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原创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01:31

原创优秀文章

昨夜长风
很想让那烦随风飘远,很想把一种倾诉的渴望让风带走。在那临风的瞬间才发现,很多话已经不再重要,很多事也不用想得太多。把心放松,让情的弦停止弹奏,放飞一千种思念,在那风中,没有思绪总比有情怀来得直接;在那风中,也许可以让自已轻轻走出冬季,也许可以让那曾经做过的梦,轻轻走过记忆的小巷。
曾经听风哭过,那是在秋季的野陌。一双失落的眼中,我听见那风轻轻叹息。那飘落在风中的泪,在落地的时节。我听见风的哭泣,一种只能用心的耳才能听得到的声音,压抑得让人痛。那样的哭声里,花,总是悄悄闭上双眸;月,也伤感地靠在云的怀里。那样的哭声里,流萤总失去方向;那样的哭声里,梦在多年后总会轻轻回来。
临着风,总有太多的人无言,总有人没有叹息,心却一再怀念;临着风,好多人想高歌,但一定有人也会悄然落泪;临着风,一定有人想忘掉很多不想忘的故事,也一定有人记起已经淡了的心结。
临着风,不一定是为着悲秋,不一定是只想春愁。因为风,这世界的叶才会绿得早。因为风,花魂也缱绻相随卷走了残愿。就算梦影牵魂,心遥云端,教人泣落河汉,也在等雨的时间里,缠绵成另一种思念。
种一千零五棵勿忘我,折九千九百只纸鹤,在风中许一万个心愿,不管是否最终实现,然而对心那一定就是一次象风一样的旅程,不管那风是不是会尽职,想飞的梦,总一定有晴的一天。
问一问昨夜长风,天边是不是不再只有寒的消息,心的雨季,是不是会在起风的夜结束?
风过无痕。
有愁,它会带走。有泪,渐已吹干。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感动人的,一定要原创!写的好的我追加分!

