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经济周刊评联想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20:34

中国经济周刊评联想文章

从纸笔到电脑,从单机到网络,从“互联网+”到“智能+”,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在我国,人们对网络、智能化等概念的接受能力之强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似乎只要是与智能沾边的事情就进入了高大上之列。

对于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一词更是火热得如同盛夏的烈日,灼人灼心。这边各种“智能”公司纷纷上马,那边数个“智能”公司悄悄关门,于是乎很多公媒体、自媒体未作调查,便如无脑之兽般跟风而动,冷热不均、不负责任的评论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打乱了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上的前进脚步。

其实,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人可以在当时当日笃定地分辨对错,捧杀与棒杀都非智者所为。实地调查,冷静思考,审慎落实,及时纠偏,才是身处实业的装备制造从业者应有之举。

近两年,经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先生就机床及相关制造领域存在的问题数次发声,在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近日,沈部长授权机床杂志社首发《劲胜智能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一文,与去年年底发布的《参观西门子自动化(成都)有限公司引发的思考》(微信文章名《中德智能制造的区别在哪里?》)相互呼应,深入分析智能制造成与败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劲胜智能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

最近一段时间,劲胜智能出现巨额亏损的报道和帖子很多,如2019年4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官方微博发表《去年巨亏28.66亿“无人工厂”做不下去了?劲胜智能:请仔细看公告》,该文章开篇第1段和第2段如下:

4月23日,劲胜智能()披露年报。2018年,劲胜智能实现营业收入55.07亿元,同比下降14.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66亿元,同比下降721.88%。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12.54%,较上年降低14.0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润率为-52.08%,较上年降低59.25个百分点。

劲胜智能是东莞智能制造“明星企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单位”。尤其是劲胜智能在东莞东城打造的“无人化工厂”是国家工信部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也是3C领域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一、事件背景的回顾

2016年7月24日,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工信部主要领导出席并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广东省领导及全国省、市、自治区经信委/工信厅的主管领导及重点产、学、研领导应邀参加会议,规模较大。工信部主要领导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智能制造的艰巨性与紧迫性”,“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 探索 、试错、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不懈、系统地推进……”。

2016年9月,时任国务院主管工业领导前往东莞劲胜智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

该项目落地于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胜智能)的前身——东莞劲胜智能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胜精密),该公司主要为手机金属与非金属构件进行代工,即是一家“代工厂”。有10条自动化钻攻生产线的智能车间;包括180台国产高速高精数控钻攻中心,81台国产机器人,30台RGV,10台AGV小车,一套全自动配件检测系统,同时搭载着全国产化工业软件系统,包括云数控平台,CAPP、APS高级排程系统,MES生产管理系统等和生产控制中心,生产过程的三维仿真,实行对机床 健康 保障的监控,还有一条普及型自动化钻攻推广线,一条机器人打磨生产线,一条用于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智能生产线,应用了适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制造现场“智能感知子系统”,改造升级现有智能化系统,建立全制造过程可视化集成控制中心及最新国产的软硬件及信息化架构等。从技术上总结,该项目具有“三国”、“六化”、“一核心”的特点。“三国”即全部采用国产数控机床与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六化”即装备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柔性化、过程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决策自主化;“一核心”是构建智能工厂的“大数据中心”。劲胜智能的无人(少人)化工厂,应该说是代表着当时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大聚宝”,是政、产、研、学、用数十个单位大协作 科技 成果,据笔者了解,国外也是少有的,应该倍加珍惜。

另外,劲胜智能以此为契机,转型智能制造。为了转型,劲胜智能收购了“创世纪”、控股了“嘉灿精密”、入股武汉艾普工华,这三家企业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分别提供数控机床、MES系统和自动化集成,以便将来劲胜智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软硬件技术积累,成为能为制造业其它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化制造提供全方位软硬件解决方案的集成商。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思考和启示

