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华职教社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2:30

中华职教社论文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析论文

职业生涯(Career)规划这个概念的含义曾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很多变化,在70年代职业生涯专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随后,又有很多新的意义被纳入到“职业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关于个人、集体以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是否成功,能否被大家、社会认可,并达到社会对其相应的回报,决定于这个人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及其对社会的意义,换句话说,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与否、满足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工作中发展和实现自我,进而享受他所选定的生活方式。

职业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满足愉快与否,进而决定其一生是否成功。人生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相应的规划将是很难成功的。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讲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应的学习培训以及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根据实际条件具体安排。还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确立适当的变通性。虽然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 职业规划 也是个体的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针对个人进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可以为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规划,使被设计者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为在工作中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改进。事实证明,不少人事业无成,并不是缺乏知识和才能,而在于没有设计和取得最适合于自己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

二、当前国内外职场人员职业规划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生涯教育的起源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可惜中间中断的时间比较长。中国最早在1916年由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可能是中国生涯教育的开山之作。1917年吴廷芳、梁启超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针对当时国内学校教育和生活脱节、职业结构改变、人力供需失衡、以及国民职业教育观念较差的现实,大力推动生涯规划教育。1918年出版了《职业 指南 》,1923年出版了《职业指导》。1924年更是推动中小学建立“职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职业指导部”,建立“职业指导员”队伍协助学生进行职业抉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由于战争、社会等因素,我国在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几乎停滞,大大落后于国外或境外。

目前在国外己有大量的公司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在美国有60%的在职人员希望在未来的12个月里换工作;80%的被调查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失去兴趣。在日本,人们每到年末便主动去参加个人测评,对自己及所能胜任的工作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并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自己的工作去向,修正职业生涯计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人才测评 考试 在很多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事职业

生涯规划设计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我国进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在我国学习和推广前沿的理论和做法。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在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的工作方面,尚未出现理想的结果。因而,对于进一步运用和实践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而且教师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等专业培训项目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开设,并缺乏资深的督导教师。总体来看,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如要满足日益增加的对于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需要加大发展步伐。此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上有相当的差距,在生涯规划的教育领域差距更是明显,如何促进各地区的交流和共同发展,并发展出具有******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也是目前所面临的特有问题。

三、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剖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陌生。调查中,只有176位学生称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了解,这个比例还不到被访问总数的10%,有34%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虽然,大多数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67.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19.2%的被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不置可否;只有4.2%的被访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超过7成的被访学生(包括研究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只有3%的被访学生认为不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都是相当缺乏的。虽然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但是大学生自身对职业发展指导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入学初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2.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十分盲目。目前,大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般有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导师的单独辅导、辅导员的一对一的指导、师哥、师姐的指点等,调查数据显示:近4成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即使是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而已;参加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的学生只占被访学生总数的29.8%。

相对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较多一点,尤其是参加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分别占该年级被访学生的41.3%和34.2%。当被问及“你在学校接触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哪些内容?”时,一半以上(53.6%)的被访学生接触到过学校提供的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范围和就业状况,其它内容依次为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32.7% )、促进自我认知的培训( 27.0% )、建立与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资源库,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提供服务( 21.6% )、进行某些职业 心理 的教育和能力训练(17.7% )、对选择职业有特定辅导(14.3% )、进行过特定择业技能的培训(11.70/a )。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还很少。虽然各校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还存在着参与同学范围较小,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学生还有很多的此类需求。

3.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77.5%的被访大学生中只有24.6%的被访学生认为很清楚实现理想的途径,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有26.9%学生开始经常关注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自己的发展和规划;有42.4%的学生虽然没有了解过他所希望的就业行业,但是这部分学生还是非常有意愿能有适当的渠道进行了解;另有22.6%的学生对此根本没有考虑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9%的被访学生他们虽然想过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4.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区。调查发现,在被访的2321位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35.0%;对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20.4%;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都非常了解的16.3%;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占总数的11.7%;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总数的10.3%。当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层次进一步深入时,我们发现人数却在减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喜好并不十分清楚,更不必谈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5.学校提供的指导内容和范围欠缺,学生满意度低。从调查中看,学生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介绍,而是深层次适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而目前各所大学现在为学生提供的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并不十分充足和完备。另外,还有11.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本校的职业生涯指导;4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或招聘面试技巧、就业理念相关的培训。

