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杂志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07 06:45

杂志营销案例

媒介营销案例之《城市画报》
[案例分析]

"我们曾经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小资情调的杂志,那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主编李迪生在新华传媒工场的一次沙龙上说,《城市画报》所有的营运工作都是围绕品牌进行的。"我们的推广,我们的采编人员,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发行人员,一切围绕这个中心推进。"

《城市画报》以品牌为中心的经营和营销策略与"城市年轻人"的读者定位密切相关。其核心读者为国内大中城市中25--35岁的年轻人,这个群体的消费生活越来越倾向于"品牌主导型":喝咖啡去星巴克、买东西去宜家、健身要去舒适堡……再看看他们打的手机、用的电脑、穿的衣服,几乎无一不跟品牌相关。《城市画报》要让这些喜欢"可口可乐"、"耐克"的年轻人接受,必然也要像"可口可乐"、"耐克"一样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品牌优势。它的目标不仅要从国内8000多份杂志中脱颖而出,更希望能使年轻人像买"可口可乐"一样习惯于买"画报"。

据悉,《城市画报》目前的期发行量在30万左右,年广告收入超过1000万元。

快乐:品牌的内涵

品牌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品牌内涵的确立。只有确立品牌的定位,明确品牌的内涵,产品的品牌营销才可能有的放矢。实际上,对真正懂得,品牌营销的企业来说,品牌不是一个环节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局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系统的长久之计。在企业运营的流程中,品牌贯穿始终、无所不在。从产品、定价到促销、渠道,品牌如一根红线,而品牌的内涵则是品牌最终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印象和感受。

《城市画报》有个理念:不单纯做一本杂志,而要做年轻人文化的表率,要做一个文化渗透者。在这种文化理念的驱动下,杂志社必须赋予自身品牌以明确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内涵既要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读者的需求,也应该符合广告商的偏好,乃至符合目标市场的趋势或规律。如何确立自己的品牌内涵?《城市画报》选择了"快乐",要做一份始终把"快乐"作为行销诉求和经营理念的杂志。

"画报"的读者主要瞄准70年代左右出生的年轻人,他们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对生活的追求非常具有个性,而且消费力不断提升、旺盛。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惊人。《城市画报》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城市的年轻人,意味着找到了一个可持续成长的市场。《城市画报》的编者认为,当今城市的青年奉行"快乐至上"的人生观,力图通过"快乐"驱动下的内容和经营,吸引自己的目标读者。也正是这样独特的经营理念,才使其在杂志业的同质竞争中保持特色、巩固优势。

CI:品牌的视觉

在《城市画报》的品牌营销中,CI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对CI策略的应用,可以当作我们解读该杂志品牌营销的线索。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缩写,也可以简称CI,主要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1)、企业行为识别(B1)、企业视觉识别(V1)、企业听觉识别(H1)四个部分。其中,最直观、最外在的部分是视觉识别(V1),一般意义上的CI也主要指VI,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的各种信息。

对报刊来说,CI的视觉组成主要有报头、Logo(标识)、字体、纸张、色彩、象征物、代言人等。报刊杂志的品牌打造,与这些CI要素密不可份。借助视觉化、规范化、系统化的CI形式,可有效地向读者传播传媒自身的理念和文化,使其对传媒的品牌印象和认知逐步与传媒的品牌特征相吻合。"媒体根据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确立的CIS,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显示本媒体与其他媒体区别的一个快捷方式,也是媒体实施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分别从口号、封面、logo、代言人等几个方面来看一看,《城市画报》的若干CI要素如何服务和引领这本杂志的品牌营销售。

口号口号既是杂志定位的最洗练概括,也是品牌营销的最响亮声音。《城市画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位,与之相对应也有不同的口号。口号直接印在每期封面上,与logo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符号,以直接而简单的文字传递出杂志的定位。改版之初,以"带给你一个全资讯的广州"告诉人们广州城市资讯的新定位;此外,打出"新生活"的旗号,表达了《城市画报》对内容与众不同的追求,对时尚生活独特的颂扬。而从"传播者"到"引领者"的升级,也体现出杂志社对内容质量提升的自信,对品牌文化提升的自信。显然,引领比传播更加领先超前、更加高瞻远瞩。

