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教师报发表博客

发布时间:2023-12-06 21:16

中国教师报发表博客

文/雒宏军

看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蔡华军老师的一篇博文,盛赞二甲中学凌宗伟校长“行为文化建设”,他写道:

有趣的是在文章后面还看到了孙明霞老师的留言: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的影响不言而喻。那么一个校长,究竟应给教师带来什么影响?

校长和教师都是职业人,毫无疑问,最大的影响应该来自于学校管理和职业交往所带来的专业能力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校长,会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搭建平台、示范引领、制度管理等各种办法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反思提高,不断发展。 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只有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才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凌宗伟校长无疑是成功的,他以人为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自己坚持读书学习,坚持写博客,还建立了“教育行者”博客群,建立教师读书会,开设班主任论坛,请专家进校,想方设法引导教师发展。 他将教师看作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不断唤醒和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力,在此过程中,很少见到制度的影子,更多的表现为引领和激励,通过文化建设,形成文化氛围,成为行为自觉,这样,学校就形成了良性发展的不竭源泉。 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校长的个人魅力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加一博客上,经常可以看到凌校长忙碌的身影,几乎每天都要写下一些反思,从教学到教育,精彩纷呈,只有这样的校长才具有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本,也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路人。

明霞老师的回帖又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校长都认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些校长口头上说的天花乱坠,私下里却不愿意做细致工作,或者没有能力去做细致工作,甚至对那些稍有个性的教师“横眉冷对”,这些校长不具备文化引导力,自然也就缺少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具有不懈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在种种束缚中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青年教师具有可塑性,其执教初期正是专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极其重要。 在重视教师发展的学校里,青年教师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训练,长期浸淫在专业发展的文化传统中,就会将专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校长只是将教师作为教书的“机器”,作为取得较高成绩的“工具”,那么教师很可能在教育教学中迷失方向,最终找不到自己。

校长对教师的影响又不仅仅是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不仅存在着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教师与教师的交往,还有校长与教师的交往。交往过程就是对交往对象的影响过程,校长的个人魅力,个人的文化影响力,正是基于这样的交往产生的。但是,人际交往的内容又是复杂的,不仅包含职业方面的,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认识,个人习惯、性格、品质都会成为相互影响的内容。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地位很特殊,具有天然的示范性,因此我们就会发现,校长的兴趣和爱好极容易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方向,校长为人处世的方式就会被很多老师模仿迎合,校长的人生观、价值观无形之中影响着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能力发展的范围,可以说对教师的影响更为深刻。

这里,并不是说校长的个人品质和习惯会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品质和习惯,实际上,对于校长的某些不良影响教师是有所觉悟的,并且敢于质疑和批评,对于校长优秀的品质和习惯教师可能又存在着被“影响”的惰性,总是难以付诸行动。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这种影响力, 校长的个人品质和习惯会慢慢地在学校文化中渗透发展,有可能成为一种良性文化,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庸俗文化,从而影响教师个人发展,最终影响学校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这里强调的就是校长对教师的示范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做人,学校管理同样如此,校长和教师不是简单的命令和执行的关系,学校管理中总是渗透着人格和文化的因子,校长也在影响着教师。 所以,学校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是首要问题,但是,提高校长素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具有健康情趣和爱好的校长队伍,更是当务之急。

发表于2009年11月11日《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难吗

不难,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的报刊,是专门为中国教师服务的周报。《中国教师报》采用黄金报型,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周三出版,每期对开16版。很多朋友会感觉发表文章很难,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不太了解投稿发表的一些技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4篇,欢迎大家分享。

忙碌又充实的教育工作接近尾声了,细细回顾一下自己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取得成绩:

在音乐教学方面,我坚持以审美教学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这学期,主要参加的活动有“歌唱祖国合唱比赛”和“家长会才艺展示”。歌唱祖国合唱比赛我认真辅导学生,每个班级都细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加入情感。本学期的才艺展示集体舞童年,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协调能力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比如一年级孩子小,我会把动作分解再分解,让学生从慢到快去熟练动作。接下来就是音乐课教程技巧方面,这个学期我是初次接触教育工作,对上课的每个环节都不懂,刚开始上课也有很多不足,但是经过我们音乐组的吕老师和钱老师的悉心帮助,我慢慢的就熟悉了上课的流程,不害怕上课了。俗话说熟能生巧,课上多了自然也就会上课了。学会了怎样面对课上的突发状况,怎样调动学生上课的氛围,怎样把握上课的节奏以及怎样把握课程里的内容环环紧扣,这些都是我这学期的收获。

二、不足之处:

1、音乐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高,今后我会多想一些方法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找到他们喜欢的点,勾起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2、课堂管理方面,可能学生本身就觉得音乐课是副科,学生上课的纪律不是很严格,这点我还需要今后加强管理,约束学生。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特长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授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进步,争取多参加活动,来锻炼自己。总之,我相信勤能补拙,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进步,突破自我!

初一下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x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初一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xx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远古到南北朝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做简要汇报总结。

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3、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其她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一学期来,我在学校开了两次公开课,在后塍片开了一次公开课,在市里开了一次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个班的工作能否得以顺利的开展,除了靠老师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特别在小班,因小朋友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家长都比较紧张、担心,自然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家长信任、支持和配和我们的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期进行家访、电访。

这使我更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促使我们老师跟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密切。

2、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这活动不仅能促进我们与家长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工作。

本学期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小。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享受的收获我会用于下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本学期,为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务处在学校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制度为动力,让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安排,重新修订和完善了《石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细则》。修订和完善后的《评价细则》,除对理论学习、实践反思、阅读视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有明确的,又增添了课题研究和“磨课”奖励。评价细则的修订和完善,让老师们心中有杆秤,知道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规章制度的完善,不仅指引着教师自觉地、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也方便了学校对老师教学科研工作的量化和管理。按制度给老师的工作量化打分,公正公平,让老师们心服口服。

二、以校本培训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提高老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各种平台,在老师中大兴学习与研究之风,努力通过建造学习型学校,达到提高老师素质的目的。

1、加强检查,常规教学开展地扎实有效

9月1日和11月26日,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各位老师的备、教、改、导、辅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了许多优点,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检查情况及时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通报,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互取长补短。

2、加强引导,开好每月一次的教学小结会

本学期召开了两次教学月工作小结会。月小结会上,或通报教育教学情况,或学习相关教学经验和教学随笔,或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每次会前,我都会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会后,老师们有所收获。

3、立足课堂,开展“磨课”活动,互动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期组织多种形态的公开课:有新调入老师的展示课,校本研讨课、教学检查汇报课。还有三年级语文老师、五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六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磨课活动。由于组织有序,监督有力,老师们都能及时交流自己的意见,让课上得更好。青年教师肖晴执教的《走进童话世界》获得种祥市小学作文优质课比武二等奖;钱丹老师代表钟祥市展示了一节数学学具活动课;11月26日,我校曾玲老师执教的品德课、张丽蓉老师执教的科学课、李华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获得了荆门市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的好评。12月18日,杨莉老师代表石牌镇参加了钟祥市组织的“送教进城”活动,上了一节示范课。

4、发动鼓励,积极开展笔耕活动,提高老师写作水平

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完成从经验到理论的上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是学校一贯的宗旨。

为将这一宗旨落实,本学期在要求老师坚持写教学随笔的基础上,又对老师的教学随笔进行了一次评比。在这次教学随笔评比中,李晓银、肖金梅、吴秀荣、王佳英、肖晴、夏金华、肖蓉、杨莉、马祖勇、刘升华老师的随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除此外,还积极鼓励老师投稿。据不完全统计,杨莉老师的《我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发表在《中小学数学》上;罗荣老师的《失落的优势》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