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急需学校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依次为“了解自己是怎样性格特质的人,适合怎样的职业”( 33.6% );“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有关的内容”(29.7% );“提供自己在想从事的行业进行实习”(15.7% );“了解学校就业工作的政策和基本状况”(13.6%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上,最大的需求是要了解“我”、“自己”并想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诉求、价值。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职业测评(55.1%)和专家一对一的咨询(53.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想知遣的是自己所学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希望自己在校期间能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实践,另外,社会大环境给予的政策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但是大多数(61.1%)学生还是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在大的方向上明确目标,并为所需要的素质做准备。有32.2%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不用这么早考虑,他们认为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再说也为时不晚。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仍有6.7%的学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

在西方许多国家,大学前两年并不限定专业和方向,学生可以广泛选修各学科的基础课,高年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才考虑选择专业和方向。而在中国,受高考体制的制约,很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很盲目,从而导致很多人才走错了路,选错了行;有2-4%的学生被大学录取后不去报到,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对专业不满意,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对于在校生,如何择业成了大问题,很多人直到毕业还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不适合这个专业,应该把什么作为工作,把什么作为职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已屡见不鲜;另外,毕业生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选择其它方向 考研 、考博的也不乏其人。

这些现象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在现行的教育下,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人才培养导向?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很清楚本专业的情况和分配去向,对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也不清楚,此阶段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可能会使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浮于表层,专业思想不巩固。

四、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给予成员个人选择自己真正想做、又能做得更好的职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择业权必须受到员工本人素质和社会需求的约束,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从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业着手。高校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择业目标不明确,在形形色色的职业面前,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虽处于青年中后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心理品质己全面、完整地发展起来,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塑性较强,个性逐渐形成并定型化,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更加关心自己,完全可以对未来的工作、职业、事业展开想象与设计,而且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斗。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激励人们努力奋斗,并积极去创造条件,实现目标。

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3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借助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选东,男,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依据国家及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对北疆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充分调研论证,提出沙湾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及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沙湾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为了更好地做好沙湾县的职业教育工作,对北疆地区职业教育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一些办学效益学校突出的的学校、单位的成功经验,并征询各个方面的意见,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20**年)》的总体要求,制定并完善了沙湾县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若干实施方案,起草了《借助鞍山援沙推进沙湾县职业教育发展》等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沙湾县职业教育工作现状,以及沙湾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旅游休闲之都建设对职业教育新的要求,提出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办法。积极配合制定"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规划,以及有关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具体的实施办法,一些基础性的建设数据、参考文件以及发达地区先进的办学经验参考材料等业已准备完毕。

二、积极与派出单位联系,为沙湾县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作为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加强沙湾县与鞍山市职教城的联系,商讨确定了鞍山职业教育援沙的实施办法,建立鞍山职教城同沙湾县经常性联系的机制。确定由鞍山市职教城多个学校对口支持沙湾县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工作交流、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20**年10月19日至23日,鞍山市职教城领导及部分专家、教师专程到沙湾县举办了"鞍山职教城、沙湾职校交流合作签约暨鞍山技师学院沙湾分院挂牌"仪式,同时启动鞍山技师学院、沙湾县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周活动,此项活动将作为两地交流合作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三、抓住工作重点,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水平。

鞍山市职教城是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工作示范性单位,有许多沙湾县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将鞍山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模式带到沙湾县是职业教育援疆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鞍山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许多成功经验已经在沙湾县得到应用。

20**年10月16日,鞍山职教城的三所学校5名专业教师到达沙湾县,正式启动职业教育人才柔性援疆工作,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其中"结对子"传帮带工作效果明显。

