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劳动保护杂志试题

发布时间:2023-12-07 12:38

劳动保护杂志试题

30、库内登高保洁作业时需要侵入库内接触网安全限界进行作业前,必须事先与车辆部门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进行作业(对)

31、驾驶车辆时不准穿拖鞋、吸烟、饮食及与乘车人交谈。(对)

四、问答题

1、应经常向旅客宣传安全常识内容有那些?

答、劝阻旅客不要站在车辆连接处;不要手扶门框、风档;不要将头伸出窗外;不要向车外抛物;列车通过桥梁、隧道时应动员旅客关闭车窗;锁闭厕所。

2、行李架的物品摆放有那些规定?

答、随时调整行李架,做到平稳整齐,大不压小,重不压轻,长横短竖。笨重物品,铁质利器,杆状物品,玻璃制品放在座位下面,发现可疑行为,无主行为,应立即报告列车长和乘警开包检查。

3、标准化作业车门管理乘务作业中要做到那些?

答、加强车门管理,认真执行“停开、动关、锁、出站四门了望”制度,列车进站到岗试开车门,停稳开门,组织旅客乘降,验票上车,扶老携幼,严禁旅客背面下车。

4、哈铁人(84)第104号文件规定的“四做到”内容是什么?

答、做到班前充分休息;做到精力集中;做到正确着用护品;做到横越线路“一停二看三通过”。

5、哈铁人(84)第104号文件规定的“七不准”内容是什么?

答、不准饮酒上岗;不准擅离岗位;不准飞乘飞降;不准随车捎脚;不准钻越车辆;不准抢越线路;不准走轨面、枕木头、线路中心,车下作卧。

6、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阀?

答、(1)、车辆燃轴或重要部件损坏;

(2)、列车发生火灾;

(3)、有人从车上坠落或线路内有人死伤(快速旅客列车不危急本列车运行安全时除外);

(4)、能判明司机不顾停车信号,列车继续运行时;

(5)、列车无任何信号显示,进入不应进入的地段或车站;

(6)、其他危急行车和人身安全必须紧急停车时。

7、铁路职工在执行职务时着装是怎样规定的?

答、应穿着规定的制服、制帽,佩带易于识别的标志、证章,客运服务人员和接触旅客的工作人员服装应保持整洁。

8、乘务员上下车应注意什么?

答、乘务员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严禁开车门乘凉探身了望及清扫垃圾。

9、乘务员在电气化区段作业时,严禁什么?

答、电气化区段停站时,不冲刷车皮,严禁攀登车顶作业。

10、通过线路时,要执行什么制度,顺线路行走时要注意什么?

答、应走天桥、地道、平行道,并严格执行一停二看三通过制度,严禁钻爬车底跨越车钩。顺线路行走时走路肩,不走轨面轨心和轨枕头,并随时警觉前后列车,禁止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抢越线路。

11、从业人员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人?

答:从业人员系指参加铁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铁路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所有人员,包括:

1)在岗职工:长期职工、临时职工。

2)其他从业人员:聘用、借用的离退休人员、企业外人员、兼职人员,使用的劳务工、协议工、轮换工、各种计划外用工以及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参加铁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铁路用人单位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人员。

12、旅客列车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旅客列车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

13、乘务员“四懂四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组织旅客自救;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旅客逃生。

14、职工上岗前为什么严禁饮酒?

答、因为人饮酒后,酒中乙醇即会麻醉人的神经,使人过于兴奋或神志恍惚,失去正常的理智,反映迟钝,判断能力减弱,容易造成事故。

15、森林、牧区防火期如何规定?

答、春季定为每年3月15日至7月15日(我段决定提前10天进入森林、牧区防火期,3月5日至7月15日),秋季定为每年的9月10日至11月15日。

17、进入林区、牧区广播员应做哪些工作?

答、一是进入林区、牧区的列车,广播员要加大森林、牧区防火宣传力度,广播词要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宣传频次,做到大站开车必宣传,区段宣传间隔不超过一小时。

18、什么是轻伤及轻伤事故?

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构不成重伤者。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19、什么是全员安全教育?

全员安全教育是面向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定期安全教育。目地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不断增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

20、乘务员在上、下车或途中作业有哪些要求?