为什么劲胜智能这样一个全国著名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不过数年,就发生巨大的亏损呢?从而使劲胜智能退出手机代工的行业,其次是退出消费类电子制造行业,如何处理好已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无人(少人)化工厂的现有装备,这倒是一个摆在劲胜智能面前的难题。

这一消息震动了部分制造业各行各业的同仁们,联想去年一批为消费类电子类、特别是手机代工企业陆续出现亏损,如上市公司奥瑞德亏损17亿、产工 科技 出现亏损也较严重等。从而牵涉到为其提供数控机床等装备市场销售量也出现下滑。这些代工企业应用的数控高精高速钻攻(丝)机床等装备进入门槛低,不少机床企业采用组装模式,全套引进境外的功能部件生产数控钻攻机床,因此引发了这一类机床企业的大洗牌,甚至造成一些著名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这个教训值得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思考。

我过去对劲胜智能项目有所耳闻,虽无直接机会进行学习考察,但对方案有若干疑问之处,曾请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下称仪综所)的专家去调查,以便释疑,但仅着眼于技术层面,而没有仔细研究深层次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的特点,特别是手机行业迅速市场变化的特点,不仅新技术、新材料变化快,而且带有“ 时尚 ”(Fashion)的特点引发的产品快速迭代更新,而代工厂目前的智能制造模式尚不能适应用户市场变化的需求。震惊之余,我请机床杂志社梁玉主编调出劲胜智能2018年200多页的年报进行研究,得出下列一些粗浅的启示,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专业人士剖析。

(一) “智能制造”纠正不了人为重大错误的决策

劲胜智能出现巨亏,这不是“智能制造”的错,而可能是企业领导人人为决策不完全正确所致,至少到目前水平,所谓“智能制造”纠正不了人为重大错误的决策。

我在研究“智能制造”这几年中,一直借助于实践论、矛盾论、工程控制论与系统工程论的方法,来剖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观点。另一方面深入企业,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的表现形式。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处于工业1.0、工业2.0时代,工业3.0只存在于一些有实力有远见的中大型企业,其具有国际视野,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从CAD、CAM、CAPP开始在数字化、网络化艰难地渐进式推进,大都已有二三十年 历史 ,如常熟开关有限公司从1991年引进CAD技术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八年 历史 ,其他如山东临工、文登曲轴、潍柴、徐工等采用信息化管理也都有二十年以上的 历史 ,甚至更长。与发达国家美、德、日等国相比,其企业在工业2.0时代开始就已引入精益生产、准时化管理等科学管理方式,不断优化工艺流程,积累了大量数据,建立数据中心。在工业2.0到工业3.0时代,大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考察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大都有局域网及专网、内网了,不少企业已开始采用计算机管理,也就是说引入计算机管理已经有大量的数据了,企业内各方面积累的真实数据是计算机管理的前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数控机床作为商品,那时即开始装备的数字化控制时代,特别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PLC等工控设备逐步应用,不仅用于生产产品设计、制造与管理,而且已开始用于生产线的集成控制,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制造必须建立在先进制造工艺与管理的基础上,反过来,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地应用,又促进先进制造工艺与管理更加优化、并进一步提高,这两者是辩证关系,互相促进,这就是我一直强调:数字化、网络化及以后的智能化制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压缩库存、加速资金流动、缩短研发与制造时间,按质、按时交货,加强维护服务等。总而言之,加速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不断满足用户即需求侧的需求。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从而加速工业1.0到工业2.0补课发展,再加速发展到工业3.0的推广。目前尚没有真正达到工业4.0 的试水阶段,因为很多企业连正确的、全覆盖的数据库尚未完满地建立,工业2.0的补课就是要补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先进的工艺体系与业务流程,就是要补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描述,建立生产要素的数据库,为奠定全数字化企业运行的基础,数据的快速、有效、正确、大容量地实时传递,必须建立网络,因此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分不开的。