封面作为产品直观的外部形态,封面无疑是杂志竞争的前沿阵地。杂志封面遵循一个"三步五秒"效应原则,就是要让读者在三步之遥、五秒之内在琳琅满目的报摊上发现自己。如果没有彰显个性、令人瞩目的封面,整本杂志的营销便失去了"良好的开端"。对杂志来说,封面可谓第一卖点,也是品牌创建的关键。在所有杂志品牌的cI要素中,封面无疑是最具视觉冲击的要素。

1999年,《城市画报》改版时就对杂志封面做了很大的调整,以当时比较流行的女性作为封面视觉的主打内容。开设"宠儿"栏目后,每期封面都会推出一位在广州生活、打工的漂亮另类女孩,图片精美、创意性强,文字简练耐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宠儿"照片做封面具有个性和吸引力,给《城市画报》赢得不少眼球。

然而,2001年5月11日出版的第39期《城市画报》却将封面由"宠儿"改成了"非常男女",放弃了原先靠"一女"做封面的做法,代之以"一男一女"。对于封面的这次重大调整,编辑在扉页中向读者道出了她们的苦衷:"我们尝试着用一男一女的形象作为本期杂志的封面。是不是不一样?一定会不一样。是不是一种更好的不一样?……

当大多数杂志都习惯用美女当封面的时候,《城市画报》的大胆创新显然有利于其保持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和品牌风格。一般杂志很少用两个人来做封面,用专业摄影师的说法"容易分散注意力",但《城市画报》偏偏追求"人无我有"。编者在改革封面的同时,也给新封面的杂志内容之间找到了更为默契的解释:"非常男女"要表现的是"男女关系",而这恰恰是我们核心读者最敏感、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主题。

和《城市画报》相类似,《女友》杂志对封面人物的选择上也很有巧妙的心思。当新锐豪华杂志成为都市女性宠爱的读本时,《女友》有意识地进入这个市场,期望成为成熟女性的首选。然而,逐渐长大的老读者再也回不到豆寇年华,正在长大的花季少女也期待杂志的更符合她们的需求。为此,《女友》从单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号为原来的《女友》,继续针对花样年华的学生,而下半月号则为新版的《女友》,针对已经走向社会的成熟女性。在决定封面时,《女友》考虑到:花季少女诉求的是群体意识,而成熟女性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因此,同样是两个人,《城市画报》用的则是一男一女在一起的封面风格,《女友》上半月刊用的是两个少女在一起的封面风格。

LOgO 10go就是标识,对杂志来说主要指刊头。在《城市画报》的历史上,logo的变化始终是杂志变化的主要标志。1999年9月9日,《广东画报》从一个省级图片宣传刊物摇身一变成为面向城市青年的时尚刊物,当月出版的"画报"10so发生重大变化,"广东"两字缩小后放置于"画"字的右上角,整个封面上非常显然地突出"画报"两字。据悉,早在9月份改版前,申请改名的报告已在审批中,但因尚未取得正式批文刊名不能更改。因此,9月号的处理,将"画报"而字放大,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10月8日,《广东画报》正式改名为《城市画报》,L0go中的"广东"也顺理成章地改为"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城市画报》放大"画报"缩小"城市"的LOGO处理方法,当前已被很多杂志所运用。在刊名更改相对不易的政策条件下,许多杂志把刊名中不希望突出的部分以缩小、淡化等形式进行弱化,而将需要突出的部分通过鲜艳的色彩、放大的字体加以突出。这样的做法既没有直接违反政策,又起到间接的更名效果。读者不仔细看《城市画报》的话,很容易把这本杂志当成《画报》。

2002年底,《城市画报》又对使用了三年的10go进行大手术。因为,国内打"画报"牌的杂志相当多,几乎每个省都有《**画报》,其中,也有不少杂志采用与《城市画报》类似的logo处理办法,以相近的字体突出"城市"二字。这样一来,《城市画报》的刊头在花花绿绿的报摊上很难"跳"出来。

总体来说,新logo对旧logo在风格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新旧logo的最大区别有两点:1.把"画报"二字缩小放至右下角,而将"城市"二字放大;2.把"城市"二字略微倾斜,并加了框。可以说,以放大"城市"取代"画报"既和其他类似的杂志logo区别开始,又更加直接的突出了杂志本身的"城市"定位。对于倾斜"城市"二字的做法,《城市画报》执行主编李晖解释说:"这个设计沿用了原先的字体,为了结构不致左重右轻,两个字稍稍向左并加粗了边框。"