乘务员在上下车时要紧握扶手,不飞乘飞降,列车运行中严禁开车门乘凉、探身了望及清扫垃圾,列车头、尾部风挡处和餐车厨房侧门处要安装卫生安全防护栏,并捆绑、加锁。

21、列车员劳动安全守则“一必须、六不准”内容是什么?

答:“一必须”:必须车停开门,车动关门、锁,出站四门检查了望。

“六不准”:不准运行中开车门扫垃圾、倒灰和进行其他作业;不准运行中开车门乘凉和向外探身;不准运行中从车窗探头了望:不准运行中摘挂方向牌:不准运行中攀登车顶作业;不准在会车时相互呼喊。

22、什么是劳动保护?

答:为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法律上、技术上、设备上、组织制度上和教育上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措施,叫劳动保护。

23、《技规》中对与带电接触网的距离是如何规定的?

答:《技规》第158条规定,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000mm。

24、旅客列车在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内遇突发事件,危急人身安全时,应如何处理?

答:旅客列车在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内遇突发事件,危急人身安全时,列车长要会同司机、车辆乘务员、乘警迅速查明情况,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利用列车广播向旅客通告情况及处置方式。

25、职工冬季室外作业时应注意什么?

答:冬季室外作业时,要及时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防止因穿戴不规范,在外作业时间长,造成的手脚冻伤的问题。应避免在建筑物房檐下行走,防止被冰凌砸伤。严禁穿塑料底鞋,防止滑倒摔倒。

[ 劳动安全试题题库及答案 ]相关文章:

1.2016年劳动安全试题题库及答案

2.2017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

3.2017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带答案)

4.小学生安全知识试题库及答案2017

5.2016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6.2017安全生产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7.2015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8.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2017

9.新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2017

10.2017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有劳动与社会保障试题吗

  试 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 终止劳动关系 B 劳动争议发生
  C 调解不成 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
  A 赔偿金 B 违约金 C 滞纳金 D 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
  A 解除合同 B 终止合同 C 变更合同 D 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__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 B 劳动合同 C 法律法规 D 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 B 六个月 C 一个月 D 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
  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用人单位代表 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
  A 解除 B 自行解除 C 撤销 D 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_。
  A 集体合同 B 经济合同 C 民事合同 D 劳动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 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 D 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
  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 )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

  1、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2、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四、问答题(每题12分 共24分)

  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五、案例题(16分)

  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该女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理由是:周日加班应与职工协商,职工有权拒绝,故自己并未违纪。仲裁机构调查情况如下:(1) 该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已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计算工时制;(2)该企业实行轮休制度, 该女工周日本应轮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职工病休,企业要求其顶班,遭到拒绝。(3) 如果该日女工上班,该月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该周的工作天数是7天。(4)按该企业的规章制度,旷工一天,除扣除当日工资外,还要扣除当月的部分奖金,企业按这一规定执行。问:(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这一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D 6B 7D 8A 9B 10C
  二、辨析题
  1(非)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我国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而并不禁止使用。我国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
  2(非)社会保障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社会保险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对于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或相应的补偿,使其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非)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非)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才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概念比较题
  1、区别:(1)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 从全社会的角度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2)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3)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 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
  联系:一方面劳动行政关系应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对劳动关系起促进、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必须在劳动行政关系的制约下发展。
  2、区别:(1)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仅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的合同,表现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劳务合同虽也与劳动过程相联系,但它更着眼于实现过程。(2)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 劳动力的支配权归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则由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3)风险责任不同。 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由用人单位承担风险责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劳务提供方自行承担风险。(4)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 具有分配性质,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联系:两种合同都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联。
  四、问答题
  1、裁员条件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裁员程序的规定:(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依法提出裁减人员方案;(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 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另外,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
  2、(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 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五、案例题
  1、企业的处理是正确的。该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允许采用轮休制度。当月的工作时间并未超过国家规定的40小时,故周日要求该女工上班,不能视为加班,女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应当服从企业安排,否则应按违纪处理。
  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的处理不正确。按每日工作六天计,企业已是延长工时。公休假日要求职工加班应当征得职工本人的同意。职工有权拒绝。企业扣罚构成克扣工资。

