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后记

发布时间:2023-12-07 14:11

毕业论文后记

后记是针对前言来说的,一般来说,可以写一些你引用的资料从哪来,以及你在写这篇论文中的感受,你的论文中的优点或论文简介(可以写得有悬念一点,吸引人),然后呼吁别人来看你的论文,不过后记要短小精炼切忌又长有罗唆。
  你可以参照下面这篇写:

  致谢
  时光茬蒋,岁月如梭,进入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班学习三年来,不敢说学业有成,至少是追求不懈,回首往事,不禁感慨、感动和感激。凡事但求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恩师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所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从一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今天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决定将 《****若干问题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源于一起引起很大争议的案件,即三九医药案.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吵得沸沸扬扬的案件,当时的感觉就是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后来通过查找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才了解到国内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确实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后面,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经常因为大股东的贪婪而被吞噬。写这篇文章之前,也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关于该项制度的阐述,受益匪浅。也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感谢导师***教授,她治学严谨,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下,对我们给予悉心指导、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这一点将永远铭记在心。感谢****教授、****教授、****教授等老师,对本人的帮助颇大,表示深切的感谢。
  还有法律硕士班的**同学、***同学、***同学等人的帮助,一一铭记在心。贵州省移民开发办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关心永生难忘。
  此外,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写作误区和盲点,所幸最终能坚持下来,囿于学识,不足之处,请诸位师长指正。

论文后记

  我本是一个惫懒至极之人,一个“拖字诀”从小就用得炉火纯青,所以这份研究生期间最后的“作业”,又是到了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姗姗来迟。但是幸运的是,我认为我最终把我这些年来的想法和经验写进了论文里面。

  

这篇社会学论文是以中国农村的命运为关怀的,这毫无疑问!因为从成年开始我似乎就一直在和“农”打交道。其实我不算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虽然我的父母从农村中出来打拼,后来我家又搬回了农村,并且现在仍以务农为生;而我本科也是进入了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习,之后则有众多的农村实践。但是在我整个16年的成长期中,我几乎没有在农村呆过,也没有进行过农业劳作,也没有体会过农村的乡里乡亲,所以农民、农村、农业(还有牧业,这和农业大不相同)与我有着一种奇怪的缘分:一方面在事实上它们与我亲密至极,甚至是我的一个重要的标签;但是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我们之间又有天然的鸿沟。这种矛盾的结合给了我一个合适的距离来研究中国的农村问题:我既不会鄙视农民和农业,因为我自己算是其中一分子;但是又不会对农民和农村抱有天然的同情与好感,从而不愿去相信农村消逝的事实。

  这种边缘者的情况在研究者中不算是少数,其中出名的代表就是东方学者萨义德,他正是因为自己的多重身份而产生了认同怀疑,并从而开始自己的研究之路。我认为,每一个研究者的最终关怀都在于尝试对命运做些许探讨,当然可能是别人的命运,也可能是自己的命运。这两种区别在于对于研究群体来说,你是属于其中的一分子,还是游离于其外的一分子。对于我观察的中国农村来说,我二者皆是:属于其中的,是以我父辈为代表的我的过去;游离于其外的,是我将以新身份开始的未来。虽然我的未来还有众多变数,但是无论如何,我很难有机会回到农村去。而且正如我在论文中所写的,即使我回去做一个乡村的“重建者”,我所服务的可能仍然是一个虚像。

  本科毕业后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改变甚多。工作经历主要是一些参与了一些农业规划项目,我是本着对农村的热情去做这项工作的,但是看到的却是多种多样的主体对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农村的形象对我来说变得支离破碎了;研究生的生活则让我暂时离开了关注了好几年的农村问题,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群和更多的态度,重新安放了农村在我的世界中的位置。同时还有一个活生生的农村形象一直在我身边供我观察,这就是我的父亲。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短信(最近也学会了微信)联系,他告诉我家乡的人和事情以及他的思考,成为我持续观察农村的一个窗口。可以说,这几年给了我和农村主题一个合适的距离,让我重新思考过去的所学所想和所经验。

  我的调研地点寨子村是偶然接触到的,它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对其的观察短暂而匆忙。这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在于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们不会在情感上有所偏袒;坏处在于调研难度增加,了解的东西非常有限和浅薄。非常幸运的是,对于其旧有的历史,村中曾经编写过一本《寨子村志》,这本志是以上世纪90年代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回忆和口述写成的,里面的材料极其丰富,大大降低了我调研的困难;而对于“蒲韩”这个合作组织,已有的研究非常多,相互比对之下也能形成丰富的材料。再加上我自己在调研地点和当地人形成的私人关系,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于已有材料中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基本上能够支撑起我的研究框架。

  我选择了滕尼斯的理论作为观察视角,这里要谢谢我的导师。在一年级确定基本方向后,她很早就推荐了这本书给我,而我以前则从未接触过他的理论。滕尼斯认为社会将侵蚀共同体并消灭它,其理论根基在于选择意志与本质意志的关系就是如此。这种现象也可以用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的异化来解释,也可以用韦伯的行动理性化来解释,但是马克思更关注外物与人的关系,韦伯更在意行动层面的意义。这种刻意从宏观层面(韦伯也许是中观)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努力,一方面将社会学从心理哲学中区分了出来,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失之深刻。我想这就是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的独特之处。

  今天这篇论文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晓莉副教授,她作为交流对象持续与我就论文的形式和主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我们合作使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并且她总是善于鼓励学生,也没有给我施加太大压力,这让我在写作时轻松了不少。现在的师生关系已不同以往那样亲密,我觉得我们保持了一个很好的距离,所以能够如师亦友。其次要感谢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老师胡跃高教授,一方面我们有近四五年时间在一起,他教给我很多东西,我的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和观点都是从他这里学习的;另一方面引荐我去“蒲韩”和寨子村也是因为他。今年他要退休了,祝愿他脱离学校事务后能够静心开始理论研究,突破中年时期的理论高度。最后要感谢一下“蒲韩”合作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她们的和善热情让我在村里呆得非常自在,而且我们能够真心诚意地一起思考组织的未来。虽然最后的结论也许与她们的观点完全是背道而驰,但是很高兴我是在了解她们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刺耳”的声音,而不是无理取闹。当然最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包括平日跟我很少联系的母亲——正是因为对我持有最深的坚信和肯定,所以也不拘于形式要时常联系。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最终我完成了初级的目标——完成毕业论文。而原先的高级目标是继续攻读博士,可惜三年的惫懒让我最终没能保持住这份雄心,所以就让27岁的硕士毕业生成为我20年求学生涯的终结吧。九年大学即将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我也将近而立之年,期待在新的角色和位置上表现良好吧。

2017年3月20日

上一篇:毕业论文目录

下一篇:音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