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金陵晚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10 02:19

金陵晚报总编辑

  金陵晚报简介

  金陵晚报创刊于1993年,是隶属于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综合性都市文化类报纸。

  金陵晚报创刊前八年发展一直比较迟缓。从2001年开始,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原南京日报社)党委决定,以超常规的方式支持金陵晚报跨越式发展,勇于参与南京地区激烈的报纸竞争。经过不懈努力,到2004年底,金陵晚报在短短4年时间里发行量增长了5倍,广告收入增长了14倍,利润增长近20倍。

  金陵晚报的办报宗旨是“让阅读成为享受”。

  金陵晚报将自己的核心读者定位于南京都市圈内的核心家庭,努力成为南京城市文化的名片。

  金陵晚报目前在南京都市圈(含苏皖两省部分城市)及苏锡常地区有着比较高的发行覆盖。

  金陵晚报致力于报纸采编形态和经营模式的创新:金陵晚报在南京地区各报中,最早实行春节不停报,一年365天连续出版;最早提出双休日增加版面、服务读者计划;最早取消报纸中缝;最早在报纸上印刷条形码,以方便超市销售;最早推出房地产周刊等专业性报道版面;最早推出科学新闻、交通新闻、开庭新闻、民间新闻等地方性新闻版面,新闻形态日渐丰富。

  《现代快报》简介:

  《现代快报》是新华社直属事业单位——现代快报社出版发行的一份立足江苏面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城市日报。
  《现代快报》从1999年10月12日创刊起,就创造过国内报业每天递增一万份的发行奇迹,被新闻界誉为中国报业的一匹黑马。目前,《现代快报》在南京地区发行量逾55万份,是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在江苏及周边地区发行逾91万份,是江苏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城市日报2003年,《现代快报》入围“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国内报纸发行量第12名”,是江苏省内唯一入围“全球百强”的早报。

  《现代快报》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评述新闻热点,解析时事政策,提供服务信息,引导消费潮流。它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的办报风格,融新闻性与服务性于一体,除各类新闻版面外,还辟有楼市、证券、教育、健康、旅游、人才、美食、电脑、时尚、汽车等专版,内容丰富多彩,在江苏报业市场独树一帜
  《扬子晚报》由新华日报社主办,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创刊于1986年元旦,国内统一刊号:CN32——0055。

  十多年来,《扬子晚报》遵循“宣传政策、反映生活、倡导文明、传播知识”的办报宗旨,报社一切活动以办报为中心,以提高报纸质量为龙头,以报纸质量带动报纸发行量的上升,以扩大发行量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报规律,逐步形成了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的特色和优势。

  十多年来,《扬子晚报》版面由最初的4开4版增至4开16版、20版,并不定期加张免费附送,南京地区多至112版。近年来,新增了一些专刊、专页,健康长寿、电脑时代、教育资讯、扬子楼市等都深受读者喜爱。创刊以来,扬子晚报发行量每年都以5-8万份的速度上升,1995年日发行量突破百万份以后,每年仍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2年9月26日,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广告营业额1999年已跻身全国报界前6名。扬子晚报社在总编辑主持的编辑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现任总编辑朱铭佐。编辑部设有总编办公室、要闻部、政法部、经济部、科教卫部、读者服务部、文化产业部、体育部、江苏新闻部、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教育产业部、房地产部等。扬子晚报在江苏各地及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记者站、特约记者和信息站,新闻来源及时而广泛。

