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古代历史八讲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06:36

中国古代历史八讲论文

对曹操的评论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求一篇有关中国古代史事件或人物的论文,5000字的。急~~

再考赤壁之战
[摘 要]尹韵公先生曾发表《赤壁之战辨》,从参战兵力、时间以及孙权战后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
轻等方面来证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此等种种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赤壁之战;兵力;曹操
尹韵公先生于1981年3月31日的《光明
日报》上发表了《赤壁之战辨》,该文认为《资治
通鉴》记载的赤壁之战是司马光的歪曲和渲
染,赤壁之战是曹操用轻骑五千打的一场遭遇
战,并非大战。尹文中说:“曹军五千轻骑在长
阪击败刘备后,继续南下,直趋江陵,缴获了大
量作战物资。于是乘船东下,不期在赤壁突然
同数量上占优势的孙刘联军相遇了,发生了赤
壁之战。由此可见,这次战争是在紧迫的时间
内发生的,古代交通运输困难,曹操纵有天大的
军事才能,也无力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结集。
这就从时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大战的可能
性。”尹先生还从孙权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轻,
来说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尹先生的文章引发
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各方面问题的再探讨,时
至今日,其探讨还在进行。笔者以绵薄之力,试
举几例谨与尹先生商榷。
  一
  曹操一方参战兵力数量是轻骑五千吗?
为说明赤壁之战的规模,须先搞清楚曹操
在赤壁战前的兵力数量。在史料可信度较大的
东晋以前的早期史料中,涉及曹操赤壁战前兵
力数量的有如下几处:陈寿《三国志》、裴松之
注引西晋材料、东晋袁宏《后汉纪》等。《三国
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了西晋陆机如下所
言:“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
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
旅,虎步原隰。”可见,西晋陆机认为曹操在赤
壁战前的兵力数量多达“百万”。有类似说法
的还有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今操
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又,
《三国志·周瑜传》载黄盖与曹操的信中说:
“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
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由此看来,曹操统一
北方后已拥兵百万,是当时比较通行的说法。
当然,曹操是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赤壁
之战中去的。
赤壁之战临近之时,曹操在给孙权君臣的
劝降书中言:“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
于吴”(《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操的劝
降书带有战争讹诈的性质,所谓水军八十万参
战不足为信。但赤壁之战来临前夕对于曹操可
能的参战人数,周瑜曾这样分析:“彼所将中国
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
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按照周
瑜的说法,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数量可能是十
五六万,再加上俘虏刘表的降军七八万,总共是
二十三四万。再者,大战将至,当时江东的头面
人物,听到曹操几乎不战而定荆州,即将顺流而
下的消息,大多“闻之皆恐”(《三国志·吴书·
周瑜传》),“望风畏惧”(《三国志·吴书·吴
主传》),纷纷主张投降,就连长期追随孙坚、孙
策征战的孙贲(孙坚之侄)也准备采取单独行
动:“遣子入质”(《三国志·吴书·朱治传》)。
从周瑜的分析和战前的气氛可以预见,曹操大
军将至,将要到来的战役会是一场大战。
战争期间的兵力数量历来都是军事机密,
连参战对手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猜测,但战
后就成了公开的秘密。陈寿《三国志》所载有
关曹操兵力数量的记载,虽稍有差异,但并不矛
盾。《周瑜传》:“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
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诸
葛恪传》:“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
如山……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
州。”刘表原有十万兵马,减去在刘备、刘琦控
制下的两万余名,投降曹操的约为七八万人马。
至于曹操率领南下的北方军队数量,学者卢弼
认为陈寿所记的诸葛恪语“三十万众”较为可
靠,卢弼说:“八十万众,夸辞耳,《诸葛恪传》云
操率三十万众可证,亦以三十万为近
是”。[1](P897)因为战后兵力数量逐渐成为公开的
秘密,尤其是参战的人数,规模达到几十万人的
赤壁之战。三十多年过去了,物换星移,曹魏政
权已处在司马氏的控制之下,江东三万人参加
的赤壁之战也已经成为吴国颇为自豪的日常谈
资,由不得诸葛恪一人信口开河。台湾林瑞翰
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史》也认为赤壁之战曹操
所投入的军队数量是“三四十万”。[2](P38)
所以,尹韵公先生认为赤壁之战是曹操用
轻骑五千打的一场遭遇战,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
  从作战时间来看,尹文认为曹操九月占领
江陵之后,即率军东下与孙刘联军作战,“从时
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之战的可能性”。这也是
值得商榷的。
至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最早记载的是
蜀末晋初陈寿(233~279年)陈寿的《三国志·
武帝纪》:“(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
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
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
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
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篙、邓义等。益州牧刘璋
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台
