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财政学合适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12-07 12:03

财政学合适的论文题目

1 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 3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4 积极财政政策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与化解 5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 6 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7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建议 8 公共物品市场化提供问题探讨 9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1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
11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及统筹发展研究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浅析 13 浅析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问题
14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15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问题探讨 16 我国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改革研究 17 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财政思考 1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风险防范研究 19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21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提高地方财政效率研究 22 后农业税时代农民的增收问题研究 23
减少农村贫困对策研究
24 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25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 26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探讨 27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28 关于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 29 关于民生财政的探讨
30 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关系
31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32 论我国财政公共选择与决策制度的完善 33 论我国财政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建设 34 社会保障税费改革研究 35 关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 36 我国教育支出效率探讨
37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 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效率的思考 39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 40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41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2 国债适度规模及风险探讨 43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建设分析 44 我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研究 45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风险防范的思考 46 论我国复式预算改革中存在问题 47 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 48
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

地方财政学的论文题目

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有:
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
2、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
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
4、政府费收入。指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它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我国现阶段政府费收入主要有5类: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牌性费用;⑤特许金。
5、其他收入形式。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常见的有:①罚没收入;②对政府的捐赠;③“通货膨胀税”。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

市场化和公共化构成了我国财政改革及其理论变革全过程的基本线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摘要

摘要: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1978-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2)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3)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财政收支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继续研究如何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同时,研究和着手解决我国的财政支出问题,以实现我国财政收支的良性互动。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内容

关键字: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协整 Granger因果关系

一、引言

1978-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财政收入从1132.26亿元增长到了79373.44亿元,年均增速为20.94%。按可比价格计算财政支出从1122.09亿元增长到了93494.47亿元,年均增速为21.64%。此外,财政赤字年均为3859.47亿元。

关于税收和政府支出关系,主要有4种理论假说。一是Friedman (1978)的“税收-支出假说”;二是Barro(1974)和Anderson等(1986)提出的“支出-税收假说”;三是Meltzer和Richard (1981)的“税收-支出相互促进假说”;四是Baghestani和McNown (1994)提出的“税收和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关于税收和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如同理论上的分歧一样,也存在许多争议。实证研究多采用协整检验确定财政收支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影响的方向。Von Fursten-berg、Green和Jeong (1985),Anderson、Wallace和Warner (1986)以及Ram(1988)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单向Granger因;Man-age和Marlow (1986)的实证研究则显示美国的税收是支出的单向Granger因。Joulfaian和Mookerjee (1990)对OECE16国的研究支持“税收支出相互影响假说”。Baghestani和McNown (1994)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结论是税收和支出之间不存在相关性。Owoye(1995)对G7国家的实证研究显示,在日本和意大利,税收是支出的单向Granger因,而在其他5国,税收和支出呈现双向因果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赤字也成为我国学者和政府部门关注的 热点 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关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本身的增长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过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而缺乏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关系的研究。Tsangyao Chang和Yuan Hong Ho(2002)用1977-1999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税收和支出关系进行检验,认为中国的税收和支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其研究的样本期过短,研究结论缺乏可信度。本文拟运用Hakkio和Rush (1991)所使用的经济模型,以1950~2001年我国的财政收支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与模型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页资料,1978年为基期,消除短期经济因素的影响,此处本文采用1978-2010年CPI指数计算得出历年实际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由于数据缺失,样本数据中不包含1979年、1981-1984年和1986-1989年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样本数据去自然对数,并不改变变量的特征,Lfin、Lfex分别表示取自然对数后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有关计量 方法 模型如下: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通常有DF检验法、PP检验法和ADF检验法(Augmented DF Test)。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人们通常使用ADF检验法,其模型为

其中,{εt}为白噪声,Δ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原假设为H0:ρ=1,即{ yt}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T为时间趋势因素。若ADF值小于Mackinnon临界值,则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不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确定,AIC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佳。由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三种检验类型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

2、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对两个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通常可采用Engle Granger最小二乘估计法。假设{ yt}和{ xt}通过单位根检验两个变量均为I(2),即两个变量二阶差分下是平稳的,用OLS法建立模型,进行协整分析:

协整方程全面的反应了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

3、 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因,否则称为非Granger因。其检验模型为:

检验零假设为:X是Y的非Granger因,即。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非常敏感,通常可以依次多滞后几阶,看结果是否具有同一性。

三、 实证研究

1、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Lfin和Lfex的原水平和一阶差分水平下序列的ADF值大于Mackinnon临界值,而二阶差分以后ADF值小于Mackinnon临界值,因此Lfin、Lfex是非平稳的,且是I(2),即二阶平稳。

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fin、Lfex是二阶平稳的,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 协整检验。根据上述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两变量Lfin、Lfex均为二阶单位根过程,可以由“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考察其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

模型(6)的回归系数比较显著。因此,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根据协整模型(6)。长期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支出每变动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将同方向变动1.020个百分点。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协整关系检验结果,由于我国的Lfin、Lfex均为I(2)过程并具有协整关系,故可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非Granger因,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非Granger因。我国的财政支出不是财政收入的决定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显著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不是财政支出的决定因素,财政收入增长也不显著影响财政支出增长。

四、 结论与政策

本文对1978-2010年我国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均不具备稳定性,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长期而言,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第二,我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不存在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

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现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提高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率,在财政支出总量上升的同时,提高投资质量,避免投资结构失衡与盲目建设;其次,疏导现行财政支出管理体系,使之能与市场相互配合,改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最后,重视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在肯定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采取 措施 以充分发挥我国财政收支政策的积极作用。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文献

[1]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 财经 研究,2001.

[2]马栓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庞瑞芝·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2,(3).

[4]D·F·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Anderson,W·M·Wallace,J·Warner.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what causes what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January,1986: 630-639.

[6]Baffes,J·A·Shah. Causality and co(movement between taxes and expenditures: historical evidence from Argentina, Brazil,and Mexico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44: 311-331.

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碳排放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摘要

摘要:利用1999~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财政分权还会对碳排放产生间接的影响。这种间接影响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支出而实现。随着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增加作用会逐渐减弱。而且,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高排放地区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增加作用最大,中排放地区次之,低排放地区最弱。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内容

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支出;二氧化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1-8409(2014)04-0021-04

Abstract: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0,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Result found tha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It also has an indirect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This indirect impact is achieved by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When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creases, the acceleration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will be waning. Moreover, 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has regional difference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highemissionregion has the biggest effect, the midregion followed by, and the low region weakest.

Key word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financial expenditur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剧增加。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中国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蔡昉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的,而这种发展模式又源于“中国式分权”下的政府行为[1]。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分权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一是财政分权本身可能直接影响碳排放,即“财政分权——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财政分权通过决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进而间接影响碳排放,即“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二氧化碳排放”。这种间接效应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其取决于财政分权和政府财政支出的综合作用。具体到我国的情况,财政分权伴随着政治和经济集权。以GDP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地方政府快速发展经济,并且可能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么,中国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效应是什么?财政分权制度究竟是激励还是限制地方政府实施碳减排政策?

1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与环境质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理论研究方面,Tiebout利用“用脚投票”理论解释了较高的财政分权体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来满足居民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来该辖区内居住,其中就包括提供较低的环境污染程度[2]。钱颖等则认为政府官员也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与辖区居民愿望想违背的决策[3]。就环境质量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地方政府官员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放松对高污染产业的管制,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对此,国内很多学者结合了中国财政分权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杨瑞龙等首次实证检验了中国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得出财政分权度越高,环境质量越差的结论[4]。张克中等研究发现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5]。闫文娟等指出中国式财政分权确实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强度[6]。

另一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财政支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李猛实证检验了中国的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7]。盛丽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8]。Ramon等认为在政府支出中,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物品支出所占的比重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但在不改变支出结构的前提下,增加政府支出总量并不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9]。

上述研究有利于人们理解财政分权、政府支出和环境质量的关系,但是大多数文献将三者的关联割裂成两方面单独讨论,一类文献集中于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另一类文献则集中于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将这两方面内容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着力于建立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内在影响机制,并运用中国1999~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做实证检验。

Dec:目前财政分权存在多种度量方法。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支出行为对碳排放的影响,因此财政支出是作者的立足点。而且,从支出方面来度量也是中国研究财政分权文献中常见的做法,如殷德生、周业安和章泉等。所以,本文用支出分权度来衡量我国的财政分权,即人均实际各地区本级财政支出占人均实际各地区本级财政支出与人均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之和的比重,其中分子和分母都按相应的CPI进行平减。各地区的财政支出数据来自历年《中国财政年鉴》。   Fiscal:财政支出用各地区的人均实际财政支出表示。各地区的人均实际支出水平是以该地区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的、并以1999年为基期的人均实际财政支出,单位为元/人。