在20**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沙湾县职业学校代表队农机维修项目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20**年学校7个参赛项目获得了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综合成绩在疆内名列前茅,再创新高。

20**年自治区高等教育升学考试,有51名同学报考其中29名同学最终被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录取,实现大学梦。学校也实现了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良好的办学模式。20**年升学备考工作正在紧张筹备之中。

鞍山市职教城基本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在沙湾县得到应用,正在实施沙湾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及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借鉴了鞍山市职教城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

聘请国内疆内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到沙湾县或登门拜访,帮助指导职业教育工作,为沙湾县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踏踏实实做事,塑造援疆专业技术人员良好形象。

努力适应新疆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工作、思维方式,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到沙湾县工作以后,工作思路发生变化,分管的工作涉及面不同了,特别是参与一些沙湾县的职业教育工作决策,责任更加重大。近两年来的实践,理性思维能力、宏观驾驭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调查研究,加深对沙湾县情的了解、对新疆发展稳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做好沙湾县的职业教育工作,经常性的采取各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对疆内的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沙湾县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些意见、建议和政策措施已被采纳,为更好的完成援疆工作任务和将来回到派出单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欧倩,女,1978年,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硕士,副教授,全国IT职业英语培训讲师,双师素质教师。曾在上市IT企业担任过3年IT技术翻译工作,现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从事了11年英语教学。11年间,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认真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先进个人事迹汇报如下:

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为提升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潜心教研和创新

近3年,我承担了软件技术专业28个班1650课时的教学工作总量,年均承担541课时的软件专业英语(ESP)或公共英语(EGP)教学任务,近5年10个学期中共有9个学期期末教学考核评定为“A类课”,学生评教结果每学期为“优秀”。

当前,我国软件类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由软件专业教师或公共英语教师承担。同时精通软件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教师是凤毛麟角,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软件专业教师语音薄弱,不懂ESP语言教学规律和ESP教学理论和方法,陷入了效仿本科院校以阅读为主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而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又出现了不懂软件专业知识、教学无法深入展开的尴尬。

因此,作为本校软件类ESP教师,我要求自己除了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ESP教学理论和技巧,还需具备软件技术及外包相关理论、实践、职场文化知识等,尤其还应有对软件外包行业的敏感度以及获取新信息的能力。鉴于此种高要求,近7年来,我坚持不懈地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和提高业务素质。

在教学准备上,经常向软件业内人士和软件专业教师求教,努力使自己对所授专业知识点理解透彻,站在新的高度给学生准确、易懂的信息输入。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理念,灵活运用各种外语教学法引导、推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实践运用。如讲“求职面试”主题时,先咨询软件外包企业资深人士,根据企业面试要求确立学生能力指标,再参照外包企业面试流程进行模拟英文面试。当前学生学习多出于工具型动机,当感受到所授内容实用性很强,自然参与热情很高。

又如,我常将外包实务中的文化差异有机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应主动了解客户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从行动中将服务意识落实到从设计思想到系统实施的每个细节,才能最终成功交付出符合欧美客户“口味”的软件系统,学生自然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同时,我还经常创新教学方法,如讲“软件工程”时,引用了印度ISAS课程理念,通过主题任务展开团队合作与分工,驱动学生自主分析、过滤和归纳信息,达到导出结论、撰写文档、演讲的职业能力训练目标,让课堂有了更多体验和生机,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在学生和同行中获得一致好评。软件学院英语教学督导郭桃桃教授是这样评价的:“欧老师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总以学生未来职业内容为依托,时刻不忘渗透职业场景,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她的教学形式灵活,经常能冒出令人激动的闪光点和创新点。”

二、以“教书育人,育人为先”为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授英语的同时,我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常将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比如,将传统儒家文化《弟子规》中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行为规范与服务外包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规范对接,通过引入软件外包企业案例,来帮助提升学生软件外包职业素养。