5、开通博客,让老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校园博客是我校的新生事物。开通博客的初衷是为了让老师们与时俱进,让老师能找到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学习、交流。我校的博客受到了我校老师的关注和呵护,像李华、夏金华、杨莉、刘升华、王琴花等老师就经常点击浏览,并上传自己的文章,发表评论。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整合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经过课题成员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校两个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已拟定申请结题。《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计划明年申请结题。

四、以活动为保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成立了音乐、体育兴趣小组,并抽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第三届“我爱我校”征文活动、第一届“数学奥赛”活动。为了响应“阳光体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即将举行跳绳、踢毽子活动。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想用这“感谢和感动”。

感谢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支持。教务处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需要老师们的鼎力相助。没有各位体育老师和肖志华、马祖勇、钱丹老师的协助,学生身体素质测评就不能顺利进行;没有各位班主任的辛苦,体育测评数据就不能迅速上报;没有语文老师的指导,没有夏金华、李晓燕、肖晴、王金玉老师的评选,就不会产生那么多优秀征文;没有数学老师的辅导、出题、改卷,数学奥赛只能搁浅。在此,真诚地对各位老师说一声“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感动老师的敬业和提高。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低年级的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为了上好课,许多老师和同年级的老师反复研读教材、修改教案,在“磨”字上下功夫;为了不欠学生的账,很多老师牺牲自己休息的备课、批发作业;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肖金梅、张丽蓉、夏金华、黄静敏等老师也学会了上网、打字、发送邮件。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动。

展望明年的工作,我想用“服务和创新”。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改革传统的教研模式,开创教研新天地。

读教师阅读力有感

【篇一: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在假期阅读了了《教师阅读力》这本书后。我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从中受益颇多。

此书讲述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凸显了阅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德树人”,而这一任务相对应的“公民道德规范”、“科学文化知识”、“身心健康标准”等都是昨天形成的。我们所做的工作是面对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记忆昨天,这实际是文化的传承,阅读如此重要。而阅读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被重视,当我们还在为阅读现状焦虑时,一场阅读革命正悄悄地进行着,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阅读力低下导致的精神贫瘠是多么可怕,一个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他自身的成长,并且这种影响将源源不断影响学生。教师像一束光,但能否真正让这一束光点燃另一束光呢?

其中提到教育素养应终生修炼,当认真阅读后,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也伴随着汗颜的感觉。的确作为老师,是急需提升自身素养的,这包括学科素养、研究学生素养、语言素养。学科素养,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可能只熟悉本学科初中的教材,没有系统的研究教材。但在学科素养方面,我们仍需补很多的课。在研究学生素养这一方面,我自认为在教学中最大的欠缺是缺少与学生沟通,虽然我们常说以“生”为本,但却忽略研究学生。我想,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维,他们对什么有兴趣?他们怎样思考问题?他们怎样进行学习?他们对课本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是多少?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这里的“已知”,应理解为不仅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其实如果单单只是让教师讲一节课太容易了,认真备课就行,不了解情况,上课的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学生可选择听讲,也可以选择不听讲,教师很辛苦,讲来讲去,而学生却做别的事。

所以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注重教师的语言素养。那么何谓教师的语言素养?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一般包括专业语言、态势语言、情感语言几种素养。教师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分量。”一个教师只有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不仅要形成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更需要一份宁静,它往往在悠闲中孕育,发展,升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作为教师,面对忙碌,应该积极营造思考的空间,努力保持闲适的心境。可以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可以是在万籁寂静的夜晚,哪怕是在短暂的一刻,独自一人泡一杯清茶,远离喧闹,抛开浮躁,任思绪与时间一起自由地尽情地流淌。在教育的点滴中,捕捉什么是智慧;在平淡的细节里,感受什么叫幸福。周群老师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的《感受快乐体会成功》中向老师们道出了骑自行车上班的秘密,原来她利用每天近1个小时的路程,回忆当天的教育教学。久而久之,周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竟在“骑车间”得到提高,教科研竟在“骑车间”结出硕果。骑自行车上班,同事认为过于辛苦和寒酸,殊不知她却享受着思考快乐,收获着成功喜悦。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考成为习惯,不管是寒来暑往,无论是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进程里,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所以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同伴互助的纽带!让阅读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吧!

