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人合一议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3-02-10 07:00

天人合一议论文800字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些年来,学界谈论甚多,在一定范围内,它已经被作为易学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弄清这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然而,要弄清这个概念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对它的望文生义的理解,而应该求助于古人自己的言论。看一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而要弄清“天人合一”的含义,关键又是弄清“天人合一”中的“天”是什么意义。

 《四库全书》中有二百余条明确表述“天人合一”的材料。发现“天人合一”中的“天”包含着如下内容:

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

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

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

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

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今天不少人把“天”理解为自然界,因而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内容,则一条也没有找到。

另一需要说明的是: 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现在所能查到的出处,是张载的《正蒙》。 然而和张载同时的程颐就不认可,他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二程遗书·卷六》)依本人理解,张的“合一”,程的“无二”,其内容是说,天人同此一气,或同此一理,人的仁义礼智本性乃是天的赋予。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个赋予人以善良本性的天也是一个人们必须敬事的天,是一个可以和人感应的天,是可以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

 

天人合一观念的明确提出者是董仲舒。

1 、西汉董仲舒初次尝试 -- ----- 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 阴阳义》)在董仲舒那里,天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天,当然,也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以和人感应、能够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是董仲舒构建天人关系的方法和结论。汉代董仲舒“人副天本”说首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天人关系,但是由经学后来的发展为谶纬之流,儒家走向经学神教迷信,并成为赤裸裸的政治夺权工具,很快就没落了。

在董仲舒那里,“天人一”的“一”,是“一类”的意思。 因为在董仲舒当时,由于自然科学新的发现,人们知道,物与物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是可以发生感应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琴弦可以共振等等。人们认为,感应的发生,是由“气”在做着它们的中介。同时人们还发现,以气为中介的感应,是有条件的。比如磁石可以吸铁,但不能吸铜;琴弦的共振,也是宫弦和宫弦共振,商弦和商弦共振。如同牛鸣牛应、马鸣马应一样。于是得出结论:只有同类的事物可以互相感应。 董仲舒为了论证天人可以感应,首先需要论证天与人同类。这是天人合一的现实背景。

董仲舒论证天人同类的方法,是“天人相副”。 即,人是天的副本,“拷贝”。比如,天是圆的,所以人的头圆;地是方的,所以人的脚方。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因为天有日月;人为什么有四肢?因为天有四季;人为什么有喜怒哀乐?因为天有阴有晴。天有三百六十日,人的骨头有三百六十节。如此等等。

明代程颢进一步阐述“天人合一”含义,强调“ 人与天地一物也”,称天人关系为“一天人”。以后各代的思想家哲学家都论及“天人合一”这个命题,虽然用语不同,但是他们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思想还是基本一致的。

2、宋朝张载程颢-----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同一性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亦即“内外合一”

“ 人与天地一物也”,称天人关系为“一天人” (程语)

“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下。”(程语)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3、朱熹为孟子所言注云:“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 王守仁从“良知”是宇宙本体出发,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人与万物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万物一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整体观, 把先秦以来的“天人合一”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天人关系上,朱熹、王阳明都主张“天人合一”,但在具体的路径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二人对《大学》的重新阐释——《大学章句》和《大学问》中。朱子的“天”、“人”合于外在之“天”,走的是一条由外(穷理)→内(体理)→外(推理)的功夫径路,而阳明的“天”、“人”合于人心之“良知”,其功夫论则是在知行合一基础上,进行“致良知”。朱子的天人合一是“以天统人”,而阳明的天人合一则是“以人统天”。这正是二者在此问题上的根本不同。

4、再后, 天人合一思想就成为解读《周易》的基本思想 ,易学中,“天人合一”的概念多起来了;天人合一也成为解读古代其他经典的基本思想,在对于其他经典的解读中,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多起来了。到今天,天人合一似乎又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它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意义。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董氏的“天人合一”的主要特点: 天人相类 -- 相类同召 -- 天人感应 -- 君权天授—赏罚在天—天意可挽