考虑到"这个方案未必是一个完美的设计,所以,需要拿出来征求读者和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城市画报》推出了"双封面",把新旧logo做成两个不同的方面,以便读者比较、熟悉和接受。当时,适逢新年度杂志的征订时间,发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以"双封面"的形式发布新的logo,既制造了新年新形象的阅读预期,也为发行和广告招商提供有力支持。新logo从2003年1月起正式启用,《城市画报》在读者心目中再次制造了新的视觉和品牌形象。

代言人代言人是杂志形象的具体化和人性化的体现,也是杂志品牌宣传的一种重要策略。选择与杂志定位、风格和气质相符合的形象代言人,对推广杂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有帮助。根据《城市画报》捕捉时尚、传播流行的特点,其形象代言人也必须具有充分的时尚感以及与众不同的气质。为此,"画报"选择了周樵、古宇。两位代言人模特出身,或英俊,或美丽,其气质较一般模特都更显个性。由于《城市画报》经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时尚排对,代言人正好可以经常参加活动,拉近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鲜活的方式传播"你快乐,我快乐"的新生活理念。

营销还可以这么玩:让美国震惊的10大营销案例

最轰动的营销未必是最烧钱的,但一定有个最聪明的点子。

  2012年10月14日清晨,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乘坐一个氦气球上升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市上空38600米的高度,几近太空边缘。紧接着,鲍姆加特又仅仅依靠一件太空服和一套降落伞,从接近大气平流层的高度纵身跳下,整个跳跃时间耗时九分钟,但最令人激动的是,这次跳跃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越了音速。而鲍姆加特纳也成为不依赖机械外力,仅通过自由落体突破音速的历史第一人,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34万米,是音速的1.24倍。

  然而,这场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并非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赞助,它的赞助商是一家能量饮料巨头——红牛公司。事实上,红牛为本次极限跳跃准备的“同温层计划(Stratos)”已经足足耗费了七年时间。那么,红牛收获了些什么呢?答案是有超过800万人次观看了这场赞助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的直播,更有超过50个国家对这震惊世界的一跳进行了转播报道,不仅如此,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英国BBC还为其专门联合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但其实,营销要取得轰动效果也无需做出什么改变历史的大动作,最具创新性的广告不仅能用一种简单且不失智慧的方式吸引观众、消费者、媒体、甚至是竞争对手,还可以改变大众对一个品牌的印象。基于这种理念,《Entrepreneur》杂志从创业公司、大企业、以及慈善机构那里搜寻了一些最有才的营销策略,同时也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探寻这些广告获得成功的原因。

  1. 邦迪:扫描创可贴

  强生公司聘请纽约知名的JWT广告公司,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为邦迪创可贴开发了一款邦迪Magic Vision App应用。孩子们对邦迪创可贴进行扫描,就能获得与知名动画玩偶青蛙科米(Kermit)以及其他玩偶伙伴亲密接触的机会。JWT称,他们希望使用邦迪创可贴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不仅仅是磕磕碰碰的伤疤带来的痛苦”,此外,他们也希望将邦迪创可贴从“伤疤”一类的印象中脱离开来,并通过全新的产品形象吸引儿童和年轻妈妈们的注意。强生公司通过这次移动App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媒体报道超过1500万次,在iTunes上这款应用评级为4.5/5星。

  纽约市的JWalk公司首席创意官Michael Milligan说:“把产品的可用性扩展到可交互设备上的技术将会有非常大的潜力。”JWalk是一家市场营销代理公司,其客户包括Lacoste和著名健身俱乐部Equinox。Milligan还说:“这款应用不仅让邦迪创可贴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而且这种创新对整个康复领域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经验之谈:将先进技术整合进营销中,会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凸显个性,更能吸引一批热衷技术的消费者。