【篇二: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贯串人的成长的一条主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的资产。”如果你的学生觉得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阅读让更多教师成长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比学生更需要学习,比一般人要更善于学习。我们要成为优秀的表达者,这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支撑。我们更要学会不断地反思,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教学反思不是静坐冥想,也不是一个人回忆漫想。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更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认真思索的过程。当然,教师要获得有力的理论支撑,就必需大量阅读,使教学反思不止于表面,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内化为一种能力。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要把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把阅读作为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观念。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间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促进自身成长的三赢。

阅读让你拥有职业幸福感

当然,我们不能离开教师的现状去奢谈职业幸福。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就是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自身应该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要把读书作为他的第一精神需要,就像饥饿的人之于食物。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教师本人精神的需要,还是教师工作的需要。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证明: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读出了优秀,读成了卓越。事实上,这些优秀教师也正享受这职业幸福,过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阅读如此重要,但现实并不令人乐观。教师的读书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很多教师把“教材”“教参”“教辅”这三类书作为自己的掌中宝。不读书的教师,视野狭窄,上课缺少新鲜的东西,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我们往往把不读书的主要原因归于工作太忙碌,但很多老师及时有闲暇,也未必读书。大量阅读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的必需。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一现实。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质量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与实施素质教育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多读书。对于教师阅读,我在《教师阅读力》里得到了几点启发:

(1)教师阅读要注意“营养均衡”。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这三块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教师必须具有开阔的、丰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识背景。可见,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的书好读而忽略了其他的书。

(2)阅读的时间要有保证。如果总以没时间为借口而读书甚少,那一切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其实,每天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关键在持之以恒。”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鲁迅先生如是说。

阅读对教师是如此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静心阅读,掩卷沉思,去感受阅读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美丽心情,去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篇三:教师阅读力读后感作文】

暑期,我认真阅读了刘波的《教师阅读力》,作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经历了“改进工作”“迷恋教育”“完善自我”三个阶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他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刘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他在书中举了《光明日报》曾报道过的华中科技大学57岁的宿管大妈周凤琴坚持每周读一本书的例子,说明阅读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教师,即使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夹缝里,也能通过积极阅读进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而对于那些不读书的教师,阅读则更意味着“自我拯救”。有了内在的阅读动机之后,该怎么寻找适切的阅读路径,刘老师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一是订阅优质期刊,进行专业阅读和综合阅读;二是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阅读。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搜集的网络阅读资源,其中既有报刊杂志的电子版链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另外,一些优秀也纳入了他“网读”的视野;三是了解最新图书资讯,第一时间搜罗新书。这些教育类书籍,让刘波老师享受品质阅读之美的同时,也夯实了他的专业知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当阅读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阅读力也就成为教育生产力。首先,阅读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专业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阅读促使教师拿起笔杆子,自觉走上教育写作之路。记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倡导的教师“三专”发展模式中,“专业阅读”之后就是“专业写作”。读是积累,写是升华,写是为了更好地沉淀阅读过程中那些高质量的思考;再者,阅读能促使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力。书中《用阅读克服“本领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的观点,认为理想中的教师,应该“照亮了别人,丰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却没有新能量的持续注入,必然会导致自身的“本领恐慌”。

当然,我自己感觉个人读书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刘老师一样每天去阅读那么多书,但是如果能尽可能的多读一点,对我们的帮助一定更大。记得曾经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多读书人才能有主见,教学中遇到问题才不会模棱两可,飘忽不定”。

