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科学网电子杂志

发布时间:2023-12-05 19:07

中国科学网电子杂志

就在官网就可以订电子杂志的。 平安夜快乐!!!请给我一个好评哦!!

有什么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电子杂志

《Science》杂志[英文] 美国自然科学权威杂志。
《Nature Asia》 Gateway to Nature's world of science。
中华医学网 中国生物医学资讯的门户网站。
《金卡工程》 具有权威、全面、真实等特点,可浏览过往杂志内容。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英文] 介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科技进展。
Science Daily[英文] 科学技术在线杂志.
中国期刊网CERNET网站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复杂性研究文摘(中英文) 圣菲研究所“复杂性研究文摘”,全世界分美、德、中三处发布。
电镀与涂饰 (双月刊)1982年创刊
Academic press electronic journal library
[英文] 学术出版社电子期刊图书馆
软件学报 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研究项目,代表我国软件研究水平。
《暖通空调》 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报道一般工程技术和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natureasia/门》[英文]
全球网际网路杂志 提供电子商务,法规政策及网路世界探索等资讯。
《Journal of Theoretics》
[英文] 理论期刊。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杂志。
中国信息年鉴网 介绍反映我国信息化建设全貌的专业年刊-《中国信息年鉴》的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
深圳特区科技杂志社 深圳特区科技杂志社的网站,包括每期的最新资讯,热辣新闻等。
《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社
现代化工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
《Prometheus》[英文]
《Annual Reviews/年度评论》[英文]
《流体工程学》[英文] Journal of Fluides Engineering,美国著名的工科院校Virginia Tech主办。
大众科技报 大众科技报网络版。
中国期刊网汕头镜像站 提供近7000种学术期刊(全文或文摘),经济、商务、法律、科技。
工业计量杂志 网站设有全年刊物内容,广告服务,投稿须知,征订启示等内容。
Isis[英文]
科学基金杂志部 4种学术期刊和其他业务活动情况.
中国科学院科院刊
《Journal of Young Investigators》
[英文] 青年科学家期刊。
中国地质文摘 中文地学文献检索刊物。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
橡胶工业 以橡胶加工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全国专业期刊。
北极科学考察(人民日报)
科技新潮网
Library of Congress Science Tracer Bullets[英文]
科技新闻大观 提供科技产业新闻,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高科技业厂商的信息。
《ChemPort》[英文]
华夏星火 《华夏星火》月刊由国家科技部主管,被誉为中国星火计划第一刊。
水利水电市场 介绍水利水电市场需求与政策法规。
中外产业科技杂志社
广东省办事处 专家理论指导,让科技界、产业界发展更快更健康,大型企业成功经验。
《科学月刊 》[繁体] 科学网际月刊,由台湾天下文化书坊维护。
《金卡工程》杂志社 中国卡业界获得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量测资讯双月刊[繁体]
发现者[繁体]
能源、资源与环境季刊[繁体] 砂石产业的现况与未来,海砂开采的经济效益分析等等。
新电子[繁体] 新电子杂志的站点。
3C领域介绍与成果季刊[繁体] 由工研院资讯服务中心制作。内有本杂志各期全文档。
ITRIToday[繁体] 工研院发行的线上英文学术季刊。
工业技术与资讯月刊[繁体] 内有产业研发系列报导,机械通讯产业透析等单元。
《技术评论》[英文] 该杂志注重于应用科学,强调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科学创新与SCI崇拜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没有创新,要科学何用?可惜我们离真正的创新还差之甚远,正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2007年指出的地质学研究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我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无可辩驳,事实的确如此。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争论,鼓励创新,在学术上搞一言堂是非常有害的,不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也是不可能的。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主张“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意思是出现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很宝贵的,当然也不要没原则地同意,要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苟同(轻易地、勉强地同意)是不可取的(汪洋,私人通讯)。