  试 题 二

  一、是非题(判别正误,并在括号内写入"是"或"非")(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非)
  2、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非)
  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非)
  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
  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是)
  7、"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非)
  8、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非)
  9、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非)
  10、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劳动监察

  2、劳动就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24分)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____。
  A 警告 B 罚款 C 责令改正 D 停产整顿 E 拘留
  2、劳动者在_____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A 生育 B 负伤 C 升学 D 失业 E 退休 F 工伤
  3、劳动合同终止的的条件是____。
  A 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B 经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 C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D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4、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____。
  A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B 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
  C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 人民法院
  5、社会保险具有的特征是_____。
  A 自愿性 B 社会性 C 强制性
  D 互济性 E 营利性 F 福利性
  6、我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度主要有_____。
  A 定时工时制 B 缩短工时制 C 综合计算工时制
  D 延长工时制 E 计件工时制 F 不定时工时制
  7、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可将工资分为___________。
  A 计时工资 B 实际工资 C 名义工资 D 计件工资
  E 货币工资 F 津贴工资 G 奖励工资 H 实物工资
  8、按照工资的支付形式,可将工资分为___________。
  A 计时工资 B 实际工资 C 名义工资 D 计件工资
  E 货币工资 F 津贴工资 G 奖励工资 H 实物工资

  四、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

  1、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2、权利争议、利益争议

  五、问答题(每题10分 共20分)

  1、什么是劳动法?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如何产生的?

  2、我国为什么要授予某些机构行政管理的职责?这些机构与一般的中介机构有何区别?

  六、案例题(共20分)

  李某与某企业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李某从事厨师工作。合同订立后,企业未经协商,三年中多次变更李的工作岗位并以李未交单位向职工集资的1000元为由,扣发了李某三个月工资。为此,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补发工资并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提出反诉,要求李某承担在上岗前企业自办临时赔训的费用。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职工的申诉请求,驳回了企业的反诉请求。问:在本案中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依据劳动法的哪些规定作出裁决的?

  试题二答案
  一、是非题
  1非 2是 3非 4非 5是 6是 7非 8非 9非 10是
  二、名词解释
  1、劳动行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监察员,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规范性的监督、检查。
  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在事实上获得有相应报酬的职业。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DEF 3AC 4CD 5BCDF 6BCEF 7ADFG 8EH
  四、概念比较题
  1、区别:(1)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 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 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不具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那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
  联系: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2、区别:(1)争议内容不同。权利争议是因为执行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在这类争议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既定的,或已有劳动法律、法规加以规定,或已通过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加以确认;利益争议往往是因为要求确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在这类争议中,双方所主张的权利义务事先并没有确定,争议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双方当事人对这些有待确定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要求。(2)处理程序不同。权利争议是执行法规、 合同规定的问题,适用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或诉讼程序;利益争议所涉及的还不是法律问题,所以被认为不在司法解决的范畴之内,主要是通过双方协商或调解解决。
  联系:利益争议往往表现为一方或双方提出新的权利要求,目的在于使一方或双方的某种利益得到合同或法律的确认,从而上升为权利。
  五、问答题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任何社会形态要进行生产都必须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属于同一个所有者,生产的两要素就可以在它的所有者掌握中直接结合,进行生产。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就会出现劳动力的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使用权让渡出去,以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就需要法律调整。当着立法者着眼于保护劳动者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就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
  2、在我国,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国家机关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劳动力。国家机关将其直接管理的重点移向劳动关系的两端,以劳动关系建立前和终止后产生的社会关系为主要范围,即以社会劳动力为管理对象。随着社会劳动力的管理任务逐步加重,劳动行政机关授权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劳动安全卫生的检测机构等等从事一部分社会劳动力的管理服务任务。这些机构区别于一般中介机构的特征:(1)这些服务具有排他性, 大部分的服务项目其他中介机构是不允许从事的;(2)某些服务在一定条件下,带有强制性,如招工登记、退工登记、社会保险费的缴纳;(3)某些服务在一定条件下, 会以国家行政部门的名义出现,如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可见,这些中介服务已具有某些管理的特征,这些机构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整个劳动行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些机构一般是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或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并要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
  六、案例题
  1、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企业未经李某同意,强行变更其工作岗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也是一种违约行为。
  2、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企业不顾李某的反对,以集资为由,强行扣除工资,已构成克扣工资的行为。故企业因全额补发工资。
  3、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克扣工资且违约,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企业对李某的培训是劳动法规定的一项义务。李某是因为企业克扣工资且违约,才解除劳动合同的,是正当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应要求其承担赔训费用。

