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互联网周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3-12-07 12:11

互联网周刊投稿

: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首先要起一个能打动编辑与读者的好的书名,还要有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样张、市场调研观点,如果能请到有名气的作者给写个书评,出书的把握就更大了。从发现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出博客,电子商务,维基百科,威客,搜索引擎开始,到2007年我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包括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运动系统,视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记忆系统,感觉系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且互联网这一进化结果也将对神经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2007年开始,我们就这一发现撰写了近5篇论文进行阐述,分别投稿到多家科学期刊,虽然2007年12月的ISKSS期刊,2008年3月的互联网周刊,2008年9月的科技论文在线和2009年3月的人类工效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但论文也经历了多次被拒的失败纪录。还是很感谢各个期刊编辑和评审的工作,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工作的不足。他们的建议也对论文的不断改进起到重要作用。1。2008年3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向中国科学杂志。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2。2008年5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Nature》神经学期刊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3。2008年8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ACM〉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一是英文poor,原因二是审稿人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虚拟大脑的总体思路,建议与自然进化方面的科学家多探讨。4。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中国科学杂志, F 辑: 信息科学投稿被拒,原因是虽然有一定创新性,但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5。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被拒,原因是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6。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软件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与期刊收录范围及宗旨不符,建议改投其他刊物7。2008年11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智能系统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同行评议没有通过。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观点是:1。互联网不仅仅是数百万个网络和服务器的集合体, 更是人脑和机器互联的网络2。互联网正在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3。互联网虚拟大脑同样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系统“等等。4。人脑功能在互联网中将形成大脑映射,并组成互联网神经元。5。“互联网神经元“将通过互联网神经纤维与各系统或其他神经元发生关系6。互联网的进化结构将对人脑神经学的研究产生启发式影响。通过对比互联网的结构,神经学研究者可能发现在人脑中也存在地址编码系统和搜索引擎系统等。 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投稿期刊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网络虚拟投稿:在网络上发表与投递帖子、文章等之类信息从而达到共享。

丁磊的经历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丁磊
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3年全球40岁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国内地有6位榜上有名,网易创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网易公司58.5 %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名。但丁磊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据说,他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很少超过4000元。

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

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后来,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广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讲了一个笑话:广州人和上海人,其实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较,如果广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一百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用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盲流吧?那时,丁磊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因为他当初执意要打破“铁饭碗”,现在根本不容许自己混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要靠父母接济。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但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后来,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从某种程度说,就是那段日子 “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很多广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去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算是犒劳自己。

在Sebyse广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后,丁磊又一次萌发离开那里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相关的公司的念头。在当时他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丁磊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支撑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他满怀着热情。当时,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他在做。也许是在1996年他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发现这家公司与他当初的许多想法发生了背离,他只能再次选择离开。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足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攥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排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个无绳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成热水器。

网易移居北京后,在公司队伍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没有很多股东在背后指手画脚,也不存在历史积淀或创业者本身带来的消极因素,公司发展很快。在公司经理层会议上,CEO丁磊经常受到批评,说他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他总是能谦虚的接受,“有人批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举成名的财富时代

2001年初的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网易因涉嫌财务欺诈,停牌长达4个月。

丁磊下定决心将网易的三大业务重点锁定为在线广告、无线互联和在线娱乐。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在丁磊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从2001年底推出《大话西游》以来,网易已经从网络游戏领域的“小人物”变成该领域的巨头之一。事实证明,尽管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网易的投入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网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国短信“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国的网吧里,年轻人正尖叫着大把花钱。2002年8月后,这家公司变成暴利企业。随后是网易股价连续暴涨,当年逃离网易的老员工现在动辄唉声叹气。

现在看来,停牌事件是网易业务的转折点。2002年1月1日凌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纳斯达克计划于2002年1月2日上午10点恢复网易公司的股票交易。悬空多时的“网易事件”突然峰回路转,网易历经财务风波安然无恙。

经历了如此变故的网易现在对于财务问题更加谨慎。财富的聚集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对来说,互联网与其他的新经济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他们所创办的企业的运营环境无论是从其内部的管理机制来看,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来看,都要比中国多数的传统行业更为规范。更关键的是,这些人的财富来的极端透明、清楚,谁都能看得见,说得明白。当网易在近3个月内从不到10美元一路撑杆跳到36美元的时候,谁都能看得见丁磊那张笑脸,也就是说,财富暴长的过程就发生在每个人的眼皮底下。