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
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
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
南诸郡。”
东晋袁宏(328~376年)的《后汉纪》记
载:“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征
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
壁,操师大败。”[3](P843)
可见《三国志》、《后汉纪》都将赤壁之战发
生的时间标明为“十二月”。
后来,范晔(398~445年)将赤壁之战系于
该年“冬十月癸未朔”之后、“十四年”之前(《后
汉书·孝献帝纪》),《资治通鉴》又进一步将时
间框定于十二月之前。[4](PP2087~2094)
陈寿生于赤壁之战后二十五年,关于赤壁
之战的发生时间,《三国志》无疑是现存最早的
原始史料。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过:“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
标准。年代愈早者,则其可信据之程度愈强。
何则?彼所见之直接史料多,而后人所见者少
也。”[5](P99)从史料的可靠性来说,《三国志》、
《后汉纪》的“十二月”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战前周瑜向孙权请
求出兵时,谈到当时季节气候,“又今盛寒,马无
蒿草”。南方地暖,所谓“盛寒”一般出现在入冬
之后。据湖南长沙自然历:初冬的日平均气温<
10℃—5℃,平均日期是11月27日至12月24
日;仲冬(长沙无季冬)的日平均气温<5℃—
3℃,平均日期是12月25日至1月31日。湖北
鄂州市的自然历是:初冬的日平均气温<10℃—
6℃,平均日期是11月29至12月18日;季冬
(鄂州无仲冬)的日平均气温<6℃—0℃以下,
平均日期是12月19日至1月31日。据《中华
两千年历书》,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农历
戊子年,闰十二月。农历十月对应的公历时间是
10月27日至11月25日。据长沙自然历:初秋
10月6日至11月8日,日平均气温<19℃—15
℃;仲秋11月9日至11月26日,日平均气温<
15℃—10℃。鄂州市自然历是:初秋10月20日
至11月26日,日平均气温<19℃—16℃;仲秋
10月27日至11月11日,日平均气温<16℃—
13℃;季秋11月12日至11月28日,日平均气温
<13℃—10℃。芜湖自然历:初秋10月5日至
10月24日,日平均气温在<19℃—16℃;仲秋
10月25日至11月9日,日平均气温<16℃—
13℃;季秋11月10日至11月21日,日平均气温
<13℃—10℃。孙权当时驻军柴桑(今九江),气
候应该与上述地区相近。可见该年10月,长江
中下游地区未进入“盛寒”季节。又据《中华两
千年历书》,公元208年11月27日为农历十一
月初二,11月29日为农历十一月初四, 12月19
日为农历十一月廿四, 11月25日为农历十二月
初一。战争发生在“盛寒”开始之后,应该说已
经进入长沙的仲冬、鄂州的季冬,即农历十一月
廿四以后。[6](P70)即使将汉末三国“年平均气温
大约比现在低1℃—2℃”的因素考虑在
内,[7](P21)发生在“盛寒”时节的赤壁之战也不可
能发生在当年农历十月,因为当时长江中游,尚
处于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更不用说发生在九月
了。
  三
  尹文认为孙权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轻,果
真如此吗?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208
年),而吴国最高统帅孙权的官职直到建安十
三年(209年)才为车骑将军、徐州牧,《三国
志·吴主传》载:“(建安)十四年,……权以瑜
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备领荆州牧,屯公安。”显然,孙权所提拔的参
战将领,无论功劳再大,自然是不能超过他自己
的职位———车骑将军、徐州牧。所以,对于孙权
对立功将领所提拔的职位不高就认为是奖励很
轻,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参战立功的将
领均得到重大升赏,孙权对他们的恩遇和评价
是很高的。周瑜攻下南郡,战事才算结束。周
瑜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食邑四县。孙权赞扬
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
州……。”后来,孙权称帝后,又对公卿说:“孤
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
传》)至于鲁肃,“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
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三国志
·吴书·鲁肃传》),孙权特持鞍下马相迎。至
于陈普,赤壁之战,陈普“与周瑜为左右督,破
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普将军,
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陈普拜偏将
军,领江夏太守,食邑四县。而且,孙权对周瑜、
陈普二人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周瑜)病卒,时
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后著
令曰:‘故将军周瑜、陈普,其有人客,皆不得
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其余诸位
将领,黄盖升拜武锋中郎将,凌统迁校尉,吕范
拜偏将军,等等,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尹韵公先生在《赤壁之战辨》一
文中,从参战兵力、时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大战
的可能性,以及从孙权战后对立功将领的奖励
很轻等方面来证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此等种
种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在探讨历史问
题时,应论之有据,要凭据历史记载,凭据考证
和事实。
[参 考 文 献]
[1]卢弼.三国志集结[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林瑞翰.魏晋南北朝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 1990.
[3]周天游.后汉纪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
[6]《中华两千年历书》编写组.中华两千年历书[Z].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4.
[7]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 1972, (2).

上一篇:初中数学小论文格式模板

下一篇:室内设计3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