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音乐情感表达论文_小学音乐情感表达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3:24

小学音乐情感表达论文

情感是组成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表现情感来引起人们共鸣,音乐是是艺术的情感表现,是展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能够从活泼或庄严或凄凉的音乐中感受到情感冶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直讲究情感培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重视突出情感体验,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努力,强调培养薛恒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措施。

  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现代教学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因素和和情感因素,人之因素包括感知以及思维等,情感因素则包括了动机、情趣等因素,在认知环节中,属于从感知到智慧的过程,情感活动则是从感受到性格形成的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交叉和作用,沟通构成完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认知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接受过程,情感过程则是起到了启动和定向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观念比较狭隘,高度重视认识因素的发展,而情感因素则被忽视掉。

  二、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培养有利于生化情感品质,在情感培养中,情感品质是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比较小,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处于构建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能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与小学生的沟通中,采用动听的音符更加能够与学生开展沟通公国,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不同音调、音色等不同情感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用,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情感培养中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精心选编音乐教学,把学生引入音乐殿堂,升华学生情感品质。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的培养贯穿在学生的医生,小学阶段正式培养思想品德关键时期,也是后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长期基础音乐教学能够被音乐精华,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情感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天生好动,对所有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持久力普遍不强,若是强行采用得到修养教育,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不佳。而音乐情感教育则是在比较平和的状态下得到修养渗透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小学生更加喜欢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因此小学音乐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三、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挺好,但是从客观教学分析,在小学整体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和重视,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明显音乐技术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严重丧失审美性和艺术性,小学音乐教学陷入教学误区,音乐课的教学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内在意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音乐是一种情感上的意识,通怒哦声音来表现情感,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因此音乐艺术同样具有复杂性特点在,爱音乐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经音乐作品理解为一种理性认识对象,导致审美活动就是单一的认识活动,忽视了情感教学。

  四、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策略

  1、教师善于开启学生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真挚情感才能在教学中波动学生的心弦,在初识音乐教学中,需要以教师指导为主,为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得到情感的升华。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描绘出心动的旋律,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都需要从情感入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开始教学前,把目光传达给学生,用眼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召唤每一个学生的目光。

  音乐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调查活动,向学生询问要求,联系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分析学生的需求,在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意识,表现方式比较特别,能够让无数学生经受美的感染,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走进新生的心灵,加深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

  2、讲述创作背景,体验情感

  音乐都有自己特定的创作背景,都代表着创作者的希望,是情感的寄托,在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搜集音乐相关创作背景,为学生讲解歌曲穿做背景和意义,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无法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所含有的请安,也就无法充分表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如在《卖报歌》的教学中,小学生普遍生活比较幸福,对报童的生活并不理解,在学习中只能看懂歌词表面的含义,在唱歌中

小学音乐课堂教育论文(2)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生音乐小论文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_音乐论文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块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音乐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经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创编音乐,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又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总之,我们进行着音乐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老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懊丧,我们所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小学生初步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上一篇:小学音乐线上教学论文_小学音乐线上教学论文怎么写

下一篇:小学音乐论文2022_小学音乐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