聂鑫的主要作品

当代著名爱情诗人、作家、评论家。曾先后用名阿欣,梦雨,古木,雪梅,梅子等笔名先后在《星星》、《诗神》、《绿风》、《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故事林》、《淮风诗刊》、《东风文艺》、《文化月刊》、《西北军事文学》、《读者》、《新故事》、《讽刺幽默》、《小小说大世界》、《燕赵故事》、《为人与处世》、《鳄城文学》、《罗城信息》、《荻花》、《榆树人》、《家园文学》、《峡江文艺》《雁鸣湖》、《校园风》、《视野》、《词坛》、《青春诗歌》、《中国诗》、《现代青年》、《新国风》、《乡土诗人》、《散文诗》、《运河》、《散文诗世界》、《鲁西诗人》、《超然诗书画》、《经品故事》、《东北文艺》、《中国诗赋》、《小小说月刊》、《燕赵诗刊》、《作家报》、《北京青年报》、《安庆晚报》、《中国物资报》、泰国《中华日报》副刊、菲律宾《菲华日报》、印尼《棉兰早报》、《香港文艺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大众阅读报》、《河北农民报》、《平凉日报》、《诗词报》、《梅州日报》、《金陵晚报》、《石家庄日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日报》、《建设日报》、《河北科技报》等海内外10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三千八百件余件。作品荣获过40多种奖项并多次被选入品牌读本。出版的著作有《花开的声音》、《血色梅花》、《月光下初吻》、《你是我的一段神话》等四部。参与编辑的著作有《百家诗选》、《东方黎明》、《守望》、《艾青草》、《看海》、《拆迁》、《葛秋栋作品集》、《寻找自己的河流》、《小城故事》等27部。河北省作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蔡丽双博士艺术团副团长、蔡丽双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丽双博士朗诵协会副理事长、香港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洲际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执行副主席。《新阅读网》站长兼总编辑。现担任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中国博客文化促进会等十几家文学团体的文化顾问,曾为四十二名作家的文集撰写过序言。北京《作家导刊》杂志社副主编,北京《荻花》诗刊社副主编,山东《运河》杂志社副主编、香港《新文学》月刊、《世界文作华家》执行副主编。香港《大文豪》月刊、香港《双丽文学》月刊、《中外文艺报》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有一份医药类报报纸,是周刊,不知如何操作

可以参照南京几家报纸的经验。

一、策划机制

我们所考察的5家报纸都很注重新闻策划,都有其独到的策划机制。5家报社一般一天都要开两个策划会,上午11点开一次,下午4点半或晚上7点再开一次定版会,只不过,参加策划会的人员各报有所区别。
南京《现代快报》11点的策划会规模庞大,不仅正副老总基本出席,各部主任、版面主编铁定到场,全报社记者都被要求参加,以致诺大的会议室站都站不下。不过,记者赴的流水席,报完了自己当天上午的选题就走;不能回来的记者要将选题报给主任或主编。由于人员多,该报上午的策划会经常开到12点半甚至1点钟。之所以要全体记者直接参加,是想听到记者原汁原味的陈述,不让信息在传递中走样、失真,以便让老总们现场决策。我们报社就常常出现主任报的选题与记者实际采访的大相径庭,以致误导老总决策。现代快报这方面经验值得我们辩证地学习。
《现代快报》上午策划会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有一专人要将上午通过搜索网站、电视、电台、报纸,将当天上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别的媒体的重头报道在会上宣读,能够本地转化的,当场拍板安排记者落实。如报道哪里发生禽流感,马上派人调查本地家禽市场的卫生安全情况。
《现代快报》上午的策划会,该报高层高度重视,决策迅速,会议效率很高,基本敲定了该报当日报道的格局。而下午4点半的会议就比较淡化,主要议题就是定版。反观本报,上午的策划会常因没有老总们参加,各部仅仅报报选题而已,当场决策的不多,会议效率不是很高。只有在老总参加的情况下才能开出效果。
《钱江晚报》、《金陵晚报》因是完全的部版结合,上午的策划会以部门为单位召开,各部门由几位主任召集主编开会,由主编汇报提前搜集的记者的选题,六七个人一起策划当日重头操作的稿件。若需要进一步做大的,由部门主任向值班老总申请版面,或推荐一版关注。

二、奖惩机制

5家报社中,我们认为《钱江晚报》的评奖机制很科学,起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该报好稿一月一评,奖项设置别具一格,报社需要加强什么就给什么项目设一个奖。譬如鼓励大家创新,就设一个“特别创意奖”;鼓励大家多写现场新闻,就设一个“现场新闻奖”;鼓励记者写作创新,就设一个“写作创新奖”。每项奖的奖金也很高,确能起到杠杆调节作用。具体如下:
特别创意奖 7个 每个2000元
深度报道奖 12个 每个1000元
独家报道奖 12个 每个1000元
人物报道奖 8个 每个500元
写作创新奖 15个 每个300元
现场报道奖 30个 每个300元
优秀评论奖 15个 每个500元
当月见报无差错部门奖 有则奖 每个奖2000元

