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财富杂志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3-12-07 01:42

财富杂志发展前景

1954年,美国《财富》杂志开始以严谨的评估推出全球最大500家企业的名单,“全球500强排行榜”从此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超越了国、民族、文化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标准。迄今为止,就影响力而言,没有任何一种媒体的“排行榜”能望其项背。这一排名已成世界知名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经济状况极具权威性的晴雨表。列入世界经济500强,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一夜之间得到了数以亿计的增长。

《财富》这本杂志如何?

《财富》的运作是实行独特的公司结构。它由两个独立并行、互不干扰的序列组成。编辑系统,最高首脑是总编辑;经营系统,最高首脑是总裁。总编辑与总裁平行并列,没有隶属关系。总编辑不考虑广告、不考虑赚钱,只考虑如何按他们的原则和理念办出一本读者信任的最好杂志。总裁负责市场推广和赚钱,但决不能对总编辑施加任何影响,不能干预报道。《财富》曾多次有过为坚持客观报道而牺牲巨大商业利润的事,甚至发表过严厉批评自己总公司的报道,记者、编辑却没有因之受到过任何责难。1997年,《财富》发表报道,对当时炙手可热的IBM总裁进行无情抨击,此后一年中,IBM撤销了在《财富》杂志上500万美元的广告。总编辑休伊并不为此后悔,他说:“记者的观点是不能被收买的。”

杂志产业的发展前景

  a.杂志分众化趋向明显:

  综合杂志的创刊已经明显少于市场细分的杂志。很多杂志也开始改版以图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杂志的绝对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杂志的唯一标准。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5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5000人,虽然这个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本细分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

  b.创刊的杂志多为补充市场盲点的杂志:

  杂志普遍瞄准市场空白点改刊创刊。从一涌而上到有策略的投资,杂志开始有独特的定位。如《父母》、《孩子》定位于抚育和幼教,《理财周刊》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各种理财问题等等。

  c.市场规范化数据及监测逐步完善:

  ABC、BPA等稽核机构开始为国内一些优秀的杂志服务。稽核数据越来越得到业内重视。目前中国区的杂志约有26家左右通过国际期刊稽核机构的认证,并且增加迅速,如《汽车之友》等,曾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杂志,目前正在申请通过BPA的发行量审核。

  d.多刊办系列刊物:

  有实力和资金的刊物,开始发展系列刊物,如现在比较成熟的时尚系列、瑞丽系列、IDG系列等。

  e.增加出版密度:

  广告量充足且时效性较强的杂志开始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甚至周刊。如《财经》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f.广告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杂志开始走向市场,一些曾经以发行为主的杂志开始借助其发行优势进行广告开发。部分杂志开始放弃发行赢利,甚至为了扩大规模开始亏损发行,试图用强有力的攻势占领市场和相应的广告客户。

  (Direct Mail)直邮赠阅杂志发展迅速: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类直邮杂志竞争激烈。这类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其它城市如深圳、沈阳、重庆的DM杂志发展也相当迅速。

  h.跳脱纸媒局限:

  杂志由单一纸媒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阅读的单一概念,到声音和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涉入。杂志只能"看"吗?杂志只能"印刷"吗?杂志只诉诸视觉吗?杂志只能是平面的吗?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产生突破。杂志开始变得数字化,0和1的介入让杂志无所不包。未来的杂志不一定要看,听杂志,闻杂志,未尝不能实现。

  i.杂志地方化:

  最近出现很多只在一个城市发行的当地化杂志,一些全国性的杂志也开始做自己的地方版,有的杂志同期在某些版面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杂志越来越注重地域细分。一些杂志开始更关注地方化的发展,杂志在全国版的期刊基础上,不同市场加入不同的地方版,如《周末画报》、《City Weekend》北京版、上海版等。这样的媒体设置可以有效的抓住一些本地化发展的广告客户,如餐饮娱乐类客户、房产类客户。

  j.读者自助化:

