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考杂志2020

发布时间:2023-12-10 16:28

高考杂志2020

高考蓝皮书一般会在高考前的3-4个月左右出版,也就是3月份左右。

目前已经是四月份了,应该会出版发行了吧。

湖北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每年湖北高考志愿填报政策的不同,导致每年志愿填报相关规定也不同,具体湖北高考志愿可以填报几个学校和几个专业,考生要根据2021年湖北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规定去填写,也可以在聚志愿网站查询每个省份的志愿填报规则,本文我整理了湖北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定,考生和家长可先参考!

填报志愿步骤

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填报志愿要以2020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11、13、16、18期登载的招生计划和拟填报高校招生章程为依据。特别是每期招生计划前面的阅读说明,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部分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

第二步:拟定志愿草表。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和湖北招生信息网上有各批次志愿草表的样表,考生可以复印和下载。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页。登录省招办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如果学校网络管理员已经将网报地址设置为浏览器的主页,打开浏览器即可。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要输入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是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再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第五步: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阅读《考生须知》。首次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修改密码、填写联系地址、电话及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的界面。考生必须按要求修改初始密码并填写联系地址、电话等信息。如果考生6月在网报系统中已经填好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也要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如果有误或有变化,一定要更改过来。考生应仔细阅读“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操作。考生只有正确完成本界面操作后方可进入系统进行其它操作。

第六步:选择批次填报志愿。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例如,你要填报本科第一批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一批”,进入本科第一批志愿栏,按志愿草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一本志愿栏内。填完一本志愿并保存好后,如果你还要填报二本志愿,就点击“本科第二批”,进入本科第二批志愿栏填二本志愿,以此类推。不同批次不同序号的院校志愿和不同序号的专业志愿要填到对应的志愿栏,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千万不要错栏错位。

第七步:检查核对。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你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你想要填报的,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显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查阅招生计划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

第八步:保存志愿信息。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每填好一个批次的志愿,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第九步:查询志愿,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各批次志愿全部填报完毕后,点击“查询志愿”按钮,可以全面查看各批次志愿填报情况,检查所填批次、院校、专业志愿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无效院校志愿或无效专业志愿。全面检查填报的所有批次志愿后,如果没有问题,点击“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

第十步:再次登录系统,再次查询志愿。退出网报系统后,为了确保志愿信息安全有效无误,考生最好重新登录网报系统,再次查看自己的志愿。

一本理科考生

理本一批的学生,在成绩上非常优秀,一般都可以通过努力考上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因此这类学生及家长对大学及未来的期望也最高,他们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美好的人生前程。但这些学生在经过大学四年后,其人生的变化也非常巨大,有的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型人才,也有的因为自身的潜力、学业规划的不同而遇到重大的人生挫折,那么作为这一层次的学生为了避免掉入人生发展的陷阱,现在就要认真筹划,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及未来的学业规划做出科学的安排。

一般来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都锻炼得非常强,从事未来的理论和实际的研究工作很有潜力,适合于他们的职业方向一般有理论研究者、高级工程师等等。但从个人兴趣和职业人格来看,并不是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适合于从事研究工作,他们有的对管理感兴趣,有的则热心于社会工作等等。另外,从就业环境来讲,我国研究型人才相比于实用人才、艺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其他并不占有优势,对于立志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人,他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在自己的专业上考研究生、博士生,以至于到某个企、事业做基础性的研究性工作,但从现实来看,这类职业的需求并不迫切和旺盛,再加上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博士生、硕士生过度膨胀及质量下降,博士生、硕士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声誉也随之下降,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竞争资源的支撑和配合,仅凭个人的力量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职业),则这类理本一批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考虑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或者垄断性企业投资的高科技研究领域选择专业,比如航空、航天,石油、石化、核能、通信、军事技术等领域,具体还可参看国家的科技投入规划,看政府主要投资的领域。而对于一般由民间或企业从事的研究领域则应当慎重填报,比如计算机、生物工程、信息技术、食品技术、医药、化工等专业,就要慎重考虑。因为前面的专业领域有利于降低学生毕业后失业的风险,而后者即使一时炙手可热,但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则状态不稳定,不利于降低未来的失业风险。另外,在选择专业时,也应当考虑出国留学的可能,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并且要立足于将来能在国外就业。这时就要注意各个国家对各专业基础研究的需求情况。然后再做决策。