科学不同于技术和生产,科学特别需要自由探索的环境,科学忌讳来自各方面的干预。科学是不能计划的,也不可能限期出成果。科学需要自由争论,争论的是非和结果是从争论中自然产生的,不需要“中间”的或居高临下的评判人。争论需要时间,有的问题可能争论几年,几十年,不需大惊小怪。科学需要将才和帅才,不需要学霸,学霸不可能长期统治学术界,学霸终归要走向反面。压制批评和争论是不道德的,压制批评和争论等同于犯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问大小与职称大小无关,与老弱尊卑无关。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昨天你提出一个新鲜的认识,你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明天你不思进取,你就降为二流;后天你明白过来,还可再回一流。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这是科学的认识论。因为,当大多数人陶醉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中时,最早去发现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论的,总是那些在科学的征途中艰难跋涉的少数先行者。新的认识往往不合早先众所公认的认识,很少能够自然地被多数人接受。而一旦新的认识被多数人接受,又会有少数不满现状的人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因此,我们的各项制度应当有利于保护少数人,宽容并支持少数人自由发表见解,宽容并支持“异端邪说”的存在以及挑战主流观点的权利。科学不可能少数服从多数,学术争论也不可能少数服从多数。科学不可能垄断,科学不可能一统天下,一种观点再正确也不可能被全部科学家接受。如果学术界只有一种声音,没有了“杂音”,该论点离寿终正寝的日子就不远了。科学不讲论资排辈,科学没有终身制。外国有的国家有“终生教授”一职,那是给确有创造和贡献的少数人保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象是一种荣誉。中国的院士制度亦然。

中国学术界存在盲目的SCI崇拜。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随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跟进,将SCI与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等挂钩,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演变成一场整个科技界的SCI崇拜。学术界的一举一动无不与SCI挂钩,连博士生毕业也要SCI文章,否则准许毕业但是没有毕业证书。我们承认,这些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在数量上的确增长了,但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国产论文平均累计引用次数只有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1/2至1/3。我们的SCI论文的数量已经占到国际第4位,但是,我们的SCI论文引用率还不高,只占第10位。我们不乏理论的建树,不乏SCI,独缺真知灼见,为什么?窃以为是我们没有把学问真正做到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问中去,没有真正弄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值得反思的是,SCI崇拜不是提升了中国的科学水平,而是引发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连年下降。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北大和清华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均位於200名之外,它们不仅在世界上落后,即使在亚洲也算不上一流。有人统计,在2000到2002这三年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六所全国最强的学校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总共发表了27篇论文,仅及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东京大学的20%。考虑到这六所大学的规模(师生人数)都至少在哈佛大学的两倍以上,因此可以说,一所哈佛大学的科学产出相当于大约200所中国一流大学(12÷6%=200)。这就是中国学术界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另外,根据发表论文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论文引用率来衡量,靠在国内刮起SCI旋风起家的南京大学,其化学论文总数在1992~2002年间排在世界第41位,但如果按平均引用次数来计算,它的排名却一落千丈,居第675位! 所以说,中国的学术界正在加速制造学术垃圾。实际上,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水平目前是在从低下向更低发展(以上来源于:ht-tp://posts/1/6774642)。

科研领导者的责任有四:(1)选择好的项目;(2)选择好的科学家;(3)给足经费;(4)当好后勤。科学网电子杂志2008年第72期李宁介绍美国制订科技政策有“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核心的一条是:政府提供资金,由科学家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质量)。科研管理不同于其它行业,“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好的管理。管理也是一种文化,有的部门很宽松,表明管理者懂科学;有的部门很死板,说明他们不懂科学;有的部门不仅把科学家管死,还从中刮油,只能说他们既无知又无耻。当然,国家有科学规划,科学需要转化为生产力,国家不得不有所约束,需要而且可以借鉴某些生产和行政管理的办法。但是,仍然需要宽松再宽松一些。科学管理主要靠自律。科学家群体中也有败类,那只是极少数,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我们应当给科学家群体以更多的信任和理解,相比科学家的贡献,些许不正之风我们的社会应当还是可以容忍的。如果还象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由政府部门一管到底,科学家没有活路了。尊重科学,也不应把科学家当工具使用或作为政府的御用工具或替罪羊。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某些专家论证会,名义上是论证,实际上仍然是政府主导,企图借专家之口说出政府想说的话,把政府的责任转嫁到专家身上,这也是不不足取的。

上一篇:女人坊杂志适合多大看

下一篇:乌鲁木齐大学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