去年10月,笔者参观学习了业界称之为智能化最高水平之一的西门子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下简称为“西门子成都工厂”),生产PLC、HMI等全球供应的电子产品,主要研发基地在德国,订单由西门子总部下,有少量自动化产品由西门子成都工厂研发,销售也由西门子总部负责运送世界各地,实质上也带有“代工厂”的性质。参观印象深刻,启示很多,回来后就写了一篇:《参观西门子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引发的思考——兼论中德两国专家、企业家及官员对“智能制造”认识上的差异》(此文附在本文之后读者有兴趣可指正一下),也许可找出劲胜智能与西门子成都工厂实现所谓“智能制造”,从概念、战略与战术及实施过程的差异,实施后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当然具体技术层面上不可相比的。

成都西门子负责人介绍:成都工厂还不是智能化工厂,技术水平仅为工业3.X阶段,而是全数字化工厂(大意),这是为什么?

(二) 智能制造仅是手段,制造的产品需有市场、有竞争力

劲胜智能是一家专门为手机客户代工的,自己没有产品,最大的客户是三星。三星不订货了,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太贵,代工厂都转移到东南亚去了,给了劲胜智能极大的冲击。二是4G发展到5G,因5G是毫米波,手机的材料由铝镁合金改变为玻璃及塑胶,增加屏蔽效果,同时因消费类电子产品带有“ 时尚 ”(Fashion)特点,外形变化快,因而工艺从有模具加工变为无模具加工(其实数控机床是可以做到的),劲胜智能更加适应不了。年报中劲胜智能旗下的深圳创世纪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营业额虽有下滑,但尚未出现亏损,因为它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可以快速转型(创世纪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

(三)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

笔者查阅了2018年的年报,劲胜集团股份结构十分复杂,有五层之多,各层次的利益诉求不完全相同。这两年因示范项目的效应,规模迅速扩大,劲胜智能旗下的子孙公司超过15家之多。笔者不知道这些情况对劲胜智能有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劲胜控股人知道。也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四) 对“官、产、学、研、用”各方的启示

作者:沈烈初 2018年10月

高校教师事业编制取消后和不在编的一样吗

取消事业编制就是没有编制了
采用聘用制
只要还是为了引入竞争
原来的编制人员具体看文件了

中国南北船合并几率有多高 南北船合并最新消息

继南北车合并,中铁、中铁建合并传闻在股市的“亮眼表现”之后,“南北船”也借着合并的猜想在股市火了一把。

随着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提速、军工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这些能研制高端装备的的军工优秀资产有望加速注入“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1.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船重工下属天津新港船厂