4实证结果分析

4.1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与碳排放

本文使用了稳健型的一阶差分GMM估计全国层面上财政分权、政府财政支出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表1中4个模型进行二阶序列相关AR(2)检验,结果均显示接受估计方程的误差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的假设。同时,Sargan过度识别检验的结果也都显示,不能拒绝工具变量有效性的零假设(p值均显著大于0.1)。这说明作者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

从表1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看出,滞后一期人均碳排放量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且为正。上一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当期的排放量会增加0.603%。即使后面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该符号依然显著为正。这说明上一期的碳排放量与当期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连续、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因为我国的工业资本投入、能源消费习惯和相关的宏观调控具有时滞性,上一期的碳排放量越多,则这一期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财政分权指标的估计系数为正,并且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财政分权度增加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增加3.377%,验证了假设1。即财政分权度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自从中央政府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从而改善政府部门的福利和增加官员的晋升机会。因此,地方政府自然会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而碳减排等环境保护政策则沦为其次。再加上碳排放本身具有负的外部性,而努力减排具有正的外部性。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碳减排问题上会采取“搭便车的行为”,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

人均财政支出的估计系数为正且显著。即人均财政支出增加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816%。这也验证了作者的假设2,政府财政支出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一般比较短,所以决策者会将财政支出投入到能尽快出政绩的经济建设领域。而环境保护领域由于具有投资大、见效期限长和短期内政绩体现不明显的特点,往往不受到青睐。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会将经济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通过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减免税费和降低环境监管等方式吸引企业到当地投资设厂。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狂热追求,不仅弱化了当地的环境质量标准,也间接纵容了企业排放二氧化碳。

在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引入了其他控制变量,从表1的估计结果可得,3个核心变量的符号和估计结果是非常稳健的。模型(2)中加入了第二产业比重,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我国的第二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显著正相关。目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并且处于高耗能的状态。因此,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加,会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模型(3)中加入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其估计系数显著为正。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物质追求逐渐多样化。私家车的使用、旅游出行、大型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居住条件的改善,造成了居民消费的碳排放增加。模型(4)中加入了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其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额逐渐上升。发达国家将污染和能源密集型企业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更多地从事高碳产业。

4.2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各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差较大,碳排放量比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人口较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我国目前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标准并不适合对各省的碳排放量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因此,本文按照1999~2010年各省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小重新划分碳排放区域高排放区包括内蒙古、山西、宁夏、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和新疆;中排放区包括吉林、浙江、江苏、青海、黑龙江、贵州、湖北、河南、陕西和广东;低排放区包括福建、甘肃、安徽、云南、湖南、海南、江西、重庆、广西和四川。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呈现出不均衡分布的态势。但是,高排放区所包含的省份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主要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和环渤海地区。这是由于环境污染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邻近地区在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耗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二,由区域差异分析看出,财政分权对高排放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影响最大,中排放区次之,低排放区最小。并且,中高排放区所包含的省份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集聚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京津唐地区。这是由于环境污染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很多地方政府想通过“搭便车的行为”来规避减排责任。因此,邻近的地方应该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关系的壁垒,共同治理碳排放问题。

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文献

[1]蔡昉,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6):4-11.

[2]Tiebout C 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3]Qian Y,Weingast B R. 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11(4):83-92.

[4]杨瑞龙,章泉,周业安.财政分权、公众偏好和环境污染——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R].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所宏观经济 报告 ,2007.

[5]张克中,王娟,崔小勇.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碳排放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65-75.

[6]闫文娟,钟茂初.中国式财政分权会增加环境污染吗?[J].财经论丛,2012(3):32-37.

[7]李猛.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对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修正[J].经济评论,2009(5):54-59.

[8]盛丽颖.中国财政政策碳减排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与研究,2011(7):125-128.

[9]Ramon Lopez, Gregmar I Galinato. Asif Islam, Fiscal Spe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Theory and Empiric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1(62):180-198.

[10]杜立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0(11):20-33.