  国外一些杂志开始由你选择购买不同部分内容然后装订,达到受众最大程度上的可选择性。

  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中国杂志市场开始由初步发展走向成熟,传媒资本的活跃、杂志社的努力、读者需求的形成、广告主关注度的提高都使得中国杂志市场拥有前所未有的活跃。从整体市场角度观察,有几个目类的杂志发展迅速,如财经新闻类、专业技术类、文化旅游类、教育教学类等。此点实力媒体将有专业投资分析报告。此处不再赘述。

  三、综合论述

  杂志市场是中国传媒市场发展开放并与世界接轨的亮点。中国杂志市场以及周边产业蕴涵着无限商机,在未来的3-5年内,我们将看到一大批杂志脱颖而出,形成不同类别的品牌杂志,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财富》。我们对未来的杂志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如何看待《财富》杂志发布2021「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快手、远景能源、拼多多三家中国公司入选?

碳中和、零碳是风口,机会很多,建议多关注,这篇回答写了三千字:《财富》排行榜列出的改变世界的公司,看了一下前10,包括:疫苗制造商(全球):抗击疫情时表现突出的疫苗厂商远景科技集团(中国):在零碳生态里的重要作用开市客(美国):提高劳工待遇桑坦德银行巴西分行(巴西):Viatris(美国):让更多的低收入病患用上一种至关重要的艾滋病药物戴姆勒公司(德国):保护儿童PayPal (美国):缩小种族贫富差距KCB集团 (肯尼亚):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借款人渡过难关美国银行 (美国):改善员工福利待遇ReNew Energy Global(印度):推动风能和太阳能发展《财富》杂志会根据三个方面来考察:1. 可衡量的社会影响,能够被广泛关注的;2. 经营业绩,特别是对于盈利能力和股东价值的贡献; 3. 创新水平,是否超过了业界的同行,以及其他公司是否效仿或者与之合作。换句话说,又要能赚钱,又要有很强的外部社会效应,在大家比较熟悉的领域如抗击疫情、保护儿童、缩小贫富差距、环境保护和绿色能源等等。任何一家企业的使命都不仅仅是赚钱,当企业做到足够大,一定要在某个方向上能够有利于人类的福祉。我们经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能否让世界往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开市客这家公司为什么能上榜?因为在疫情期间,开市客上调了20多万员工的内部最低薪资,提供了带薪病假等措施,这让他们留住了更多优秀员工,销售额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也保持了顾客的忠诚度。而同时,他们的竞争对手、例如亚马逊和沃尔玛,也不得不给数十万员工加薪,整个行业的员工都因此受益。自己赚了钱,社会上的劳动者也跟着沾了光。再例如,肯尼亚的KCB集团是东非第二大本土银行。他们在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家,为饱受疫情困扰的借款人重组了逾1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年还为多达1万名的青年提供职业奖学金。著名的玩具厂商乐高也获奖了,因为他们在研发更加环保的积木。该公司每年生产1,000亿个积木,耗费的塑料超过10万吨。而他们现在在尝试用可回收材料生产,一个1升的瓶子可以生产10个2乘4的乐高螺柱。同时还在淘汰一次性塑料袋,软体玩具现在是用一种从可持续采购的甘蔗中提取的塑料制成的。在上榜的50多家公司里,环境保护和绿色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气候变化给全人类带来挑战。 在这个榜单里,排名第二的是一家中国公司远景科技集团,他们凭借在零碳生态里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排名最高的独立企业,这背后是整个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绿色能源方面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以及产业能力。为什么零碳成为了改变世界的一大助力?在人类的发展当中,从工业革命开始,几乎每45~60年就会有一个长期波动,在这个阶段往往会有一些稳定的趋势。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揭示了这个现象,我们将这个长期波动称为康波。例如,在1800~1850年的时候,蒸汽机、纺织机是主流,再之后是铁路和钢,然后是电气、化学,石油、汽车,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开始,信息技术成为主流(人们一度认为生物技术也是主流,现在看起来仍然是信息技术在主导)。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格局重新变化,新的公司快速崛起,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而在之后呢?我们需要发现新的康波周期,早早开始朝这个主流方向发展。最近两年在国际舞台上,无论平时有多少分歧,在一个领域上各个国家都有共识,就是全球都需要一起应对气候变化。