  试 题 三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8分)

  1、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__或者____劳动者的工资。
  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__周岁、未满__周岁的劳动者。
  3、就业是指具有____和____的公民,在事实上获得有相应报酬的职业。
  4、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__日以__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5、国家对__工和___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劳动基准法。

  2、用人单位。

  3、社会保险基金。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5分,共10分)

  1、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2、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

  四、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是劳动立法的开端。( )

  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

  3、劳动合同双方主体同时变更,意味着原合同关系消灭。( )

  4、事实劳动关系是无效的劳动关系。( )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劳动法的原则?它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劳动行政部门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4、工会法人与民法上规定的其他法人有何异同?

  六、案例题(18分)

  王某于1994年8月经招工考试被某企业录用,并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95年8月,企业以王某连续旷工28天,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 对其作出除名并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同时开具退工单。王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维持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经调查确认,王某入厂以来,确有迟到、早退现象,最近半年以来,还常常完不成定额,95年5月又擅自出走28天。 同时在调查中也听许多职工反映王某精神不正常,于是委托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部门作了鉴定,证实王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企业在仲裁过程中要求将退工理由改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请依据劳动法回答:(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仲裁委员会是否应当接受企业变更退工理由的请求?为什么?(3)本案应当如何裁决?(4)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企业应如何处理?

  试题三答案
  一、填充题
  1、克扣、无故拖欠 2、十六、十八 3、劳动能力、就业愿望、 4三十 书面 5、女职、未成年
  二、名词解释
  1、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最起码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措施和要求。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用人单位可以优于但不能劣于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凡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规则(厂纪厂规)所确定的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基准的,均无法律效力。
  2、用人单位是与劳动者相对应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另一方主体,也是我国劳动法的特定概念,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时,赋予用人单位以劳动力使用者的资格。用人单位只有取得了支配一定财产的法律资格,才能进一步取得支配劳动力的资格,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3、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而筹集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概念比较
  1、区别:(1)当事人不同。 个别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发生的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团体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关系。(2)内容不同。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意志通过劳动者团体表现出来,涉及的是劳动关系的整体内容。
  联系:集体劳动关系的出现有助于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内在不平衡。
  2、区别:(1)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是约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是法定的。(2)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正常结束,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消灭。联系:劳动合同的终止和劳动合同的解除都将导致劳动关系的消灭。
  四、辨析题
  1、(非)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工厂法"是劳动法的开端。
  2、(非)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3、(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不包括劳动者一方主体的变更,这是由劳动法律关系所含的人身性质所决定的。如果劳动者变更,则表明原法律关系已经消灭而建立新的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主体同时变更,由于包括劳动者的变更,原合同关系消灭。
  4、(非)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为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侯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既无劳动合同又存在着劳动关系的一种状态,除当事人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外,通常是由于合同期满后既没有续订合同,又没有终止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由此产生的劳动关系不宜简单否定。
  五、问答题
  1、劳动法的原则是社会劳动关系的反映,是和劳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相适应的。它反映社会劳动关系质的稳定性。作为确立劳动法规范的准则,劳动法原则在劳动法规的系统内发挥指导和凝聚的作用。作为处理劳动问题的依据,劳动法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之间,发挥稳定和连续的作用。作为部门法的标志,劳动法原则在不同的部门法之间,发挥比较和区别作用。
  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按国际上的理解是指负责从事劳动行政管理的一切公共行政管理的机构和为协调此类机构的活动、为与雇主和工人及其组织协商并使其参与管理的任何公共机构性的组织。在我国"劳动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授权的一些中介机构构成。国家机关作为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机关的职责决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系统中发挥负责、统筹、协调等着重要的作用。
  3、最低工资标准是指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的最低工资数额。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五个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这五个因素计算的最低工资,应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平均工资。
  4、我国一方面将工会法人规定为社会团体法人,说明工会法人具有社团法人的一般特征,民法通则的规定也适用工会法人;;另一方面又通过工会法专列一条对法人资格进行规定,说明工会法人也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团法人的特点。工会法人在维护、参与、教育等诸多职能中,维护职能毕竟是一种最基本的职能。
  六、案例题
  1、企业的处理不正确。除名是对职工因过错违纪作出的一种处理。王某未来上班的原因是患病而非过错,故不应要求其承担违纪责任,不应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来处理。
  2、仲裁委员会不应接受企业变更退工理由的请求。从仲裁程序上分析,这一请求不符合反诉的要求;进入仲裁后也不应允许企业变更其决定。从案件内容分析,"不符合录用条件"只能在试用期内提出,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而本案中的劳动关系已维持了一年,已超过试用期。
  3、仲裁委员会应裁决撤销企业的除名决定,支持申诉请求。
  4、恢复劳动关系后,企业应让王某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积极治病。