  翡翠指环
  一
  蜡烛还没有燃尽,结了灯花,像血溅的芙蓉,残破,温凉。窗口有滂沱的雨,下了三日。黎明如墨。
  温柔乡是一艘画舫,秦淮画舫,楚地胭脂。我来这里已经三年又三年。
  终日饮酒赋诗曼舞轻歌,金莲步,杨柳腰,水晶胆,玲珑心,纵不似秦淮八艳那 般惊慑四座,却也有一干自命风流的男子乐于千金买笑。
  我不笑。
  二
  小时候,枫哥哥说我的笑不是春风胜似春风。他清澈的眸子里装了我最天真纯净的年华,也装了一段两小无猜的誓言。
  他离开的时候满地黄花碎,他说小璃三年以后你来找我。就三年。我咬着嘴唇不说一句话,狠狠地点头,眼里有痛。
  是早知的结局,从师父收养我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枫哥哥会在九岁的时候离开落愁谷。可是离别即天涯,我是如此惧怕这一天的到来,我是那么那么舍不得他。
  师父的脸冰冷如霜,连指甲都透着一道让我畏惧的寒光。她说你不许哭,眼泪是你的灵魂,丢了它,你必定万劫不复。师傅柔软的指腹滑过我双肩的锁骨,她说小璃,我在落愁谷三十年了,不断地为东厂训练出血滴子杀手,所有的孩子,年满九岁我便会让他们去京城,为主公效命。
  京城。京城。
  于是我瘦小的身体里开始流窜一股对异地繁华的奢想,我鲜衣怒马的京城呵,枫哥哥一定会在北风的城楼上将我遥望。我看见那一年漫山红遍的杜鹃花,时光像枫哥哥的剑刻在老树上的疤,蜿蜒,冗长,老人心肠。
  一年春秋,一年冬夏,思念如墙,寂寞是伤。
  师父给我翡翠的指环,空心,藏下一根细如发利如剑的丝线。我戴着它朝向北方一路奔跑,师父的声音像迎面过来的风呼呼吹过我的鬓角。她说小璃你要听主公的话,你要成为最优秀的杀手。
  我终于等来了我的九岁。
  可那时我到京城并没有看见枫哥哥。我在红得像血一样的大门外等人领我去见主公。我说我是落愁谷的孩子。主公很不屑,他说我这种薄得像纸的小孩,如何能做一名优秀的血滴子杀手。他用一种和师父同样冰冷同样高高在上的神色俯视我,我说我会努力。
  后来我知道枫哥哥去了江南,那是主公交给他的第七个任务,他选择一去不再返。很多事情我未必明白,但我知道有些人我一定会等待。
  十二岁那年主公给了我一个掩人耳目的身份,我从京城到秦淮,妖娆霓裳,轻薄红装。无人知晓温柔乡的狐媚女子苏璎璎,亦是染了满指血腥的杀手。她不笑,是因为她在最茂盛的年华害了一场彻骨的病。
  思念成病。思念三年,又三年。
  三
  接到主公的信涵,江南有雨,洁白的栀子茂然盛放。信涵里写了我的第二个任务:法华寺,苏州巡抚,方之镜。
  刚下过雨,山路泥泞,法华寺虽是百年古刹,门庭也冷落了不少。倒是那袅袅的佛堂,竟让我生出些倦意来。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想自己如果卸下小指上的翡翠环,不做苏璎璎,也不做血滴子杀手小璃,是否就能安然终此一生。更或者,在某个雨后初晴的傍晚,转身便能看见枫哥哥清楚地站在面前。
  这样想时,我抬头看见大殿的佛前数盏青灯,映着一个僧人素洁的脸面。我几乎被脚下的台阶绊倒,身子如坠进无底的黑洞,眼里有泪,泪盈于睫。我想起师父说我不可以哭,我便只是狠狠地咬着嘴唇,像九岁的时候枫哥哥离开落愁谷那样,狠狠地咬着,咬出血痕。
  我颤抖着声音,喊那僧人,枫哥哥。
  十八岁的时候我看见我的枫哥哥端坐佛前神态空茫我的心都要碎掉。可他不与我相认或者他都已经把我忘掉。他说,施主,贫僧法号净恒。
  净恒。净恒。好一个净恒!他有佛法三千,我却红尘万丈。
  难道,错过昨日,还要再错过今朝?重复相同的别离,余生陌路,一去千里。
  天又开始落下淅沥的水滴。他不看我,他只是埋头诵经。我不清楚他冷漠的眼底是否还有点滴往事残留的痕迹。我就那样站在他旁边,像小的时候他受罚那样,安静地陪他站在瀑布底下,淋湿了满身的衣裳,我仍然望着他笑如春风。
  然,三年,三年,又三年。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对我千依百顺的小小少年,他却不知,我始终是一个趴在原地的小孩,等着他,伸手将我扶起来。我说,枫哥哥,你只要说一句,说你记得我,记得小璃,只要这一句好不好?好不好?
  过了很久,他抬头看我,面上没有任何表情,他说,施主,贫僧法号净恒,不是你的枫哥哥。
  呼啸的风穿堂而过,我恍惚觉得自己已经鬓染清霜头生残雪,一簇花瓣落地的时间,焚了心,断了魂。
  惟有趔趄着转身。
  我甚至违背了杀手在杀人之前不可暴露自己的规条,也忘了我原本是要在对方抵达法华寺之前,摸清楚这里的环境,他的突然出现,让我乱了方寸。
  幸好,我并没有失手。
  我跟主公复命,说事情办得很妥当,苏州来的巡抚方之镜,昨日申时到法华寺进香。他在禅房休息的时候,我用一枚小小的指环和一根细细的丝线,轻而易举便割了他的人头。不着痕迹。
  我握紧了我的翡翠指环,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惊恐的人头,狰狞的表情,大滩大滩的血像一个绝望的湖,又像胭脂盒里的脂粉,散落在佛门清净地。我的脑子里全是枫哥哥的影象,从前,或者现在,温暖,或者冰凉。
  他说得对,六岁以前我就已经是那么倔强的小孩,而那些等待着盼望着以及寻觅着的光阴里,我的倔强成了一种习惯。为我思念的男子,执迷不悟,也执迷不悔。我怨他恨他,可我也终于明白,我爱他。
  四
  法华寺因为巡抚的无头命案被查封,僧人都被看管,不能随便出入。我只好穿上黑色的夜行衣,薄纱罩面,轻飘飘跃上寺里东厢的屋顶,揭开瓦片偷偷地看他。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都是打坐或者颂经,没有任何表情,不再是我记忆中活蹦乱跳的枫哥哥。我一阵揪心。