   Remedies:药店也时尚

  Help Remedies是一家位于纽约市的知名急救药品生产商,在如今乏味的医药市场上,他们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站,五颜六色的网站页面上,会基于Help Remedies自身每周的零售数据,在全美范围内追踪疱疹、鼻塞、失眠等病症情况。此外,在2012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Help Remedies进军零售实体店,在首都华盛顿开设了首家时尚创意药店。该实体药店提供缓解各种痛苦的服务,这可不仅仅是出售止疼片,Help Remedies甚至还有“恋爱诊所”指导失恋的人们走出痛苦。在店内,大屏幕滚动展示诱发疱疹的几大原因,以及如何处理阶段性呕吐的办法,这些手段都吸引了来往人流驻足观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零售药物实体店还提供夜间鸡尾酒吧服务,这同样也吸引了许多顾客。J Walk公司的Milligan说道:“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创意,我个人也热衷于重新包装,并运用设计和沟通技术以一种更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事物。”

  经验之谈:如果企业以一种有趣且真正有帮助的服务方式,为客户的健康带来有实质性的价值,那么一定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Mushroom:请让我来follow你

  连锁餐厅Mellow Mushroom和亚特兰大广告公司Fitzgerald + CO联手开发了一系列有趣又刺激的视频活动——“你Follow我,我也Follow你”。这些偷偷跟拍下来的连续镜头,配上有点吓人的背景音乐,展现了被拍者的真实生活场景,而视频主角正是在Twitter上关注了Mellow Mushroom的粉丝。一个穿着蘑菇装的吉祥物会偷偷摸摸地跟着Mellow Mushroom的粉丝,走遍农贸市场、图书馆等地。这些视频在Facebook上获“赞”多多,《纽约时报》也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报道。

  Ryan Berman圣迭戈市i.d.e.a.公司创始人兼公司首席创意官,客户包括赛百味(Subway)、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Berman对社交媒体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并抓住了参与社交网络人群的心理特征——自我关注。Berman说:“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这些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是SNS舞台的明星。这类人可能还很喜欢被一个超大号的蘑菇潜随。”

  经验之谈:效果最好的SNS病毒式营销,是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明星。

 4.宜家:地铁里的样板间

  宜家要向消费者证明,哪怕是在最小的空间内,其产品也能将室内环境装饰得异常完美,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于是他们将样板间搬到了拥挤的地铁站台、狭窄的胡同,甚至是东京的户外楼梯下。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地铁站一个5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并让5名志愿者在那里生活了6天。

  “就像是一幅蕴含了丰富内涵的画作,在如今高密度的人群生活圈内,宜家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 Fusion92公司 CEO Matt Murphy说。Fusion92的合作伙伴包括迪士尼和索尼。“没有什么能比走进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更能吸引消费者了,宜家的产品给顾客带来了最真实的体验。”

  经验之谈:证明公司产品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将它直接放在顾客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对于商家而言,这里也是最容易完成交易的地方。

 :体验是王道

  过去的三年中,旧金山汽车服务公司Uber已快速扩张到全美20个城市。公司部署了 “客户在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出现”之营销战略。2012年,Uber推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营销活动,如一辆极富个性的冰淇淋汽车;在美国总统日还推出了Uber车队服务,用户将会得到和真实外交礼节一模一样的服务体验,如车队迎接、贵宾安保随行等。

  Uber运营副总裁Ryan Graves表示,每次营销活动都希望能把品牌个性融入到驾驶体验中去。他说:“我们希望人们谈论驾驶中的故事,只要能顺带提到Uber即可。我们也相信,Uber和驾驶者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将普通用户转化成品牌传播者的机会。”

  经验之谈:给用户一个能在朋友中自夸的产品体验。

  6.彪马:来一场“血拼”大赛

  彪马设计出一个店内营销活动,以提升奥运冠军博尔特签名跑鞋的销量。顾客如果要买这双“世界上最快的短跑训练鞋”,需要在进店以后快速抢到一张标记有时间的购物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并上网注册本次购买;速度越快,顾客可以享受到的折扣就会越大。

  这个案例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彪马公司在产品、名人效应以及顾客三者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美国著名的连锁餐厅Buffets的市场部主管Jason Abelkop说:“通常绝大部分企业在扮演赞助商的角色上并不成功。他们会在名人身上花费大量金钱,但极少能帮助企业获得提升。”

  经验之谈:既要能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又要能掌控局势,产品销量定会上升。

  7.印第安纳爆米花:夺人眼球的新发明

  印第安纳爆米花公司出售全麦无谷蛋白爆米花和薯片。该公司和纽约病毒式营销代理公司Thinkmodo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台爆米花“弹射机”——Popinator。一部视频详细介绍了它是如何将膨化的玉米谷粒精确地弹射到吃零食的人嘴中的,该视频被美国国家新闻网转播以后,获得了超过2000万次的媒体曝光,使得公司的网站访问量在一周内上升了2800%。