丁磊的个人财富在与网易股价一起飙升,丁磊的纸面财富也跃上了50亿人民币的台阶。他的创富速度在中国史无前例,网易刚满6岁,而他自己也还不过32岁。

许多人都还记得,1999年初,当时的网易已经创立两年有余,正在向门户网站迈进,与新浪、搜狐相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小网站。那时丁磊奔走于京粤之间,为互联网、为网易摇旗呐喊,俨然一个互联网旗手。那时,《互联网周刊》还收到了一篇题为《我和网易》的投稿,作者丁磊细心的附上了标准照和详细的个人档案,如今,想采访丁磊绝对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时过境迁。丁磊已厌倦拿股价去计算财富,“我又不能一股脑儿把股票都卖掉,首富头衔毫无意义”。

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某电视台的几个记者去网易采访,想找一间靠窗有阳光的办公室架机位,网易的接待人员就推荐了丁磊的办公室。扛着机器的摄像师说,好呀,顺便可以参观一下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豪华的办公室了。但故事的结局使摄像师大跌眼镜: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三角形空间,和所有员工一样的桌椅,一些唱片,一台普通的桌面音响。如此而已。

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说,丁磊不善于理财。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时会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钱,因为他根本没有在身上装钱的概念。自从福布斯和胡润的两张富豪榜都把丁磊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丁磊恨不得所有人都忘记丁磊的存在。

怀抱理想,不言放弃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勤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丁磊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四五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但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整天在外面调皮捣蛋,而是喜欢呆在家里摆弄他的小玩意:一些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丁磊的父亲是宁波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后来丁磊迷上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初一的时候,他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这项发明,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都说丁家出了个“神童”,长大以后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丁磊现在没有成为科学家,他成了富有的企业家。但他本人还是在技术方面动脑筋,他所在这方面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

丁磊的大学时期,用传统眼光看,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除了第一个学期他每天按时作息之外,其他三年多时间,第一节课他是从来不去上的,因为他很困惑,难道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老师教才会吗?同时,他觉得眼睛还没睁开就去听课效率一定不好。

丁磊说,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考。而思考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任何人都无法强灌输进去的。

因为没有听第一堂课,又不得不做作业,所以他会很努力的去看老师上一堂讲的东西,会很努力的去想老师想传达什么样的消息。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技巧,那就是思考的技巧。

后来在接触到Internet的时候,他才知道这种技巧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因为Internet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一本书很系统的告诉你Internet的整个结构,里面的软件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这一天,网易终因误报2000年收入,违反美国证券法而涉嫌财务欺诈,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交易。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丁磊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过,但家人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说: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一挺也就过去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你还年轻,有点失败的经验未必是坏事。苦难终于没有把他压倒,直到2003年6月6日,网易再创历史新高:每股34.90美元。

从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国概念“明星”,网易的转变让人觉得像个神话。对此,丁磊说:“我已经32岁了,从意气风发的时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阶段。因此我的心情不会随股价的涨跌而变化,特别是我个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多少影响到我的未来生活、工作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对于有网站评选“金牌王老五”把他名列第三,他则一笑了之。

专访网易首席运营官董瑞豹:实在,网聚人的力量

专访网易首席运营官董瑞豹:实在,网聚人的力量

网易正在一步步的、有意识的在向某种核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靠拢。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所要驶向的码头,那么任何风向都是不顺的。”1998年,当丁磊在给《互联网周刊》的投稿中如此写到。

1999年的网易成立不过两年,当时的丁磊也不过是名气不大的正在为互联网摇旗呐喊的毛头小伙子。然而10年之后,回过头来看网易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不能否认这家公司深深的烙下了属于丁磊的个人气质。就如当年的投稿中所透露的那样,尽管也经历了彷徨和迷茫,丁磊和他所带领的网易显然一直都很清楚目标是什么。

那么,究竟是什么作为精神内核在驱动着网易前行?相比新浪之道、惠普之道,网易的“道”又是什么?非“常道”

9月初的广州依然气候炎热,刚刚结束的一场小雨将网易公司总部大楼庭院里的热带植物洗刷得格外青翠鲜亮。处处可见的阔叶植物,简约古朴的原木回廊、桌椅,使得这座内部装修有着江南热带风格的建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休闲度假之地。