  第四天夜里,我没有见到他。他的房间像一座黑色的洞穴,冰冰凉。我害怕。第五天,第六天,我都去,甚至从窗户潜入,看见床被叠得很整齐,茶壶里的水有点发霉。暗地里抓了好几个小僧逼问,都没有人知道净恒的去向。
  我走在南京城繁华的大街,耳畔是欢腾的喧嚣和聒噪。我厌透了秦淮画舫的脂粉味道,却又害怕法华寺静如死灰的空气。这一个月,我每晚都潜进寺里,始终不见他。这一个月,我又替主公杀了三个人,那些跟东厂作对的官员,大大小小,随时随地都可能送命。我经常看见自己满身都沾着血,从手指到额头,那些被我杀死的可怜虫,就躺在地上,瞪着铜钱一般大小的眼睛,不得瞑目。从师傅收养我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必须适应这血腥狰狞的生活,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因为杀人而害怕。
  五
  那一天,我杀了一个吏部的官员,他的头落地,我看见枫哥哥站在远处的树林子里。灰色的袍子,没有头发,就像顶着一片荒滩。他的声音低沉,语气寡淡如水,他说,你跟我来。
  他带我走了很远的路,绕过清澈的溪,泥泞的路,还有满山的野草,让我想起落愁谷的夏天,与他一起捉蟋蟀的情景。最后我们走到陡峭的悬崖底下,静谧而荒芜的,只有稀疏的草。石缝冰凉。他指着旁边的一座坟,空荡荡的墓碑,没有刻任何文字。他说,这是贞娘。
  贞娘?我愕然。那光秃秃的坟像是神秘的诅咒,几乎让我产生想逃的念头。 他转过脸来看我,深邃的眸子里泛起哀伤,我想那哀伤里必定有我,竟然有些欢喜。问他:即使剃去三千烦恼丝,心还在,你就还是那个疼我爱我的枫哥哥,对不对?
  他背过身去,蹲在光洁的墓碑前,手指轻轻摩挲着木桩上的纹路。他说小璃,你杀人的武器是什么?我不解,盯着他的背影只觉往事离我们已经很远,怕只怕,远得根本走不回从前。
  枫哥哥。我的声音哽咽。
  小璃,你杀人的武器是什么?他又一次重复,语气越发幽凉。
  我伸出右手的小指,给他看我戴了九年的翡翠指环,我想说,它知道你离开多久,更知道我爱你多久。可是枫哥哥不看我,他只是幽幽地叹道:主公给我的最后一个任务,竟是你的第一个任务。
  疏疏的风灌进来,吹起坟上细小的沙砾。枫哥哥告诉我,里面的女子叫沈贞娘,是当年杭州巡抚沈千潭的女儿。主公交给他的第七个任务,便是取沈千潭的首级。可是,他遇到了贞娘,为她,甘愿废弃自己拿剑的手,背叛主公。
  但沈千潭不死,主公也不会罢休。我早该想到,同是落愁谷中训练出来的杀手,我未完成的任务,主公便会交给你。他站起身来看我,眼里有闪烁的恨意。
  我取下翡翠指环放在手心上,它叫胭脂索,师父说天下间唯一的一枚胭脂索,只能佩在最优秀的杀手身上。除了我,再没人用这样的武器,是我杀了沈贞娘。
  彼时春风扶面,他们在风光旖旎的西湖岸边。我杀沈千潭,贞娘却救父心切,整个人扑过来,生生被我用胭脂索勒断了脖子,头掉在地上,差点就滚进湖里去。你知道,我们这样的人,若不杀人,只好被杀,是不能有半点恻隐的。我有何不该?我难道错了吗?枫哥哥,我只问你,如果你在场,会不会为了她而将我一剑穿心?
  他没有回答,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在场吗,我那时正在筹办与贞娘的婚事。她答应,从西湖回来就嫁我为妻。这些年,为了避开主公的耳目,我宁可落发为僧。我一直在试图找出亲手杀死贞娘的人。直到在法华寺,我看见方之镜被割破的头颅。这一个月,我一直在跟踪你,你每杀一个人,我都会检验他们的尸首。 小璃,我迟迟不愿下结论,我多希望找到理由推翻自己的猜测。可是,可是为什么,血滴子杀手如此之多,偏偏,就是你。
  六
  我的胭脂索舞出一条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弧线,温柔地,在枫哥哥白皙的颈上烙下一条红线。我下手那样轻,我舍不得将他的头与身体分离,但他还是倒下了。
  他根本就没有还手。
  我看着他缓缓倒在地上,眼里有泪。
  为什么?你若杀了我,可以保全你的性命,也可以替贞娘报仇。枫哥哥, 你知道我不是你的对手。可你为什么不还手?
  他半闭着眼睛看我,他不说话。我跪在地上,扶着他沉重乏力的身子,亲吻他流血的伤口。
  枫哥哥,你不知道,沈千潭不是我的第一个任务,主公说我第一个要杀的人,应该是慕容枫。因为你是第一个背叛他的血滴子,在他看来,这是莫大的耻辱……
  枫哥哥,你我都是主公的棋,我并非甘愿。我原想如果你杀了我,也许我会好过,偏偏……
  枫哥哥,你恨我么?你恨么……
  我终于还是哭了。那么多猩红的血,沾着我的手,我的衣裳,我的胭脂索,我从来不曾哭过。但这一次,我的眼泪冰凉,落在枫哥哥的脸上,又慢慢滑下去,渗进他脖子上的伤口。
  他总算说话,他说我不恨你,如果要怨,只能怨天意弄人,让我们进入落愁谷被师傅收留,就此背负起杀手的名号。
  他说,我一直视你为最亲最爱的妹妹,我早知,我不会忍心对你出手。我既然有负于贞娘,又何必再活着,再受煎熬。
  妹妹。
  妹妹。
  枫哥哥,你这样的人,其实是不该做杀手的。
  他凄凄地笑,他说没有人天生适合做杀手,感情那样繁琐,谁能抛开,断掉,一辈子如行尸走肉地活着。
  他说小璃,当你深爱上一个人,你也许会明白。他的声音越来越弱,弱到几乎要在烈日底下蒸发,在干燥的风里消失,在我面前像梦一般破灭。我知道我们就此永不能再见。
  然,他只知他深爱贞娘,才有今日残破不堪的结局;却不知我深爱他。
  ——我也那么那么地爱着他,很多年。
  ——他竟然到最后都不明白!
  那些汩汩涌出的温热血液,淹没了翡翠的指环,看不见碧绿的色泽。透明的胭脂索,也逐渐染上新鲜的红,仿似月下老人的姻缘线。
  线的一头虽然拴在我的无名指上,岁岁年年朝朝暮暮,另一头却落了空。 它拴不住我想要的人。
  它始终落空。

