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护理学就业指导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03:30

护理学就业指导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方法

1.1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持。

1.2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1.3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0.25g/kg,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1.4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1.5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找了一篇关于本科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感觉挺不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帮助的,采纳我吧。

浅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国内8所医学院校的52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总分为(3.03±0.40)分,处于较高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1.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11.2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我认知不到位

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

1.2 就业观念不正确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1.3 就业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1.4 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

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2.2 供求不平衡

一方面医院、医疗机构、相关单位急需大量护理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逐年严峻,护理专业就业整体态势呈现沿海大城市、省级以上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西部地区、各省市欠发达地区及城镇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护理人才缺乏严重。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一方面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应聘。此外由于高校教学方法呆板、课程改革落后,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较冷。以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来看,有90%以上的毕业生在省市级以上综合性或者专科医院就业,到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几乎为零。

2.3 毕业生自身问题

(1)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准备。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匮乏。一些学生从往届毕业生了解到,很多医院招聘都有学习成绩要求,认为学业成绩是就业成功的关键。一心埋头学习,却忽略了在校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法学会推销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有部分学生把就业成功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学院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相关老师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得就业更为困难,以上这些均反映了学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匮乏。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个人择业标准是倾向于去大城市、东部沿海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就业,个别学生有去基层就业意向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于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奖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资收入的高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考虑的重要标准,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明显了。

(3)弱势群体就业艰难。

在护理行业中,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困难、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欠佳,挂科严重,或性格内向、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学生,近年来尤其是学生身材问题,个别医院招聘时直接要求报名者身高不能低于多少,这无形中很多学生被挡在了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大门外,成为就业困难生。

3 对策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先要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结以现代教育观、护理观为指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有高尚专业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新型护理人才[6]。

3.2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2005年6月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在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护理类毕业生的甚少。国家应出台更多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就业,让他们能安心稳定地在基层工作;同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基层医院在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给予一定的保证,从经济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想留在基层,切实维护到基层、农村、社区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会保障。对于在基层就业并取得突出业绩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以此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并逐步解决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3.3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充分的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如举办大型系列招聘会、宣讲会、讲授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等服务。更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指导,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压力并存的特殊性,毕业生存在个人自我认知不清晰、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不正确、盲目自信等特征,及时完善他们的就业心理,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知道毕业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分析出其潜在误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用事实说话,介绍目前国家各级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引导毕业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明确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把就业指导贯穿始终,既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又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他们的职业期望。

3.4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毕业生在临床实习,进一步接近临床加上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少数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并感受到护士地位低、对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不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给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惑。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目前存在不足,在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教师要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7]。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授业与育人融为一体,在育人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想,形成一个“热爱专业、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3.5 着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对于护理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承担的团学工作经历、曾获各种奖学金、奖励以及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都被用人单位看重。现阶段,随着护理医疗、教学的与国际接轨,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护理毕业生应注重职业道德及身心素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提高求职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切实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准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对护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论文1000字,护理专业