该报还有两条举措对我们有借鉴作用:(1)上头条导读稿件加150元,上中导读每条加60元,小导读每条加30元。(2)广告冲版,按所在版面50%的奖金下拨到部门。他们认为,如果广告冲版对部门和记者没有一点补偿,势必造成广告越红火,记者收入越低的怪现象,从而影响记者的积极性,让记者对广告产生抵触情绪。纵观本报,就已出现广告越红火、冲版越多、记者稿费越少的不合理现象。

扬子晚报的好稿一周一评,多的10篇,甚至20篇。一周好稿自动成为年终好稿候选篇目。该报不再评月度好稿和季度好稿。他们认为,好稿一周一评,有利于及时调动记者的积极性,并及时向全报社记者树起稿件风向标。

三、考核与分配机制

5家报社都给记者设定了一个工作量底限,完成了才能拿到基本的奖金,《钱江晚报》的基本奖金是700元。超额的部分,各报都是在月底结算时分段进行奖励,譬如超过100分以内的,每分加双倍计分;超过100分到200分的,按三倍计算等。周末加班所采写稿件,一般按双倍计分。部门主任奖金与部门业绩挂勾,按部门平均奖的140%(正)、130%(副)计算;部门主任另享受主任岗位津贴。
《金陵晚报》8年前就开始实行内部职称,国家粮票放一边,年资被弱化,按业绩评定等级,记者分A、B、C、D、E五个等级,高级记者也有被评定在低档次的,而进报社不久的年轻记者也有评A等的,并与经济收入挂勾。A等记者原则上一个采访室一个。A等记者的奖金是固定的2000元加上部门的奖金额度,B等记者的奖金是固定1200元加上部门的奖金额度,以此类推,将收入拉开。记者等级每年都重新评定,按业绩打分,后几名被淘汰。
另外每天都由综合新闻部主任(大部,负责日常新闻,60多个记者)打分,评好稿。稿件分A加、A、A减、B加、B、B减六等,每月还有老总评定的总编辑奖,奖金1000元。

《钱江晚报》实行经费包干。报社按两块将钱划拨到部门:一块是按人头每人每月700元的“人头奖”,由部门进行二次分配,规定不准平均分配;第二块是按版面划拨采编费到部门。版面按采编难易程度不同经费不等,譬如一个版300元,都市新闻部一个月有多少个版,将总费用划到部门,由部门主任按稿件优劣、采访难易程度打分,月底结算。 推荐到一、二版的稿件加分,甲等稿(由值班总编认定)加150元,乙等稿加80元。部门鼓励记者争取这块额外奖励。 这种分配权的下放,据称运作良好,矛盾大大减少。

四、项目责任制

我们所考察的5家报社中,只有《现代快报》实行了项目责任制。这是 该报在策划机制上的一大创新。
在碰到重大采访时,该报会成立一个项目小组,由战线记者、首席记者、版面主编等组成,小组有时由一个副老总牵头,有时由部门主任或首席记者、主编。项目小组可跨部门运作,由小组负责人调度各部记者。采访结束后,向老总提交方案,确定版面。项目完成得好,会有不菲的奖励,月度评好稿时也会有体现。这与我们开两会时形成的机制相同,不过,他们平常也经常运用。我们在策划“三八”专刊时运用的也是这一机制。这是一种先进的机制,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值得我们去完善它,并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