 1、“天”是最高的意志,既是“自然”之天,是有“身体”,有运作的“实体”神,更是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伦理化。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建立一个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宇宙图式。从而使它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他将“阳阴二气”作为解释天人感应的基础。但是从而也将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色彩带来进了自己的学说。人的“生理”结构与天的“物理”结构有相同的模式;天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与社会的治乱关系完全一致。因此,天与人是“同类”。而同类的事物又能“以类相召”,互相感应。因此,人世的治乱,人们的善恶,“天”不但可以掌握,而且可以通过祥瑞、灾异与改朝换代向人间传达它的旨意。这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主要特征

    2、董氏天人感应学说对封建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学说成封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这种理论,有其强调天命主宰一面,又有重视仁义道德的一面;有其加强封建专制的一面,又有造成政治动荡的一面;有其巩固中央集权的一面,又有制约皇权独断专行的一面;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又有其落后迷信的一面;

   董氏学说的神秘色彩最后被谶纬之学发展为儒教神学,连孔子都成了“神”。谶纬经学最终完全成为迷信,并被成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或改朝换代、农民起义所利用的政治工具,如在王莽篡汉,刘秀称帝过程中,东汉未年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在东汉发展到高潮在三国时期并走向未落,被历史所抛弃。

   然后,谶纬经学和天人感应之说有关联,但天人感应之说本身还不是谶纬经学,这一点要加以区别对待。董氏的天人感应中的“君权天授”、“符瑞灾异”思想一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里对政治产生着正面或负面影响。通常认为“它通过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皇帝)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用托天管人的手法,试图控制皇帝的所作所为,从而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它是儒家借天灾“正刑与德”思想的结果”。

3、天人合一论造成的三个错误:

 ①天人合一论使得某些人可以代言天道。儒家试图自称“近道”的“能与天地参”的君子,将天道代言的权力抓到手里。这已经将自己变成了巫婆角色。更糟糕的是一直继承下来的“天子”一称,也被儒家继承。老墨也采用这个华夏传统的词,但是儒家“天人合一”或者“与天地参”,结合“天子”后就变质了。天子就变成了上天的代言人。沟通天人以后自然是最强力者成为最大的代言人,毫无疑问。可原本的“天命”只是让天子有国而已,而不是老百姓受天命管理。“天子有国”是封建制必须的一个稳定要素,扩大解释就会造成思想和制度的专制。

 ②“天人合一”或者“与天地参”导致了文化层的“致命的自负”。文化层的人本就有天生的优越感,自以为智珠在握,是愚民的主宰。当今的文人仍然有这种情节。但是这种“致命的自负”必然导致孔孟式的“信念伦理”,将社会带人奴役之路。

 ③天人合一是儒家设置的一个最高大牌坊。在这个牌坊上面,皇权代表了圣明,皇帝就该是圣人。天人合一论使得皇帝成为了真正的上天代言人。而且使得宪政之“约束君王”目标产生了理论上的困境。这是天人合一论的第三个错误。且不说皇帝更有实力去代言上天,就说如果我们要约束君王,那么我们将对君王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君王不能有自由意志,只能老老实实按法律办事(公法必定需要细致)。比如要求君王要节俭,比如要求君王要无私。在天人合一之下,是不是要把这些“天道”同时加到老百姓身上呢?否则你如何要求别人相信上天对君王最不“公平”呢?儒家正是用这样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君王、自己和老百姓的。儒家人自己要去做圣人,只要不搞政治,没人理会你。问题是不能这样去要求老百姓。

君王手里的权力使得他总是能依靠权力豁免。儒生并不可能修得“人性善”,科举成功当了官也可以背弃戒律。可是老百姓无权无势,才是真正被约束到的对象呀。当今的真儒还是很喜欢“无私”,其实华夏传统中真正需要无私的是天子而已。

张载的“天人合一”

张载“天人合一”思想是在对佛老的批判中而提出的,是在儒家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儒家的概念。其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易传》的天人合德观念,二是《中庸》的性命、诚明观念,三是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观念。张载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可分成五个部分:

1、气本论——天人合一之基础

2、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人合一”之可能与必要

3、穷理尽性:“天人合一”的内在途径

4、礼乐制度:“天人合一”的外在约束

5、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最终归宿

 其中对于性的理论可以说是性善论的延续。张载认为性就是鬼神,就是天道,是气所固有的良能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这个性应该是纯善的。既然万物都是气之聚散,都具有纯善的性。在气化生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物所禀受的气质的不同,导致了对“天性”的禀受程度不同。同样是人,由于其弊的厚薄旳不同而区分除了智愚。其弊厚者,难以开通,其弊薄者,则容易开通。一旦开通,则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这样张载的天人合一肯定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圣人。途径就是个人内在的“穷理尽性”。而外在的礼乐制度可以帮助人改变气质。最终达到为儒教国家所服务的天人一体的世界秩序。

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向上的可能性,他所提的目标“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圭臬。从现实维护阳儒阴法的社会秩序来讲,起到了重振的作用。当然也必须看到,他的理论中以人合天的成分大过以天合人,这必然会导致人的失落。

朱熹的“天人合一”

朱熹几乎没有明确谈到过天人合一,但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朱熹的思想却是对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在“天人合一”的内容上,朱熹承认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只是在理气关系上与张载的认识有所不同而已。因此说,朱熹也是承认天人一气的,这和张载的认识是相同的。朱熹对“天人合一”的发展在于,他提出了天人一理的主张。由于朱熹主张“性即理”,因此,张载的天人同性就被发展为天人一理。在“天人合一”的途径上,朱熹也承认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的不同,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来达到“即物穷理”,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达到“一天人”的理想状态。

朱熹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科举考试的推波下,维护儒家国家秩序的作用被放大,人的失落也逐渐在科举八股的制约下演变为僵化,失去能动性的人。

 

“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人口剧增、粮食短缺、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越来

越严重,这些都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首先在西方产生了浅层生态学和深层生态学的研究。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传统,这种传统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一些深层生态学学者认为,要突破这种传统,就应该借助于外部的文化权威。最终,他们发现,东方文化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的融合,具有有整体的、有机的特征,和他们所主张的生态中心主义有着某种一致性,从而能够推动现代生态学由浅层向深层发展。这其中,道家思想最受生态伦理学者的青睐。道家思想在表面上与深层生态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例如“道法自然”就和深层生态学主张的生态中心主义或自然中心主义相似。但这些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相似,在实质上是很难统一起来的。可见,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完全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一厢情愿。不过,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天人合一”被生态伦理学赋予新含义并传回中国。

“天人合一”本身并无保护自然之意,但这么多中外学者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天人合一”,希望借此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现代人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能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如果说古代的“天人合一”主要探讨的是人和作为主宰的上帝之间的关系的话,现代人讨论“天人合一”则主要着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即使从人与自然这一层面来看,乃是天人一气的意思,这表现的是天人的同一性而没有表现出天人之间的矛盾性。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看到人与自然统一的一面,也要看到对立的一面,这才是辩证地看问题。可以说“天人合一”与保护自然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认为“天人合一”能够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完全是以逻辑概念去解释自然科学概念,这是对“天人合一”的误读。

初三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三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建园林城市, 打造绿色家园”,是改造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事业。为激发少先队员爱绿护绿、绿我盐城的情感,我们学校还特地成立了“苗苗护绿小分队”。意在号召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争当播种绿色的使者、保护绿化的卫士。

我呢?虽不是护绿小分队的成员,但我与同学杨仔也不甘落后,植树节这天,我们相约一同去植树。

放学后,我和杨仔迫不及待地冲向我们相约的地点—新港湾花园。我们说干就干,先挖坑,可坑也不是好挖的,要注意不能盯着一个地方挖,要四面八方的出击挖,方能将树苗轻松的放进去,就这样,凭着我们用不完的力量和灵活的脑袋,六个坑很快搞定。接下来就是移栽树苗了,我让杨仔双手扶着树苗,我则小心的填土,一圈一圈,直至小树苗稳固为止。然后我们又运来一盆盆水轻轻的倒在小树苗的根部,你别小看这浇水的工作,可要细心了,因为刚放进去的树苗和泥土间还没完全融合,还比较娇嫩,所以水要一点一点的倒,等水全浸透在土壤里之后再继续浇,直到水份充足为止。