同时,对于学困生,我从来不言放弃。我多次参与软件学院组织的对后进生的“助学帮扶”活动,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信心。比如,我曾对CMU3113班的贺军械等同学给予了很多关怀和帮助,使这些同学从厌学、冷漠渐渐变得积极、热情、自信, 其中一些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上海、深圳的知名服务外包企业。

总之,20**年教学生涯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学生英语素质差并不可怕,并不能成为老师放弃学生或不努力付出的理由,只要用心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是为他好,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为宗旨,为今后英语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英语”能力而狠钻科研

自20**年以来,本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职英语应朝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改革的呼声,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项目开发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提升学生在外包企业的一次就业率及二次晋升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英语能力的软件类ESP研究,逐渐形成了以“高职软件类ESP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主线的稳定研究方向。

5年来,我在高职软件外包英语人才培养和外包英语课程建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持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专项1项,主持院级课题2项,核心参与省级和厅级课题2项,副主编高职英语教材2本。根据软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和编程需求,编写了《软件技术专业英语词汇汇编及编程常见英文异常提示》材料,并渗透在2009级、2011级、2013级的教学中,对辅助学生编程和阅读技术文档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效果,也促进了软件专业教学与ESP教学的合理对接。

近年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成人教育》、《鸡西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曾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工作者协会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4次获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2次获湖南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出生于1953年5月26日,**市人,现任**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该同志先后担任了**中华职教社学术研究会理事等学术团体等的职务。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专家库成员,被**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聘为专业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

**于1978-1988年任**大学石油分校、大港石油管理局职工大学教师、校办主任、党委副书记;1988-20xx年任大港石油学校副校长、校长,20xx年至今任**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该同志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近年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石油教育》等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省部级和全国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上有多篇论文宣讲交流。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完成了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九五”重点课题、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和**市教育20xx—20xx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并获奖。作为主要作者,参编出版了《职业学校管理》一书。代表性著述为《石油企业与石油高等职业教育》发表于《中国教育改革》,《在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中,加强石油骨干学科建设》发表于《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征文文选》,《关于石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发表于《石油教育》,《在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中加强加强石油骨干学科建设》发表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试论高职教育的质量、服务、经营和产品观念》发表于《教育经济与管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中国职教学会论文一等奖。

**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成绩,在**市和石油系统内外的同类学校中具有广泛影响,享有很高声誉。在原大港石油学校任校长期间,先后被评为**市文明中专、能源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学校,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被**市政府授予**市重点中专,被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中专等3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0xx年,**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报》、《**日报》、《中国石油报》、《**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多次对他的工作成果进行专访报道。

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市职业教育十佳校长”和“全国职教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华职教社纺织服装产业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中华职业教育社纺织服装产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纺服委”)是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职业教育社批准成立的行业社团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现归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央统战部管理,国家公务员编制,享受国务院正部级待遇国家21个免登记社团组织之一。  纺服委成立于2013年,由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包括原料、加工、销售)的企业和知识分子组成。纺服委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或会员大会;决策机构是理事会和理事长工作会;贵产委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  纺服委办公地址设在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纺服委设有会员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宣传策划中心、事业发展中心、信息网络部、综合行政部和财务部等职能部门处理日常工作。  纺服委的成员分为团体成员、企业成员和个人成员(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世界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企业和专业人士)。  纺织服装产业委员会以服务和自律为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纺织科技发展,建设和提高行业人才队伍,促进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的开发,提高人员队伍素质。是纺织服装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是纺织科技发展和人才工作中相互联系与协作的纽带。该组织旨在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全面服务,增强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  本委员会组织健全,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纺织服装的现状,提出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的建议,发布行业信息; 二 、负责对纺织服装行业各类职业教育和纺织科技发展的学术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三 、组织开展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及产品科技的研究和学术交流,评选、奖励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和论文,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并进行宣传和推广。  四、接受中华职业教育社及专业人才委员会的委托,对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参与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估。  五、举办培训班和研讨班,提高纺织服装行业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六、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纺织服装行业各会员单位的各类人员培训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参加国外学术交流活动。  七、编辑出版会刊、交流信息的简报、资料。  八、承担中华职业教育社、社会团体或会员单位委托的有利于纺织服装发展的各项工作。

西安外事学院怎么样?

