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文史哲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2023-12-07 19:04

文史哲编辑部主任

1903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初八),陆侃如出生于江苏海门三阳镇普兴村的一个爱国乡绅家庭。他的父亲陆措宜,读过师范,精通中医,创办恒基小学,推行新学,办社仓,开诊所,对贫病者施义诊。曾任海门县教育局视学、第二区行政局长,因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托病辞职。措宜先生在群众中威望极高,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被选为海启两县首届国民参政会第一任议长。昔日同窗好友季方常到陆家,名为作客实为联系抗日工作。措宜先生于抗战胜利后不久病逝。新四军为先生主办追悼会,陈毅题写墓碑。陆侃如在恒基小学度过童年,措宜先生的爱国思想和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陆侃如产生极大影响,为他的学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陆侃如在二十岁出版《屈原》一书,二十四岁《宋玉》问世,同时发表有关屈宋论文十多篇,才华横溢,超凡入圣,建立了《楚辞》研究的权威地位。他和冯沅君结为伉俪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论坛一道瑰丽的风景线。《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的出版,使而立之年的陆侃如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60年代初,陆侃如爆发出令人惊奇的著作高潮。十年动乱使他的研究工作画上句号。晚年正当奇峰迭起时,病魔夺去他宝贵的生命。这半个多世纪中,陆侃如共计出版研究古典文学专著十九部,发表论文更是不知其数,从教五十年桃李满天下。陆侃如临终前,以其全部存款四万多元的三分之二捐献给国家,只以三分之一留给他的继母、弟弟。陆冯省吃俭用,打算凑足十万元,建立陆、冯奖学金,这个宏愿虽未实现。但山大党委已批准中文系据其生前愿望,以陆冯二人生前积蓄为基金,设立了“冯沅君文学奖”,鼓励有成就的文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努力献身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 190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16年夏,陆侃如考入省立七中(今南通中学,当时为四年制)。1920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陆侃如考入北京大学。陆侃如的同班同学冯沅君,她是北京女高师毕业生。志同道合,丰硕成果,把走路潇洒,翩翩然江南公子姿态的才子陆侃如(赵景深语)和娴静高雅,却又大胆,敢言不同的才女冯沅君,紧紧联系在一起。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1926年,陆冯同时毕业,陆侃如转入清华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1927年毕业,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秋,陆侃如获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后,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其时沅君也到沪与侃如一起任教。1929年,陆侃如在上海与冯沅君结婚,从此二人合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成为文学界一段佳话。1931年,他们二人合作出版60万字的《中国诗史》,打破传统见解,很有新意。1932年二人又合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一书,他们二人的著作被译成几种外国文字出版,使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1932年夏,陆冯同时出国,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1935年夫妇均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二人辗转国内几所大学任教。1938年初南下昆明,在迁至云南的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2年任四川三台内迁的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7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1951年后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文史哲》编委会主任。抗战期间,在四川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川北分会主席。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青岛解放后,陆侃如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文史哲》主编、副校长。1951年任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为九三学社山东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青岛分社主任委员、济南分社筹委会主任等职。同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6年当选为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首任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随山东大学迁居济南。1978年12月1日病逝,临终前将其珍存的全部书籍和近3万元存款捐献给山东大学。