六颗小树苗很快栽好了,我和杨仔围着小树苗唱呀跳呀,开心得不得了,小树苗也乐得笑开了花。

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人人多栽一棵树,数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积木成林,积水成流。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为盐城增添一份份新绿,描绘一笔笔华彩,为“创建园林城市, 打造绿色盐城”,营造最佳人居环境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想起一首歌“我的未来式由我做主,每一个动作我都完整投入”每次听到这里,我都会在心里微笑。未来?是一个美妙而又可怕的东西,我们也只能在生活的洪流中默默注视着并不存在的它,因为它的美好,我们可以鼓起勇气劈波斩浪;因为对它的期待,我们也可能失去当下的机会,被洪流吞噬却无人知晓。

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未来不也是么?真正有价值的是追逐未来的过程,正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有了咀嚼生活真味的机会。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这过程认真做好呢?想到这里,我也就愈发坚定了对未来的追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砺中坚忍、艰苦中领悟、灼热中升华……把握我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现实中浮沉、爱与恨中陶冶,成与败间宠辱不惊……最终我相信,在彼岸的蓬勃明朗中回首,学会了把握生活,我会在自己的步履中发现生活的真味,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咀嚼其美妙,将有意外的收获。

橘子生长在江南,我的在江南,所以我家有橘子。

春天,橘树忍耐了一冬,在燕子的一声呼唤下,迫不及待地冲破黑绿色的树皮,露出翠嫩的叶子,慢慢地伸展展开来,远远地看去,看似枯萎的树干上开了许多绿玫瑰。一场春雨过后,橘树像穿上了一身绿色的上衣,棕褐色的裤子,特别精神,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天,橘子的叶子更绿了,在烈日下,翠绿欲滴,一阵风吹过,橘树上冒出星点般的黄白色,它像位深闺中的绣花女,躲在翠绿的屏风下,又一阵风吹过,它吹开了绣花女的翡翠屏风,绣花女忍不住咧开嘴笑了,真乃“回眸一笑百媚生”,远远看去,星点恰在此时似树梢中的积雪,喷发着浓重香味的积雪,白雪和绿叶组成了一幅“夏日雪景图”,再添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就更妙了。

秋天是橘子最重要的季节,橘树更加努力了,由于缺乏秋的滋润,橘子生长缓慢,年老的橘叶便发扬舍己为人精神——从树上脱落下来充当营养,中秋前后,橘子长到了拳头大小,有的像傲慢的初生的牛犊,尽管风将它们吹得左摇右摆,它们仍昂着头,仰视着,好像天下唯我独尊似的,而有的像犯错误的孩子,低着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旁边的几个忍不住“啪”地朗声大笑起来,像一个个童稚的孩子,露出一排牙齿,而有的橘子似乎很懂事,它们迎着烈日去磨炼自己,几次磨炼后橘子的顶端便形成了一个光环,很像一个个火红的,只不过颜色略淡些罢了,“春长夏长出平原,烈日暴晒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甘甜在心间”。

冬天,橘树完成了它今年的使命,而年老的橘叶又舍身去对付那漫长又寒冷的冬天,雪天里,橘并不像雪松那样亭亭玉立,它像一棵巨大的棉花地,盛开出一朵朵白灿灿的花儿。而树干将雪攒起来作为它的棉被,调皮的风儿却总是捣乱,寒风中树枝摇曳着,期盼着又一次的新生。