五、集团下的子报运作机制

《金陵晚报》与南京日报集团签订有“承包”合同,一订两年,完成了目标任务(包括广告量和发行量),集团一次性给予几百万元的奖励,金陵晚报拿到奖励后再对全报社人员论功行赏,承担责任最大的老总们得到的分红也最多。
浙江日报集团对《钱江晚报》的管理实行利润目标管理机制,即制定每年的利润目标,达标后才能100%领回人头费(人均8万元);超额完成利润,按超额部分的10%返给《钱江晚报》。
浙江日报集团去年给《钱江晚报》定的目标是上交7500万元纯利。除此之外的事,集团一般不过多干涉。结果,《钱江晚报》去年完成1亿元的利润,超额部分只领回10%即250万元,权当作为报社职工的年终奖。
《扬子晚报》、《钱江晚报》、《金陵晚报》作为子报,都只设有一个办公室来处理报社内外一切事务,其它人事、后勤等部门都交与集团管理。《扬子晚报》办公室设有8人、《金陵晚报》4人、《钱江晚报》3人。
不过,几家作为子报的晚报,对集团的约束与管理均多有怨言,都称管得太死。《钱江晚报》办公室主任诉苦:我们一年给集团赚一个亿的纯利有什么用?我们的记者领个采访本都要到集团去,还得副老总签字。副老总出差或开会,就领不成。后来几经努力,才放权到办公室主任签字有效。
新华日报集团对《扬子晚报》的过份约束在全国晚报界都有名。别的不说,单就印刷而言,新华日报不准扬子晚报到外面去印,而集团的机器印刷质量和印力都有限,机器还经常坏,已严重制约了扬子晚报的发展,最典型的一次,本该下午2点准点上市的扬子晚报,直到晚报9点才印出来!报摊零售一点没有,广告客户的宣传效应一点没有,纷纷讨伐。

几家报纸中,只有《现代快报》对新华社江苏分社这个婆婆多有赞誉,多次提到“婆婆”为他们扛了多少担子,使他们的舆论监督进行得有声有色。

六、监测机制

《金陵晚报》每个版一个监管热线(主任桌上的电话),读者有任何对版面的意见都可以直达主任,得到及时处理。
该报在新闻部门设专职的接待编辑,接待编辑除负责热线管理外,还要负责落实读者来访和投诉的反馈,监控投诉线索是否到位,每周列出一个清单,上报有关领导。
对于发行的监测,《金陵晚报》由发行部每天在10个区划内各选择10个报摊共100个报摊,每天调查发行情况,填好特制的表格,包括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每天上交编前会。每半年,报社做一次普查。
《金陵晚报》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核稿制。该报规定舆论监督稿必须先与监督对象见面,在成稿后或送或传真给被监督单位,随稿传过去的有一张核稿单,请对方在核稿单上签字盖章,有监督单位签字的核稿单方可见报。这样做虽然困难,但避免了见报后因报道有不尽不实之处引来的麻烦。已坚持两年多。我们提出:如果对方不签字怎么办?他们说,只要采访程序到位了,稿件把握平稳,经主任同意,可酌情刊发。不过,这一制度弊端也显见:看到稿件后,引起很多被报道单位警觉,动员各方面力量来说情的多了,稿件因此被扼杀的多了。

七、信息源拓展

《扬子晚报》有自已的服务平台。该报的热线叫“96096”,有十几部电话,除了读者报料之外,关于发行、广告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直接拔此号码。甚至提供订票服务。接线员接电话时就将来电录入并分类,迅速转到相关部门。但新闻线索主要由一个热线部负责处理。
《扬子晚报》网站经营得非常好,每日更新,内容丰富,与新闻形成互动,成了一大信息来源。网站上不仅可以收集到读者对某一稿件的评论,还可收集到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有的读者甚至将自己在事发现场拍的照片贴到网站上。

八、上下沟通与创新机制

扬子晚报有良好的上下沟通机制。记者有个好想法,便可以向编委会打报告,得到编委会认可,你就可以去干。干得好的,有奖。老总鼓励大家大胆地去奇思妙想。这也是该报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结合扬子晚报特设“特别创意奖”的做法,我们是否可以也设一个“特别创意奖”,鼓励记者编辑大胆创新。

