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

论德育“五法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

发布时间:2015-08-24 14:4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加强德育的渗透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数学学科中点点渗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做空洞的说教。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挖掘德育因素,讲究教育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 介绍法
  教师在每一章节前的上课时,都适时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些古今数学史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发愤学习的激情。比如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阵景润等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动人事迹和巨大成就。结合珠算教学向学生介绍以前的算盘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出来的简便,快速的计算工具,由于它使用方便、计算快,至今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国外也被受欢迎,并被普遍使用。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研究的杰出成就等等,这样唤起学生的爱国心,激起学生的壮志情,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
  2 比较法
  在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往往能够通过比较才能挖掘出来,进而概括、升华成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想观念。比如教学用两种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指出用哪种方法计算得快:1、1304-646-354;2、8730-658-42,先引导学生观察各题的特点,再让学生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比较,第1题如用减法一步一步算,比较麻烦,还容易出错,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一起减要简便得多;第2题更是如此,由于两个减数加起来能凑成整百,再用被减数8730-700更容易得多,不但准确,还省得打草稿。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思想熏陶,什么问题只要想办法就能找到捷径。再如在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汤山村1995年人均年收入4690元,2006年人均年收入达9300元,2006年的人均收入是1995年的多少倍?”针对这道题,我让学生比较这两年的数据,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我把握时机进行国情教育和经济形势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深化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3 鼓励法
  在检查学生课堂练习或者评讲板演的过程中,针对错题,对题边评讲,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从错中知不足,从对中获喜悦,同时使学生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针对有些同学做题不认真的现象,我就结合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张海迪全身三分之二瘫痪,躺在轮椅上,完成了大学学业,取得硕士学位以及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典型事例,鼓励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4 议论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感知事物,如果耳眼同时感知,获得记忆率达70%左右,因此,对于寓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材料,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这样可促进学生投入、内化,提高记忆率,进而增强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六年级分类应用题例7教学中,可发表这样的感慨:“一个工厂一个月节约15吨煤,一年可节约180吨煤,那么全国若干个工厂一年节省多少吨煤?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来节约每一滴水,那么我们十三亿多人可以节约多少水?我们每个公民如果都能做到增产节约,杜绝浪费,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繁荣昌盛。”。这寥寥数语,然而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引导法
  引导法是通过数学习题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教学“取小数近似值”时,我让学生思考: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5,这两位小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起初几乎所有学生得出最大的是5.49,最小是5.01。这就是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的表现。于是我正面引导,还有没有比5.01的两位小数保留整数也约等于5?一点拨,不少学生发现还有不少两位小数。如:4.99、4.98……也约等于5。一旦注意“四舍”问题,很快发现这两位小数最小不是5.01,而是4.51。这样做既使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受到“全面看问题”的唯物辩证法的启蒙教育,实乃一举两得。

上一篇:在数学课程活动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

下一篇:日本金融业综合统计的经验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