2014年7月,由中船工业制造的新型的3000吨级多功能海洋执法船“中国海警3306”船入列,将由中国海监第七支队管理。

2012年6月,由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所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了7062米,刷新了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新深度。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就是在中船重工的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由中船工业建造的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为我国海上测控任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业内称“南北船”合并概率几乎为零
【金融·资本】“南北船”高管对调背后:军工资产上市加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继南北车合并,中铁、中铁建合并传闻在股市的“亮眼表现”之后,“南北船”也借着合并的猜想在股市火了一把。
3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重工”)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船工业”),双双发布消息称,中船工业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即所谓“北船”和“南船”领导层对调。这推升了市场对两大造船集团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受合并传言影响,3月26日中船重工旗下的中国重工()、中船工业旗下的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涨停。当日晚间,中国重工发布声明否认了合并传闻,并表示“未得到来自于任何政府部门有关合并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
联想南北车合并前夕也曾有多次合并传言,而且未得到上市公司确认的前例,此次南北船合并传闻背后,有怎样的国家战略和考量?南北船到底会不会合并?此次高管对调的原因是什么?
业内专家:合并概率几乎为零
——中国民船业务已占全球70%,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合并必要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中国三大造船基地分别位于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后两者属于中船工业,环渤海湾属于中船重工。
从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两船各拥有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包括中国重工、风帆股份 ()、乐普医疗 ();中船工业旗下拥有中国船舶、广船国际、*ST钢构()。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船重工的三家关联上市公司近四年都保持盈利,而且业绩相对稳定。但中船工业旗下三家公司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造船行业不景气影响,业绩下滑明显。其中以中国船舶为例,其从2008年最高时一年42.6亿元的利润大幅下滑至2014年4036万元的亏损。
在3月26日中国重工否认合并传言后,3月27日中国重工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通知,中船重工及其实际控制的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船集团”)和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渤船集团”)进行了减持。
公告称,自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3月27日,中船重工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已累计减持中国重工约9.18亿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参考减持市值高达83.5亿元。并且中国重工表示,减持是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重工及大船集团、渤船集团为了筹集发展资金而开展的,不排除上述股东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股份的计划。
此前由中船工业、中船重工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船舶报》曾报道称,2015年1月19日在船舶工业的老领导与中船工业负责人座谈时,就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他们认为,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的短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船重工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两年军工任务饱和,很多船舶企业都不做传统造船业务了。和南北车合并后形成垄断不一样,两船没有合并的必要,因为即使“南船”和“北船”合并后,造船业务量也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民生证券军工分析师石山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重工主要以军工订单为主,这两年船舶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民船业务。另外,这两年国家为了发展海军建设,也是为了开发南海、东海、北海,特别是南海,中国重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军方上的业务。
“和南北车合并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不同,中国的民船业务已经占到全球的70%左右,在该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合并的必要。”石山虎说,“现在要实施的是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实施走出去战略,比如把船舶卖到东南亚去。”综上,石山虎认为“合并是小概率事件,概率几乎为零”。
高管对调 或为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铺路
——中国军工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全球军工企业前100强中80%为上市公司
如果合并为小概率事件,那么此次两船高管对调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石山虎猜测,此次高管对调背后可能有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考虑,毕竟改革措施下沉时往往会遇到具体的人的改革难题,比如人的观念等。
目前我国军工资产证券化率(即军工企业所属上市公司资产占比)还比较低。截至2013年底,按照净资产占比计算,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船工业的资产证券化率超过或接近40%,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电子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仍较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美国等国的军工企业借助发达的资本市场实现了军工资产证券化,也催生了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动力等军火巨头。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排名前100的军工企业中80%以上是上市公司。
上述要求匿名的中船重工人士透露,近期国防科工局下发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重要文件,确定了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要求十大军工集团提交科研院所分类的最终正式方案。这标志着军工事业单位改制迈出关键一步。
军工科研院所资产是军工领域最优质的资产,但由于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属性,长期未注入上市公司,这也严重制约了各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的提升。根据国务院2011年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原则上2015 年前全国事业单位应完成分类,这其中就包括军工科研院所。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船重工拥有完备的舰船研发体系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的工程技术科研团队,下属28个科研院所在舰船装备研发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
石山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出台关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的指导性意见,将对整个军工行业形成很大的利好。各集团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批注入研究院所资源,未来还有1~2倍的上涨空间。
石山虎也指出,此意见至今没有出台,一方面说明了深化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确实比较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事业单位改革需要通盘考虑。
上述要求匿名的中船重工人士表示,对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有很多人是支持的,包括科研院所内部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大势所趋,而且改制后对于科研也没有以前事业单位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是对于军工和基础研究来讲,也有保持稳定的需要,比如一些离市场和军民融合较远的项目,在改制的同时还是需要获得体制内的经费支持。
“毕竟目前普通民众对科研的认识还停留在手机、电商、环境、医疗等领域,对于军工基础研究概念还比较缺乏。”上述人士称。
石山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今年是军工行业发展重要的一年,也是各军工集团资产整合、证券化的深化的一年,国防军工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存在巨大的空间,当前市场资金对三个概念板块比较关注:第一块,传统产业,包括飞机和船舶。第二块,高端智能装备的升级,北斗卫星通信导航等。第三块,涉及军民融合的领域。
南北船来历
相对于南北车而言,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堪称造船行业的南北船。历史上,两者本属一家,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都属中船重工;长江以南属于中船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两船都已成为资产过千亿,拥有大批子公司、科研院所的大型集团。

上一篇:健康之家期刊杂志编辑部

下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