  试 题 四

  一、填充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劳动法是调整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年龄并具有____和____的公民未能实现就业的状态。失业是与就业概念相对应的概念。
  3、职业培训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____和____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智力开发活动。
  4、劳动合同__或者________,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5、在我国,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______内提供了____,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 共20分)

  1、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都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 )
  3、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行政部门不应予以干预。( )
  4、用人单位由于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286 200 191@扣扣。康姆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共85题)
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经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19号令公布之日起施行。
A、4月28日 B、5月1日
C、5月28日 D、4月30日
2、《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适用范围是( D )。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
B、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
C、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
D、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
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C )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同时废止。
A、1997年7月1日 B、1988年7月1日
C、1988年7月21日 D、1991年7月1日
4、《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共有( B )条(不含附录)。
A、12 B、16 C、21 D、28
5、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促使企业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既可增强职工对企业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解除了女职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A )的和谐与稳定。
A、劳动关系 B、劳资关系 C、企业关系
6、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 B )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制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A、身体状况 B、生理特点
C、疾病与不适 D、性别弱势
7、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 C )条件。
A、工作 B、休息休假 C、劳动安全卫生 D、收入
8、用人单位应当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岗位( B )告知女职工。
A、口头 B、书面 C、正式
9、女职工“四期”保护是对女性生理机能变化过程,即( B )的劳动保护。
A、经期、孕期、产期、更年期
B、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C、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
D、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10、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 A )。
A、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B、解除劳动合同
C、解除聘用合同
11、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 B ),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A、女职工要求 B、医疗机构的证明
C、工会证明 D、女职工身体状况
12、对怀孕( D )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13、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 D )。
A、病假 B、事假 C、年休假 D、劳动时间
14、女职工生育享受( C )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A、56 B、90 C、98 D、120
15、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 B )天。
A、10 B、15 C、20 D、25
16、女职工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 D )产假。
A、25 B、30 C、40 D、42
17、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 A )支付。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
C、职工个人 D、医疗保险基金
18、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 C ),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A、医疗机构出具的费用清单
B、医疗机构开具的发票
C、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
D、用人单位的生育报销规定
19、对哺乳未满( C )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A、6个月 B、9个月 C、1周岁 D、18个月
20、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 C )哺乳时间。
A、半小时 B、45分钟 C、1小时 D、1.5小时
21、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 C)哺乳时间。
A、半小时 B、45分钟 C、1小时 D、1.5小时
22、婴儿满周岁时,经县(区)以上(含县、区)医疗或保健机构确诊为体弱儿,可适当延长授乳时间,但不得超过( C )。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1年
23、女职工产假期满恢复工作时,应允许有( B )周时间逐渐恢复原工作量。
A、1 B、1至2 C、2 D、2至3
24、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 B )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A、女职工活动室、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
B、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
C、女职工更衣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
25、有哺乳婴儿( B)名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哺乳室。
A、3 B、5 C、8 D、10
26、( B )年,全国人大将“性骚扰”正式写入法律。
A、2007 B、2005   C、2010   D、2003
27、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 C )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A、防止和制裁 B、制止和制裁
C、预防和制止 D、预防和制裁
28、( A )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
A、工会、妇女组织 B、卫生行政部门
C、妇女组织 D、 工会
29、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 C )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A、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C、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D、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30、用人单位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相关禁忌劳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 D )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有关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A、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31、用人单位在组织生产劳动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依法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 A),切实保护女职工的职业健康与生殖健康。 
