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11 18:11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官网

1.1 来稿文责自负。请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及对技术保密等审核内容的证明信。直接通过网上投稿。  1.2 凡投寄该刊的稿件,该刊将在收到稿件2周内将稿件回执寄出,审稿周期为3个月(以稿件回执日期汁算),如不采用,本刊不另行通知。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注明作者所在地详细地址、单位的具体科室、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1.3 该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人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视为作者同意。  1.4 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稿件刊登后赠阅第一作者刊出杂志2本。

修鞋姑娘的资料(是作者的资料)

《修鞋的姑娘》教材分析作者:官翠玲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a)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b)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c)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d)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e) 学生自由发言。

f)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四、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作业

a) 有感情朗读课文。

b)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之一、二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我”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具体些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作者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

“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这些动作的描写形象的写出了修鞋姑娘的自信,技术娴熟,动作利索。

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

“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她歪着头,友好而又顽皮地看着我。

“诚实、信任哪!”她坦然地回答。

这些语言、神情地描写,把一位具有诚实、善良、信任美好品质的姑娘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强调读音,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物品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五、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3、教师引导: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4、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六、作业超市,读写结合。

1、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2、想象篇: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教学反思: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通俗易懂,但是要真正把握修鞋姑娘的品质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修鞋姑娘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2、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3、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四、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1、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2、 学生自由发言。

3、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五、 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六、 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4、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5、 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 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

1、 修改小练笔。

2、 预习下一篇课文。

丁煌的论文

1、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及其防治对策的制度分析,《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1期;2、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3、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4、从区县人大换届选举看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3期;5、浅析浮夸歪风屡禁难止的体制根源,《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10期;6、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7、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科学---我国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眸与展望,《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8、防治浮夸的关键在于完善干部评价机制,《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第2期;9、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10、论行政听证制度的民主底蕴,《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11、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12、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完善监督机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13、监督虚脱:妨碍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4、法国政府的分权改革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法国研究》2002年第1期。15、政府形象建设: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16、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统一------评现代西方新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追求,《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学术论坛专版);17、周恩来行政改革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8、法约尔对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法国研究》,1998年第2期;19、浅析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廉政机制,《法国研究》1999年第2期;20、人民至上: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该文先后入选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湖北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被收入教育部选编的《全国高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21、周恩来民主监督思想探析,《理论学习月刊》1998年第3期;22、周恩来民主行政思想初探,《求实》1998年第5期;23、当代政府管理新范式,《行政论坛》2000年第3期;.24、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25、邓小平民主行政理论论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6、日本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管理职能的体制保障,《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27、政策概念再认识,《地方行政与公共管理》2001年第3期;28、研究政策执行问题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9、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论”与西方政府中性化理论评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第3期;30、完善政府系统的权能配置是防治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31、浅谈政策有效执行的信任基础,《理论探讨》2003年第7期;32、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一作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3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缘由探析,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7期34、丁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机制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4).35、丁煌.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谈判行为分析——非对称权力结构的视角.探索与争鸣,2010,(7).36. 丁煌. 正本清源: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之新考量——基于“政治-行政二分”视角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7.丁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村改居”社区治理.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3).38.丁煌.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安全生产网络状治理模式初探.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2).第二作者.39.丁煌. 法国市镇联合体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动因分析.法国研究,2010,(1).40.丁煌. 逆向选择、利益博弈与政策执行阻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丁煌.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行政论坛,2009,(3).--------------------------------------------------------------------------------

谢贵安的论文目录

1.《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2.《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3.《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4.《〈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5.《〈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6.《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7.《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8.《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9.《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10.《〈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1.《〈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12.《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13.《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14.《〈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15.《〈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16.《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7.《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8.《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19.《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20.《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21.《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22.《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23.《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24.《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25.《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26.《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27.《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28.《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29.《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30.《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31.《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32.《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33.《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34.《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35.《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36.《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7.《〈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38.《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39.《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40.《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41.《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42.《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43.《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44.《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45.《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46.《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47.《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48.《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49.《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50.《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51.《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52.《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53.《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54.《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55.《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56.《〈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57.《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58.《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69.《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60.《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61.《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62.《〈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63.《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64.《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5.《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6.《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7.《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68.《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69.《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70.《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71.《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72.《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73.《〈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74.《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75.《〈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76.《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7.《〈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78.《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79.《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80.《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81.《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2.《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83.《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84.《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85.《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86.《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87.《〈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88.《“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89.《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0.《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91.《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92.《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93.《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94.《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95.《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96.《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97.《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98.《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9.《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100.《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101.《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102.《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104.《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105.《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6.《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107.《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108.《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109.《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110.《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111.《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112.《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113.《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114.《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115.《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16.《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117.《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118.《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119.《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120.《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121.《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122.《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123.《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24.《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125.《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26.《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127.《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128.《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129.《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上一篇:大学学报暑假不审稿

下一篇:sci投稿注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