当然以上只是基于人才市场形势的考虑,从求学者本人来讲,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及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对自己未来专业的选择有着重大影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在选择专业时也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并没有一个方案能完美无缺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只能采取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在选择了专业以后,我们就来选择在自定的专业上有优势的学校。这里就会有一批学校在这一专业上有优势,然后再用相对系数法根据自己的成绩和过去这些学校的最低录取线,最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学校和专业。

二本理科考生

该批次学生从人数上来看,数量巨大,竞争激烈。但如果我们调整观念,也依然能各取所需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为了说明方便,将本批次的学生从成绩上再进行分类。即理本二批中的上段分数学生,中段分数和下段分数。

理本二上段分数,即理本一线下至本一、本二线差的三分之一处。该段学生成绩比较优良,由于本一批次的挤出效应,他们还不能选择二本中最热门的专业与学校。但可以在二本里面选择理想的专业、录分线相当的学校。

理本二中段分数,即三段分数中的中间段,其人数更多,竞争更激烈,这时就需要学生充分的考虑学校报考的冷热程度,从往年分数、所在地域、优势专业是否热门等方面分析。因为我们不能将就专业,所以在学校的选择上就要有退而求其次的思想。

理本二下段分数,即本二线上到本一、二批次线差的三分之一处,该段学生在分数上不占竞争优势,因此选择学校时就要考虑二本线下批次的学校。比如本三批次或高职类学校。

三本理科考生

成绩在理本三批的学生,是高考学生中人数比较多的部分,竞争相当激烈。这类学生中有的是因为自身潜力所限,成绩处于中游水平,还有一些是平时成绩很好,但高考发挥失常导致分数降至三本。所以,从职业潜力来讲,这部分学生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管理、服务、事务等方面都有涉及。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志愿决策时,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潜力、兴趣、个人志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科学的定位;第二,认真分析未来几年的人才市场供求形势,确定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第三,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后,据此来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专业;第四,根据确定的专业选择学校,怎么选择呢?那就是选择在该专业上优势、并且这优势是被人才市场认可的学校;第五,选择了一大堆学校后,我们再在其中选择与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学校,并将该学校、该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这就是理本三批学生志愿决策的大原则。对于一些本来成绩很好,但发挥失常的学生来讲,如果通过职业倾向测试,发现自己的确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类的工作,并且家庭经济情况也能保证自己持续求学,则笔者建议可在一些重点大学的独立学院里选择一些科研类的专业,只要自己喜欢、并有潜力,则一定会在学校里学有所成,将来毕业后取得重点大学的学士学位(因为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考核合格取得学士学位时,由其办大学颁发学位证书),然后再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求得学术上的进步。当然,说到个人发展,如果国内环境不佳,则可以考虑出国留学。

如果学生的职业人格是研究型以外的其他类型,那么在选择专业时就要考虑就业前景较好的工、农、医学类专业,比如:电气信息工程、核能、通信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园林技术、临床医学等等。而对于管理型职业人格的学生来讲,在学习一门较有知识技术含量的理工类专业后,再可辅修一门市场营销或其他经济类的专业,这样大学毕业时就可以向销售工程师这一职位发展。当然这些专业在三本院校里面有的是刚开不久的,那么为了保证专业优势,我们建议学生应该有决心选择高职类学校,许多高职类学校在以上专业中都比较有优势,并且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同学们可以放心选择。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来提升自己的作文分值。为大家带来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我们来看一看吧!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

《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内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两个任务选项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题目的写作任务指令有两项,任选其一。写作者需要对两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仔细考量。

选择写作任务,文体方面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写一篇短评),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写作时要体现出两大目的:一是代表杂志社对“低美感”现象表达基本的态度,二是引导读者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即这篇短评的写作重心不应该是深入的议论与思考,而在于它的启发性和引导价值。这意味着写作者必须有准确的身份定位,有明确的读者意识。