网易将总部设立在南方,使得这个公司也深深的打下了广州人特有的精明、务实的风格。“网易在这11年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网易公司首席运营官董瑞豹对《互联网周刊》总结到。他认为,网易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的踏实稳健,二是追求先进技术应用的“实”,三是服务于网民的“实”。

这种务实的风格每当在网易经历发展的转折点之时,被体现得尤其明显,网易走的从来就不是“常道”:

2001年,当新浪和搜狐依然在门户新闻资讯领域争得你死我活,腾讯也逐渐追赶之时,网易却开始谋求转型,悄悄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并不被其他门户所看重的无线业务和游戏业务:网易是首家加入提供短信息及彩信服务的门户网站,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并成功运营国产网络游戏并取得白金地位的门户网站。2001年,网易收购广州天夏,进入在线游戏市场,并获得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并不惜大成本四处寻觅游戏人才。当年12月,网易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 Online》。由此,网易挖掘出了关于自身的独特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一转型已经成为网易历史上被业界谈论得最多的事例。然而,网易的务实并不仅仅体现在目光独到,还体现在网易的“舍弃之道”上——从2004年左右开始,网易逐渐减少了对无线业务的投入,开始把重心转移到网络游戏业务上,这也正好是国内大批无线运营商涌入,竞争趋向于同质化之时。网易的眼光不能不说独到。

然而,同样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网易为什么会抢先放弃无线,却选择在2006年开始发力搜索,推出搜索引擎“有道”?在内有百度,外有Google的内外夹攻下,网易的出发点又是什么?网易很清楚自己的强弱势,在游戏收入增长来源单一的情况下,网易需要新的强势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网易看到的是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是搜索产品的差异化所带来的立足点,为此网易将以改良用户体验的“顺畅搜索之旅”作为突破点之一。

“网易越来越不像一家门户网站了。”有人做出这样的感叹。为这个感叹做注脚的是在一次采访中,网易公司副总裁李甬面对媒体评点各大门户网站得失时的冷静与客观,使他看起来不像是竞争的参与者,而更像置身事外的第三者。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来总结网易之“非常道”更为恰当一些。也许正因为这样,使得网易无论从商业模式,还是产品战略上,都看起来远离门户之争。

“very”道

“我做游戏,希望每个竞争对手乃至从业者都有一个好的价值观,能在游戏产品里体现出生活中的美学、禅意以及生活的哲学和生活的教育。”丁磊曾经在一次公众发言中说。这已经是他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了这四个意味深长的概念。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网易所开发的游戏,从《大话西游》到《天下贰》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丁磊已经将这四个理念提到了战略高度的思考。“我们希望产品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气质。我们就是要和中国元素结合,不断把它做深做透,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在日前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他说—你也许已经发现,网易正在一步步的、有意识的在向某种核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靠拢。

2006年网易推出搜索引擎测试版的时候,网易选择了“道”这个内涵丰富却又质朴的汉字作为新一轮品牌命名的核心。最近,网易启用了有道的新标识和新域名,进一步将有道LOGO中融入祥云、“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中国太极、民间剪纸等鲜亮的中国文化符号。

在网易公司有道搜索部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的会议室均以“龙胆、琥珀、朱砂、麦冬、半夏”等以《本草纲目》为主题的命名。有道将人才面试的房间定名为“琥珀”,因为认为找到人才就是在寻找最有价值的那一颗琥珀;将大会议室定名“灵芝”,是因为这里是产品例会的场所,许多产品灵感由此诞生;“朱砂”会议室往往是最后市场部确定推广创意的点睛之所;而最大的会议室叫“龙胆”,按照网易公司的解释,是在奥运的时候,大家一起在这为中国运动员呐喊助威……

再联想到那大红的富有中国结元素的网易LOGO以及“易”本身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字眼,我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疑问:从“网聚人的力量”口号的提出,到游戏产品中“生活的美学、生活的禅意、生活的哲学、生活的教育”概念的提出,到搜索产品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进一步表现,网易到底想向外界传递什么?

