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心理学论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发布时间:2023-12-09 09:15

心理学论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高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自闭与自卑、学习障碍、情感困惑及过度的网络依赖,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有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积极关心和资助特困大学生等,是解决上述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强烈的成长欲望与个体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矛盾决定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闭与自卑。闭锁性本是大学生出于自卫本能的需要而设置的心理屏障,它是大学生适应能力发展的表现,但如果过度地掩饰自己,不敢在他人面前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严重的自闭心理。

青年时期,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强化,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比较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但由于大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突出,过度地自尊在一部分人身上容易滑向自卑,产生攀比心理和消极联想,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自责,最终在消沉中难以自拔。

自闭与自卑心理是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的重要因素,最近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交际困难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首要的心理问题。

2.学习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缺乏学习动力、严重的学习焦虑、学习疲劳。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则是缺乏学习动力,其主要表现有:

①逃避学习。

不愿意上课,不能积极思维;课后逃避学习,常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扑克、下象棋、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无求知欲,无抱负、无期望;

②焦虑过低。

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

③注意分散。

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④厌倦,冷漠的情绪。

学习动力的缺乏常会让人说到或者想到学习就头痛,导致在校学习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差事;⑤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因为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难以适应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

3.情感困惑。由于初、高中阶段学校与家庭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注意学生情感上的'需求,特别是性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够,男女同学相互间有种神秘感。进入大学后,谈恋爱已不是禁忌,大学生开始追求他们的爱情,突然的感情释放使一些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恋爱失败后,容易导致情感脆弱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学生心理问题,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奋发图强,产生经久不衰的学习动力。而理想信念并不是天生固有和一成不变的,在今天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格局、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极容易造成大学生理想、目标、认识和追求上的无所适从,一旦信念出现偏差,就难免不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高校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客观对待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环境与氛围是一个群体中相互影响,可以同化的力量,一个人置身于这个群体,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熏陶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优良的校风学风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地培养爱祖国、讲奉献、重思想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的、勤奋的治学态度。所以,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一个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具体做法是:

①坚持以育人为目的,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使大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②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为大学生开设文、史、哲、经、音乐、美术等系列讲座,提升校园文化的格调和档次;

③以学生社团为龙头,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使学生社团成为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扩大信息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场所;

④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科技节、文化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增加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目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各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韩永清.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9).

应对挫折的心理论文

面对挫折,有的人悲观失望、沉沦颓丧,有的人则愈挫愈勇、积极应对,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应对挫折的心理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应对挫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挫折心理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摘 要:每个人在自己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有的人悲观失望、沉沦颓丧,有的人则愈挫愈勇、积极应对,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为此,我们要找准引起挫折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挫折承受力和调节力。

关键词:挫折心理;挫折反应;挫折承受力与调节力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作为个体的人,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小的方面譬如考试考得不好、工作生活条件不够理想、收入待遇水平不高等,更不用说诸如亲人亡故、高考落榜、婚姻家庭不和、遭遇天灾人祸等大的方面,这些都会造成人心不平、气不顺,引起深深的痛苦和挫败感,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一、挫折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这其中包含有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阻碍目标实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人行为动机的阻碍,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更深远;后者是指由于某种障碍和干扰使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愤怒、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个人受到挫折时,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有效应对挫折心理,我们就必须认真查找导致挫折的原因。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第一,就客观原因来说,如环境条件差、饮食条件差、生活工作条件差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心理。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社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一个人来到新环境里,一旦发现所面对的现实条件和自己心中理想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和失落感,如果再加上人际关系不是很融洽、个人成长发展条件不是很理想,就更易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另一种容易导致挫折感的因素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个人的身高、容貌、能力、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如口吃、色盲)等所造成的限制,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感。动机冲突比个体生理条件所造成的挫折要更为明显和强烈。我们常常会面对动机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和动机,但并非都能得到,尤其是不可能同时得到。因此,就会遇到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双趋冲突”;遇事前怕狼后怕虎的“双避冲突”,以及类似“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等。一般而言,在动机冲突中,个体的重要动机受到阻碍时,所感受到的挫折会强烈一些,而较为不重要的动机受到阻碍时,容易被克服或被别的动机满足所取代,只构成一种丧失的心理感受,形成的挫折要小得多。

