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个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09 09:2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企业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空间。本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着重找寻现阶段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把和企业中心工作的融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法宝。我党历来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阶段,中心工作为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一直紧紧围绕该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配的全过程,这是企业思政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例如我们广州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污水公司)的中心工作是完善排水管网、按时完成污水处理水量、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做到:
  第一,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坚持每月一个主题,通过滚动宣传栏、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员工讲清企业发展成果与基本经验,讲透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目标措施,讲细企业改制变革的目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讲明“企业发展我尽责,我与企业共兴衰”的理念,让员工知形势、明任务、添干劲。
  第二,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理论先行”作用,在“进入思想、融入决策、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上下功夫。在学习层面上,通过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突出党委“核心层”的学习,以提高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作风建设;通过集中讨论、组织生活,强化中层领导干部“中坚层”的学习,以汇聚各部门的协作力;通过基层交流,加强党、团员和员工 “普及层”的学习,以实现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双提升。在乐学、勤学、善学、比学的良好风气中,激发大家获取知识、更新知识、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热情。
  第三,及时开展劳动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以“创优质量、创高效益、创新纪录、创低消耗”为内容的系列劳动技能竞赛,做到企业的主战场设在哪里,劳动竞赛就跟进到哪里;重点工程实施到哪里,立功竞赛就开展到哪里。引导员工特别是年轻人争当 “青年岗位能手”,引导年轻人多的部门争做“青年文明号”。抓好技术革新,力促节能减排和QC攻关等小改小革活动,把生产现场变成学技术、练技能的“课堂”和“舞台”。加强对节能降耗等先进工作方法的总结推广,培育和造就一批操作能手,激发员工在每个岗位、每项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总结新经验的积极性。
  二、把对基层员工的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情感有时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政工干部要多从情感上关心员工、在工作上培养员工,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的帮扶问题。广州污水公司从事污水厂和排水管网日常运营的基层员工数量较多,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关怀,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扎扎实实的解决员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注重以情感人、凝心聚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让员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关怀。切实把尊重、关心和爱护员工的理念贯穿到企业各项工作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还通过举办心理专题辅导讲座、建立心理咨询网络等形式,逐步加强健康心理的引导。
  二是注重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针对员工不仅仅有提高薪酬的需求,也有实现自我价值和被尊重的要求,我们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技能培训的力度、拓宽不断提升的渠道, 做到关心员工个人成长,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享有系统的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全面、动态的看待自己和企业的发展。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考评激励机制,把学习方式、内容和效果等列入考评范围,增强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主管理的意识。这些激励措施能点燃员工的热情,促使他们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为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注重扶贫帮困、解决困难。在深入调查摸底和掌握困难员工家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适时推行“智力帮扶”,建立健全扶贫解困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党政领导坚持深入困难员工、伤残员工和员工遗属家中走访慰问,形成多方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促进交流。如大多数国企一样,广州污水公司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老员工的思想波动大,议论也比较多。我们政工干部就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多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真切感受,做到积极宣传、及时疏导。
  三、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间接性、潜在性、长期性等特点,不像行政工作那样直接、见效快,容易让人感觉思想政治工作用处不大。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建设企业文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丰满。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结晶和精神财富。虽无形,却透视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制胜市场的竞争力。把企业的目标追求和历史使命渗透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能有效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打牢构筑软实力的基础。我们城市排水企业具有公共事业性质,大都有垄断性,没有激烈的行业竞争,市场参与程度不深,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大,工艺流程不太复杂,大多数岗位对员工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要求不太高,企业员工缺乏一定的忧患和竞争意识。那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呢?
 一是培育企业精神,明确公司使命。针对所处行业的特性,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和企业特性的企业精神。宣扬我们从事的事业无尚光荣,关乎城市的生命、百姓的生活,以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总结提炼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将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企业的每一个岗位中,实现外树形象,内聚合力。
  二是延伸宣传阵地,提供展示平台。借助各种媒体,以群众性创建 活动为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品牌,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针对排水服务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多为重复性劳动,大量一线工人支撑着污水处理工序的正常运营,我们深入一线宣传,坚持制作以反映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公司报纸,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员工的沟通交流。真正做到宣传紧贴实际需求、紧贴群众工作,使宣传工作更具成效。
  三是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以“文体广场”、“职工之家”、“青年活动室”为依托,抓好先进文化体育进企业、进家庭活动,营造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因地制宜地开展游园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四、把政工干部的素质提高作为思政工作的推动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政工干部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深入群众、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要有正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有教育和引导群众不断前进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同时,努力做到: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根据所处行业,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工作流程,加强实践锻炼。在管理中心工作上说行话,努力成为管理工作的“多面手”,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政工干部要做基层员工的好朋友,及时掌握研究员工的思想变化。在员工教育培训、干部管理考核和绩效管理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工作措施和力度跟上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使思政工作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更紧密,服务员工工作的质量更优、效率更高。
  同时,要善于运用人格的力量、公正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促进问题和矛盾的有效解决,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企业没有良好的廉洁环境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无法培养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更谈不上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提高党组织威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最大化的保证。广州污水公司以“廉洁治水”为主线,既创造了廉洁做事的良好氛围,也为中心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是认真落实责任。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廉洁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以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教育为抓手,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作实际,以开廉会、上廉课、出廉报、观廉片、编廉案、传廉信等“多廉共宣”的形式,不断创新载体,以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推进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细化“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流程等,完善权力制约,在企业内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通过定期召开职代会等形式,坚持把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作为厂务公开的关键点,自觉接受职工监督。
  四是加强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纪检监督、法律监督的作用,从梳理业务流程入手,重点对工程建设、资金拨付、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易出现漏洞的重要领域进行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要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把思政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要同关怀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有效结合,寻找融入工作的结合点,把握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上一篇:农垦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障碍和策略

下一篇: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在文化建设中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