品味橘子,品味橘子的春夏秋冬。

在这秋无落叶的森林里,空气干燥而清爽。

瞧!松鼠父子正向着他们的绿油油的花生地走来呢。春天,小松鼠就把过冬吃剩的一些花生埋在了这儿,在干旱时还常来浇水。

夏天时,株株花生长的都壮壮的,还开了许多金黄色的小花。这不,秋天到了,父子俩扛着小工具去挖花生。花生呢?一到种花生的地方,父子俩立刻傻眼了:满地的残枝败叶。所有花生都被从土壤里翻出来了,大部分不见了,只留零星的几个花生,一片狼藉。老松鼠丢下工具,坐在石头上哀声叹气。与老松鼠相比,小松鼠却更显沉着了,他仔仔细细地将整个“案发现场“勘察了一遍,在几片花生叶下,新泥上印着十分扎眼的狐狸脚印,也就看出了端倪。他悄悄的告诉了老松鼠,“绝对没错,除了他们一家还有谁啊?!”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没证据啊,不如,这样这样...“呵呵,老松鼠的大白胡子下的嘴角扬了一个弧度。小松鼠和小狐狸是同学。小松鼠装作一点也不怀疑他的样子,和往常一样。他到小狐狸家写作业,做出忽然想起一件很生气的事来的样子,把花生被盗的事说了出来。老狐狸给他们端点心时,他就故作保密样,对小狐狸说:”这花生本是老虎先生要的,你说他一个肉食动物,要花生来干嘛?原来是他吃肉的口味太单调了,要点配菜,这一丢,我和父亲会被骂不说。老虎先生还要抓住花生贼,剥了皮加顿餐呢。“说完他还惋惜的加了一句:”那人也着实可怜啊,听说老虎先生好像有线索了。

“此语一出,吓得一旁的老狐狸一身冷汗。时间掌握的正好,老松鼠从门外走进来,喘着粗气:”老虎先生来家里了,他说找到’花生贼‘了,叫你跟我回去开会呢。不过,如果她愿意承认,也...“说完,下意识瞄了老狐狸一眼。老狐狸哪里还是轻松的笑脸啊,脸拉得老长老长,”愁“字都写脸上了。最终花生还是回到了松鼠父子手里,好大一麻袋呢。

“明年春天还种花生,不过就种咱院子里。”

又是周末,沉重地收拾好书本,耳边又响起老爸的声音“一定要带书本回家学习”。其实有哪周不带东西回家学习的,仅仅是一次月考语文失手了,爸的疑惑就满脑子:是不是学坏了,跟坏同学一起玩;是不是骄傲了,变得目中无人了,还是另有原因。一回到家,就“糖衣炮弹”般地向我砸来,不停地追问,不停地讲教育经。从小听到大,想起来就有点心有余悸呀。烦啊……

回到家,回到那个在熟悉不过的家,那个闭着眼也能走遍的家,依然透着那股温暖的气氛,透着一股关怀的暖流。视线里出现了爸妈慈祥的面容,那两张被岁月镌刻得满脸皱纹的脸,深凹的皱纹就像那黄土高原的沟壑,是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枯黄。

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争气,为什么考试前口口声声对自己说一定会考好,而最终的结果是那么令人失望?为什么生活总是对我那么残酷,总是认为很美好的事,总会变得是那么悲惨的后果?我指着天大声告诉天:这不是我的错,你托梦给我爸妈,这不是我的错,“人生在世,孰能无错”,这是古人的话,我知错能改还不行吗?难道你就一生没犯过错?我不信!

语文,令我发恶梦的语文,为什么你就不像数理化那么容易学,

作文时常令我失败,胸有华丽之言辞,却难以笔下生花,不是题材不够新,得分不高,就是离题,还有就是句子不同顺,可悲可叹……

岁月的折磨使父亲很少露出笑容,那忧郁的脸,紧皱的眉头曾经令儿女多么的心疼,无奈,年幼的我们还没有能力从父亲沉重的负担中走出来,无法为父亲分担一下那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前总以为长大了的经历就像儿童般地无忧无虑。但是,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

几件复杂的事向我一起袭来,让我气喘吁吁,分外忧愁,真的像心中挂着一块大磐石,无比沉重地挂在心头。那段日子,我终于明白了当一个大人所面对地种种事情,种种复杂的事情,是需要多么老练,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去解决。更明白了一个当父亲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

老爸,尽管我还是一个初中生,还需要你的抚养,但我能深深体会你对我的爱,你一切都是为了儿好,儿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爸迎面走来,又在我耳边讲起了他那一套独创的教子经,听到的不再是唠叨,而是顺耳忠言……

我的妈妈是个有计谋的高手,欲擒故纵是她的拿手好戏。

在难耐的酷暑中,挥汗如雨,累到腿发软、头发蒙、眼发黑……连续拼了20天,暑期体育训练营的阶段测试成绩出来了,从期末的9分提升到11分,2分!

