众 市场与消费报 1999.1.2820、策划不能离开国情 市场与消费报 1999.2.421、策划不能鼠目寸光 市场与消费报 1999.2.1122、不说话的黛安娜王妃 市场与消费报 1999.5.1323、四川省出版科研论文选?选题二谈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1024、出版人语 出版参考 2003.325、礼仪文化教育中应重视的两个领域 教育改革与发展文论 2006.826、学术出版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2006.1127、大学写作与中学作文之比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7.528、策划编辑简论 楚雄师院学报 2007.1129、学书谫话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2三、著作:出版著作22部,其中独著、主编11部,参编11部1、《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独著) 巴蜀书社 1998.82、《白居易诗选注》(独著) 巴蜀书社 2000.73、《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独著) 巴蜀书社 2003.44、《周易集解》(整理,第二) 巴蜀书社 2004.55、《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第一) 巴蜀书社 2005.16、《古代汉语读本》(第一) 巴蜀书社 2006.17、《华阳国志译注》(第一)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58、《出版通论》(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49、《推十书·已刊稿》 (主编)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110、《道教征略》(第二)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10.311、《考据学论稿》(独著) 巴蜀书社 2010.612、《济公全传》(整理,第一) 巴蜀书社 1998.513、《公共关系实务》(主编,第一)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1214、《古汉语精要》上、下册(合作)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2.315、《世界文学发展纲要》(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16、《世界文学作品选》(合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917、《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合作)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3.718、《现代公共关系学》(合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1219、《骈文精华》(合作) 巴蜀书社 1999.1020、《张献忠剿四川实录》(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2002.421、《中国野史集粹》(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2001.622、《说唐全传》(整理,合作) 巴蜀书社 1997.6主持出版项目 类 别 名 称 个人作用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三国志校笺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贾岛诗集笺注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广韵疏证 全国古籍规划办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蕙风词话·蕙风词笺证 策划组稿全国古籍规划办资助项目 樊川文集 策划组稿

余娜性学博士是谁

余娜,女;博士毕业;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迄今已在《福建论坛》(社科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
中文名
余娜
性别

人物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出版图书TA说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1998年-2002年:厦门大学读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2005年:厦门大学读研,专业:现当代文学,获硕士学位。
2008年-2012年:厦门大学读博,专业:文艺学,获博士学位。[1]
工作经历
2005年-至今任教于集美大学文学院[1]
主要科研成果
(一)CSSCI论文:
1. 《“人的文学”的融合发展——论林语堂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建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2.《论现代化转型中的国民性观念:以林语堂为个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
(二)其他论文
1.《寻求人的文学: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逼问与升华——论须一瓜小说的现实书写》,《名作欣赏》,2012.8。
3. 《论林语堂早期语言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5. 《新世纪诗歌的回归与融合——从“中间代”诗群“命名”现象谈起》,《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5。
6. 《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10.2。
7. 《从<孩子的讲演>看萧红的抗战文学》,《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8. 《穿过落叶飘零的树林——解读穆旦的<智慧之歌>》,《名作欣赏》,2007.7。
9. 《人性,永久之痕》, 《出版广角》,2007.11。
10.《中间代:使命完成后的宿命》,《诗歌月刊》,2006.11。
11.《中间代:诗歌命名与社会潮流共谋的诗歌现实》,《诗歌月刊》,2006.7。
12.《命名的尴尬》,《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4。[1]
(二)专著:
1.《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本人独撰。[1]
(三)课题:
以下皆为本人主持项目:
1.《海洋文化视野中的闽台文化》,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时间:2015年- 2016年,项目批准号:2015B044。
2.《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时间:2013年-2015年,项目批准号:JA13178S。[1]
出版图书
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名称 余娜
作品时间 2016年12月1日
林语堂的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立场,自成一家。《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将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批评实践、思想和风格,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上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相对完善的林语堂文学批评思想体系。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见解,
点击发布
纠错
参考资料
[1] 余娜.集美大学文学院

吴礼权的主要论文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上一篇: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

下一篇:博览群书杂志属于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