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事业上的共同合作近于结果的时候,爱情的蓓蕾也已含苞待放了。冯陆二人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曾征求长兄冯友兰的意见,由于对陆的家庭某些情况不了解,没有立即表示同意。冯、陆二人又找到蔡元培、胡适等人,给冯友兰写信,让他不必多过问,冯友兰也就没有再坚持。得到家里默许后,于1929年1月24日在上海结婚。从此,冯陆二人终身相伴,白头偕老。结婚以后,他们专心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终于结出了第一个合著的学术研究成果,就是1931年《中国诗史》的出版。这是继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专著。此著作被鲁迅指定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部放射着耀目光彩的《中国诗史》是中国唯一的一部诗歌史专著。继这部书之后,他们夫妇又合著了《中国文学史简编》,1932年由上海大江书铺出版,列为“大江百科文库”之一。此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叙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专著,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被毛泽东当做经常翻阅的案头读物之一。此书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冯陆二人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一方面为凑聚去国外留学的路费而节衣缩食,经过五年的全力奋斗,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时,法国、德国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法郎、马克大跌价。很多人利用这个机会,用比较稳定的银元换取数量相当可观的法郎,他们也采用这个办法于1932年乘邮船到马赛转巴黎。考取了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班,专事古典词曲的研究,得博士学位。冯陆二人皆为一级教授,又存有相当数量的稿费,身边无一子女,生活是相当充裕富足的。但她始终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冯沅君长兄冯友兰回忆道:一九六二年,乘工作之便,我曾到她们家去过一次,室内的陈设非常简陋,她喜欢买书,但书架子几乎是用几根棍子支起来的,给人的感觉是住旅馆,好像明天就要搬家的样子……1974年6月17日冯沅君因患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生前,她曾对山东大学王仲荦教授表示:“我一介寒儒,连个后嗣亦无,能为国家民族留点什么?我想个人艰窘一点,存几个钱,身后让国家做学术奖金;奖掖后人吧!”冯沅君逝世后,陆侃如曾写过一篇深情怀念的悼文《忆沅君》,他在这篇悼文中,深情地回忆着他们的相识、相爱与结合,以及冯沅君死前的悲惨情景。爱情犹如人生,是一本永远写不尽也读不完的书,陆侃如的这篇悼文,充满着他对爱情,亦是对人生的体味、启示……为了安慰冯沅君的在天之灵,卧病在床的陆侃如打算整理出版冯沅君生前的著作。1979年陆侃如先生也逝世了,留下遗嘱说:“按冯沅君和他个人的愿望,将全部藏书,数万遗款赠山东大学。” 《乐府古辞考》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16[1927]《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著,上海大江书铺 1933,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28[1939],作家出版社 1956《南戏拾趣》陆侃如,冯沅君著,[燕京大学] 民国25[1936]《左传真伪考及其他》Bernhard Karlgren著,陆侃如译,上海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记王逸及其子延寿》(《文讯》1948年8卷第3期)《左思练都考》北京大学出版部 民国37 [1948]《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关于文赋》(《春秋》1949年6卷第4期)《楚辞选》陆侃如,高亨,黄孝纾著,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中国文学史简编》陆侃如,冯沅君著,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57《文心雕龙中浪漫主义的一些论点》(《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1期)《文心雕龙论道》(《文史哲》1961年3期)《刘勰的生平和思想》(《山东文学》1962年1期)《刘勰的文体论》《山东文学》1962年2期《文心雕龙术语用法举例》《文学评论》1962年2期《刘勰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山东文学》1962年4期《刘勰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山东文学》1962年5期《刘勰的创作论》《山东文学》1962年6期《左思和左芬》《大众日报》1962年7月4日《刘勰有关现实主义的论点》,《山东文学》1962年8期《刘勰论诗人幻想与夸饰》《文艺报》1962年8期《刘勰的批评论》《山东文学》1962年10期《刘勰的作家论》《山东文学》1962年11期《刘勰论创作》陆侃如,牟世金著,香港 文昌书局 [1962]《左思评传》《山东文学》1963年2期《刘勰和文心雕龙》陆侃如,牟世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楚辞选译》(战国)屈原著,陆侃如,龚克昌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文心雕龙译注》(梁)刘勰著,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济南 齐鲁书社 1995