丰盛的晚餐也让人食不甘味,我放下碗,起身向自己的房间走去,无意识地轻叹了一口气!

妈妈跟进来,从后面抱住我,似乎带哭腔地说:“儿子,妈妈知道你太累了,咱不练了,不拼了,太苦了!大不了咱不要那30分,大不了你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大不了你长大卖菜、搬砖,风里雨里妈妈陪着你!”

我怔住了,妈妈太了解我了,我真有了放弃训练的念头,可在我心里闪过的念头,变成妈妈嘴里的话,不知怎么的,我却不能够认同了。

我转过身,妈妈松开我快速地捂住了自己的脸,她是怕我看见她的眼泪吗?妈妈的软弱和放弃让我立刻勇敢强大起来。我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镇定几秒钟,组织了一下语言,语重心长地对妈妈说:“妈妈,学习哪有不苦不累的,再苦也苦不过您说的卖菜、搬砖呀?不拼不苦,要青春年华做什么?放心吧,相信儿子!”我轻轻拍了拍妈妈的肩膀,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我想我必须留给妈妈一个坚毅勇敢的背影。

听我言,再观我行,妈妈总该不难过了吧?我忍不住转身回望妈妈,可眼前的画面惊呆了我,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他正一脸佩服地对着妈妈竖起大拇指,而我那刚才还悲悲切切的妈妈,居然得意地摆出胜利的手势!

三张脸面对面,尴尬的空气凝结了!欲擒故纵?苦肉计?我的老妈真是用心良苦啊!我走上前,用我一米七的高大身躯把妈妈拥在怀里,妈妈这次不再捂住脸,而是扬起脸看着我,眼睛里闪耀着明亮而真实的泪花……

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许多路……---题记

还有五十多天就要毕业了。我想我是有点舍不得。

我一直都缅怀曾经,讨厌改变,总是怀念过去。到最后,还是像枯了的落叶,一片一片凋落。美好都变成了碎片,拼凑在回忆里。

对于现在。既来之则安之。我承认我没有上进心,我只是不喜欢改变。

对于将来。那是个不可预知的空间。我幻想过好多好多。想和家人去好多好多地方游玩,然后哈哈的像孩子一样大笑。

对于初中那些整天一起疯一起闹的姐妹们。我不想因为高中同学,关系就淡了。我怕有一天我再叫你们出来的时候,你们推辞道:“今天高中同学一起出去玩。”

对于自己。我会好好待自己。不会再为了别人伤害自己。我一直相信自己乐观强大的心。

我们有我们理想的生活。我们会很开心。毕业的那一天。会留下最美最美的笑。

我想说,青春这条路真的很精彩也很无奈。该怎么说呢,是快乐还是伤悲,是终点还是起点呢。我只是希望,三年给我们的回忆会永垂不朽,时间是金钱,我们要努力去创造辉煌不是吗。

初中三年的生活,随着岁月,我们都在彼此成长。经历过那么多,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坚定。初一的我们,单纯幼稚天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距离,什么是不舍。初二的我们,开始变得懵懂,有青春的躁动。会很贪耍,很调皮,跟老师顶嘴。初三的我们,依旧如此。只是慢慢习惯目中无人,从来不把老师当长辈和领导看。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成熟懂事些。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慢慢领悟成长的意义。我想说,以后的我们可不可以前途无量,好好的过。

还记得那个教室,想着当初毫无征兆的踏进那间教室的心情,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在不知所措的心境里即将结束这里的生活,结束我整个艰辛而又值得留恋的初中生活!时间匆匆的逝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或许留下了,只是我对它不在意,所以没有体会到!最终体会到的是淡淡的离别的气息…有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有时却怎么也抓不住上一秒的自己,时间依然在流逝…

天气越来越热,天空也越来越透明,这么温暖的时候,也是离别的时候。在这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夏意浅浅,我们说着告别的话,然后各奔东西,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

不是在秋风萧瑟时离别,也不是在飘雪的时节离别,偏偏要在生机盎然的夏天,一切都那么明媚,为什么在这时,我们快要毕业了,唱着伤感的歌?为什么要在这温暖的季节做着这伤感的事?或者当我们走出校园,转身是茂密的绿意和蓝天,我们会发现以后的路更长更美吗?我们会微笑着分离吗?