写河下古镇的原创文章:触摸河下古镇文脉

编者按: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走进河下古镇,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伸手可及,可以说,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这次到江苏省淮安市河下古镇,是冲着它的文化而来的。

我总认为,对于一个区域或一座城市来说,要在历史上产生一定影响或占有一定地位,有着诸多的要素。或许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古”为先;或许文化积淀深厚,以“文”见长;或许经济发达,为一个区域或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以“财”制胜;或许有伟人、名人涌现,产生名人效应,以“人”扬名……

河下也不例外。翻开河下的史册,无论从历史久远,还是经济鼎盛;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名人效应等诸多方面讲,河下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了。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与淮河相接处设镇,曾名末口、北辰镇,至今已有2500多年。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明清时期,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公司曾设于此,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盐业兴盛时,居民专门从事搬运食盐。《山阳县志》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食力之家不下数千户,东西相距二十里。”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成为重要的商埠。生意兴隆,商人日益增多,为联络乡谊,进行商业竞争,建立了很多会馆。商贸发达,文化昌盛,都为文化的积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可谓地灵人杰,仅明清两代就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状元1名、榜眼2名、探花1名,三鼎甲齐全,有“进士之乡”之美称。从任官职来讲,有的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御膳房总管、光禄大夫,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其中有些是社会上很有影响的人。河下历代皆有名人涌现,如:秦汉时的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晚唐诗人赵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朴学大师阎若璩、温病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名翰林程晋芳、道光皇帝御先生官居礼部尚书、都御史汪廷珍等。当然,最著名的当所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走进河下古镇,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伸手可及。恢宏气派的仿古牌坊式门楼,高高矗立在街口,横额上“千年古镇河下”六个大字熠熠生辉,迎送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整个街区,犹如水墨丹青。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纵横交错。在狭窄的街巷里游走,如同走进遥远的历史隧道,脚下那一块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油亮的石板,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街巷两旁,店铺、房舍林立,原汁原味的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风貌。刻着各式木雕的大门两旁,张贴着鲜红的春联,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不同书写字体,弥漫着传统文化气息。状元楼、魁星楼、吴承恩故居等名胜古迹,保存完好。可以说,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若把它们铺展开来,仿佛是一幅烟雨诗画,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

