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双减政策素质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9:00

双减政策素质教育论文

我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拯救了当下“畸形”的教育状态,双减政策是指减少学生学业负担和减校外培训机构负担,不仅减轻了学生们繁重的学业负担,还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家长们也不再因为给孩子们报辅导班而挤破各种培训机构的门槛,现在大家都一样,也不会再担心自己没有报辅导班而成绩下降。让学校教育成为教育主要角色,强化了学校教育,同时强化了教师职责。

我想这个时候最快乐的就是那些可爱的学生们,不会在有那么繁重的负担,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学校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课余生活也变得有趣,学生们也不会再对学校有排斥。

我认为双减政策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了坚固的基础。从我个人的经历感受,我建议对教师的师德方面的把关要更加严格起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德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结合双减政策,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首先,对于双减政策,我的核心观点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在该政策的大背景下,以学科或应试为核心的校外培训产业必将发生转型。否则将会违背双减政策的意旨,这些培训机构也无法很好地继续生存下去。

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即为应试教育的补集,且意义深远。一方面,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中小学内参加学生会工作可以锻炼处理事务、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鉴于我国国情,高考制度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本质性改变,因此,应试元素仍将会是中国教育体制内的常客。

“双减”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双减政策目的是:
1、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2、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减轻作业负担的措施,包括量化各个年级的作业时间,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等。
具体的内容:
1、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2、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3、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4、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
5、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三条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谈谈你对双减的认识和理解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的实行不仅仅在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双减政策是一项革命性的举措。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实现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青少年时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站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双减政策,并集全社会之力,来共同努力落实好。

双减政策以校内校外双管齐下为思路,通过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行综合治理,舒缓中小学生过早过重面临的育人与应试之间的矛盾,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释放学生的主体活力,让学生有意愿、有时间、有空间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健全人格,更加凸显学校、家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育人功效,引导中小学生以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处理好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学科成绩和课外活动、知识积累和核心素养、知识点和求知欲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才能、身体、精神、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上一篇:城乡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下一篇:城乡规划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