九、活动策划机制

我们所考察的5家报社都非常重视活动策划。不过,各报社的活动策划均以部门为主。

十、人才培养与首席记者、主编制

所考察几家报社都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中层干部岗位有限,他们就设立首席记者或主编。他们的主编与我们单纯只编稿件的主编不同,他们都是编辑主导制,主编每天可给部门和相关记者下订单,记者按订单生产。这里的主编有很重的策划任务,权力也很大。
《金陵晚报》新闻部负责日常新闻采写,是有70人的大部,下设热线、现场、互动、卫生、民生、法制、教育等多个采访室,每个采访室几乎相当于一个大的战线。每个采访室设一个首席记者,首席记者是这个战线的业务带头人,负责稿件质量和战线管理,并负责策划选题及落实选题。
《金陵晚报》目前只有新闻部互动采访室有“寻找”、“第三只眼”(暗访)两个品牌栏目,由两个首席记者承包,以质量打分,完成分数即给奖励。

十一、采编运行机制

所考察的几家报社,因为报纸都很厚,故都在推行部版结合机制。
《钱江晚报》分A、B、C、D四叠的版面分割格局,使该报推行“部版合一”有了便利的优势。该报B叠的采编完全由经济部负责;C叠前半部由时事部完成,后半部由体育部完成;D叠完全交给文艺部。至于A叠,除1版的要闻、2版的现场、3版的视点由各部共同供稿外,其它各版都分解下放给各个相应的部门来完成。编辑下放到各部门。
以都市新闻部为例:该部23人,配1正3副4个主任,日均负责4个版,同时向一、二版供稿。部门配3个专职编辑,值班主任负责编一个版。
部门以版面为阵地,下分三个工作室:葛晓娟热线工作室、王磊民情工作室、百姓工作室。各工作室以领头编辑为主导,各固定配2名记者,部门内其它记者打通使用。部门每天下午3点开一次选题会,三个编辑和主任参加,记者的选题由各个编辑负责收集,与主任共同策划。
我们提出:别部门记者的稿件要上你们部门的版面怎么办?他们说,因版面分工明确,这种事发生的机率不多。有合适的稿件同样发,但此文稿费由所在部门来发。
我们问:周末版面上稿件不足怎么办?他们说:我们的记者周末基本上不休息,每个人都有稿件任务。——记者一周不能休整一天也非长久之计。

十二、对广告有所控制

《扬子晚报》分A、B、C、D四叠。但该报严格控制A叠的广告。该报规定A1版不准做广告,从创刊至今一直坚持这一原则。非要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一个通栏10万元,由老总审批。
另严格规定A叠另15个版只准刊登一个通栏(20行高)的广告。我们看到,这一规定确实在不折不扣地执行。正是由于控制得严,广告想上A叠很难,得提前预订,许多客户还争先恐后地想上A叠——他们认为这些版难上,肯定是这些版效果好。为了满足客户对A版广告的巨大需求,该报时常玩些小花招,将A叠由16个版扩到24个版。如要指定哪一个版,还要加30%的指定版面费。这样,一方面兼顾了新闻版的发稿量,另一方面提高了A叠广告的含金量(A版一个通栏2.6万元、B版一个通栏2.2万元),报纸也坚持了自已的广告品位,形成三赢局面。
该报去年底新推出的《国际周刊》等几个周刊,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直到我们去考察时出的那一期,仍控制没有刊发一条广告。他们的说法是:立足长远,有舍才有得。
该报的广告主要集中在D叠。他们除了硬性规定,还通过价格差还调节。D叠比A叠的广告价格相差一倍以上。
当然,这种办法需要建立在报纸有充分的实力和较多的版面基础上。

十三、广告全面代理制

扬子晚报原来也是靠业务员跑广告,后来,他们认识到,十个业务员肯定没有十个广告公司能量大,一个业务员肯定没有一个广告公司来得专业。于是他们开始实施全面的广告代理制。为了推行这一机制,该报不设一名广告员,鼓励原来的业务员创办广告公司参与竞争;对送上门来的广告,他们主动推到相应的代理公司去,明确告诉客户,这里定的柜台价比广告代理公司要高。经过一年的磨合,该报已形成成熟的广告代理机制,他们的广告额也节节上升。随后,南京几乎所有日报都实行了广告代理制,报社广告部只有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这种办法好处颇多,但要求整个报纸广告环境都能接受这种机制。

