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比较优势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3-12-09 03:45

比较优势论文2000字

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红斌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87 ·ISBN:7301088183 ·条形码:97873010881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套装数量:1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对国内外主要观点介评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同时分析了外贸要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特征、类型、运行机制及其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指标体系;第二部分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科技等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国际贸易本身所出现的新特点,即中国的外贸呈现出量性增长较快、质性发展不足的现状特征;第三部分是对策分析。中国要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关键在于推进外贸创新,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大力发展离岸贸易、绿色贸易、海外投资、加工贸易、电子商务并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等,同时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金融与外贸等多方面的关系。 目录 导言 一 对几个相关问题的理解 二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三 国内学者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四 对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含义的认识 五 本书的结构体系与研究方法 六 本书的主要观点 第一部分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概述 第二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机制 第三章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征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节 加入WTO,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环境 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第二节 中国外贸体制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外对贸易结构不合理 第四节 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第三部分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外贸创新 第二节 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三节 确立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战略措施 第八章 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第一节 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 第三节 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关系 第四节 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第五节 对外贸易与引进外资的关系 第六节 对外贸易与金融的关系参考资料: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分析怎么写

一、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及意义

国际分工格局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其演进趋势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变动做出了分析。事实上,当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工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1.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的崭新格局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主要特征是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玩具、鞋帽等,属于制造业的低端产品;发达国家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机械、电子等,属于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在这种分工格局中,产业边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

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承接着这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如耐克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微观案例。耐克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越南、中国等国外生产厂商按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与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

产品内分工。国际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技能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一般由发达国家来完成,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者是主要部件依靠进口、承担最后加工装配的工序,其结果是“万国牌”产品的大量出现。例如我国的上海、西安、成都和沈阳四大飞机制造公司就承担了波音737的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和CFM 航空发动机的制造。

在这种多层次的产业分工格局中,分工不仅表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还表现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之间的水平分工。迄今,由于仍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未能从初级产品中脱身,他们仍以垂直分工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因而垂直分工仍在发挥着作用。但应该说,水平分工更适应了生产全球化的大背景,正日益显示出它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如在东亚地区,传统的分工格局是日本将国内进入衰退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纺织、服装,80年代的家用电器等)先后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和东盟,然后再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呈现出产业梯度转移的特征。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的经济、产业各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发展格局和产业分工格局。但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一国的竞争优势也随之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因为从产业链细分的角度看,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如高科技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它的知识技术密集环节(如服装产业的服装设计环节)。在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每一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收缩自己的业务领域,从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任何企业,也只有融入某一价值链并在价值链中准确定位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对发达国家而言,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它们必然寻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去组织生产,由于劳动成本方面较大的区位差异,不仅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内的海外转移是势所必然,从而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3.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在新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不仅表现为产业层次的高度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递进,还表现为在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因为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在弱化,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的作用在提升。具体而言,在产业链条层次,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的转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显著标志;而生产环节又可细分为上游生产(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像电脑中的芯片、微波炉的磁控管等)和下游生产(终端的加工组装),越接近于上游的生产其技术含量越高,附加值越大;越接近于下游的生产其知识技能的要求越低,附加值也越小。所以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向上游生产的递进也一样意味着分工地位和增值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教师论文选题来源怎么写

下一篇:公共关系论文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