选择写作任务,内容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写作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中学生的心声”,有严格的文体限定(书信体)、明确的身份限定(高中生读者)和对象限定(栏目编辑,潜在对象是杂志的所有读者)。这些限定性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选择,特别要注意贴合“高中生读者”的实际。

审题时对上述任务指令必须有明晰而充分的认识,但无论选择哪一项任务,文章的主体部分仍然属于议论性写作,对作文材料都要做“是什么(现象与表征)”“为什么(原因与危害)”“怎么样(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的考量。就“是什么(现象与表征)”层面来说,作文材料中有一些暗示,写作者可以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进而增强论述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就“为什么(原因与危害)”层面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用主义至上、眼球经济效应、崇洋 *** 、盲目从众以及个体审美素养的缺乏(或审美教育方面的问题)等等;另外,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危害也是多方面、多层级的。就“怎么样(路径与方法)”层面来说,可以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美育之路”等方面的思考。

【高分佳作】:“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A4腰”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比“烂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 *** ,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 *** :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我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示你的睿智,发表你的高见,给本专栏踊跃投稿。我们将从来稿中择优刊载,为各位读者朋友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与平台。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为博眼球不惜挑战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澜。这种大的审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导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正热爱美、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年×月×日

【点评】

添加副标题,开篇交代写作缘由,更有针对性。

从“现实生活”“网络世界”和“我们身边”三个层面概述现象,提出问题。

侧重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论述原因;对“破洞装”的论述紧承上文,紧扣自我身份或角色进行分析,体现出较强的身份意识与写作针对性。

从传播媒介角度分析原因,与上文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析论述的角度意识,也体现出论述的层次感;扣住“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来说危害,体现针对性。

着眼于“怎么样”的角度,从两个方面论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最后两句再次强调身份意识,并明显点题,体现了作者良好的写作素养。

2020届高考“立德树人”写作素材分类积累系列之三:科学巨匠

1.科学巨匠 • 华罗庚——自学成才识今古,论著充栋誉中外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少年时期命运多坎。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中贫困,他只好缀学回家。但不甘平凡的华罗庚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他开始了顽强艰苦的自学之路。18岁那年,他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他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虽然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华罗庚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写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论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2.科学巨匠 • 钱学森——五年归国漫求索,火箭航天导弹成

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在美学习工作20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国效力,但遭到美国国防部和海军阻挠。美国海军次长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经历了长达5年的监禁生活;5年后,才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并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为中国火箭、航天和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3.科学巨匠 • 杨槱——造船初心强国梦,海洋情怀永传承

杨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家,中国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始人、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开拓者、船舶帆船史奠基人。

少年看船、青年学船、中年造船、教船、老年写船,杨槱先生一辈子从未离开过船。以至于有人说,这位中国船舶界的“活化石”不只是在造船,更是在造梦——让中国成为第一造船强国。为传承情怀,杨槱先后捐赠了毕生积蓄的100多万元人民币,设立“杨槱院士奖学金”,激励晚辈学习奋发,并培养了一大批造船界的骨干精英。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徐芑南(“蛟龙”号总设计师)、朱英富(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曾恒一(中国第一艘海洋石油钻探船设计师)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船舶海洋事业发展的同行者与见证人。

4.科学巨匠 • 霍金——瘫坐轮椅研黑洞,身残志坚探宇宙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命运对于霍金来说残酷到了极点。21岁,霍金因身患绝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而完全瘫痪,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他又因肺炎手术被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数十年残酷的病痛折磨,霍金从未轻言放弃。在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著名的《时间简史》,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是当之无愧的“宇宙之王”。

5. 科学巨匠 • 柯俊——冶金“宗师”,科技报国

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 他是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可谓是冶金界的“一代宗师”。甚至立下遗愿,将遗体捐献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为科教事业作最后贡献。

36岁的时候,他就因为首次发现了钢铁中贝茵体的切变机制,被国外同行称为“贝茵体先生”。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向他发出邀请,他都婉言谢绝。他说:“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那里一吨钢的作用,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