  一、护理专业职业规划必要性
  (一)护理人才发展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人力资源是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创造价值的人。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 human resource)是以促进疾病康复,促进全民健康,延长寿命为目标的国家卫生计划所需要的一种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医疗保健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具有从事护理工作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包括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等;狭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能和体能的人员,也就是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从事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正在被合同护士和临时护士所代替,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能保障,为了适应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护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并且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差距大,80%的人口在农村,2002年,护理人员中只有16.93%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院,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比例只有0.18,全国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不到10%,而美国1993年己经达到33.5%}ls}。因此,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着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分布不均衡,人员编制不合理,临床护士编制不足,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和职称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呢,跟中国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到位都有很大关联。面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源头在教育,只有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减少或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队伍自我潜能的发挥,延长专业寿命。
  (二)护理人员的培养现状
  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对服务对象(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有效沟通、11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分析、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MNS的培养目标为:①护理实践中,能够对护理学科、相关领域的潜在知识做充分评估评价;②能够恰当处理特定人群或保健系统的健康问题,评价护理实践的有效性;③能够在不同种族间利用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④在改善卫生保健方面具备领导策略;⑤在护理实践中能够将伦理道德与职业责任相结合。
  我国MN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木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职业规划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必要准备,是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味接受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我的生涯规划,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现状和发展也知之甚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口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新岗位。因此,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中,从各方面提高护理本科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就是对自己的迷惑。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特点,面临抉择我们就不会过多的犹豫。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才可以生存,了解社会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环境。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确定我们的目标。需要加上目标才能转化成动机,而动机是前进的动力所在。古人有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避免一些失误。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前途中的问题甚至危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成为“落汤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未来有一个发展蓝图;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有效的解决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专业认同感、降低专业适应困难。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
  性别认知能力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质,它来自于个体从身体的差异概念中,察觉男女生的不同,继而将男或女的类别应用到自己身上,而有了自我性别的认同,同时也发展出与自己性别有关的概念。
  以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认定为研究主题发现性别在职业生涯成熟度上无差异。我们发现,护理本科生的性别可以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P <; 0.05。男性护理本科生在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的得分较高,这种结果并不代表男生更擅长或更喜欢人际交往,生活中更经常看到的是女性在一起交流,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目前男性护理本科生还比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男性护理本科生通常会受到重视而在班上担任班干等职务,因此,这种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是职业生涯规划范畴内的人际交往,不是日常的人际关系,与普通的人际交往相比,这种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男性注重这种交往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男性注重反馈修正可能与社会上男性的“野心”形象相一致。虽然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但是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高,男性的压力也更大,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是社会家庭的主要模式,男性为了抵抗压力为了获得成功而必须不断改进自己取得进步;女性护理本科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护理的主题是关怀与照顾,从事护理事业的大部分为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优于男性护理本科生。女性通常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大学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们不仅注重外表的形象,也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长期的传统观念都认为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是有着良好外在形象的代表,因此,她们比男性更加关注自我形象的提升,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跟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二)年级因素。
  李文仰]研究高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t以尼日利亚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钮婷研究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对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多重比较显示,大一、大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职业认识的得分上低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低于大四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接触护理职业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大一的课程主要是以医学基础课为主,而临床实践大多安排在大三、大四,而大一、大二只是有少部分临床护理见习课程;另一方面虽然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了解本专业,但了解片面,不及亲身体验实践了解的深刻;此外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从具体实施上都只是刚刚起步,处于拓荒时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信息库。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多关注理论和就业问题,而且大部分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缺少专业针对性。由此看来学校应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及时做好职业认识教育,以便学生及早规划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父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维度有影响,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有影响(P <; 0.05。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显示,从事不同行业的父母亲对其影响的方面不一样,这可能与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关,比如从事农林类职业更倾向于探索与冒险,经商的人更擅长于人际交往等。总体来说,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面要多,这可能与护理职业的特色以及母亲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女生,作为女生可能跟母亲走的更近一些,跟母亲更容易沟通,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更需要母亲各方面的指导,因此母亲的职业在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的生涯发展。护理专业的主题就是照顾,长期以来母亲就被认为是承担家庭照顾的主体。
  (四)辅导干预
  本研究利用团体辅导来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的意义、更好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能客观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信心方面,干预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一定影响,但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成员的就业信心,也是有些困难的。分析其原因就业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校、专业、能力、社会关系等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三、如何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引导护理本科生实现自我觉醒
  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真实描绘自己,正确评价自我。首先通过自我评估,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评估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工作环境等,目的在于使个人达到“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的境界。自我认知除了自己本身的了解外,还应利用一些科学的测试方式和周围人的评价,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使用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是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
  (二)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分析与职业探索
  职业分析。社会虽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不同的职业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一种职业也具有各自的特征。本次调查选取的两所城市因为环境的不同,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也存在差别。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来了解职业所需的一般素质要求及特殊能力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指导护理本科生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实施方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要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地域及岗位,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优势和实现目标的优势与困难。

上一篇:学会计大学报什么专业

下一篇:90后看过的校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