  该公司市场部主管Jeff Dworzanski说:“我们没有太多的营销预算,但仍在寻找一些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实体设备证明公司的创造力。Popinator为零食行业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

  经验之谈:让大众谈论你的产品,不断探索产品创意,会给企业带来附加的潜在收入流。

 8.优衣库:打进美国

  尽管日本潮流服装零售店优衣库在大多数国家非常知名,2但在美国,该品牌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从去年开始,优衣库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扩张营销,不仅在旧金山和新泽西开设了新店,在最繁华的曼哈顿也开设了3家店面。旧金山旗舰店还在开业时配套了闪电广告战,包括一艘贴有优衣库LOGO的软式小飞船,以及人气网络萌猫Maru(Youtube观看次数近1.6亿次)到店助阵。

  优衣库还不断培育本土购物兴趣,在2012年度品牌展览会上推出了一项在线营销活动,将全美各个城市的本土名人头像印在衣服上,如橄榄球49人队传奇四分卫Joe Montana、创业名人Brit Morin、芭蕾舞团首席舞者Benjamin Millepied和当红时尚博主Leandra Medine多。优衣库市场营销部主管Jean Shein说:“这种营销活动会取得两种效果。一方面,提高特定商品的销量;另一方面让时尚之都纽约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

  经验之谈:让产品富有个性,并为特定的市场制定专属营销策略;最差劲的策略就是向大众市场进行“盲目扫射式”的营销。

 9.三星:正面PK苹果

  去年夏天,三星推出了最新的Galaxy S III智能手机,并以此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进行正面交锋。针对苹果公司的iPhone 5,三星的回击十分聪明,在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印刷品上,到处都是三星手机的广告。除此之外,三星还讽刺了苹果对在零售店前疯狂排队的人们毫无作为(一位排队买iPhone 5的顾客说:“我想说的是,苹果公司应该对排了五次队的苹果迷提供优先服务。”);其次,三星还指出,苹果对iPhone手机所谓的“新”功能有过度宣传之嫌(一些用户抱怨说:“iPhone的耳机插座应该设计在手机底部”)。

  三星还暗示,苹果可能因为规模太大以至于无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广告;但与此同时,三星将其最新的Galaxy S III手机的强大功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告中。

  John Ellett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数字营销代理公司nFusion Grou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企业市场营销官宣言》(The CMO Manifesto)的发起人。Ellett表示,三星这一系列营销方式的确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敢于向一个受大众热爱的品牌发起挑战,而且三星也的确成功了。现在,许多苹果的死忠粉丝也可能会停下来考虑一下三星品牌的智能手机。Ellett说道:“三星使用了许多营销技巧,包括幽默的表达、和讲故事的方法,这些都有效强调了三星智能手机的与众不同,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也许三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在2012年三季度,Galaxy S III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智能手机。

  经验之谈:不要害怕面对竞争——即使对手是行业巨头。

 de:让“树”上街去募捐

  Oroverde是一家德国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和著名的奥美广告法兰克福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树木捐赠编队”项目。该项目在城市中人群密集的街道上面按编号种植了一排小树木,然后把这些树木装扮成无家可归的乞讨者的样子,树上挂着乞讨用的钱罐,并用小树枝做成的手指抓住一块写着“为了我在雨林中的家庭,请捐款”宣言的硬纸板。

  这项成本不高的公益项目解决了慈善募捐中的两大共性问题:一是项目不需要再去招募志愿者;二是以一种聪明且令人愉快的方式,依靠路人募集捐赠。

  nFusion的CEO Ellett表示,该项目“极其简单的创意”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因为这些树木捐赠编队与城市环境反差巨大。Ellett说道:“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因素,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并愿意为它们打开零钱包。”

  经验之谈:开发一种在形象上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会吸引大众注意,营销效果也成功了一大半。