6. 科学巨匠 • 南仁东——拼二十余载,铸大国重器

南仁东,国际天文界的一流科学家,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天眼”,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早在1984年,他就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学家之一。他放弃一切选择回国。他说:“在我眼中,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

在当时的中国探测宇宙没那么容易,他胼手砥足二十余载,带领团队翻山越岭,克服艰难险阻,甚至化身推销员去跟合作单位拉赞助。在FAST项目动工之后,南老亲自参与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来之不易,他尽善尽美。“中国天眼”FAST 望远镜,这个让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就是这样,一砖一瓦的修建完工。

7. 科学巨匠 • 朱显谟——黄河流碧水,先生终梦圆

朱显谟从中央大学农业土壤肥料专业毕业后,就投入到改良土壤的使命中。他认为治黄问题实质上是黄土高原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为此,他积40余年科研成果和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治理方略并被采纳。

他在88岁时表示:倘若一切顺利,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也许还能看到'黄河流碧水’呢!然而走过了一个世纪的的朱显谟,因病于2017年10月逝世,享年102岁。

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朱显谟先生默默奉献,为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爱党爱国,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和大西北的青山绿水不懈奋斗了一生。

8. 科学巨匠 • 高伯龙——科学梦不泯,化作至强光

高伯龙是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世纪,他率领国防科大激光陀螺研究团队从零起步。没有实验室,没有试验设备,没有经费,他带领大家克服困难。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艰苦鏖战,1994年11月8日,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在“陀螺人”们手中诞生,填补了我国激光领域的空白。

进入耄耋之年的高院士已是步履蹒跚,哮喘病、高血压已拖垮了他的身体。然而,他依然像红烛一样拖着带病的躯体坚持工作,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化作一束至纯至强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9. 科学巨匠 • 李四光——无愧党和人民,堪称后世师表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 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 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10. 科学巨匠 • 邓稼先——默默无闻数十载,中国核武动乾坤

邓稼先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开创祖国的未来,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红旗,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是龙的传人,这是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

11.科学巨匠•钟扬——跋涉藏区十六年,双肩承载满誓言

钟扬,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2017年9月25日不幸遭遇车祸逝世。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2.科学巨匠•茅以升——跨长江,天堑变通途;扬国威,中华显力量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13. 科学巨匠•王选——实干兴邦,科技助国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王选院士最突出的是他的创新精神,在世界上他首先用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印刷革命,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王选院士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企业家;他既有精湛深厚的学术造诣,又有坚毅不拔的实干精神。他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为自主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4.科学巨匠•黄旭华——本是中流砥柱,甘愿默默付出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被选中参研核潜艇,他把家安到实验基地。没有参照无计算机,他带领团队从研究模型起步,靠算盘演算出成千上万数据,还为获一手资料亲自深潜。因工作保密,30多年只见了母亲一面!

在他带领下,我国研制出自己的核潜艇。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所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5.科学巨匠•钱伟长——只要祖国需要,甘愿弃文从理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晚年,他倡导的学分制、三学期制成为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16.科学巨匠•李政道——身在海外,心系国家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7.科学巨匠•叶培建——为国担责,义不容辞

叶培建,男,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1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在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8.科学巨匠•吴文俊——创“中国方法”,寻数学之“道”

吴文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19年5月生,2017年5月去世,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

他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分析,同时提出用计算机自动证明几何定理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科学巨匠•孙家栋——航天报国,初心不改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20.科学巨匠•顾方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顾方舟,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6月生,2019年1月去世,浙江宁波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研究员。他是我国脊髓灰质炎赛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

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人无脊髓灰质炎时代。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020年全国卷

是的,2020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

全国一卷: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二卷:

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

全国三卷: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自主命题:

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

备注:

山东:语数外(新高考Ⅰ卷)

海南:语数外(新高考ⅠⅠ卷)

全国卷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新增Ⅲ卷。并且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2020年开始,因部分原课标全国卷地区高考改革,新推出新高考全国Ⅰ、Ⅱ卷。

上一篇:中外文学鉴赏论文

下一篇:军事国防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