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科普文章2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3-12-12 08:57

科普文章200字左右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不外于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但宇宙真的只有这三种状态吗?我们可以假设人类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底,没有能力到水面上,接触的只是固体和液体,那么人类会不会只认为万物只有固体和液体组成?由此可推断,在宇宙的某处可能存在第四状态,甚至更多,总之在自然很神奇需要我们去探索.自从我学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我对宇宙又有了新的认识:万物都是由能量组成,宇宙之初可能是一在团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很特殊条件下,形成了物体,而放射性物质的质量又可以转化成巨大的能量,能量和质量是可逆的,你可能问平时接触的物体能不能转成成能量,我的推测是能!放射性物质转化成能量原因是它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我们平时接触的物体处于很稳定的状态,很难转化成能量,但特殊条件下是可以的.

科普童话作文200字

科普的作文,500字左右

(一)
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
这次,我写一篇有关科普的小论文,我的观察对象是一种小动物——蚂蚁.
  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身长大约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对触角和六条腿,身体明显分为三节,分别是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喜欢成群结队地住在一起,寻找食物时会单独走开.在一窝蚂蚁中,蚂蚁分别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种,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蚁,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食物.要看到雌蚁和雄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蚂蚁搬家时,才能看到.在雄壮的蚂蚁搬家队伍中,那些身体肥大,长有翅膀的便是雌蚁,而身体较瘦小也长有翅膀的是雄蚁.在蚂蚁搬家队伍中,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工蚁搬着白色的圆圆的东西,那就是蚂蚁的卵.
  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面包屑等.蚂蚁寻食的情况非常有趣,只要你把甜食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旁边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就可看到蚂蚁寻食的全过程.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它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它就会吃起来,并会试图把食物拖走.如果食物很大,它拖不动,它就会沿着来路回去叫同伴来,这时你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蚂蚁的窝.蚂蚁钻进窝后不久,就会出来几只蚂蚁,沿原来的路线向食物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蚂蚁会转回去,在路上碰到别的蚂蚁,它们会用触须交谈.不一会儿,从蚂窝到食物之间就会有许多蚂蚁.
  蚂蚁真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一、蚂蚁的外部形态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二、蚂蚁的生长概况
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殖的基本因素.
三、蚂蚁的食性
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
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四、蚂蚁的生理习性
1.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五、蚂蚁的繁殖习性
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二)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的一个朋友来我家,一进门就兴奋地告诉我说:“今天有一个好消息.海口的海洋公园搬到了八所了,国庆期间举办科普展.听说还有200多斤的鲨鱼呢﹗”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真想快一点去看.
到了十月三日,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去灯光球场.买了票以后,我们走进去,先是看到琳琅满目的贝壳标本,让我目不暇接.在往左看,有海洋中的老寿星——海龟,海龟有大有小的,大的有几十厘米长,有100多斤,小的也有几斤呢﹗还有一只乌龟长得很奇怪,一般的乌龟只有椭圆形的壳,但是它的壳上却有好多的尖角,我认为它是盔甲乌龟,可它的真名是霸王龟.
我再往前走,看见一个缸里有鲨鱼,鲨鱼身上有一只吸盘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吸盘鲨是最懒的鱼,它自己不游,反而敢赖在海中霸王——鲨鱼身上.可鲨鱼不会攻击它,因为鲨鱼跟它是好朋友.”我问:“为什么鲨鱼和它是好朋友呢?”工作人员说:“因为它可以帮鲨鱼消除寄生菌.它的下面有一个像刷子一样的吸盘,可以紧紧地附在鲨鱼身上.”
后来我还看见了贝类之王——砗磲,听工作人员讲:“当时人们打捞上来的时候就有五百多斤重,去掉肉后,还有一百多斤重呢.”我想:如果我缩成一团,就能钻进去了.
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贝类,有大法螺、鹦鹉螺……见了这么多的海底生物,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科普说明文类文章200字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南州六月荔枝丹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上一篇:特殊教育劳动教育论文

下一篇:中医妇科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