有哪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

案例一:爱的距离
川崎尚平(Shohei Kawasaki)和阿倍野衣织(Iori Abeno)是一对相识两年半的真实恋人。因为工作关系,川崎(男)住在福冈,阿倍(女)住在东京。他们两人相距1 000公里,难慰相思之苦。有一天,他们决定不顾一切要见对方一面,但是他们选择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形式,而且要让全世界见证他们的伟大爱情。于是,他们决定放弃使用任何交通工具,以跑步的形式跑到福冈跟东京之间的城市大阪见面。
他们计划2008年11月30日晚上11 : 00同时离开各自的家,然后每天跑21公里,这样就刚好可以在平安夜晚上在大阪城下见面。他们更向媒体公布要设立一个名叫“爱的距离”(Love Distance)的网站(),让所有人共同见证他们两人的整个相聚过程。 要浏览这个“爱的距离”网站,用户必须注册,为的是防止无聊的人来捣乱。男性用户可以看到的是“A Man”分站的内容,女性用户就只能看到“A Woman”分站的内容,就是说只能追随跟自己性别一样的主角。 两个主角在展开旅程后,每天会发短消息、电子邮件给对方,甚至会有视频通话、各自写的博客,这些都会实时显示在“爱的距离”网站上。注册用户甚至可以实时听见他们对话的声音,感受他们当时的心情。当一天的生活结束后,每个分站都会有关于当天故事的问题作为主题,跟用户交流,甚至有投票。整个过程非常互动,注册用户可以沿途为自己追随的主角打气。在页面上,还有一段数字,显示两人彼此的距离,以mm计算。 可以想象,从他们公布这个行动开始,全日本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早已成为日本人的关注焦点。电视台有特别环节安排采访,并跟随他们的足迹;报纸杂志的专栏也纷纷评述这段伟大的爱情故事。而这个“爱的距离”网站,每天有超过100万用户在围观、互动、投票、为主角打气,他们全情投入,积极参与。 终于到了12月24日晚上6 : 28,川崎和阿倍在大阪城下见到对方了。在全日本几百万人面前,他们流出感动的泪水,然后奔向对方,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网站上也显示了双方以mm计算的距离,这个数字慢慢到了零,代表了“爱,是没有距离”的。 但是,突然,画面中央打出来一行字:“And yet, love needs distance”(可是,爱仍然需要距离),然后,距离显示从0.00mm跳到0.02mm。终于,品牌赞助的信息出现了“Sagami Original. The world’s thinnest condom”(相模原创,世界上最薄的安全套)字样。这时,观众才如梦初醒,明白了这个活动原来是一个处心积虑的营销计划!而品牌赞助商,也就是相模原创安全套,要推广他们的新产品:世界上最薄的安全套!
案例二:汉堡王,朋友贵还是面包贵
朋友贵还是面包贵,这个美国的汉堡王在facebook上的一个营销活动,是一个名为“王牌的牺牲品”的游戏,设置在汉堡王企业主页的一个应用程序里。
戏很简单,只要你删除你的10位facebook上的好友,就可以免费获得一份王牌汉堡。不过,当你删除好友的时候,你的好友是会被通知的。信息是这样写的:“我为了一个免费的王牌汉堡,把你从我的好友名单中删除了!”意思就是,参加游戏的人“卖友求包”——宁愿牺牲好友,也要得到一个免费的汉堡!被牺牲的人,可能感到很疑惑:难道我是他最不好的好友吗?于是可能会报复,甚至会翻脸。
这个删除好友显然是违反了facebook建立社交网络的精神,也有可能对朋友之间的相的信任产生冲击,但汉堡王确实是达到了营销的目的,数以万计的人删除了共234000位好友,共13000个博客网站报道过这个活动,在搜索器上有超过14万的帖子。
案例三:床褥公司的招聘广告
丝涟床褥公司(Sealy)旗下的Sleepy’s品牌,从来没有投入大量的推广预算,去传播Sleepy’s床褥的特色,更不要说请明星、名人当他们的品牌大使。营销部想了一个办法,决定让普罗大众做他们的品牌代言人。他们用的是自己官方网站的一般招聘页面,再加上facebook上Sleepy’s的主页。
他们刊登了一个广告,聘请“打盹儿总监”(Snooze Director),这是一个兼职工作,时薪10美元,申请人必须能在白天随时随地都能沉睡,而且要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上发表自己的睡觉感受以及Sleepy’s床褥带给他的感觉。
很明显,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适合的人选,有舒适的床褥,还可以有工资,这份工作太好了。这个特别的点子,得到了大量转发和媒体关注,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很多公司纷纷效法。

上一篇:国外美妆杂志

下一篇:环球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