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目前,以实施本科教学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下设外国语、经济管理、信息工程、人文、医学、国际合作、成人与网络教育等7个二级院,附设职业中专、博迪学校。17个系,开设本科专业10个、高职专业25个、助学类专业23个。涵盖商科、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7个大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鲜明特色。截至2006年7月,各类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高职生1.5万余名。   一、基础设施   学院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面积2020亩,校舍建筑68.5万平方米。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建有千兆校园计算机宽带网、卫星数字传输接收系统、多功能多媒体转播网络、校园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等教学服务设施;建有多功能对外贸易模拟公司、会计模拟与电算化实验室、宾馆管理模拟实习中心、人机语音交互视听说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视节目非线性编辑与采编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室;建有电力拖动、电工电子线路、计算机程序控制、PLC与EDA、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等护理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建有南北两座图书馆,馆藏图书146万册。建有多个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建有可供5000人观看比赛的中心运动场及各类体育教学设施。   二、办学思想和领导班子   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自觉接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社会监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学校的公益性质和不取回报的非营利原则。   学院确立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即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教育创新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使学院成为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设施先进完备,学科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办普通高校。   学院设有理事会、党委、校务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理事长、院长黄藤教授,现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中华职教社主任,教育学博士。具有10年公办高校工作经验,6年国外学习生活阅历,15年民办高校工作实践。主编教育理论、人文科学丛书3套,出版教育理论研究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奖、中国高校杰出校长、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理事会和校务会特别重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和监督作用,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党委书记周延海教授,原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省科委、省教委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学院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成了老中青结合、团结务实的校务委员会。校务会由以下同志组成:理事长、院长黄藤,党委书记周延海,常务副院长李玉华,理事、副院长刘其民、高战华,理事、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梁佐仁,副院长陈时伟,教务长李汝峰,总务长杨富学。   学院聘请了一批资深专家教授担任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医学院院长鞠名达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式中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京鹏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尹季昆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薛迪之教授。   三、师资队伍   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地位,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吸纳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这些同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高等院校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另一部分是年富力强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学院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聘任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社会优良教育资源,发挥了老专家、老教授在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专业均配备有学科带头人和副高职以上教学骨干,各门必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配有讲师以上的专任教师。对青年教师采取不同方式提高其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导师制,由老教授、专家传、帮、带; 二是送往国内、外大学进修学习;三是鼓励报考在职研究生,提高其学历层次;四是举办各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通过二至三年的培养,使其大部分取得硕士学位或达到同等水平。   四、教学与学生管理   学院按照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扶持特色学科,发展优势专业,扩大专业适应面,形成了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为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成立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程序;深化教学改革,试行分级教学和弹性学制,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优越的条件;积极推进多专业证书制,增强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竞争力;加强英语、计算机、护理等应用性较强课程教学改革。精简课时,强化基础训练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实与拓展多媒体教室,积极尝试网络化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严格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制度。例如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打破考试与考查的界限,建立闭卷、开卷、面试、口试、实验报告、读书报告等多形式考试及管理办法;打破校内外考试的界限,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各类考试,成绩合格者该课程可在校内免试,并计算学分。   这些改革尝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陕西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中,我院学生被录取人数连年居全省民办高校之首,先后有千余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学习;在历次学历文凭统考中,通过率均名列西安地区第一位;在远程教育研究生软件工程单科考试中,取得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陕西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中,有14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狠抓“两课”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有近万名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1600余名积极分子光荣入党。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坚持专职班主任与辅导员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有力、有机的学生管理网络。使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处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之中,有效保障了正常教学秩序。2005年,获得省教工委、教育厅授予的“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学院不断强化育人意识,突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苏昊同学蝉联2003、2004年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国赛区冠军。王颖同学获“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白丽霞同学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陕西赛区第一名。在第七、八、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发起单位,多人进入决赛,获得两个全国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在各类体育、文艺比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和单项冠军。   