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2 07:58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其人生规划。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在大学生知识群体中屡屡出现无视生命事件的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该文主要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提出了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能力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3-01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既让人痛心,又发人深省。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识。

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活动,教育活动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专家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首先要培植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以充满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满热情的道德良心去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者多数从“生命哲学”、“道德教育”、“价值哲学”等哲学角度和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北京师范大学肖川[1]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应当包含三个层次:(1)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存在型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3)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又包括重要的主题和领域。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刘慧[2]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多元的集合概念,它包括多个维度与层次;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教育不仅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创造学习者积极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它的本质是通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倡导认识生命的本质、珍惜生命、敬重生命,感恩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唤起对生命的热爱,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

2 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两者的涵义不同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侧重于对生命本质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包涵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以及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品德,预防因忽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异常问题。但是当异常心理问题出现时,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更胜一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去解决心理异常问题。

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等心理危机的发生。王丽敏[3]等人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一文指出,生命教育在转变大学生对生命态度方面不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对应激源、应激反应的感受程度和改善抑郁症状。

3 加强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在承受各方面压力的同时在追求精神价值迷失了自我。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教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能用简单的知识掌握为单一的目标评价机制,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有关生命体验与价值感的形成与培养,它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的判断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相应的课程,积极创建让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情景。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目前有关生命教育的专家积极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正在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课程内容的编写以及师资队伍的培训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规范。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生命教育课程终将会走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讲堂。

第二,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为载体创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主要体现在它针对性强,能够经过前期的测试、筛选,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体验生命的美好,增加生命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心理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将生命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生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结合作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从目前来讲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但仅仅只靠学校单方面的行动不足以树立生命教育的丰碑,还要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使每个社会人受益于生命教育,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中国教师,2006(36).

[2] 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3] 王丽敏,张亮,王小雪,等.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14):523.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论文摘 要: 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也是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更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商讨、训练、引导等形式解决团体成员相似的心理困惑;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目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是咨询师与众多人员一起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由团体带来的动力学因素,其受益面和受益的人员较之个体咨询更广,能更有效率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3]。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   1.1 认知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了团体成员对积极的人际情感的认识。不仅一些特意安排的活动强化了成员对积极人际情感的注意,同时,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殊氛围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等)使团体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人际情感氛围,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更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   (2)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团体成员深入了解了团体对于个人的'意义。在团体中自己能敞开心扉,能够在新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在其他学校内的场合也能主动发言和与人沟通交流。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成员的自我开放水平和自我开放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团体成员在自我开放方面的提高对于改善其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   (3)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成员对自身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于团体成员是有意义的。   (4)团体成员在认知方面提到的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在冲突发生时怎样去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调适心理。   1.2 情感方面   (1)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自在感、自卑感、不信任感和抑郁都有所降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个人的孤独感、不安感都有所降低。   (2)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学习、人际关系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能更好地信赖他人,与人交往。   1.3 行为方面   (1)不少团体成员反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并且能运用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冲突。   (2)通过使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到的人际沟通技巧等,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   2.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2.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3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3.2 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他团体成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圆满的处理。   3.3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5]。   3.4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关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对于人际关系的分析的论文3000字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
中,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个
人是群体中的一员,群体对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会发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在群体中只有与其他人交往和接触,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组织它不仅
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
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大学
生群体心理,可以对大学生社团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反过来看,
大学生社团组织又会对学生个体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群体心理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活
动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倾向性、态度及行为方式
的总和。其特点如下:
1、群体内聚力决定群体兴衰。
2、群体心理的相容性和排斥性。
3、群体心理的舆论压力性。
4、群体心理的感受力与感染力。
5、群体思维的从众性和群体意见的极端化。
6、群体决策的差异性。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体决策正确,但速
度上不如个体决策快;创造性上群体决策略差于个体决策;决策的
风险性上,相比较而言群体决策比较稳定。
7、整体意识和排外意识。
二、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个体不只有其自然的,也有其心理的一面,即所谓的个体心
理,它包括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心理现象和特点。同样,一
个群体也有其自然的一面和心理的一面。
个体心理的实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群体心
理则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
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由于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的存在,这种状
态与倾向已不简单是个人的特征,而是群体的特点。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没有个体心理,群体心
理就没有基础,另一方面,个人作为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状况必定
会受到群体心理倾向的感染与影响。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从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每年都
呈递增的趋势,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每个院
系都会有自己的几个社团,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爱
好和兴趣。
(二)从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看,大学生社团具有自
愿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
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
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
社会的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面对扑
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
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从运作方式看,学生社团由学校单一的划拨资金,转变到
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社团积极与企业联系,固化资金
来源渠道,使社团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文
艺类社团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挖掘资源,与社区实现共赢。
四、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对个体心理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凝聚力强的学
生社团中,各个成员的观点一致,人际关系和谐,相互支持,互相理
解,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安全感。成员对所属的群体及群体的成
员的评价,会随之提高,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群体,将群体作为自
己的心理归宿。
2、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归属感。组织健全的社团组织能够
使成员感受到家的感觉,从而时刻关心群体的利益,努力做好社团
中的每项工作,促进社团的发展。
3、有利于群体成员的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据调查,有20%
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
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释放心
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有一定的作用。
(二)消极作用
1、群体成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大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
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
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
量。
2、影响群体成员的心理健康。当一个社团内部出现矛盾时
(比如群体成员之间或者社团组织之间),往往会影响成员的情绪
和行动,导致成员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损害成员的心理健康。
五、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要建立
健全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将社团管理纳入到学生工作管
理的正常渠道,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支持;要有计划
地安排优秀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提高社团的层次。同时,对
社团骨干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强化其成员的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
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二)丰富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减小消极影响。深化实践,寓教
于乐,实现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
的延伸和补充,要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健康、格调高
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的氛围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合
理的需求,刺激他们的求知动机和成才欲望,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
趣,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他们消除一些不合理的需求
和幻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生社团中找到位置得到发展提高。

上一篇:读者杂志官网在线阅读

下一篇:中文核心期刊比较好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