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智能网联汽车期刊

发布时间:2023-12-07 04:00

智能网联汽车期刊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根据中文期刊公众号可知,智能网联汽车论文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比较容易,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 未来汽车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12月29日,2021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云端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低碳 共创共享”,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新能源汽车报、智能网联汽车杂志、赛迪传媒联合主办。

汽车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汽车强国,亟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未来汽车新生态。

本届大会汇聚业界专家、企业家,通过政策解读、热点剖析、战略研讨,为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建言献策,全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燕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主旨报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主题演讲。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做成果发布。

郭守刚在致辞中强调,创新支持方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张小燕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生态正向网状化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融合,汽车产业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先锋。近年来,我院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题为《双碳战略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智能电驱动动力单元、轮毂电驱动、可变结构智能线控底盘、全气候可更换式智能车舱等子系统,并由多域智能控制器,通过车载高速网络实施对整车的智能驾驶与安全控制。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分享《绿色低碳-走在困难但正确的道路上》主题演讲,他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关键都在于“电”——改变火力发电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此,在能源制造领域,寻找绿色发电方式。在能源使用领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与透支。在能源回收领域,探索全新的储能方案。在能源消费领域,完善可再生能源电能的定价机制,同时划定能源消费红线,教育大众能源消费观念。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以《美团自动配送车的商业化探索》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动配送对于物流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自动配送有足够复杂的场景,可以不断打磨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配送的安全,涉及到系统、车辆、运营流程等,在这些方面,美团已经有相当的探索和积累。自动配送的政策和标准,需要行业一起来努力创新和突破。

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零跑科技通过5年的自研,在智能方面实现了全栈自研,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全面自研自制。know how的技术团队,能将能源的管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更完美地进行智能匹配,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我们将更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快速结合进入自身的产品研发周期当中,加快低碳化技术的应用。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发表了《百度自动驾驶产业化实践》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百度已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栈自主研发,累计开放了九个版本的自动驾驶能力,适应场景泛化持续迭代技术能力,并打造了开源开放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与行业共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高地。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岩平分享《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车网互动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他认为,电动汽车既是能源消费终端,又是储能装置。充电桩可以成为连接用户、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纽带,通过充电桩双向充放电技术(V2G)、有序充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充电功率可调可控、反向支撑电网,让户深度参与电网调节,满足清洁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参与电力交易等电网调节需求。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发布《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白皮书(2021年)》,她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迅速增长,自动驾驶成为热点,车载人工智能芯片是实现自动驾驶的硬件核心之一。为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首先应布局车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系统化促进技术创新。其次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推动合作与发展。最后要完善产业链配套保障,提升国产车载人工智能芯片竞争力。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高级总监张硕在主题演讲《欧美日汽车行业碳减排政策浅析》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汽车行业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巨大,需要上下游产业统筹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支持。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准备期,可预见性的政策体系正在加速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欧盟、美国、日本已经发布了面向2035年前后的国家层面战略,中国需要根据特色与国际经验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基础软件首席技术官秦民分享《中汽创智汽车操作系统方案》主题演讲,他表示,车用基础软件市场目前由基础型操作系统,及衍生的定制型操作系统和ROM型操作系统为主,中汽创智车用操作系统将基于AUTOSAR组织标准开发以实现汽车系统软硬件解耦。打造从OS到云端的全栈式SOA软件架构,构建车辆物理/硬件平台、操作系统、智能应用/算法、云平台的跨域集成系统框架。

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顾维灏发表《自动驾驶——产品为王、规模制胜》主题演讲,他认为,毫末在数据智能的领域落地的较多,数据、产品首先要形成闭环,毫末形成了数据智能的思想钢印,包括数据闭环的思想,以及数据智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成本和速度,在这些方面都需要严格要求。在所有的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好数据闭环,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AI训练、系统测试等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和迭代的速度。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平在主题演讲《智能低碳共创共享》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高精度地图将为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其能够有效解决自动驾驶的功能痛点,配合超视距传感器,将实现自动驾驶的全方位风险控制。目前,支持自动驾驶全场景的高精度地图产品组合将实现辅助定位、安全驾驶、车道偏离预警、速度限制、自适应前灯调节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出行保障。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烨以《换电,让用户提升补能体验,让电池共享最大价值》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解决好用户的公共补能需求,才能进一步助力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而换电模式不仅实现了可充、可换、可升级,有效的解决了C端补能需求。同时,让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共享最大价值,在换电模式下电池将会更安全,更健康。