A、职业卫生监测 B、安全生产监测
C、不安全因素监测
32、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 C ),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检举、举报、申诉 B、检举、举报、起诉
C、投诉、举报、申诉 D、举报、检举、投诉
3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 A)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法定代表人
C、主管人员 D、负责人
34、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宗旨是保护女职工免受职业病危害,尤其是保护女性( B)时期的健康,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A、孕产  B、生理特殊  C、工作 D、劳动
35、女职工禁忌从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 D )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A、重 B、第二级 C、第三级 D、第四级
36、女职工禁忌从事每小时负重( B )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
A、3 B、6 C、8 D、10
37、女职工禁忌从事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 C )公斤的作业。
A、15 B、20 C、25 D、30
38、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B )级冷水作业。
A、一、二、三 B、二、三、四 C、三、四 、五
39、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B )级低温作业。
A、一、二、三 B、二、三、四 C、三、四 、五
40、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C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41、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C)级高处作业。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42、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 A )的休假。
A、1至2天 B、2天 C、3天 D、5天
43、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C)级的作业。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44、冷水作业是指操作人员接触冷水(属于身体如手脚等局部受冷作业)温度( A )的作业。
A、等于或小于12℃ B、等于或小于13℃
C、等于或低于14℃ D、等于或低于15℃
45、低温作业是指工作环境平均气温( B)的作业。
A、等于或低于0℃ B、等于或低于5℃
C、等于或低于12℃ D、等于或低于15℃
46、高处作业是指坠落高度在基准面(B )以上的作业。
A、1米 B、2米 C、 3米 D、5米
47、孕期主要指女性从受孕到产出胎儿的一段时间,通常为( C )天。
A、300 B、260 C、280 D、290
48、如果女职工怀孕前从事的工作属于( A )的劳动范围,怀孕后必须调离原工作岗位。
A、孕期禁忌从事 B、有毒有害
C、影响身体健康 D、影响胎儿生长
49、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 C )级的作业。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50、应该对女职工定期进行( D)的查治。
A、妇科疾病及心理 疾病 B、心理疾病及生理疾病
C、子宫疾病及乳腺疾病 D、妇科疾病及乳腺疾病
51、( A )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女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方面的内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对于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女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
A、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B、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条约
C、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52、凡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并签订了集体合同的单位,都要积极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尚未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单位,可通过( B ),先行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A、职工大会审议 B、平等协商
C、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53、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时,女职工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通过签订( B )的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来覆盖。
A、行业性、专业性 B、区域性、行业性
C、地域性、专业性 D、区域性、专业性
54、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 B)、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A、劳动权益 B、文化的
C、就业方面 D、受教育方面
55、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指女职工享受宪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职工享有的权益,同时还享有国家对妇女规定的权益,包括女职工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和婚姻家庭权益以及( B )。
A、健康权益 B、人身权利
C、名誉权 D、隐私权
56、对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所给予的特别保护主要包括: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以及女职工的( B )。
A、政治待遇 B、“四期”特殊劳动保护
C、休息休假权利 D、平等就业的权利
57、女职工的文化教育权益是指女职工依法享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从事科学、( A)、文学、艺术等文化活动的自由。
A、技术 B、就业 C、培训 D、学习
58、女职工的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经济利益的权益,包括( C )等。
A、物权和财产收益权 B、财产收益权和债权
C、物权和债权
59、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A )。
A、国策 B、原则 C、目标 D、任务
60、国家鼓励妇女( A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B、自尊、自信、自觉、自强
C、自尊、自觉、自立、自强
6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 B )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A、一视同仁 B、男女平等 C、任人唯贤
62、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 C )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A、公安机关 B、妇女组织
C、仲裁机构 D、工会
63、在劳动场所,一旦发生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用人单位在接到女职工的求助请求后,应及时( C )或者处理。
A、查实、救助  B、调查、调解 C、救助、调解 
64、对妇女实施( B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强奸或者性骚扰 B、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
C、家庭暴力或者限制人身自由
65、女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 C )参加。
A、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B、工会可以 
C、必须有工会
66、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 A )应当予以协助。
