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国际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10 09:22

  一、国际会计学课程的现状

  

  由于国际会计学课程内容涵盖知识面较广泛、难度大,到目前为止除一本院校和国家“211工程”高校外,国内大部分高校并未在会计学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中开设国际会计学课程,即使少部分二本和三本院校开设了国际会计学课程,其授课内容和学时也不能完整地涵盖国际会计学课程的主要体系。就课程教学内容来说,国际会计学课程应该包括的主体内容有比较国际会计、跨国公司会计和其他如国际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会计学分支在国际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延伸。然而,大量髙校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涵盖的内容是以比较国际会计为主,少量涉及跨国公司会计,而对会计学相关学科分支在国际领域的扩展则是不作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来说是不完整的,也不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了解到国际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不仅如此,即使在开设该课程髙校中也一直是以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尤其是其授课形式也一直是采用中文教学的模式。这对于绝大部分是以国家间会计模式比较和跨国公司会计处理为主的课程内容来说,是否适用以及能否达到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还值得探讨。

  

  二、国际会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国际会计学课程的特点。作为会计学本科高年级阶段的综合专业课程,国际会计课程与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独特之处。综合现有国内髙校开设国际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国际会计学的学科的发展现状,国际会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与实务并重。国际会计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比较会计、国际会计协调化、跨国公司会计处理和会计学相关学科分支在国际领域的扩展和延伸等几个方面。在这些内容中,既有如国际比较会计、国际会计协调化等具有相当深度的会计理论知识,也有如跨国公司会计处理、外币交易的处理这类具有一定难度的会计实务处理内容,尤其是在外币报表的折算、跨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国际管理会计等内容上具有理论和实务知识的髙度综合性。

  

  2. 综合性强。国际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学科分支,是会计概念、理论和实务在国际领域的延伸,其内容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课程内容既有重合,但又不同于上述这些课程主要讲解与我国会计准则和实务相关的内容,而是涉及其他诸多国家的相关准则和实务。因此,国际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髙度综合性的会计学课程一般都只在会计学本科生的大三、大四学生开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会计相关课程以后再学习该门课程。

  

  3. 对英语的要求较高。作为一门高校专业课程,国际会计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几所大学。从国际会计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中国际比较会计、国际会计协调化、跨国公司会计处理等内容都需要深入了解各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实务,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或登录FASB、SEC、ASB等英文官方网站了解相关准则,这些都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髙的要求。

  

  (二)国际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国内大多数高校将国际会计学课程设置为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时约为40个左右。在这种课程性质和课时条件的约束下,国际会汁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使学生了解各主要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和差异,以及各国为会计国际协调所进行的努力和成果”。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掌握国际会计中的基本概念;二是在了解主要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比较并按会计模式加以分类;三是掌握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基本理论,了解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的组织、活动及成果;四是学习部分国际会计准则,并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这是四个主要目标。

  

  (三)国际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国际会计课程的选修性质和课时的约束,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以“轻差异、重协调”为原则。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1)国际会计总论:介绍国际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课程目标等,课时2学时;(2)比较国际会计(上):介绍比较国际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模式的定义、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会计模式的分类等,课时4学时;(3)比较国际会计(下):介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会计模式的特点,课时8学时;(4)国际会计协调化:介绍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基本理论,包括协调化的概念、原因、作用、障碍,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化的组织、活动、成果及《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等,课时4学时;(5)国际会计准则(上):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21号一汇率变动的影响和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课时10学时;(6)国际会计准则(下):介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第3号一企业合并,课时10学时;(7)跨国公司会计:介绍跨国公司主要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课时8学时。

  

  三、国际会计学课程的改革设想

  

  (一)认清教学意义,把握形势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跨国公司和全球经济协作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就会计学而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深人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度已经成为每一个国家会计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早在1997年就成为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到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可见,在这种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会计学》课程教学应该承担介绍国际会计基本概念、树立正确观念的任务,以清晰的定位实现对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

  

  (二)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阶段的会计学课程以实用为主,《国际会计学》涉及的会计应用技能大多能迎合新形势下会计职业的特点,因此该课程应突出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学习效果。在国际会计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多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人式”或“一教独大”的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坚持渐进性、互动性原则。在具体教学上,根据《国际会计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建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加以利用。比如,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激励,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采用学习知识,或釆用专题辅导模式,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等。

  

  【作者简介】窦炜(1979.1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公司治理理

上一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融危机的国际会计准则改革