【篇四: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暑期,我认真阅读了刘波的《教师阅读力》,作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经历了“改进工作”“迷恋教育”“完善自我”三个阶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他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刘老师说如果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他在书中举了《光明日报》曾报道过的华中科技大学57岁的宿管大妈周凤琴坚持每周读一本书的例子,说明阅读理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一个有专业追求的教师,即使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夹缝里,也能通过积极阅读进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而对于那些不读书的教师,阅读则更意味着“自我拯救”。有了内在的阅读动机之后,该怎么寻找适切的阅读路径,刘老师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一是订阅优质期刊,进行专业阅读和综合阅读;二是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阅读。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搜集的网络阅读资源,其中既有报刊杂志的电子版链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另外,一些优秀的公众号也纳入了他“网读”的视野;三是了解最新图书资讯,第一时间搜罗新书。这些教育类书籍,让刘波老师享受品质阅读之美的同时,也夯实了他的专业知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当阅读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阅读力也就成为教育生产力。首先,阅读促使教师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专业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阅读促使教师拿起笔杆子,自觉走上教育写作之路。记得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倡导的教师“三专”发展模式中,“专业阅读”之后就是“专业写作”。读是积累,写是升华,写是为了更好地沉淀阅读过程中那些高质量的思考;再者,阅读能促使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力。书中《用阅读克服“本领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的观点,认为理想中的教师,应该“照亮了别人,丰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却没有新能量的持续注入,必然会导致自身的“本领恐慌”。

当然,我自己感觉个人读书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刘老师一样每天去阅读那么多书,但是如果能尽可能的多读一点,对我们的帮助一定更大。记得曾经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多读书人才能有主见,教学中遇到问题才不会模棱两可,飘忽不定”。

【篇五: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一书。一方面深深地佩服刘老师在本书中所展现的魅力,句句在理,解剖深刻,另一方面对自己作为教师,却对阅读那么不重视深感惭愧。

本书分四辑,从教师要成为真正的阅读者、阅读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推进教师阅读的路线图以及读写结合加快成长步伐四个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看了刘波老师的博客之后,更是对他崇敬。他自己就是关于“阅读的力量”最好的证明,这比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更有说服力。

唤醒教师的阅读意识,积极行动起来。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本书无疑就是一盏希望之灯,让我更加看清来路,也更加明白去路。

记得读书时代,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阅读。现在反而以各种理由推脱,把不读书归结为工作忙碌。现在想想实在可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连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都不读书了,祖国的花朵们又当如何?我没有做到尽量多阅读,更不用说苏霍姆林斯基的境界了。秉烛夜读,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且,真正的阅读也绝不仅仅是读教科书和各种教辅书籍。

2013年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中国在这方面差距非常大。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教师理应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

本书中“因为我们不读书,所以工作很忙碌”,让我很深思。平时,就是因为不读书导致视野狭窄,上课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讲课枯燥乏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忍着昏昏欲睡的感受听课也是有苦难言,课堂效率微乎其微。尤其我作为班主任,初次接触那么多孩子,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在大学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更多的时候是当我处理完一件事情,才发现其实还有更妥善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实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在教育书籍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来处理解决这些琐事。如果不曾阅读,或许总是把事情处理得一塌糊涂或者总是不知道如何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积少成多,也就会越来越忙碌。

作为教师,应该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一种长久坚持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教师由合格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有效路径。最新鲜的教育一定是来自生活,与我们生活的社会息息相关。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决于阅读。面对越来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压力,与书为友,远离喧闹,抛开浮躁,享受读书之乐,不是很惬意吗?试想在劳累了一天下班之后,坐在家里的书柜前,独自一人泡一杯清茶,拿起一本钟爱的书籍,慢慢品味,多好。睡觉前,慵懒地斜躺着,细细翻阅床头的爱书,伴着书香入眠,幸福满怀。某些无所事事的假期,还可以和学生族们一起,在图书馆专注于阅读,瞬间感觉年轻不少。或者是在柔软的草地上席地而坐,一边欣赏文字,一边欣赏蓝天白云。在阅读的点滴中,捕捉智慧;在平淡的细节里,感受幸福。阅读,如此美妙。