A、有关单位  B、有关方面 
C、用人单位  D、被调查方
67、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可以在工会委员会中设( C )。
A、女职工组织  B、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
C、女职工委员 
68、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女职工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B )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
A、必须   B、有权 C、不能  D、无权
69、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A )。
A、提高录用标准 B、签订短期合同
C、提供同等报酬 D、增加福利待遇
70、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C)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0日 B、15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7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 A )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五日
72、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C )劳动合同。
A、履行 B、变更 C、解除 D、中止
73、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D )的工资报酬。
A、百分之一百五十 B、百分之二百
C、百分之二百五十 D、百分之三百
74、劳动者连续工作( B )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6个月  B、一年  C、三年 D、五年
75、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 B )工资的
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一个半月 D、二个月
76、因履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 C)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A、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B、妇联 C、工会
77、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 C)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78、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 A)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A、职工 B、工会 C、劳动行政部门
79、生育保险的宗旨是通过向生育女职工提供( A )等待遇,保障女职工的基本生活,帮助她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A、有薪假期、医疗服务、生育津贴
B、产假、流产假、生育津贴
C、特殊保护、带薪休假、岗位保留
D、产假、流产假、哺乳假
80、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 A )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
81、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 A )缴纳工伤保险费。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
82、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C )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A、用人单位 B、 职工个人
C、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
8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 C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 B、离岗时
C、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D、在岗期间
8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 A )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有毒、有害物质 B、恶劣工作环境 C、严寒酷暑
85、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 C )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二、多选题(共15题)
86、女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ABCD )是合法的维权途径。
A、向工会及工会女职工组织寻求帮助
B、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向所在单位和地方的劳动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和仲裁
87、( BCD )属于我国女职工应享有的人身权利范畴。
A、文化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88、以下不属于用人单位可以调整怀孕女职工工作岗位的情形有( BC )。
A、女职工孕期从事的工作不属于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但本人感到不能适应孕前工作,并提出调岗要求
B、女职工孕期从事的工作不属于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因其怀孕单位将其调离原岗位
C、女职工孕期从事的工作不属于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单位欲换男职工,未征求本人同意,将其调离原岗位
89、( ABC )属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范的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保护。
A、经期劳动保护 B、孕产期劳动保护
C、哺乳期劳动保护 D、更年期保护
9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B CD )。
A、用人单位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到期
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C、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D、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91、( ABD )属于女职工负重劳动引起的症状。
A、子宫后倾 B、子宫下垂 C、内分泌失调 D、痛经
92、孕妇不可以从事下列工作( ABC )。
A、水产养殖 B、锻造
C、打风钻 D、纺纱
93、属于矿山井下作业的有:( ABC )。
A、地下工程建筑 B、铁矿开采
C、开凿隧道 D、挖沼气池
94、女职工不可以从事的工种或作业有:( ACD )。
A、修建地铁 B、制药企业化验员
C、井下采矿 D、露天煤矿作业
95、对妇女性骚扰及相关行为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有( ABC )。
A、《刑法》 B、《民法通则》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劳动法》
96、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哪几项:( AB )
A、生育的医疗费用 B、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C、妇科疾病的医疗费用
97、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AB )
A、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B、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C、女职工产前检查
98、女方有( A B C )情形的,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A、在怀孕期间 B、分娩后一年内
C、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
99、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 ABC )等专项集体合同。
A、劳动安全卫生 B、女职工权益保护
C、工资调整机制
100、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 ABCD )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A、一氧化碳 B、苯胺 C、氯乙烯 D、环氧乙烷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自考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8-27 编辑:静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规定具体行为规则的部分,被称为(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适用