吴承恩与其故居,以及作品《西游记》,可以说是河下古镇文脉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瑰宝和亮点。来河下,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到此就是为“拜访”吴承恩这位文学大师,触摸和感受河下古镇的文化脉络,沾沾“文气”而已。想归想,能不能如愿以偿这是另一回事。能够身临其境,与吴承恩近距离“接触”,对他的精神、造诣有所了解,心灵有所感受,也算是一种收获,足矣!

伴着绵绵春雨,走街串巷,来到河下镇打铜巷巷尾,有一处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大门上方,黑色的匾额上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吴承恩故居”五个金字。哦,吴承恩故居到了。我心里顿时对这处院落产生一种神秘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整个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走进大门,进入第一节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人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看起来,这竹子注定有着不寻常的寓意,渗透着浓郁的文化韵味。记得宋代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就是对竹子的高度评价与赞扬。竹,有着神姿仙态,潇洒自然,素雅宁静,四季常青之美;有着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倍受人们喜爱和尊崇。宁肯不吃肉也要与竹子为伴,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性格,表现出所信奉的雅致的气节和高贵的情操。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这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社会伦理范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也常用对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赞誉,来表达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小院内这片翠竹,正是吴承恩一生屡遭困顿,但他超凡脱俗,不随波逐流,傲岸风骨的真实写照。

吴承恩生于斯,长于斯,创作于斯,那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诞生在这里。吴承恩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败落为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人称神童。他好奇闻,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爱听神魔故事,搜集唐僧取经的戏剧、评话等资料,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从中吸取营养,为以后他的《西游记》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吴承恩早年性敏聪颖,智力过人,写诗作文,一挥而就,其文才很早就受到官员、前辈、社会名流的认可。他精通儒家经典,能写出一手令人称羡的好文章。因而,对科举成名满怀信心。可是,他的满腹经纶、过人的才华,却饱受挫折和埋没。每次应试,都是兴致而去,总是榜上无名,扫兴而归。究其原因,是他的文风求真洒脱,不善八股文,导致其名落孙山,屡试不中。到了45岁,谋取功名的愿望与抱负还是没有实现。按当时朝廷有关规定成了一名岁贡生,到京城听候朝廷授职或者安排其它的出路。他在京等待了两个多月,结果使他大失所望,他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却被安排到南京国子监读书。一读就是十多年,到了60岁,才得到浙江长兴县丞(正八品)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副县长。因他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不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仅仅做了一年多的县丞,就得罪了上司,受诬入狱。事情澄清后,得以释放,又一度补为品级与县丞相近的闲职“荆府纪善”。时间不长,因年老多病,他辞职回家。自此放浪诗酒,卖文著书度日。潜心整理文稿和著述,终于写成了惊世骇俗的文学名著 《西游记》。

纵观吴承恩的一生,他是不幸的,但他又是万幸的。对于整个世界文坛来说,也是幸运的。吴承恩仕途不顺,没有做官,明朝政府只是少了一名官员。而就是这位报国无门、一生没有进入官场的人,却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名字吴承恩和他的著作《西游记》,流传百世,享誉世界。话又说回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朝里朝外各级官员,多如牛毛,繁若星辰,而能让老百姓记住他的名字,且世代相传的能有几人?有时候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西游记》成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著作之一,又改编成影视剧,收视率之高,好评如潮,久看不厌,长盛不衰,是对吴承恩之作品《西游记》的肯定和赞誉,是对吴承恩这位文学巨匠的崇高景仰和深切怀念。

河下,这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沃土,滋养了吴承恩,成就了吴承恩,使其闻名于世,光耀神州;河下也因吴承恩及《西游记》这张“名片”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来此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使河下人引以为豪。当今的河下,正感悟《敢问路在何方》的精神真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踏着新时代的铿锵步伐,迎着阳光雨露,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田启礼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秘书就业论文

下一篇:风景杂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