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15:05


第1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平时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人类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都闪耀着人类创新能力的光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是我在这几年化学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不仅在课堂内,在学生实验、在课外兴趣活动乃至在习题中都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在讲《分子原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时候,就有一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高度的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增长。

  2、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在复习“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不是一定是二氧化碳?会不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同学们疑惑顿起,难道课本上说的还有错?稍加思索,同学们都倾向于没有。我又问,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如果有一氧化碳我们又应该怎么办?然后我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拿出实验方案。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的科学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验探索过程本身的乐趣。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何谓创新精神?我以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其内涵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

  (1)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今天的化学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的应用。例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现代家具业所使用的高密度纤维板,有机化学里的“高分子智能材料”,“氢是未来理想能源材料”等结合教材加以介绍,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2)创设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实验。例如:利用生活中的代用品设计一套既能制取一氧化碳又能证明一氧化碳性质的装置,要求学生亲自演示,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鼓励失败者继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它包括创新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双基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忽视了双基教学,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教学中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科学有趣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幻想,并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积极思考,让幻想同创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晚会,举办化学讲座等。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增设如何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又如:举办:“环境与化学”、“食品与化学”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总结、评比,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素质。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以创新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达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所必备的探究能力,并形成积极创新的态度和品质,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为教育改革谱写新的篇章!


第2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并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在此背景下先对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作用作深入的阐述,再对其实践经验与教学措施作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出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学化学课程中,由于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知识使得许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成绩也就不理想。根据长久的调查与试验,专家们发现在枯燥的化学教学中如果增添有关情感方面的教育会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也会使得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全面素质的发展。

  1情感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内涵与意义

  1.1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教育历史的发展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一种具有心理价值的特殊教育方式。其是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另采取心理情感辅导的形式,使学生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促进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力。

  一般的情感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1.1主观方式。这种形式的情感教育通常会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的教学或课后的备学中细致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变化,可以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语言与动作暗示,使其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1.1.2客观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方式,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通过作业的反映,课堂的表现,情绪的体现等不同的客观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从细微之处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1.2情感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1.2.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包含学习方面的能力与成就,还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模式以及情感态度。

  1.2.1.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对于化学课程的兴趣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许多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与概念,类似于氧化物,化合物的概念也不是浅显易懂的,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难免会力不从心。这时如果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而是采取了情感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在课堂上不是过多的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导,而是细致关注学生的表情,状态,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亲近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1.2.1.2加强了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程是在中学课程阶段必学的科目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的好奇型与积极性最强烈的时期,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学阶段加入情感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加强其的心理素质。通过常规的情感教育使其明白正确的人生情感态度是什么,使其的能力不仅是在学习方面得到提升,也要教会学生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

  1.2.2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爱好,促进其的全方面发展。而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情感教育方式的新颖性,不少教育学科都没有创建一套完整的情感教育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性实施一套独特的情感教育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措施分析

  2.1扩展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的历史与名人事例都一直深受着人们的喜爱,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时不妨可以引用这些事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改变了过去沉闷的教导氛围,还可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们从不同的历史名人身上例如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元素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上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巨大魅力,有利于激发其的学习兴趣。

  2.2联合生活实际来讲解化学理论知识

  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现象,因此化学学科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不应该分开,应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某一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参透一些生活案例,促使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化学的学习更为简单,又可以使得学生的社会性能不断增加。在某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导中,教师甲就在开始讲课前问了同学们他们使用的铅笔芯的元素是什么?铅笔上标明的几B和几H这具有什么含义?这两个实际生活的案例,同学们积极的相应,最终在学生的众说纷纭中,教师给出了标准答案,铅笔芯是由石墨粉末与粉土粉末组成的,而B表示的是黑色的意思,H表示的是硬度的意思,铅笔上的标注表示其的黑色程度与硬度程度都不同。同学们这下心里就对铅笔芯的构成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对石墨的组成碳元素有了初步的认知,以便于日后的化学元素的学习。

  2.3改善化学审核方式,增加学生的成功机会

  化学学科由于其生硬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得不少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打击。因此,作者建议可以采取人性化的考试方式,例如团队合作的考试,或者是把化学考试的时间由过去的90分钟降低到60分钟,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保障学生的第一感觉,避免其因为心理等因素而产生的乱改答案的现象。

  3结语

  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采取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另外,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化学课程的教导中应积极主动加强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用感性的思维与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奥秘,这样才能促进其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现代生物化学教学应用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