“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网易一直推祟‘以中国智慧,网聚天下大同’的理念。”董瑞豹说。这也许正是网易试图通过产品向外界传达的品牌印象,核心的字眼是“道”。按照董瑞豹的解释,道可以解释为“道路、方法”,比如说网易商业模式上的非“常道”,也可以理解为网易的信仰,比如说网易的品牌理念和企业文化。从网易游戏《大话西游》对传统文化的取材,到“有道搜索”的中国元素的融入,网易将其“道”体现到了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未来道

对网易的解读依然有很多角度,每一个角度似乎都能找到一些网易成功的密码:也许可以归结为丁磊的领袖气质和行为密码,也许是对技术的敏锐把握和强烈追求,也许是依靠周密的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执行,也许只是源于对理想沉默而专注的追求。也许以上全部都是,归结为一个字,就是“道”,而这,正是网易的未来“道”之所在。

董瑞豹:实在,网聚人的力量

董瑞豹 网易公司首席运营官

《互联网周刊》:从运营模式角度上讲,回顾从网易成立到现在所走过的11年历程,网易区别于其他门户的最大特点在哪里?

董瑞豹:体现在网易的三个“实”。网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具体地说,就是以踏实稳健的战略,通过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服务于网民的实际利益。

第一个“实”是始终追求用户实际利益的最大化。网易始终认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概念、模式,都应该以用户的利益、体现到用户身上的实际价值为核心。

第二个“实”是始终追求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网易是中国最早开发和提供的免费邮箱服务的门户网站,是第一家提供的免费邮件系统,也是国内首家提供无限容量而且免费的网络相册的门户网站。此外,网易还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并成功运营国产网络游戏并取得白金地位的门户网站。还有网易自主研发的全新中文搜索引擎等等。

第三个“实”是始终奉行踏实稳健的.发展战略。网易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努力的立足国内市场。致力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建设,包括所开发的产品都是以服务中国网民为考虑因素。

《互联网周刊》:能否简单总结网易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

董瑞豹:网聚人的力量。用网络技术,聚合所有人的力量——就是网易所追求的历史使命。其实,“网聚人的力量”这句话,我们的英文翻译是“Power to People”。也就是说,我们先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使更多的人掌握互联网的力量;然后,我们要建设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使所有的人都能依托于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力量;最终,聚合所有人的力量。

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网易一直推祟“以中国智慧,网聚天下大同”的理念。网易的品牌文化更多彰显了中国元素,大家最直观看到的就是网易的LOGO,而“易”字也深刻的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美好目标的愿景。

网易一直致力于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技术研发,不论是“有道”,还是网易的其它产品,都是网易网聚中国智慧的丰硕成果。丁磊先生之前曾经专门强调过:网易的产品,要突出生活的禅意、生活的哲学、生活的美术、生活的教育。这种站在战略高度的思考,正是网易所一贯追求的“中国智慧”的具体体现。

《互联网周刊》:网易开发了很多很好的产品,这些年也做了很多产品整合的工作,能否总结效果?

董瑞豹:通过多年的积累,我们拥有了很多优势产品支撑着门户网站的发展。比如,网易博客目前已经与网易邮箱、相册、泡泡、有道搜索、新闻、及无线产品深度整合。

这些产品和内容的打通,从用户角度来看,是得到了最好的用户体验;从我们的客户来讲,是网易整合提供了一个具有高价值用户群体的平台;从网易自身来讲,我们的产品整合,是希望继续打造一个多赢的网络平台。这个多赢是用户的多赢,网易公司的多赢。

《互联网周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到有“道”的产品(有道搜索、游戏等)中去,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董瑞豹:“有道”的名字也彰显了网易的信仰和做事情的根本,此“道”也是网易之道,道是道路、方法、信仰。网易公司本身就是中国的民族企业,致力于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我们的网络游戏西游系列,就是取材中国的神话故事,又把传统文化融入进来,运用现代的先进互联网技术,所以玩家玩我们的游戏会觉得很中国,很民族。

《互联网周刊》:网易提出了网游、门户“两条腿走路”的战略,那么网易将如何在门户内容上下功夫,从而将内容转化为广告收益?

董瑞豹:自从2006年网易首页改版后,推出精品内容,深加工的概念,同时推出简洁的网络内容版式,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年头,在这期间我们内容建设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如去年报道的华南虎事件等。而在刚刚结束的奥运报道中,我们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多方面内容的整合报道,也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在2008年Q2网易广告业务营收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34.9%。

上一篇:求学杂志社电话

下一篇:杂志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