五、产学研结合   学校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提出“两个坚持,两个加强”的思路。即:坚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按照专业技术体系和职业技能岗位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及课程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   根据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保证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认知、基本操作和基本训练的功能。   重视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工作,按照一专多能、一人双证的思路,使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学校已设立秘书、公关、导游、营销、物业、物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资格认证培训点。2005年开展培训项目25个,组织参加国家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考试17次,参加培训、考试的学生近万人。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内外产学互动。按照专业技术体系和职业技能岗位要求,各二级院先后与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教育实践与毕业生实习合作关系。学生通过教育实习,不仅得到了实践锻炼和培训,而且许多毕业生在实习单位就业。   重视专业教师梯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考试,试行教师“双证”制度(最低要求比学生高一个等级);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招聘企业、行业和社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不断探索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建立相应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1999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地,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并在当地注册登记,成为规范的法人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机构。为学生进入企业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岗前培训和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大会上讲话时,对我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西安外事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校,有二、三百人专职或兼职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其中有一百多人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帮学生联系就业、找工作,学院的办学和管理,真正地转到以就业为导向。这种做法值得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借鉴”。   1996年,创建了全国第一家民办教育研究机构“七方教育研究所”,致力于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名,博士3名,硕士2 名;先后聘请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公办高校30余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研究员;主办《民办教育研究》、《西安外事学院学报》(双月刊);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10项;组织青年教师承担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民办大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子课题立项11个;正式出版“七方民办教育丛书”12部;作为《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主要起草单位,全程参与了文件的起草、讨论和定稿工作;主办“七方民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日本、泰国、以色列等国家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研究所的突出贡献,得到学术界同行的肯定和赞誉。2005年,中国高教学会授予七方教育研究所“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   以七方教育研究所为龙头,根据不同专业大类,先后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西部经济发展研究所、艺术研究所、信息研发中心、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室、七方先锋文化传媒公司、教育技术研发公司等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机构。在高职教学与改革、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   六、合作交流   学院通过与国内名校和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开拓教学领域,提高办学水平。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加州艺术大学,澳大利亚南悉尼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布鲁内尔大学,日本高松大学、浜松大学、城西国际大学等中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这些视野较宽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院的文化品位,有效的推进了教学和管理工作与现代教育、国际教育的逐步接轨,为发展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   经省教育厅批准,学院2000年开始与澳大利亚西南悉尼学院联合举办的合作项目,迄今已招收六届学员。学院下属的国际合作学院可容纳数百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其他多种专业。目前,已有英、美、日、韩等多国留学生在读。   七、开设专业:   统招本科专业10个: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护理学   统招专升本专业6个: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闻学   统招专科专业25个: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法语、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保险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文秘、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律事务、护理、口腔医学技术   统招专科(五年制)专业6个:应用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护理   成人统招专科专业11个: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旅游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 、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护理   国际合作教育招生专业:中澳合作TAFE国际商务   自考本科(全日制)专业16个:英语、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餐饮管理、会计、金融、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法律   自考专科(全日制)专业7个:电子技术、饭店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广告、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   中专(三年制)专业9个:英语、计算应用与维护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幼儿教育   八、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坚持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双向选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原则,坚持学校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已有12届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校内设有省人才交流中心第三分部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培训中心,为毕业生就业或出国留学广开渠道。学校网站与兄弟省、市人才交流中心联网,实行网上推荐。每年多次举办校园人才洽谈会,内引外联,校企联合,先后与全国数千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人才输送关系。几年来,有大批毕业生赴北京、上海、广州毕业生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前培训和就业,每届毕业生在六月中旬前均能顺利就业或出国深造。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需求始终是民办学校立足的根本。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真诚求理解,以贡献求支持的社会主义市场原则。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以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留住学生,以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以突出的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信于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一篇:时尚杂志在线读

下一篇:教育类报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