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陕西师范教育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0 03:30

陕西师范教育学院学报

陕西教育学院是一所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是陕西省培养与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和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现任党委书记、院长为宋保忠研究员。

学院创建于1956年。1963年由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陕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恢复建院,定名为“陕西教育学院”。近50年来,学院立足三秦,辐射西北,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内部管理严格的高等院校,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和应用型人才,各类毕业生共计9万余人。

学院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郊,是西安市园林式学校。校园南依唐代大雁塔,北临明代长安城墙,周围文化氛围厚重,环境优美。正在建设的学院新校区位于著名作家柳青《创业史》中描写的长安区神禾塬上,占地600余亩,计划投资近4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将是一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2005年8月全部工程完成。

学院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脱产、函授、夜大、电大、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现有各类学生1.7万余人。学院下设13个系和2个学院,即教育系、中文系、政法系、人文环境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计算机科学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此外,还设有陕西省继续教育中心、陕西省普通话测试中心、陕西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站、NIT应用证书等级考试站等11个科研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574人,其中:专任教师29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00余人。近年来,学院积极调整人才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多名国内著名学者如贾平凹、钟明善、畅广元、白永秀、罗艺峰、尹少淳、吴文虎等担任我院兼职教授,一支知识渊博、教学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日臻成熟。

学院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现有教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经济与管理、哲学与哲学教育、历史教育、数学教育等4个在建重点学科。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历史学、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等普通高等教育类专业,开设有教育管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共51个。

学院的科研工作成绩斐然。近3年来,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等著名刊物转载或摘录30余篇,被SCI等国际权威刊物转载的1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亦大幅度增长。截止目前,我院获国家级和盛市级人文社科奖、科技进步奖40多项。《陕西教育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学院学报和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的《陕西素质教育》、《青春在线》、《中学生文萃》也深受社会好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坚持贯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规范管理、全面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狠抓教学改革,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和培训的各类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踏实敬业的特点,在陕西教育系统具有良好的声誉。

1992年,学院被原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先进单位,1998年被原陕西省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展望新世纪,全院师生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和“厚德 格物 博学 笃行”的校训,正在为创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多科性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

论述中国气候的形成的原因

中国气候的形成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因素三大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地理因素

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二、辐射因素

中国年总辐射分布约为90~180×4.1868KJ/cm2,见教材第192页图8.1。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居中,在110~120×4.1868KJ/cm2之间。

中国地面有效辐射总量约为35~55×4.1868KJ/cm2,全年总辐射量多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多;辐射量少的地区,有效辐射量也少。所以,最大值在青藏高原,最小值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在35~45×4.1868KJ/cm2之间。

三、环流因素

我国低层大气的环流方式主要是季风环流,支配季风环流的天气系统在一年各季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冬季,支配我国大气运行的活动中心有3个: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形成东低西高的气压形势,因此,我国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地区为偏西风,华北地区为偏北风。

由于我国南海上也有低压(赤道低压),我国南北也存在着气压梯度,有一部分冷空气会顺着海岸线南下,影响我国南方各省,这些地区的冬季风为偏北风。

当阿留申低压较强时,冷空气大量东流,南下冷空气就较少,我国多数地区为暖冬;相反,阿留申低压较弱时,冷空气大量东流较少,南下冷空气就较多,我国多数地区为冷冬。

上一篇:红外与激光工程投稿流程

下一篇:杂志天下每期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