《现代快报》广告不以数量论英雄。报纸广告部考核业务员的指标,不是一年完成多少广告额,而是这一项广告在整个报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业绩。份额占得越多,业务员奖金越高。

十四、把新闻当产业做

我们在扬子晚报报尾部门电话上发现两个新奇的部门:教育产业部、文化产业部。一问,问出了一个新思路。原来,该报对一些有一定商业色彩的活动,采用“三不”政策:不参与,不鼓励,不报道。后来转变了这一观念,对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商业活动报道要收费,如南京梅花节,对方要上文化版头条,可以,2万元。要不,就只发一简讯。要上专版,也可以,一个字20元。
该报高层认为,记者拿个三百、五百的红包,发个稿件,太便宜客户了。他们认为只要掌握好尺度,可以搞一些策划式宣传,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
有一个县要搞龙虾节,双方一谈,对方给扬子晚报40万元,扬子为该县做了一个“套餐”:专版、新闻、图片、专访。其它县看了,也想搞,后来来了很多类似业务。
这里所收费用,部门得10%,大头归报社。部门内再奖励给当事记者。

该报此举并非小打小闹,去年此项收入高达1800万元!

十五、发行策略:零售重于订户

扬子晚报从不鼓励记者参与发行,记者介绍的居民订户是没有奖励的,只有介绍了公款订户的才有一点奖励。
该报特别重视零售。他们分析,广告客户从哪里了解一张报纸的影响力和发行量?他们不会打电话到你的订户家去,只可能直接到零售市场去了解,报纸在报摊上销售得多,本身就是一个广告,对广告客户的潜在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如此,各大调查公司调查一个城市的报纸发行和影响力,也不可能一家家打电话去访问,他们也会图省事、省钱,直接找报摊了解。

什么是经济学上讲的竞争性同构?

在南京1999年那场著名的价格战之前,1986年创刊的《扬子晚报》几乎一家独大地称霸了南京乃至整个江苏市场。与国内大多数省会城市不同,市级晚报《金陵晚报》并没有对《扬子晚报》形成足够威胁。从1987年自办发行开始,《扬子晚报》的发行量从初创时的5万多份,10年不到就一路窜升过百万,创造了令中国新闻界瞩目的“扬子现象”;与国内同类晚报一样,《扬子晚报》最初以提供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类信息服务为主,以短新闻、大信息量为特色,软化新闻的处理手法,强调可读性;20世纪90年代初,《扬子晚报》提出:“把机关报的优势拿过来,在晚报上‘嫁接’”,突出报道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加大国内外大事的报道量。这一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使《扬子晚报》成为当时新时期新型晚报的代表。此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成为晚报的“六大支柱”。

1993年元旦,《扬子晚报》的母报《新华日报》创办《服务导报》,成为南京早报市场的先行者;《服务导报》走的也是全省战略,鼎盛时期最高日发行量超过48万;业内评价《服务导报》的经典策划包括,首创在高考录取工作开展期间,率先推出现场报道和独家刊登高考录取考生名单;较早地在南京报刊市场上独创了“喝牛奶看导报”的营销模式;依靠股评报道,《服务导报》在江苏报刊中成为进入上海报业市场的排头兵,在上海最高日发行量曾接近20万。

1997年起,一直屈居在《扬子晚报》阴影下的《金陵晚报》,出报时间由14∶00逐渐提早至12∶00、10∶00,避开强势的《扬子晚报》,向早报市场靠拢,但当时收效甚微。

这个时期的南京报业市场相对平静,没有什么正面厮杀和紧张对峙。

1、第一轮竞争———以单边的价格变动打破市场均衡

1999年5月9日,江苏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江苏商报》(现归入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瞄准南京早报市场,以2毛钱的报价引发了南京报业大战。低价位和搭售成为这轮竞争的突出现象。

9月1日,《人民日报·江南市场版》改版为《江南时报》,同样定价2毛,在早报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

10月12日,新华社江苏分社主办的《现代经济报》改名《现代快报》,由原来的专业市场挥师加入对南京早报市场的争夺。以“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为口号的《现代快报》再创价格新低,以1毛钱的价格首日便卖出6万份,并仅用两周时间就达到了《江苏商报》两个月的扩张成果———发行量超过20万份,很快又增长到30万。