中美、中欧一直在就气候变化展开谈判,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碳排放,尽早实现碳中和,中国也做出了自己的承诺,2030年之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在人类历史上99%的时间里,我们都并不依赖化石能源。而自从煤、炭、油、汽被挖掘应用之后,人类社会一方面走上了快车道,另一方面也不断在破坏着环境,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必须要控制的时候。新的康波周期,零碳是主线之一。碳中和是指企业、团队、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各种措施,减少的温室气体总量相互抵消,实现零碳排放。零碳并不是不排放碳,而是在总量上进行控制,实现净排放为零。 (图片来源:)煤炭成就了英国,油气成就了美国,而接下来,全球的焦点都是降低碳排放,这需要从能源结构到能源利用的整体调整,也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竞技场。2020年开始,欧盟在航空领域强征碳税,看起来这是遏制气候变化的手段,而实际上,这样可以提高欧洲航空公司的竞争力,以碳配额作为新的贸易壁垒。未来全球主要国家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将碳排放作为贸易武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须走在前列,这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关键。现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约占全球30%,增量部分占44%。在这个背景下,国内有一批零碳产业相关的企业。远景这家公司很多科技领域之外的朋友知道的还不多。远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同时也是现在表现特别突出的零碳生态企业。所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企业,都容易被大众知道,而面向产业、企业、政府的企业,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就更难被公众认知到。实际上,在下一波浪潮、零碳的机会当中,远景是最大的黑马之一,2021年1~9 月,远景能源风电项目中标量居全国第一。远景在零碳生态里最大的优势有三个:第一、产业链和资本整合的优势有一个新闻挺值得关注: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红杉资本在互联网领域家喻户晓,很多互联网大厂的背后都有红杉的投资。红杉在中国投资的项目包括京东、阿里、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大疆、蔚来汽车等等。对于很多科技企业来说,能够拿到红杉的投资,本身就是一项品牌背书。未来如果远景能够完成在零碳产业链里的深度布局,协同发展,借助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将更多的创新产品化,还会有巨大机会。第二、系统落地的优势零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能源的生产,还包括中间的监控等等,精细化、定量的控制每一步的碳排放。远景的布局基于整体的零碳生态,在多个产业上支撑零碳的实现。现在,包括苹果生态链、微软等很多企业都在和远景合作,构建企业的零碳能力。远景已经打造了多个零碳产业园,例如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能够对碳排放指标进行监控,未来这样的产业园会在很多地方落地。能够把产业链里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提供服务,这也是远景的优势。第三、创新和产品化优势远景打造了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该系统在全球AIoT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这一数字底座,远景推出了可一站式实现碳中和闭环的方舟能碳双控管理系统,将能源产业和科技创新结合,横跨“新煤炭”、“新石油”、“新电网”,借助自身优势进行产品化,拥有跨行业产业整合能力。现在全球的几个趋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是一个,以零碳生态为基础的碳排放革命是另一个。这两年,碳排放领域的新闻特别多,全球政府都在推动碳排放的进程,整个零碳生态会在未来五到十年迎来爆发。 无论是投资还是个人发展,都应该建立在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上。 举个例子,为了实现零碳,从能源的生产、输送到使用,整个碳足迹应该能够被精确追踪,这是控制碳排放的基础。而这里面就存在着很多 to B、to G 的智能化应用机会,从物联网、区块链到互联网的产品应用,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点。

如果你刚好在做这个领域的事情,和零碳生态结合,也许就有新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对这样的产业保持足够的关注度,做时间的朋友,机会往往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上一篇:杂志封面欣赏分析

下一篇:教育科学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