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工程学报小木虫

发布时间:2023-12-08 05:29

中国工程学报小木虫

journal of engineering
工程学报
IOSR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OSR)
科学研究的国际组织

土木类核心期刊审稿时间较短的杂志有哪些?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建筑结构学报
3 土木工程学报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
6 工业建筑
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 中国给水排水
9 岩土力学
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 施工技术
12 建筑技术
13 世界建筑
14 建筑科学
15 世界地震工程
16 建筑学报
17 混凝土
18 工程勘察
19 城市规划
20 暖通空调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 建筑机械
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 新型建筑材料
27 空间结构
28 城市规划汇刊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
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8 人民长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
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
2 铁道车辆
3 中国铁道科学
4 铁道运输与经济
5 内燃机车
6 中国铁路
7 铁道建筑
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9 铁道工程学报
10 路基工程

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
2 中国公路学报
3 汽车技术
4 公路
5 桥梁建设
6 公路交通科技
7 现代隧道技术
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
10 世界汽车
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2 中外公路

土木工程审稿周期短的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1-3个月审稿

1.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

主管主办:建设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131X, 11-2120/TU

创刊时间:1954  影响因子 0.943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从2011年起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

主管主办: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湖北  季刊  A4

期刊刊号:2095-0985, 42-1816/TU

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0.171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3.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资源勘查、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

主管主办: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广西  季刊  A4

期刊刊号:1674-9057, 45-1375/N

创刊时间:1981  影响因子 0.290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机械研究生,如何规划自己的3年生活才不至于虚度