12月8日,《新华日报》属下的《每日桥报》由原先的4开16版黑白小报,改为对开8版彩印大报,定价1毛,并推出“导报桥报,龙凤配套”活动,买《服务导报》可获赠《每日桥报》,花一份钱看两份报。

1999年底,《南京日报》也推出买一送一,即买《南京日报》送《金陵晚报》。单订2000年的《金陵晚报》,可全额返还与144元订报费同等数额的实物,其中有牛奶、化妆品、服装、就餐券、娱乐券等。

2000年初,在有关部门主持下,南京几家报纸达成关于报价统一为3毛的备忘录。这份《关于调整报纸价格的协议》规定:自2000年3月1日起,南京地区报纸(4开16版或对开8版)价格最低限价为3毛;各报不再实行相互搭配销售或其他“买一送一”等“酬宾”、“优惠”方式。但不久,这一备忘录被《现代快报》率先打破。

这轮争战令业内外分外瞩目,并被当作恶性竞争的典型屡屡提及。坚持5毛钱不降价的《扬子晚报》在南京损失了5万左右的发行量。惨烈的价格战背后,是南京报业市场的新进入者定位于有发展空间的早报市场,选择短时间内以高投入支撑下的超低价格竞争模式和市场营销手段,打破市场均衡,改变现有格局,迅速获得参与市场分割的准入资格和足以吸纳广告的发行量。

2、第二轮竞争———打死一个、打跑一个、打垮两个

2000年11月28日,《每日桥报》更名《南京晨报》,担负着阻击南京早报市场上的其它报纸、掩护《扬子晚报》的任务,不断改版、扩版,主攻市井新闻,引发新一轮报业大战。

2000年底,《南京日报》投入2000万,将《金陵晚报》印刷时间提前至《南京日报》之前,坚定地加入早报市场的争夺;2001年,《金陵晚报》实现收支持平;

2001年5月9日,《江苏商报》宣布引资成功,同时改版,转向经济类报纸,退出综合性早报市场的争夺。

2001年底,《江南时报》成功融资3000万元,并一度将苏州作为主阵地发展,但很快又重返南京。

期间,曾参与竞争的江苏省社科院主办的《经济早报》因故停刊。

南京报人戏称,两轮“血战”之后,报业大战的参与者被打死一个(《经济早报》停刊)、打垮一个(《服务导报》收缩)、打跑两个(《江苏商报》、《江南时报》转型)。同时,南京报业顺应读者生活习惯和城市节奏的变迁,完成对早间市场的开发和切分。《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三家在早报市场上拼杀出来,发行量目前分别为50万份、45万份、30万份。《扬子晚报》在这轮竞争中又损失了5万的发行量,在南京的发行量降为50多万份。

3、第三轮竞争———新一轮调整和扩张的前奏

2003年12月9日,《扬子晚报》又一次改版,重点打造面向南京发行的C叠,整合加张,推出健康、国际、体育、房地产、电视等五个周刊,强化评论的优势,并推出订《扬子晚报》送《服务导报》(已改为报摘报,打出“帮您翻阅天下传媒”的口号)的优惠活动。比以往岁末年初的例行调整更引人注目的是,业内传出《扬子晚报》新年将分上下午两次投递的消息,这无疑引起了早报市场的密切关注。《扬子晚报》总编辑朱铭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这一传言:《扬子晚报》已经与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九九报刊发行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相关的服务合同。

就在同一天,《金陵晚报》的零售价从3毛提至4毛,报纸版面增加至80版,期望用价格手段限制搭售现象、减少无效读者———过去,《金陵晚报》常与其它报纸以“5毛2份”的形式搭售———同时以减少的发行补贴来支持厚报;随后,《金陵晚报》头版报道了“新报纸被拉进废品收购站”的新闻,指明某较大发行量的竞争对手有部分报纸未进入阅读环节;12日,《金陵晚报》总编辑项晓宁接受了广播电台关于报纸价格的访谈;这一切,让人感到似乎蕴含着一些策划的味道。

