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三农设计论文的依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12-12 10:25

三农设计论文的依据怎么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没有实践经验和研究论文还真不好写。
这东西可以写得简单也可以复杂的写,主要看你对这论文是什么态度啦
一、确定大方向,然后确定某一方面,逐渐细化,选题注意一定要具体.这样的论文才有意义
二然后搜集资料(这方面的现实现状,前沿发展,业界讨论--就是同类题目的论文啦)
三、再列个提纲,再把你搜集的资料整合填入你的提纲中,丰满它
四、最后修改全文,使语言风格一致,调整文中的语言逻辑

这样就差不多了,这是一般的写法

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怎么写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详细的你自己添加吧!~

怎么写三农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求1500字

  “三农”问题与当代大学生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给予”三农”问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一方面,“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日上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大国,而对于现代中国,着力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极端重要性。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中国知识分子素有深入农村,解民生之多艰,满腔热血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亿万农民服务的优良历史传统,尤其是我们农大学子,作为中国最好的农科院校的本科生,更加应该心系”三农”,作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先锋力量,时刻关注”三农”问题,并努力在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份子。而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与新型农民的互动,必将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独特推动力量!

  为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国的农业形势和”三农”问题的实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与其它主要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差距大,农民负担重,农村矛盾多等经济社会问题进一步突显了出来。有人把”三农”问题形象地概括为三句话: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心中不禁有一种沉重感,但是,我们不会丧失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信心,我们会带着感情去体验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计之艰难,更会从理性的高度强化责任,激发热情,不断坚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生计的总体状况:

  我们先看中国农业的总体状况,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的扭转,从长远看,随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全国粮食需求增长量的趋势不会改变,耕地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趋势不会改变,而且粮食单产提高的潜力不容盲目乐观。在建设现代化农业方面,据测算中国目前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总体来说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而所谓的”农村穷”,反映的就是现代化建设中广袤农村公共财政收入长期不足,农村发展面貌落后的不合理状况,而所谓的”农民苦”,从总体上看,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缺吃少穿,而更多表现在收入增长缓慢,因而缺钱花,买不起商品,经济负担比较重,那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就更困难。此外,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村户口劳动力,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都比较低,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次,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的地位和演化特点:

  一方面,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始终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地位不变。另一方面,农业就业比重和农村人口比重在现代化进程中趋于不断下降,但农民群体和农业劳动者的权益应始终予以高度重视,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再有,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关系,城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正在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所以,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尽快促进工农业关系城乡关系的根本转变,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从而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典型: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改革很快就从农村开始了。根据专家调研,中国长三角农村已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对迅速,城乡一体化景象初露端倪。比如: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经济实力雄厚,公司企业拥有国内外一流设备,热电,线材,面料,服装,化纤,烟,酒等主导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存款,小汽车,中央空调,摄象机等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全村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被人们誉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第一村”!又如浙江省绍兴市新风村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施旧村改造,分别建成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住宅园区,休闲娱乐园区,加强村庄绿化,农民公园,活动中心,义务教育,医疗服务和宽带网络等一应俱全,堪称”乡村田园,城市新区”,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还有不少传统农业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跌爬滚打,积累了发展经验,走出了又好发展的新路,比如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不失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增强信心,正视”三农”现实问题,深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改革,不断加强农业,建设农村,支持和扶助农民,那么,建设小康社会,城乡更加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分析完”三农”问题的现状,让我们来简单梳理中央所提出的若干重大方针政策及作出的一系列的重要工作部署,从而更好的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出台之前中央一贯的政策脉络,更好的理解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始终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其主要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等等。

  二,认真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三,大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即首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次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和经营创新,最后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五,继续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

  对”三农”问题具有一定了解后,现在来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话题,所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发展一贯的战略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多次使用这个提法。那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底新在哪里呢?我认为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能性与紧迫性,二是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新的更全面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具体而实际的发展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通过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近期阶段性任务,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远景展望,中长期规划与阶段任务相结合的系统工程。
  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概念以后,让我们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其近期工作:

  首先来明确一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覆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其主要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20字总体要求,具体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前景。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我们可以主要从三个层面阐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首先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艰巨任务,其次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实施任务,再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保障业务。

  最后来了解一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近期工作:

  1,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突出发展生产这个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

  3,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提高亿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

  4,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作,更好地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5,重视发展县城经济,加快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工作;

  6,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7,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管理,为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土地载体;

  8,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没有市场,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9,抓住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重点,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新时期,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为我们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方面为新型农民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继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更加深入农村和农民,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建设新农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而且,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只有深入农村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国情,而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希望就在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而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也正需要着我们这一代热血青年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我们的青春风采。所以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同样需要关注“三农”问题,需要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紧密的联系起来,热火朝天地利用一切机会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确实,我们广大青年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舞台上书写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而这也预示了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a.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6.3%,
  78-84, 7.7%; 85-2001, 6.0%; 95-02, 5.75
  b.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2.4:1;85-1.7:1; 99-2.5:1, 2002-3.1:1
  c. 农民负担重
  d.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e.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f.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1. 基础设施
  2. 科技、教育
  3. 产业结构
  g.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h.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i.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i. 美国,1870-51%;
  ii. 日本-1870,70%, 1950-48%,1980-10.5; 2000- 3.9%
  iii. 韩国,1950--74.3; 1980--33.9; 2000- 8.8%
  iv.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v.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j.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k.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a.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3.0%; 00, -1.5%; 01, -0.9%; 02, -0.8%
  b.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c.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d.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i.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ii.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iii.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e.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f.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g.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i. 外资
  ii. 民间投资
  iii. 城市消费信贷
  iv.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126.4 60.5(48%) 68 (89%)
  冰箱 87.4 14.8(17%) 49 (30%)
  洗衣机 92.9 31.8(34%) 81 (39%)
  收入 7702, 2475.6(32%) 2025 (122%)
  h.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i.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0.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ii.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iii. 3。增加农民收入。
  i.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j.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a.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b.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c.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d.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e.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i.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ii.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iii.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f.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a.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i. 需求增加
  1. 人口增长,2002年12.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0.8%=》粮食需求增长
  2.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3.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b. 粮食增产潜力?
  i.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1.5~3.0倍
  ii.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c.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i. 周期长
  ii. 不容易市场化
  iii.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d.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e.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f.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a.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b.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c.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a.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b.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c.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d.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e.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上一篇:我对小学教育的认识论文

下一篇:幼儿教育app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