福田奥铃新能源及专用车营销总经理康界炜发表《践行碳中和,领跑新能源》主题演讲,他表示,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商用车绿色低碳势在必行。智蓝轻卡新能源作为城市物流引领者,聚焦城市配送、冷链运输、环卫三大场景。在智能制造方面,智蓝掌握新能源核心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链合全球顶级的三电行业供应链。未来,智蓝轻卡新能源将引领服务升级,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渠道和最佳服务解决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汽车强国战略,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实现“3060”目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发展要求,见证汽车产业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本届大会同时发布“汽车领跑者”榜单,榜单聚焦汽车新生态,成为行业风向标。

IEEE物联网期刊丨“网联自动驾驶”专刊征稿(影响因子5.86)

【引言】

随着物联网在交通系统中日益普及,为了打造交通系统中更安全、更快、更智能的车辆,车载通信网络和自动驾驶技术是构建未来一代、功能强大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石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交通系统可以为自动化网联 汽车 提供大规模设备连接和传感器连接。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的数量将显著提高。随着网联自动驾驶 汽车 数量的增长,亟待提出新的技术方法并重新思考下一代 汽车 网络的设计,尤其是自动化网联 汽车 。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利用物联网提供的能力,形成更高效、更智能的交通系统。本期特刊旨在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传播最新的成果,并推动物联网在自动化网联 汽车 技术方面的应用。

【征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重要时间节点】

【投稿须知】

所有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的原稿或修订本必须通过IEEE稿件中心(iot)以电子方式提交。作者指南和提交信息可以在找到。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鼓励作者在投稿过程中推荐潜在的审稿人,这可能有助于加快审稿速度(请只推荐那些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审稿人)。提交稿件时注意必须按适当的关键字分类。

【客座编辑】

曹东璞博士,滑铁卢大学,

李力博士,清华大学,

Clara Marina博士,保时捷,

陈龙博士,中山大学,

邢阳博士,克兰菲尔德大学,

庄卫华教授,滑铁卢大学,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Impact Factor 5.86)

Special Issue on

Internet of Things for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Internet-of-things (Io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ffic system depends on safer, faster, and more intelligent vehicles. Th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and the automated driving technique are two of the cornerstone technologies enab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generation highly functional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oT-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enormous connections of devices and sensors for the networked automated vehicles. The capacity of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is expected to be dramatically enhanced by employing the IoT techniques. This calls for novel approaches and rethinking of the design of next-generation vehicular networks, particularly for the automated vehicle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pursue research on new theories, architectures, and techniques to exploit the capability that is delivered by IoT for forming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is special issue aims to create a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develope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to disseminate the state-of-the-art results and to adv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IoT for connected automated driving technology.

Topics of interest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Innovative IoT techniques to connect automated vehicles

➢ V2X communication

➢ IoT-based solutions for connected vehicles

➢ Vehicular IoT Infrastructure

➢ IoT-based sensing and recognition

➢ Test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 IoT-based navigation and localization systems

➢ AI and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for IoT-enabled 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s

➢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based parallel driving

Submissions

All original manuscripts or revisions to the IEEE IoT Journal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through IEEE Manuscript Central, iot. Author guidelines and submission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journal. The IEEE IoT Journal encourages authors to suggest potential reviewers as part of the submission process, which might help to expedite the review of the manuscript. Please suggest only those without conflict of interest. Each submission must be classified by appropriate keywords.

Guest Editors

Dr. Dongpu Cao,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Dr. Li Li,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Dr. Clara Marina, Porsche Engineering, Germany,

Dr. Long Chen, Sun Yet-sen University, China,

Dr. Yang Xing, Cranfield University, UK,

Dr. Weihua Zhuang,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上一篇:丰田塞纳汽车杂志

下一篇:宁夏论文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