与此同时,《现代快报》调整批发环节的价格,批发价格还是1毛8,但规定批发商要以2毛2批给零售摊点,比此前的批零价2毛高出了2分钱,零售则仍卖3毛;这一措施在保证批发环节利润的同时,也起到了限制搭售和优化读者的作用;《现代快报》总编辑关文表示,还将视市场情况继续做微调。

《南京晨报》一面观望,一面加紧调整版面结构和报纸的发行结构,改革内部考核体系,强化对南京市场的针对性。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也传出消息,《南京日报》将大幅扩版,强力介入早报市场。业内人士评论:《南京日报》希冀成为第二个《广州日报》。有人叫好,有人认为前路坎坷。

这一轮变化虽远不如前两轮来得惊天动地,但其中蕴含的趋势性指向却更值得研究。它说明《扬子晚报》开始做出转守为攻的姿态,而其它各报在实力积累初步完成后,都想利用优势把对手甩开,并调整策略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市场结构

有人说:中心城市的都市类报纸在以全新理念和市场化操作行为优化了以计划配置新闻资源形成的报业结构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同质同构的同类报纸。这种趋同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报纸定位的趋同,发行和广告目标市场的趋同;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办报方法、经营模式的趋同。这一方面说明市场依然存在利润空间,能吸引新的进入者;另一方面,对市场先入者的模仿、追踪和跟进,嫁接或改进操作方法和营销模式,成为新进入者参与竞争市场的捷径与规避风险的手段。同其它许多产业一样,在竞争条件下,报业市场中的这种情况也会持续到赢利水平下降、垄断利润消失为止。

一分为二地看,南京报业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竞争现状,并不是简单的同质媒体、同质新闻、同质操作。竞争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放量过程。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达到良性,关键一点是竞争的互动程度与竞争的收益程度。在争夺相同甚至相近的各类资源的同时,南京报业激烈竞争的结果是撑下来的强势报纸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市场份额在增加,利润在增长;同步提高的还有市场反应敏感度、拓展市场的竞争意识以及报业市场进入门槛。研究目前南京报业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能发现这个区域报业市场演变趋势中的一般规律。

1、可竞争性———存在进入可能

与解析其它产业一样,解析报业市场先要着重关注其可竞争程度。目前,在南京的综合日报类市场上,即便对有优势的报纸而言,也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并且对潜在进入者而言,不存在政策性进入障碍;在这个市场上,报纸的经营运作基本上是市场调节,行政干预少且很难奏效———关于报纸定价就是一例;虽然还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退出制度,但如果经营不善就会被迫退出。加上南京报业市场的发行和广告经营也不存在垄断,报业在某一层面上竞争开展得较充分,形成较开放的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结构。这也是除了当地的两家报业集团以外,南京能够存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背景的竞争主体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而言,南京报业市场存在容纳新竞争者的可能性。

2、高集中度———进入成本在提高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划分市场结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行业集中度指数。在特定的市场空间中,南京几家报纸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呈现明显的规模效应与市场进入壁垒。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状况下,新进入者扩张成本会很高,投资强度要加大。1999年,《现代快报》的进入成本是1300万-1500万;2000年,《南京日报》对《金陵晚报》增加的投入已是2000万;一年后,《江南时报》融资3000万也未见成效———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隔3年,南京报业市场的进入门槛无疑大为提高,挑战成本也在增加。

3、强竞争度———差异化和排他性

竞争初期,不断有新面孔杀入南京报业市场的原因在于,表面仿佛密不透风的市场壁垒背后是疏可跑马的早报市场空间。早报三强又通过协同价格等手段共同做大了市场———三报在南京市场的总发行量超过百万。时至今日,竞争态势改变为此消彼长式,要想再有增长,除了产业本身的自然增长外,就要靠缩小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切别人一块蛋糕了。因而,大家都在设计对策以减少替代性,提高排他性。对新进入者而言,能否选取适合的目标市场,采取适当的产品差异化策略,是寻找市场切入点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市场上所缺少的,不一定具有成长性。

上一篇:班主任核心期刊

下一篇:职称期刊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