有关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推荐:

1.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参考

2.财政学财政支出论文

3.16财政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

4.财政学专业论文

5.财政学毕业论文 范文

6.财政学论文参考

7.关于财政学论文范文

求一篇财政学的论文题目是“对当前我国积极财政的思考”

  1997年下半年,始发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明显减慢,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当时严峻而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调整了宏观调控策略,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一、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理念长期化的隐忧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态势,总体上已由“经济短缺”过渡到“经济过剩”,“经济过剩”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常态”。对此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财政赤字及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从短期看,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都要受到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财力做后盾,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难以支撑的。虽然从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2.93%(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60%左右),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7.6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0%左右),说明我国国债的发行仍有较大的余地;但从国债偿还率指标来看,我国1999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6.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左右),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再从债务依存度看,这一指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全国债务依存度1999年达30.6%(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0%左右),而中央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9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30%左右),都远远地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标准。1998年以来,整个国家财政有1/4的支出、中央财政有1/2的支出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财政的脆弱性,必将对我国未来的财政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距国际警戒线较远,但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现实可比性。因为西方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财政债务一般小于公共部门的债务。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项目:一是准国债项目;二是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三是隐性养老金债务。显然,如果只单纯计算国家的财政债务,而不把以上三个项目考虑在内,就自然会低估政府债务规模;反之,如果把以上三个项目计算在内,则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就会大大增大。在我国,由于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财政是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实际最后承担者,所以,我国的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财政债务规模。据有的学者估算,1999年我国公共部门的实际债务已超过当年GDP的50%,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加大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理论上讲,只要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保持良好的信心,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由此导致的国债规模)就是可以承受的,也不会导致什么财政风险,即随着赤字与债务的继续增加,到未来的某一天,政府既无法用财政结余来弥补赤字,又不能通过借新债来换旧债和弥补赤字,且又得不到国际上的有力援助。那么,政府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多印发钞票;二是宣布废除旧的债务。前者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后者意味着国家信用的破产,这两者都意味着经济或政权的崩溃。本人认为,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本来是在萧条时期应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经济结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等,在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下,被暂时地掩盖起来,一旦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减弱,这些问题就又会重新暴露出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应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政府债务筹资,也需要支付成本。就政府债务而言,其成本就是债务利息。一般来讲,债务筹资成本是与政府的信誉成反比。但是,即使信誉再高的政府也不能做到一味地以低利率在国内外无限量地借款。在一般情况下,债台高筑的政府信誉级别与其债务规模成反方向变动,而政府的债务风险却又随债务规模的扩大、信誉级别的下降而增加,如俄罗斯财政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要靠政府机构来运作,并与行政行为结合在一起,这在执行过程中必然要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容易导致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弱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效率。由于我国目前的产权改革一直没有真正到位,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法人财产主体,所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效率低、效益差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公共投资被贪污、被侵占、被挪用和大量流失现象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都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是相互交织、相伴而生的,采取简单的总量扩张政策是难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却始终启而不发,关键在于日本未能将结构调整政策有效地结合于总量扩张政策之中,未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目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扩大财政赤字与大规模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的增加,必须建立在财政收入可靠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具体包括:(1)改变财政投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投融资制度,以便从制度上解决财政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之间的矛盾。(2)采取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资金。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民间投资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但如果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则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除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外,还应全面落实引导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如落实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在税收上切实实行国民待遇,防止税负不公、双重征税等歧视性措施。要加强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加强法律保障和服务机构。
  第二,运用公共支出政策,刺激国内需求增长。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适当多增加一些公共支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投资风险小、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且也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消费。
  第三,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启动最终消费。在这方面,一是要从调整体制内人员的收入水平入手,以处于类似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国内体制外的工资水平为参照系,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货币化的政策,调整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要通过改革,认真落实对企业和农民的减负政策,为提高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加大国家财政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制度等需要财政支持的改革,要制定反周期的操作。要力求减轻居民支出中的改革费用负担,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
  第四,应充分注意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主要是通过市场和消费替代、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出口需求替代,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财政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形成一整套带动产业调整和不断升级的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优化税制结构,规范税费关系,使税制本身对经济景气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学财政学的毕业论文选什么题比较好呢?大家给点意见啊,谢谢了

范围呢

上一篇:医疗纠纷论文800字

下一篇:自己写的论文怎么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