我看过一篇文章,觉得不错,给楼主分享一下。虽然不是机械专业的,但是我认为,这篇文章,凡是工科专业的学生都适用。接下来都是是复制粘贴的内容。

勤奋、自强、求是、创新 ——座右铭
一、做好入学前期准备,多与导师交流沟通,争取选择一个有创新点的研究方向。
有创新点的研究方向是后期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自己的研究方向要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争取获得导师的全力支持。要敢于向导师表达自己的研究想法,提出自己的研究计划。不过,我们刚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时候,一般对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都很盲目,没有整体认识。因此,在与导师进行沟通前要做精心的准备,最好能够像国外大学那样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
这时候,我建议大家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快速入门:
① 认真阅读导师或实验室师兄师姐以前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如果能拿到师兄师姐的硕士毕业学位论文,进行认真研读,则对自己快速熟悉实验室及导师的研究内容很有帮助。从这些方向入手,提炼出自己的研究想法,很容易获得导师的支持。
② 较为深入地阅读本科学的学术文献。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深入阅读比较困难,不过贵在坚持。我个人觉得阅读的时候不要贪多,每天能够认真阅读1~2篇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勤于思考,找出该文献的核心思路以及能够进一步深入提高的可能点。这样有助于自己对本学科目前的研究热点及遇到的困难形成一个初步概念。这样与导师商量的时候,也能够做到胸中有数,较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可和支持。
二、积极参与导师相关课题,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自己处理复杂技术和事务的综合能力。
建议积极参与导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可能部分学科导师所承担的课题较少,则可以自己申请学校的创新选题和创新计划资助。个人觉得完整地参与一项课题对培养锻炼自己的全面素质非常重要。因为,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许多技术和事务上的问题。通过不断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对促进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素质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参与课题的时候,要学会团结课题组成员,当遇到意外的矛盾和冲突时,也要尽量克服自己,要有全局观念。此外,导师所交办的任务,不管是技术或是事务上 的,建议都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导师考察你综合素质的绝好机会。
三、多思考,多动手,争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要顺利答辩毕业,学校都要求其发表一定水平和数量的学术论文。经过自己的总结和向其他前辈请教,我觉得在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下面几点:
① 刊物级别:如果你即将投稿论文的思路与近三年前相关文献相似,那么除非你的结果规律优于那篇文献,或是你研究完成的较为全面到位,否则通常只能发表在低一个级别的刊物上。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从事优化算法研究的,你的文章是单种算法建模仿真,那么除非该单种算法以前没有在该领域运用过,或是运用的功能不够全面,而你的研究结果非常好,否则你很难投中相当级别的刊物。而如果你的模型是几种算法混合集成建立的,同时具备几种算法的优点(如计算复杂程度、模型精度等),那么你的文章只要撰写得当,肯定能发表在高于相对级别的刊物上。
② 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可以大胆将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或是方法引入到你所研究的领域,同时将自己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尝试解决其相关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
③ 引用高级别论文的重要研究结果:多到国外知名数据库上面去下载文献。从国外研究学者的文献中寻求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往往能够获得一些不错的研究结果。不过,要注意不能直接抄袭人家的成果,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如果你觉得人家的方法有用,那么可在参考文献中加以引用,在引言中加以说明。
④ 多听导师的意见:发表论文的时候,多与自己的导师交流。你的导师毕竟在这个学科从事研究的时间和深入程度远优于你,他的专业建议对你的文章非常有用。不过,由于导师时间较忙,建议将较为成熟的稿子给他看,不要浪费导师的宝贵时间。
四、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开阔自己的学术眼界。
如果精力允许,建议参加一些学科竞赛活动。我觉得不管该竞赛是哪个级别的,是否能够获奖都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认真准备一次竞赛活动,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一次很好的疏理。
此外,可以有选择性性地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虽然部分会议纯粹是为了挣钱,不过仍然有许多会议还是起到很好的学术交流。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例,每年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所举办的一些会议水平还是很高的。不仅有大量的学科重量级专家出席做主题报告,同时有许多跟你研究相似的杰出学者出席,给你提高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最后以我自己为例,具体说明上述几条心得的感受。我自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我就与导师多次商讨,并从导师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载运工具智能测控研究方向入手,结合大量阅读学术文章的收获,提出选择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沿线风速智能预测优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
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该方向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在《中国铁道科学》、《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版)》上系统发表了国内首次提出的基于列车运行安全的大风预测优化模型,并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将该预测模型优化方法引入到我国风电场规划领域,对风电场风速评估和规划也起到了作用,成果发表在我国电力电子学科的权威刊物《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得到了编委会的大力肯定,并受邀成为该编辑部另一个刊物《电网技术》的审稿人。
此外,我积极地参与了导师的相关课题,非常感谢自己的博士导师所提供的宝贵机会。2006年,我随导师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青藏铁路建设项目,承担了课题中预测模型研究、系统软件编制、无线通讯系统设计等工作,至今为止已经十多次到达条件异常恶劣的世界海拔最高点(唐古拉山无人车站)从事科学研究。在导师的支持下,多次参与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并参与了几次相关技术的评审会,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学术眼界。
以上就是我近年来来的一些心得,请广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指正。成绩属于过去,我一定会抓紧年轻人学习工作的黄金时期,脚踏实地,刻苦努力,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非常规的科研工作,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直比较关注小木虫“科研经验”板块,今天也分享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
以前的课题是和计算相关,整天呆在计算前,时间不知不觉中从网络中溜走,尽管本人从不打游戏,但是每天网上无目的的浏览确实耗费了不少时间。
回想一下自己大致的时间安排:
1. 早上7:45起床,洗漱收拾,8:00就赶往学校,路上买点早点,8:15左右就到了实验室,算是早的,然后就开始边吃早餐,边上网,有时候一不留神就到了10点多,万一再有电别的事情,打个电话,或者找个人,就到了11:30吃饭的时间,午饭后,就是午睡。下午2:00到实验室,午睡刚过,还昏昏沉沉,效率不高。晚上尽管每天也要呆到10点多,但是好象收获不大。
时间一天一天就这样度过,最后勉强毕业了事。
前年开始,换了科研环境,也换了课题,改成实验为主,给自己指定了一个计划,现在看来真的很有用。两年来已经发了N篇paper,还有N篇整理中。目前我的非常规方式:
1. 非常规工作 我不会遵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根据实验情况,有时候我可能会在实验室呆20多个小时,有时候也可能不去。所以有时候10点,有时候12点才到学校。当然回的也晚。我一般会睡到自然醒,这样也就省去了午休的时间。一开始,导师并不赞同我的做法,但是最近一年他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毕竟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很好的结果。尽管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不好,也不能成为以后科研的方式,但是对于硕士、博士来说确实一种比较有效的科研方式。
2.  充分利用周末 以前周末很少工作,在实验室也是干些与科研无关的事。现在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因为周末的时候大多数公用的设备都闲着,你可以放心的利用,有时候一个周末出的数据可以抵上一周的结果。所以周一的时候我一般比较轻松的整理结果,周二就要想办法找导师讨论。
3. 最大限度的离开电脑 每天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脑,而是开实验设备(因为实验仪器大多要预热1个小时),在这期间,可以上网收收信件,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由于已经开了仪器,就会迫使你离开电脑。所以基本上只要去实验室就要有数据。
4. 计划好每一天 每天离开实验室的时候会给自己留一个小条,提醒自己第二天一天的任务是什么,免得到实验室再想,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想想,思路会更清晰。每天晚上回去之前最好把实验数据处理好再走,这样也好调整第二天的实验。
5. 经常和导师讨论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随时把结果和问题整理好,只要碰到导师来实验室视察或者貌似有空的时候一定想办法讨论。一年来都形成了习惯,只要导师来实验转悠,我一定在5分钟内就可以把结果和问题以图标的清晰方式呈现给导师,效果颇佳。和导师讨论问题千万不能只说,其实一个结果或者问题解释半天,还不如用个图和数据效果好。以前总是怕见导师,怕和导师讨论,现在总是盼导师,呵呵已经变被动为主动。
6. 抓紧写文章 感觉数据积攒了一定程度,赶紧准备文章,我个人的经验是等把文章写了一个初稿后,再找导师说写文章的事,讨论之后的几天内,自己修改后的文章估计就可以呈现给导师了(效率多高,呵呵)。把文章给导师后,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反馈意见,在这期间,一定要制定下一篇文章的计划,我一般是在上一篇文章来回修改投出去之前,第二篇文章已经成型了,这样导师基本上也把第一篇文章放行了,否则还要拖很久。
7. 多开会,多交流 想办法去开会,其实只要你的成果好,人也好,实验室条件不是特别差的话,导师都会考虑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你没有成果,估计导师也不会让你去。所以没事时我总会寻找一些会议的信息,然后自己估计一下费用,能剩的费用尽量剩,住的差点,交通工具慢点没关系,把费用将到最低,然后去说服导师,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的。通过几次的会议,收获颇多,既锻炼自己,又学到知识。记得有两次会议后,根据会议报告别人的提问,回来后对实验进行新的评价或者补充就又发了文章。
链接:

上一篇:中国保健杂志邮政代号

下一篇:中国中药杂志见刊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