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考研论文指定教材

发布时间:2023-12-10 08:12

考研论文指定教材

引言:教育学考研是越来越火热了,导致教育学的录取分数也在逐渐的增加,所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准备好,从而能够一次就考上。那么在教育学考研的时候需要准备哪些教材呢?

在准备教育学考研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好自己的背诵资料。一般情况下市面上的背景资料主要是分为两种,如果说主要是以背诵为主的话,就可以选择某个学姐所推荐的那个背诵资料,然后全都买下。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听一些音频的,所以说也方便了自己背诵。而且自己在背诵的时候就不用想太多了,直接一轮又一轮的背诵就行了,直到自己能够滚瓜烂熟的,把文章中的内容全部都记住。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自己在专业课的考试上获取更高的分数。另外的话有一些人是考的学硕,相对而言就是考的科目少一些,剩下的就是政治和英语要准备了。但是有一些人可能是专硕,有些学校还会有一个自己的专业课,那么就根据学校每年官网上公布官方教材,然后买一下这个教材,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看。而且有一些学长学姐会整理资料的,也可以去参考一下这样具体的资料。

其实考研最紧张的就是后三个月,但是有很多人往往都忽视了后三个月,导致自己后面越来越荒废,完全忘了以前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时间的分配都是不对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者说是工作的,然后在后三个月或者是四个月的时候可以多花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一定要是高效的学习。这样的话自己就能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为什么所有的高校考研的经济学指定用书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而不是萨米尔森的《经济学》咯????

斯蒂格利茨出生于194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1997年起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1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 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我查了很多资料,查不到萨米尔森的事迹,可见知名度
一般
再者,听人讲,这位先生有个不死不休的精神,专著
总是有改动,不清楚你们今天读到的和明天读到的
是否一样。
再者,也许斯蒂格利茨资历要老些。

考研复试没有指定参考书,怎么办

考研是一门应试考查,如果找到专业课出题的源头参考书,自然事半功倍,胜券在握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尤其如此。
但是,不指定参考书,不意味着没有参考书。而找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参考书,其实很简单。下面告诉大家可参考的几个规则:
01相信经典的力量
为什么要“拥抱”经典教材?
因为经典教材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提出本学科的“真问题”,引导你去追问,去思考。经典教材可以“读厚”,因为有容乃大;也可以“读薄”,因为含英咀华、去粗取精。
就经典教材的选择而言,任何学科或专业中经过时间淘洗、实践筛选后剩下的所谓经典教材为数并不多(注意,是教材,不是原典),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02选择教材别抱门户之见
在选择经典教材时,千万不要以派别定亲疏。
仅就人文社科领域而言,中国各个大学之间并未形成观点、立场明确的“学派”,根本无需考虑流派的区别,尽情去看就好!
03导师“导”你的考研
就目标院校的导师研究方向而言,各个导师往往有自己的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些关注点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出题点。
老师每年都会有各种演讲、研讨会,这些发言和会议的主题就成为每年考生寻寻觅觅的蛛丝马迹,有可能透露出当年考题的热点,这一点似乎屡试不爽。另外,目标院校导师近几年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适当关注。
04试题会说话
不指定参考书,那试题便是终极的参照!如果说,经典教材和导师写的书,是一纵一横的经纬网,那试题便是数据分析里的热力图,它会告诉你到底哪些内容是你需要牢牢记住的,哪些领域是从未被关注过的不毛之地。
但不建议主张大水漫灌式地看书,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所考查的范围和深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对书目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历年试题的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有的放矢,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帮你产生分数的地方。
05善用方法找前辈
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考上的师兄师姐取经。每年学校都会公布录取名单,拿着这些名单,想办法联系到他们,要资料,求经验,说几句好话,什么资料信息都要出来了!
但给大家一个建议,在问“前辈”之前先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忌讳这类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师兄(师姐),我该怎么复习?
06热点别陷得太深
相对经典教材而言,专业期刊时效性较高。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即使对初试没有直接的帮助,在复试中也有可能考查到。到底要看哪几本?
对于本专业学生,这可能是不言自明的,但对跨专业考生则是旱鸭子下水,无所适从。建议考生一定要多看看前辈的经验贴子,多跟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多找几个研友问一下。
对学科热点、社会热点保持关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期刊、杂志、论文是个无底洞,目的仅在于开阔学科视野,千万不要陷得太深。
07别被网上书单唬住
正是有许多学校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网上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书单,问书目、晒书单也成为这些院系的考生一年年薪火相传的一个传统。
这些书单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当这个书单过于庞大时,会给后来者以高山仰止、唯有叹息的沮丧感和挫败感。
08出题必然开放
题目开放的好处是不拘束、可拓展、有充分的缓冲或转换空间。
思考远远比阅读更重要。参考书,不是灵丹妙药;知识点,只是组织答案的材料;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学科思维、开拓学科视野,并借以更深入的理解自己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功夫在书外”,建议清晰学校的考查范围和深度,然后努力让自己掌握的知识面超过考查面,让自己掌握的知识深度超过学校考查的深度。

上一篇:法律英语论文题目

下一篇:中国进修医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