  2.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被称为( )

  A.法律冲突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实

  3.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部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认为需要制定劳动保障部部门规章的,应( )

  A.向劳动保障部报请立项 B.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C.向国家司法机关报请立项 D.向国家权力机关报请立项

  4.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 )

  A.应当自公布之日起20日后施行 B.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C.可以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D.必须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5.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说明的是劳动法基本原则中的( )

  A.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B.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C.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D.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6.依法征收社会保险费,并按照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主体,被称为( )

  A.管理人 B.监督人

  C.投保人 D.保险人

  7.按照行政检查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

  A.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B.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

  C.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D.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

  8.在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中,迟延缴纳罚款属于( )

  A.代执行 B.代履行

  C.执行罚 D.直接强制

  9.劳动保障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这体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 )

  A.强制性 B.专门性

  C.行政性 D.法定性

  10.为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公示义务,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应当依法遵守( )

  A.罚缴分离制度 B.回避制度

  C.听证制度 D.告知制度

  11.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查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程序的第三步是( )

  A.案件处理 B.立案

  C.案件移送 D.调查取证

  12.其作用主要是维护劳动保障法制和政令的统一,解决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 )

  A.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

  B.重大具体劳动保障行政行为的审核制度

  C.劳动保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

  D.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

  13.就某一方面的内容,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独立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方式,称为( )

  A.自查 B.独立检查

  C.抽查 D.联合检查

  14.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违法行为 D.损害后果

  15.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是(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管理责任

  16.行政复议的受理、审查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时限,按期执行有关的程序,并作出裁决,这体现了行政复议的( )

  A.便民原则 B.合法原则

  C.及时原则 D.公正原则

  17.行政复议程序的第四个步骤是( )

  A.行政复议的受理 B.行政复议的申请

  C.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D.行政复议的决定

  18.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宣告授予发明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授予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属于( )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19.我国的《劳动法》颁布于( )

  A.1991年 B.1994年

  C.1998年 D.2003年

  20.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

  A.两年 B.一年

  C.六个月 D.三个月

  2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金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是( )

  A.行政赔偿 B.行政追偿

  C.行政追惩 D.国家赔偿

  22.在劳动保障部门使用的行政文书中,适用奖惩有关人员的是( )

  A.部令 B.决定

  C.公告 D.通报

  23.劳动保障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适用于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行政管理相对人有轻微违法行为,暂不作出行政处罚,以书面形式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自行改正的是( )

  A.《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

  B.《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书》

  C.《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D.《行政复议受理通知书》

  24.国际劳工组织1936年的第52号《带薪休假公约》规定,凡适用本公约人员连续服务满一年后,有享受工资照付年假的权利,假期应有至少( )

  A.6个工作日 B.7个工作日

  C.10个工作日 D.15个工作日

  25.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最正式的监督程序是( )

  A.定期监督 B.申诉

  C.控诉 D.直接接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程度,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E.确定性规范

  27.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包括(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事基本制度

  C.犯罪和刑罚 D.基本经济制度

  E.地方性事务

  28.下列属于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的有( )

  A.从事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

  B.劳动仲裁员资格的考核认定

  C.技工学校设立审批

  D.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

  E.外国人入境就业审批

  29.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有( )

  A.就业管理 B.职业介绍管理

  C.社会保险管理 D.工资管理

  E.劳动合同管理

  30.从监督的内容来看,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 )

  A.对法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B.对行政主体行为合法性的监督

  C.对公民个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D.对其他组织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E.对公务人员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31.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繁多,在行为责任方面,主要有( )

  A.责令改正 B.通报批评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E.履行职务或法定义务

  32.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A.申请人 B.鉴定人

  C.被申请人 D.证人

  E.第三人

  3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正确的提法有(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由行政机关口头委托的组织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C.非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作出行政决定的,共同构成被告

  D.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作为被告

  E.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34.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

  A.对不符合拘留条件的人实施了拘留

  B.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C.行政机关实施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

  D.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

  E.使用枪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

  35.在关于社会保障的国际劳工公约中,正确的提法有( )

  A.在农业中规定实行强制疾病保险制度,其津贴待遇包括免费治疗和提供药品及器械

  B.对残废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义务

  C.强调给达到规定年龄(不小于60岁)受保人支付老年年金

  D.对失业者支付津贴

  E.本国人和非本国人在社会保障的9个部分享有平等待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保险法

  37.行政行为

  38.劳动保障行政处理

  39.劳动保障行政争议

  40.行政赔偿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法的作用。

  42.简述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43.简述劳动保障法律责任的特征。

  44.简述行政诉讼的特征。

  45.简述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

  47.试述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主要特点。

职业健康,及劳动防护考试试题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设施、装置或用品。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措施:
1.组织制度管理落实:(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对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因素作警示说明:(1)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2)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3)用人单位在设备及材料放置及使用处设立警示标识。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对劳动者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5.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对未成年工和女工实行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职业病防护措施
1.加强设施防护与配备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用品。
2.公告与告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紧急救治措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禁止职业病危害转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上一篇:基因工程有关论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