于我而言,这本书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教会我重视阅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挤出时间用于阅读,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务学生们。

【篇六:教师阅读力读后感】

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在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教师如何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真正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本书分四辑,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促进个人成长、推广全员阅读以及教师阅读推荐四个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本书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刘波自己阅读和推动阅读的经验总结,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促进个人成长、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的案例。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阅读的价值和力量。

“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一所学校,如何有效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如何为自己寻找适宜之书”,本书封面上的这三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阅读之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找准推动教师阅读的有效路径,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阅读结构。这三个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提升阅读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心中有梦的教师的自觉追求。

不知是巧合,还是刘波的用心,在“世界阅读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收到了宁波镇海仁爱中学刘波老师新鲜出炉的《教师阅读力》一书。这真的让我是喜上眉梢、甜在心头。欣喜之余,我也灵机一动,临时决定更换了本周的班会课主题,改为了“阅读的力量——师生共享精神食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初“识”刘波,是无意关注到他的博客“海翔一号”开始的。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他的博客充满了书卷气、书香味,不仅分享了他的阅读、他的书斋,还分享了他在学校里推动教师阅读方面的努力。巧的是刘波供职的学校是我曾经求职时面试过的地方。我至今仍对该校原校长亲自打电话给我父亲并建议我去高中任教而感到记忆犹新、心存感激,这让我很有一种亲切感。此后,关注他的博客也就成了我经常性的做法,总是期待着他博客的更新,分享他阅读的幸福。

再“识”刘波,是在书城购买到了他的第一本着作《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开始的。不夸张地说,从教七年,是这本书真正让我在即将而立之年有了“警醒”的感觉。在一页页翻阅他的每一篇文字时,我感觉自己似乎成了一个无数矛盾的集合体,内心充满着内疚、悔恨,同时又有一种斗志、希望在燃烧。我的内心在翻滚,我的职业生涯前5年的时间去哪了?留下了什么痕迹?我的内心又在激荡,我的未来之路在哪里?该怎么走?但当看完最后一个文字的时候,我看清了前方的路,也更坚定向前走的信心和动力。刘波在《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一书中,用他平实而质朴的文字,用他鲜活而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教师发展的精神写照。在他的心路历程的引领下,我也“认识”了帕尔默、张文质、李希贵等名家;也阅读了《教学勇气》、《教育是慢的艺术》、《面向个体的教育》等大作;也尝试了迈出教育科研的坚实步伐。他在这本书没有刻意去强调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关于“阅读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写作的力量”最好的证明,是活生生的例子。这比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更有说服力。他在书中有两个观点打动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一是教师要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买单”,二是研究应该成为一种专业生活的方式,一种改进教学的手段,一种丰富心灵的良方。基于这两个观点,回想近两年走过的路,感觉很踏实,也很有收获。

三“识”刘波,是在大夏书系《教师月刊》的群里。这个群也是在阅读刘波的着作后,我主动寻找并且加入的。他的发言不多,但每有新书推介的时候,总有他活跃的身影。在前不久得知他有新书要推出的时候,我主动地向他发起了第一次的直接交流。当我壮着胆子向他要一本签名的新书时,没想到他竟然非常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且主动向我要了号码,并说新书到了会第一时间给我邮寄过来。当我拿着这本恬静又充满了绿色生命气息的新书的时候,一种迫不及待想要阅读的心情油然而生。相对于第一本着作来说,少了一份心路历程,多了一份心灵导航;少了一份青涩稚嫩,多了一份大气包容;少了一份激情洋溢,多了一份责任使命。

这或许是一个转折,于刘波而言,将更加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更加专注于教师阅读力的提升、更加致力于教师阅读的推广。于我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更加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实自己的发展路径。

上一篇:水利技术监督期刊级别

下一篇:营养与减肥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