第二,就主观原因而言,在影响挫折的各种主观因素中以个人的抱负水平、挫折承受力、个性特征、过去的经历与经验、受挫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为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水平高于抱负水平,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实际成就水平愈是高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成就感就愈强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水平低于其抱负水平,就会产生挫折,感到焦虑,实际成就水平愈是低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挫折感就愈强烈。因此抱负水平过高,自我估计过高,是产生挫折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另外,个人的挫折承受力不同,对挫折的感受程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能容忍严重挫折而毫不灰心丧气,有的人则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这种对挫折的承受力与一个人的生理条件,过去的挫折经验和对挫折的主观评价有关。一般来说,身体强壮的人比身体瘦弱的人更能忍受挫折,生活中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从个性特征来看,积极乐观的态度、豁达开朗的性格,对承受挫折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消除挫折心理的策略

一般来说,挫折本身的性质对于人来说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大;挫折本身的强度越大,挫折反应也就越明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挫折事件或挫折情境,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根据个体面对挫折时容易产生的种种反应,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第一,积极适应,提高对挫折的调节能力。

我们在此提出的“挫折调节力”是指对挫折进行直接的、主动的调整、转变、改善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的挫折调节力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品质,是个性成熟的象征。它不仅表现于对待挫折,而且更广泛地表现于对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协调与完善。

挫折调节力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挫折承受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对于挫折的适应能力。承受力是调节力的基础,无承受力,调节力就失去了依托,而调节力是承受力的发展,是适应的最高阶段。调节力的发展可增强承受力,调节力好,一般承受力也高;但承受力的发展并不一定会提高调节力,承受力强并不一定调节力就好,可以只表现为承受力,而不表现出调节力。这是两者的相互联系。

挫折调节力与承受力又是有区别的:①承受力是对挫折消极被动的适应,即忍受、接受、容忍,而调节力则是对挫折积极主动的适应,即调整、改善、克服、战胜;②承受力表现为对挫折负荷的抵抗力,调节力则表现为对挫折情境的改造能力;③承受力是接受现实,减少挫折的情绪,调节力则是改变现状,夺取事情本身的成功;④承受力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是忍辱负重,调节力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是拼搏进取。一般来说,积极主动的适应比消极被动的适应要好,应用挫折调节力比应用挫折承受力要好。

第二,树立自信心,适时调整个人抱负水平。

面对挫折,使我们能明智地运用挫折调节力的,是树立自信心。因为只有对自己能力有信心,才不会面对一时的失败而认为大祸临头,惊慌失措,一蹶不振。实际上,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越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例如在考试时甲和乙同样得到了80分,甲垂头丧气,认为自己面临的是重大失败,因为他的目标是90分以上,而乙则欢天喜地,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因为他的目标是60分万岁,通过足矣。所以,我们给自己确定的抱负水平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接近,这样才不会总处于挫折的感受之中,自信心也不会屡次被打击。我们既要注意不要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即使在实际学习中遇到多次失败,仍固执己见,不承认实际的学习成绩和抱负水平之间差距过大;又要注意不能在经受较多失败经历之后,对学习丧失自信心,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萎靡不振。而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纳自己的现状,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设定适当的抱负水平,逐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第三,分析挫折原因,不断完善自我。

对由于挫折所产生的愤懑、仇恨、自责或悔恨等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调节,使自己较快地从挫折情绪中走出来,是处理挫折的一种积极的方式。但是,面对引起挫折的原因,尤其是对个体本身的缺憾来进行克服纠正,才是处理挫折的根本方法。例如,当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后,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没能猜中题目,或埋怨教师的例题和评分,而不是把失败归于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努力的程度不够,就是没能找到克服挫折的根本方法,下次面临考试时仍会遭遇同样的挫折,再次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因此,在遇到挫折之后,除了通过提高自身来增加应对挫折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之外,克服自身的缺憾,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才是更加重要的。

第四,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大力加强挫折教育。

一般来说,社会经验多、文化修养好是增强挫折容忍力的根本保障。饱经风霜,生活经历艰辛,社会经验丰富,文化知识渊博的人,一般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到摆脱挫折的有效途经。相反,生活经历一帆风顺而又相对短暂,社会经验少,文化知识贫乏,往往在挫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最后被挫折所征服。为此,应该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增添挫折教育的内容,以提高人们的挫折承受力;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折调节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同时,还应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有机统一起来,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花大力气提高全体人民的挫折承受力和调节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振磊.略论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J].兰州学刊,1996,(2).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刘兆平.在大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应对挫折的心理论文

论文!!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最近,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用硫酸伤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其实,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 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八大诱因.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温州市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目前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男生因对遗精产生误解而紧张,对认识有偏差而产生犯罪感;女生在月经前后精神紧张,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八,就业压力
模式不适应,产生困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上一篇:心理学论文之大学生人际交往

下一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