陈炎的个人简历

1957年11月22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12月山东菏泽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工人;1978年9月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7月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3月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教师,先后被聘为副教授、教授;1997年4月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副主任,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任;2004年1月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史哲》编辑部主任;2005年10月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5月6日,当选为中国墨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管宁的履历

在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1983年大学毕业后曾在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自1986年迄今,在《福建论坛》杂志社从事编辑、科研工作,先后任文学编辑、文史哲编辑部副主任、主任;杂志社副总编辑、总编辑。

叶涛个人资料

涛,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中国民间信仰、区域民俗。出版各类专著十五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主要著述有《泰山香社研究》、《民俗学导论》、《中国民俗》、《泰山石敢当》、《中国京剧习俗》、《孔府》、《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总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山东卷》(主编)、《领略山东民俗》(小学地方课程课本,主编)等。
  研究领域: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中国民间信仰、区域民俗。
主要经历
  叶涛1963年10月生于山东省费县。1984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年-2004年,师从钟敬文教授、刘魁立教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法学(民俗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担任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起担任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外)。
  1985年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1987年参与创办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2002-2008年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发起成立山东省民俗学会,长期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旅游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泰山研究会顾问、泰山学院兼职教授、温州大学民俗学重点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著作
  1、《山东民俗》(合著,山东友谊书社,1988)
2、《孔府》
3、《孔子故里风俗》(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
  4、《中国京剧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5、《山东省志·民俗志》(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江湖社会习俗》(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抢婚》(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8、《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9、《民俗学导论》(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0.《领略山东民俗》(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11.《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12.《中国民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3.《泰山石敢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4.《中国民俗》(修订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5.《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总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 《泰山香社研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专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主要论文
  1.《民俗旅游: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民间文化季刊》1990年第3期
  2.《民俗特质论》,《民俗研究》1991 年第4期
  3.《京剧票友与票界习俗》,《戏剧丛刊》1995年第3期
  4.《二十四孝初探》,《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5.《民俗调查方法刍议》,《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二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6.《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东岳论丛》1997年第6 期
  7.《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初探》,韩国民俗学会编:《第二届国际民俗学大会论文集》,1997
  8.《抢婚风俗争鸣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9.《走进“龙牌会 ”》,《民俗研究》1999年第1 期
  10.《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论纲》,《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1.《山东民俗论纲》,《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山东沿海渔民的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韩国民俗学编:《第三届国际民俗学大会论文集》,1999;《海洋文化研究? 第二卷》,海洋出版社,2000
  13.《<金瓶梅>饮食习俗管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台湾)《中国饮食文化》2001年第3期
  14.《村史:追溯与建构——崮子村民俗调查与研究之一》,《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二)》,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5.《论俗信》(合撰),《民俗研究》2001 年第2期
  16.《关德栋教授与俗文学、敦煌学和满学研究》,《民俗研究》2001年第4期
  17.《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与阿育王传说》,《东南文化》2002年第10期
  18.《海神、海神信仰与祭祀仪式》,《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
  19.《醉心绝学的关德栋》,《光明日报》2003 年4月17日
  20.《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东岳论丛》2003年第3期
  21.《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22. 《泰山香社起源考略》,《东岳论丛》2004年第3期
  23.《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述略》,《民俗研究》2004第3期
  24.《泰山王母池九月九庙会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
  25.《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研究》,《思想战线》2006年第第1期
  26.《关德栋教授学术思想述略》,《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
  27.《泰山石敢当源流考》,《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28.《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记》,《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3期
  29.《碧霞元君信仰起源考》,《文史》2007年第4期
上校叶涛
叶 涛,男,汉族,生于1960年8月,太白县人,上校军衔,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入伍,在职大学学历。
  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步兵55师服役;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侦察教导队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排长、连长;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情报系学习;1986年9月至1990年5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连长、二十一集团军军直侦察连连长;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任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参谋、宣传干事;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留坝县人武部政委;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任扶风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4月至今任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编辑本段北宋诗人叶涛
  叶涛(1050-1110),北宋著名诗人,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 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宰相王安石器重叶,有《赠致远直讲》诗 ,并由其弟王安国招为婿。此时叶涛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政务,颇得臣民赞颂。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贬 官闲居金陵时,涛往从安石学文词。哲宗继位,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又被朝宦范镗诬陷。蔡京当权,被劾为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任给事中。居数月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卒。《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如何评价辛德勇在个人公众号上的最新一期推送——《〈文史哲〉这是要干什么?》?

借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再度对学术期刊公开双方沟通记录一事提出自己的质疑。

辛德勇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文史哲》编辑部采纳的这篇东西,所论纯属无中生有,亦即歪曲事实,强行捏造一个观点硬把它栽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再对其恣意挞伐。

11月19日,辛德勇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出《再问<文史哲>是要干什么?》,质疑《文史哲》方面将他和编辑部沟通的记录公布在网上且“断章取义”。

辛德勇提到,在编辑与作者之间,作为编辑人员,是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特别是不能把作者同编辑之间在稿件处理协商过程中谈到的事情,轻易外泄;更不用说散发到互联网上去了。

辛德勇在文中表示:

“可遗憾得很,我没有得到任何解释。不仅如此,昨天下午14时26分我刚刚同《文史哲》编辑部刘女士沟通的内容,其编辑部某工作人员就又在晚上七点多发到了网上。

19日,澎湃新闻就此事试图联系《文史哲》编辑部寻求回应。

一名工作人员称,相关文章是孙齐负责的,直接跟孙齐联系就行。孙齐正是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

在11月19日回复澎湃新闻的邮件中,孙齐对于辛德勇所称“聊天记录被公布”一事回应道,“作为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认为这个话题已经脱离了正常学术讨论的轨道。”

上一篇:园艺学报最新一期

下一篇:打印论文怎么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