-那些年,我们还很忙碌,每天很早起床,简单洗刷后,就向学校奔去,补没写完的作业,背没背完的文言文和单词。

-那些年,我们还很乱,在语文课上睡觉,在英语课上补数理。

-那些年,我们还很执着,为了政治历史肯付出整晚的时间。-

-那些年,我们还很无知,不懂珍惜光阴,把自己的课本摞的高高的,在掩护下睡觉,然后下课狂补笔记。

可现在,全都随时光消散了,我记忆中留下的',都只是可爱的同学们的好,我不知道最后一次的考试过后我们会不会各奔东西,从此再无联系,我不希望结局是这样的。我所向往的,是不论多长时间以后,我们在大街上偶遇,还能彼此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可那些毕竟还很遥远,现在我们要做的,就只是好好学习而已。我不知道我们分离后下一次见面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是想说有你们的时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忘却,每一次想起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我多想什么时候都可以相互陪伴着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将要分离。

在我的心里。会留下所有人的影子。时刻还在一起。不是么?那天。太阳一定会高高的挂着。那天。我们一定会甜甜地笑着。那天。我们一定会永远的记着。

三年一瞬,未来我在。

我和你曾经在没有年轮的树上刻下永恒,还记得你我之间的承诺吗?双双携手,从泛黄的记忆踩过。承诺,从未改变过。

小时候,依稀记得,你牵着我的小手,在家门前那条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上踏步走。几天的雨水,因为留恋,它停留着,在那鹅卵石的怀抱里躺在。那时我挣来你的手,自己乐呵着跑起来,不时回头看看那和蔼可亲的您。阳光啊,很明媚。额外动人的风景线,那也有它的缺陷——我摔倒了,被绊倒了。我嚎啕大哭,朦朦胧胧地看见你跑了过来,却是那样的从容、稳重。你说:“孩子,起来,自己站起来,”(我擦干眼泪,努力着站起来。)

“好孩子,来,答应我,以后在这路上要小心那些会绊你脚的石头。即使被绊倒了,也要勇敢的站起来,好吗?”

“恩~”那时只知道。我从此不在前进的路上跌倒,一蹶不振。

长大后,上小学啦。时间过得很快,正如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到了升学试,在紧张当中“纸泄轻狂、浓墨飞扬”,可事实是我败了,败得一塌涂地。我哭了,躲在房间里放声哭了。几天都没出过家门,与活泼好动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终于,你来了。

“孩子,有空听我说说吗?”我点点头。

“一时的逃避没有错,因为在逃避的过程中积蓄力量和想出更好的办法。正所谓忍胯下之辱,图东山再起。错的是一味逃避,在逃避的路上让豪情退化成轻烟散去。实际上,你逃跑得越快,问题逼得就越紧越急。所以呢,孩子,想说点什么呢?”

“面对。”

“好孩子!现在你只需要好好的睡一觉。”

现在,新的开端。我踏入了中学的校门。这时,我的手搭在你的肩上在家门前的那一小道上漫步。

“放假的时候多陪陪我行么?嗯~还是学习要紧。”(顿了顿)

“有时间我一定陪你,”父亲的发梢在微风中摇曳,可见银白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那感觉刺眼,更揪心。

“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到最后的。”我说。

在未来,我有任何成就,这都归功于您——我的父亲。

在泛黄的记忆里叠影的只是定格的画面。以后,您也许将化身为风,卷过我的发梢,跟我一同许下最后的承诺。

提腕,落笔,墨色的痕迹在洁白的宣纸上游曳,给薄如蝉翼的宣纸注了一份生机。师父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书法的魅力就这样在我眼前展现。提、按、转、折,写出的是我梦的模样。

我一下跌入了书法的世界。

次次地提腕、落笔,门前的梧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薄如蝉翼的字纸堆成厚厚一杳。提、按、转、折间,毛笔的尖毫像是我指尖的延续。端庄的楷书、狂乱的行草,我都能就着字帖上的走势分毫不差地复刻出来,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但这幅《天人合一》,我却迟迟无法复刻。凝神静气,提腕,落笔,书下清丽的一撤。可突然气息滞塞了一下,豪气万千的一捺瞬时如蛇般透行,滞了神采。我不由地低叹一声。要写好这个“人”字,还真是不容易啊。明确形状、笔势分毫不差,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好这个“人”字?我苦苦追寻着答案,直到踏人书法博物馆。

为了向“老前辈们”取取经,我选定了几幅书法作品,用铅笔描摹着那字迹的走势。

轴卷上分明是同一种风采,可细细品味,其中的变化却层出不穷。当真是流光溢彩!我仿佛踏上了曲折的小径,怪石奇峰嶙峋于两侧,那千变万化让我流连忘返。突然笔尖一顿。一,一捺。正是最不容易写好的“人”字!

突然忆起师父说过,这“人”字,是最难写好的一个字,也是参破书法最高的“天人合一”境界,才能写好的一个字。这话语与我眼前的流光溢彩缠在一起,有什么渐渐在脑海浮现。

我终于找到答案了。为什么写好书法这么不容易。为什么这个“人”字这么难写好呀。

因为,字是活的。它有自己的初心。正是因为悟出书法的真谛书法者将自己的情感倾人其中,它会生出千变万化,书写者的情才在千百年的轮转中依旧熠熠生辉。

提腕,落笔,器痕生长出最自然的狐度。这是最简单的“人”,是最淳厚的最本真的字,最灵动的心。流光溢彩的《天人合一》终是展现在眼前。

真的不容易。提、按转、折千百遍,我终于写好了这个“人”字,写出了我自己的书法与初心,一捺恒心,这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好写照。

真的不容易。经历困惑与煦熬,我终于悟到了书法乃至人生千古不定理。

手持一笔,仅书ー人。带着我的初心与恒心,我将会继续自在挥毫,去克服未来路上的每一个“不容易”。一撤,一捺。我笔书我心,我心书我人生。

面子问题,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不过,如果面子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时候真的会影响整件事情。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给我们讲评模拟卷。其中有一篇阅读理解是关于马的非连续性文本,那篇阅读中的一题另外给了一则材料,列举了细节描写的三个作用,并要求我们比较两篇文章中某一细节的作用的异同。然而,PPT上的答案所写的不同之处根本不是作用,而是内容,甚至根本没有扣住题目中的短材料。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立即举手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师闻言看了看PPT,眉头皱了起来,短暂的沉默过后,班上的气氛有些尴尬,老师紧接着指出了我刚才那番话中细节上的问题,冷着脸叫我坐下。

我也有些尴尬,感到没了面子,不过倒也没过于纠结,准备课后再问,周围的同学半开玩笑地调侃了几句,努力缓解尴尬。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我带着卷子到讲台前找到老师,再次表明了我的观点,出乎意料的是,这回老师居然显得极为耐心,先是仔细看了我的答案,又将材料和题目读了好几遍,终于,他说:“题目确实是要求比较作用的。答案上的不同点应该并不是细节描写作用的不同点,而是内容上的,所以答案其实是不严谨的。”

确认我听懂了之后,他继续说:“你的答案别的地方都很好,但是不同点答得不对,这两处细节描写都能推动情节发展,真正的不同点应该这样思考……”

就这样,老师给我讲解了第二节课打预备铃时,临走时还说再不懂就去办公室找他。我不禁感到奇怪:同样的人,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前后的态度差距这么大呢?

同桌解答了这个问题:“你上课说PPT有问题,让老师没面子呗。”原来是这样,我看着同桌,又一次尴尬地笑了,我让老师没面子而不自知,难怪他之前态度那么冷淡。

面子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整件事,而解决的方法,我想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现在的我已知道了分寸,既使他人有面子,又不使自己没面子。就算问题无法解决,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总不是一件坏事。

上一篇:班级管理与课堂管理论文

下一篇:写自己的文章前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